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

搜索文档
法律如何守护“人格化”的数字遗产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当下年轻人重视虚拟财产,数字遗产兼具财产性和人格性,需加强法律与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技术 + 制度”双重防护网保护数字遗产 [1] 分组1:年轻人对数字遗产的重视情况 - 当下年轻人关心虚拟财产,18 - 30 岁年轻人立遗嘱人数较 5 年前增长 300%,21.5%的 90 后和 19.7%的 00 后将虚拟财产写入遗嘱,远超 80 后群体的 12.7% [1] 分组2:数字遗产的特征 - 数字遗产是包含人类知识和活动成果以二进制形式描述信息的权益,兼具财产性与人格性 [2] - 财产性数字遗产包括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数字艺术品等有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 [2] - 人格性数字遗产涵盖社交账号、聊天记录、个人博客等承载个人隐私与情感记忆的信息 [2] 分组3:保护数字遗产需兼顾的权益 - 法律应明确数字遗产财产权归属,让用户可通过遗嘱或法定继承转移权利给继承人,保障继承人权益 [3] - 要严格限制对数字遗产中人格利益的利用和披露,防止数字身份滥用,保障用户个人尊严和名誉 [3] - 可借鉴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遗产法律制度 [3] 分组4:完善立法体系的措施 - 民法典未明确将数字遗产纳入遗产范围,处理相关案件缺乏法律依据,需推进立法完善 [4] - 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数字遗产定义、范围、继承规则及平台责任等核心内容,明确各方权责边界 [4] - 完善监管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全国性数字遗产数据库,设立跨部门协调机构应对复杂问题 [4] - 加强对数字遗产交易平台监管,规范交易行为,防止欺诈和非法交易 [4] - 在保护原创者权益基础上,允许非商业用途合理使用数字遗产,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共享 [4] 分组5:技术赋能数字遗产保护 - 区块链技术可为数字遗产保护提供支撑,确保不可篡改性和永久存续性,实现透明管理和有效追溯 [5] - 引入数字身份认证系统可保障数字遗产合法继承,未来可拓展其应用范围并与法律制度结合 [5] - 要加强法律与技术深度融合,发挥法律主导作用,利用数字技术支撑法律实施 [5]
东信和平(002017) - 东信和平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信息
2025-04-28 18:26
公司业绩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85 亿元,同比增长 0.18%;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 1.90 亿元,同比增长 10.46% [2] - 2024 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 11.14%,较 2023 年增长 0.26 个百分点 [3] - 2024 年度研发投入 1.3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9.75%,较上年增长 0.09 个百分点 [3] 业务发展 - 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智能卡跨界融合,以“优存量、拓增量”为主线,巩固智能卡主产业优势;聚焦数字身份核心能力攻坚,做强系统平台软件、新域新质行业应用、物联智能终端,贯穿数字身份产业全链条实现战略到战术闭环 [1] - 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和物联网连接数爆发式增长背景下,持续加大 eSIM 卡、金融 IC 卡市场拓展力度,提升市场份额;在车联网安全芯片和 5G 相关产品领域有深厚技术储备,实现多场景应用融合创新并推动产品落地 [2] - 在数字人民币相关产品主要为可视智能卡产品、智能穿戴产品及相关技术应用,可用于多个支付场景;在数字身份安全领域拥有自主操作系统和可信数字身份体系核心能力,打造云、边、端全栈式技术体系,拓展跨行业融合应用落地 [4] 行业前景 -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能卡和数字身份安全行业具备广阔发展潜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 5G 等领域应用推动数字身份安全需求空间不断拓展 [1] 市值管理与股价 -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积极响应监管政策指引,通过制定合理战略和经营方案推动发展,多维度与投资者沟通,加强与资本市场交流,提升活跃度和品牌形象 [3] - 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各项业务有序推进 [2] 诉讼情况 - 2024 年 10 月 17 日披露的全资子公司涉及诉讼案件仍处于受理阶段,尚未开庭审理,公司将密切关注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研发规划 - 紧跟市场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强化自主体系创新,优化研发人才队伍,保持核心技术领先优势,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和盈利能力 [3]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卡业务跨界挖掘以及数字身份与平台业务延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