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文科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时代,新文科如何“智”取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5-07 09:31
数字时代文科教育转型 - 文科教育面临AI冲击导致数字素养不足、价值认知危机等挑战 [1] - 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文件推动语言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 [1] - 高校探索文科与智能科技双向重构而非单向技术融合 [2] 高校实践案例 - 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发多语智慧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外语教学系统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发"箴研大模型"采用混合智能模式 [3] - 南京大学开设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实验班等新文科班级 [4] - 山东财经大学发布国内首个文科教育大模型"AI才" [4] - 华中科技大学实施"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战略 [4] 文科人才价值重塑 - 文科生承担AI知识筛选与标注角色类似"采药人" [5] - 社科院大学"知识工厂"平台连接文科生与AI企业 [6] - 文科人才独特知识结构可优化技术应用并融入人文关怀 [6] 数字技能培养方向 - 需掌握数据分析、AI工具逻辑、多媒介叙事等跨界技能 [7] - 课程重构需嵌入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内容 [7] - 研究方法需结合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7] - 建立语言学与自然语言处理等跨学科合作平台 [7] 文科教育未来定位 - AI将淘汰机械性文科劳动但强化个性化人文创意 [6] - 文科精神对人类价值的追问不会因技术革命消亡 [8] - 文科教育将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深度的复合型人才 [7][8]
上海交大“万人大院”重组,今年我国本科专业有这些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24
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其中新增29种新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 [1][2] - 新增专业覆盖四大方向:服务国家战略(如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科技前沿(如智能分子工程)、市场需求(如国际邮轮管理)、人工智能赋能(如人工智能教育) [7] - 复旦大学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前者依托全国首个一级学科,后者采用全英语教学,计划2025年招生 [7] - 大连理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及临床医学等共五个新专业 [8] - 六所高校(北航、北理工等)为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超常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8] 高校院系结构性改革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拆分为工学部(段慧玲院士负责)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梅宏院士负责),聚焦集成电路、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2][4] - 上海交大将万人大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拆分为电气工程学院等四个独立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支撑AI驱动的科技革命 [2][3] - 拆分后上海交大四个新学院拥有170多位国家级青年人才,旨在提升承担国家项目能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 [4] - 复旦大学新设六个工科创新学院,全部由顶尖科学家担任院长,采用跨学科本研融通培养模式 [4] - 院系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专业化学院实现跨学科组合(如集成电路需光学、材料学协同) [5] 学科专业优化动因 - 改革核心是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求,虽短期难见效但关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长远发展 [3] - 传统学科管理体系难以适应跨学科特性(如人工智能需计算机+多学科背景),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构 [5] - 教育部强调以"新工科/医科/农科/文科"建设引领专业交叉融合,要求高等教育服从高质量发展大逻辑 [8] - 专业设置突出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国家战略(如集成电路)、市场需求(IT/互联网行业占招聘25%)、科技前沿(AI)三重牵引 [6][7][8] 对考生报考的影响 - 2025年高考生将首当其冲受影响,拆分后专业报考竞争格局变化(如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报考集中度提升) [6] - IT/互联网/游戏行业占据24届毕业生需求首位(20%-25%),电子/通信/半导体次之,金融行业占7.6% [6] - 本科高薪专业前十均为新兴技术领域:信息安全(7756元/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151元/月)、软件工程(7061元/月)等 [7] - 考生需更精准选择细分专业,需平衡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如AI相关专业热度持续攀升) [6][7]
教育部发布29种本科新专业,含游戏艺术设计、舞蹈治疗等
新京报· 2025-04-22 18:36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 其中增列29种新专业 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1] - 新专业设置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 推动专业交叉融合[3] 新专业开设数量统计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高校数量最多 共6所高校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4] - 区域国别学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11所[2] -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37所[2] - 航空运动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11所[3] - 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开设高校数量为4所[2][4] -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3所[2][4] - 健康与医疗保障、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工业软件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2所[3] - 其余15种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1所[2][3] 新专业设置方向与重点领域 - 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增设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4] - 面向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增设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4] - 适应市场需求领域:增设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药物经济与管理等专业[4] - 人工智能赋能领域: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4] 专业设置机制创新 - 教育部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开辟中央最新部署领域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4] - 针对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求 突破集中申报限制 指导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4] - 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 快速响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3] 专业优化与就业联动 - 教育部将强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工作联动 指导高校持续调整优化存量专业[5] - 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5]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新京报· 2025-04-12 22:10
高校学科专业正在加快优化调整 复旦大学即将开启的改革措施社会反响强烈。日前,迎来建校120周年的复旦大学将2025年度的关键词 确定为"改革·破局",提出要打造"新工科"和"新文科",其中学校新的招生比例,文理医工和交叉门类各 占20%。 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进行"大手术"式改革,以及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引发社会关注。文科发 展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社交媒体上关于文科生就业前景及学科价值的讨论持续发酵,引发了一 场对学科调整的重新审视。 高校纷纷进行专业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未来文科专业的转型路径和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 么?……事实上,我国早已提出"新文科"且已有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相关专家表示,未来文科专业的 孩子仍然具备多元化的出路,但是高校的传统文科需要变革、改进。 复旦大学这一重大调整也被视为高校发展的风向标。一时间,这一消息被坊间解读为"复旦将降低文科 招生比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问题回应称,今年复旦本科生 招生计划,文科确实有所减少。他进一步指出,人文社科背景的培养项目容量约占复旦本科2025级的 30%,但内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型升级。传统文科的招生 ...
本科扩招、文科缩减,顶尖大学的真相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22:03
优质本科扩容进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1] - 清华大学率先宣布扩招150人,北京大学随后宣布匹配这个规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985高校接连宣布扩招,中国农业大学将扩招500人[1] - 此次扩招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人工智能、新工科相关学科领域[7] 名校扩招具体措施 - 清华大学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5] - 北京大学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新增招生计划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进行培养[5] - 上海交通大学扩招150人,重点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学科领域招生规模[5] - 西安交通大学将扩招200人,连续第10年扩招,扩招学科领域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5] - 中国农业大学扩招500人,主要聚焦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6] 文科专业调整趋势 -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该校文科招生比例会从原来的30-40%降到20%[2] - 哈佛本科生学院2024年取消不少于30门课程,其中大部分属于文科专业[9] - 浙江大学2024年有142个专业,其中文科专业56个(占39.44%),但当年停招20个文科专业[1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2024学年撤销6个专业,其中包括英语、考古学、传播学3个文科专业[10] 文科专业现状 - 北京大学2024年在用本科专业120个,其中文科专业63个(占52.51%)[11] - 清华大学有91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类专业39个(占42.9%)[11] - 复旦大学攻读人文学科学位的学生占18.2%,社会科学学位占24.5%,合计42.7%[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有104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22个(占比超20%)[12] - 上海交通大学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22个(占25.9%)[12] 文科专业发展方向 - 文科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升级,重要方向是文理融合[19] - 清华大学设置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跨学科交叉专业[18] - 复旦大学推出"本科学程项目",包括"神经语言学"、"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等跨学科交叉融合学程[18] - 上海交通大学在新文科建设中聚焦文理交叉,构建STEAM课程体系[18] - 南京大学推出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德语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