Workflow
教育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强国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
新华网· 2025-06-20 18:44
教育强国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 -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强调青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数字化浪潮正深刻改变教育生态,需在科技变革与教育转型中坚守育人初心[1] - 教业中学校长贺诚提出教育强国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需通过培育人文、科学、健康素养的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法及探究式学习三者合力实现[1] - 贺诚指出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根基且放眼世界的"一国两制"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1] AI时代的教育变革 - 校长圆桌论坛汇集福建、广东、山东、上海及港澳8所学校嘉宾,围绕"AI时代的教育变革"展开深入交流[2] 研讨会背景与成果 - 研讨会由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澳门教业中学承办[3] - 教业中学作为传统爱国爱澳学校,在合校50周年之际首发《五秩风华》《栽种世界的教育》两本新书[2]
1222万大学生毕业!李书福: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千人千面,学历不等于能力,学位不等于地位【附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20 17:17
人才培养理念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强调学生需明确职业方向与规划,避免盲目努力,应根据兴趣关注社会变化以提升未来成长价值 [2] - 吉利控股采用"千人千面"创新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发展而非标准化路径,以宇树科技创始人案例佐证该理念有效性 [2] -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提出学历不等于能力,强调实践探索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反映企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转变 [3] 教育就业市场现状 - 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从2020年874万人增至2024年1179万人,预计2025年达1222万人,就业竞争加剧 [3] - 技能型人才缺口显著,2020年超1900万,预计2025年达3000万,信息技术等领域缺口尤为突出 [4] -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Q1大学生招聘需求下降而求职人数增加,反映市场供需结构变化 [4] 教育改革方向 -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指出传统教育导致知识碎片化,需培养跨学科视野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5]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提出高等教育需推进综合改革,适应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要求 [5] 行业数据服务 -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高等教育行业分析报告及产业规划等解决方案,包含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研究 [7]
科学把握“五个重大关系”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新京报· 2025-06-11 21:39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观点 -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需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以把握科学规律和实践路径 [1] - 教育发展阶段已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 - "五个重大关系"涵盖政治属性、人民属性与战略属性的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1][9] 支撑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关系 - 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纽带,需统筹实施科教兴国等三大战略培养战略急需人才 [3] - 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3] - 战略先导作用与民生价值追求需统一,既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又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3] 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 知识学习是通晓规律的基础,全面发展是培养栋梁之材的内在要求 [4] - 需扭转"分数至上"导向,健全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 -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需与核心素养培育并重,强化学生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 [4]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 教育结构需与产业结构适配,避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5] - 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6] - 人才培养机制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习实践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6] 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 - 教育治理现代化需平衡秩序与活力,以改革创新为系统性跃升动力 [7] - 需完善依法治教体系防范风险,同时激发师生创新潜能与办学活力 [7] - 积极教育秩序应保障教育公平效能,支持教师探索与学生个性化发展 [7] 扎根中国与借鉴国际的关系 - 需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教育道路,同时开展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 [8] - 高质量教育开放是建设引擎,需通过互容互鉴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8] - 需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创新要素,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 [8]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坚持严字当头整治突出问题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信长星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6-10 07:34
教育发展 - 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一体化 [1] - 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 培养爱党爱国 勤奋好学 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1] 作风建设 - 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重点整治违规吃喝 收送礼品礼金 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2] - 强化督导检查 推动整改整治动真碰硬 形成震慑 [2] 财政与节约 - 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严控财政支出 建设节约型机关 [3] - 优化财政资金使用 优先保障发展需求和民生领域 [3] 乡村振兴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就业和产业帮扶政策 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就业 [3] - 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制定常态化帮扶措施 [3] 区域协同发展 - 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 支持上海龙头作用 深化与浙皖联动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合作 提升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水平 [3] 规划编制 - 科学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 结合地方发展特征 广泛征求民意 [4] - 加强调研论证 确保规划编制高质量完成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证监会发布· 2025-05-31 16:55
教育强国建设成就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建成世界最大教育体系[2]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2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4亿[2] - 职业教育为现代制造业等输送70%以上新增一线从业人员[2] - 高校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2][9] - 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累计14亿人次[2] 教育体系构建方向 - 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4][10] - 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4] - 完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4] - 发展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4] - 形成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4] 人才培养机制 -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9] - 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机制[9] -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校企科研合作[9] - 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10] - 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6] 教育资源配置 -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10] -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10] - 加强学前教育、专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0] -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强智慧教育平台[11] - 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11] 国际教育合作 - 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12] - 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12] - 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12] - 深化同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12] - 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12]
高博会“改版升级” 同期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
中国青年报· 2025-05-24 15:04
高等教育博览会与改革发展论坛 -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暨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开幕,主题为"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旨在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1][2] - 活动实现三个"全面跃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教育思想碰撞与改革实践交流、政府工作部署与高校办学活力激发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 - 高博会汇聚高水平大学、重点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展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及产学共融实践 [2] - 展出了卫星数字孪生系统、水下作业机器人等高精尖成果,推动教育链、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衔接 [4] 教育改革与人才发展 - 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七大板块展开,包括立德树人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 [2] - 举办"千校万企毕业生供需对接会",吸引40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4] 政策与战略支持 - 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提供权威政策导向,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同频共振 [2] - 开展"名师大家东北行"活动,支持区域教育发展 [4]
实践与思考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政治监督
教育强国建设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 高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必须把握高等教育政治属性,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 [2] -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 高校政治监督重点 - 紧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监督,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3] -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监督,将政治监督延伸到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全育人"改革等方面 [4] - 紧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监督,督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5] 师德师风与廉政建设 - 严肃纠治师德师风问题,强化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建立信息互通、会商研判、协作配合、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 [7] - 严查高校领域谋私贪腐问题,紧盯招生考试、基建后勤、招标采购、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坚决查处"靠教育吃教育"等违纪违法行为 [8] - 中山大学集中整治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附属医院政治生态和内部治理明显改善 [8] 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 [10] - 健全政治监督机制,把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校内巡视巡察内容,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10] - 中山大学纪委系统梳理学校相关学科领域政策布局和办学方向,督促院系党组织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11]
“人工智能 + 教育”研训东莞启幕,共探大湾区教育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16:51
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通过专家报告 案例分享 课堂观摩等形式探讨创新应用与实践路径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出在写作教学辅助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多元应用场景的实际案例 [4] - 活动设有四个平行分论坛 聚焦数字强师 Prompt优化策略 AI创客实践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6]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实践 - 人工智能技术可打破教育资源时空限制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为不同地区学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 [2] - 智能互动白板 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能丰富课堂互动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4] - AI技术被用于捕捉学生学习轨迹实现个性化辅导 生成多元评价维度记录成长 提升课堂效率 [7] 大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 东莞松山湖作为大湾区创新前沿 历经24年发展从省级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科学城 汇聚顶尖科研力量 [7] - 松山湖实验中学自2017年构建初中进阶式AI课程体系 生成式AI兴起后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评价赋能 [7] - 园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构建"专业引领+跨域协同"人才矩阵 助力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校园生活场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