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镜观·回响丨擦亮兴边富民的“桃花村”品牌
新华社· 2025-06-30 08:43
乡村旅游发展 - 嘎拉村依托1200多株野生桃树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树龄最长的达600多年[6][7] - 2002年举办首届"桃花节",至2025年已连续举办22届[9] - 2024年平均每户分红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显著壮大[13] 文旅产业升级 - 2025年桃花节期间推出民族服饰旅拍、美食特产、射响箭、骑马观光等体验项目[18] - 探索"赏花+民宿""赏花+文创"复合经营模式[22] - 2025年4月4-6日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同比+20.58%),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37.62%)[22] 区域经济带动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1万元[20] - 拉林铁路成为文旅新动脉,带动自由行游客增长[20] - 2025年嘎拉村和朵当村"桃花节"相关收入达272.8万元,小集市带动增收28万元[23] 生态价值转化 - 通过建设农业综合体、采摘园、油菜花观赏项目延伸产业链[15] - 湿地公园带动周边5个乡镇村民参与旅游服务[20] - 实施常态化生态巡护机制,平衡保护与发展[20]
以“景”促业兴、引“客”助增收 青山绿水间畅享“生态游”
央视网· 2025-06-27 12:11
新疆赛里木湖旅游发展 - 赛里木湖环湖分布130多万亩天然草原,2012年起实施禁牧后草场植被逐步恢复,入湖水质持续改善[3] - 生态环境改善使赛里木湖成为新疆热门旅游目的地,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3]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特色 - 6-9月丰水期出现"壶底生烟"景观,水流激起的雾气形成独特奇观[4] - 近年生态环境改善使水质转清,丰水期还可观赏"金流飞瀑""黄瀑升空"等景象[6]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 -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拥有同纬度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7]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采用网格化巡护和无人机技术维护生态安全[9] 南京玄武湖荷花产业 - 荷花种植面积达500亩,主打品种"玄武红莲"花期持续6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12] - 2023年底建成830米赏荷栈道,成为新晋打卡点,同步展示30多个睡莲品种[10][12]
(乡村行·看振兴)藏在北魏重镇里的坝上雅居:从留守村到生态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5:55
公司发展 - 坝上居生态园由在外经商的年轻人赵喜才提议建设,村委会主任王利忠推动实施,总投资700多万元,占地20余万平方米 [3] - 生态园于2024年6月开业,包含2200多平方米的餐饮住宿区,30间餐厅及客房,两大宽敞大厅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 [3] - 生态园流转6万余平方米旱地种植观赏性花卉和农作物,采取入股分红模式,每亩每年保底收益100元,每年将收益的5%上交村集体 [6] - 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余元 [7] 行业趋势 - 生态园依托大青山和阴山北麓的自然风光,提供采摘、垂钓、露营等休闲活动,吸引周边游客 [1][3] - 坝顶村计划结合中草药种植基地、芍药花观光基地以及哈达门森林公园等热门打卡地,开发观光旅游项目,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9] - 未来将探索集中养老、乡村养老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养老"为核心的乡村养老新场景 [9] 社会影响 - 生态园每年吸纳20多名本村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 [6] - "80后"村民尹东东返乡工作,月薪4500元,年增收5万元左右 [6] - 年过花甲的田富强在园区找到工作,其子女也返乡准备创业,计划开农家乐 [6]
中国最励志县城,用70年做成一件事
36氪· 2025-06-12 18:45
右玉的生态转型与艺术觉醒 - 右玉从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荒漠转变为森林覆盖率56%的"塞上绿洲",70余年累计种植1.4亿棵树 [2][7] - 生态改善催生新经济模式,包括1.8万亩沙棘林、46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及90万只羊养殖,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 [7] - 成为山西首个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杀虎口古堡与南山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生态旅游成为支柱产业 [7] 艺术与文化的崛起 - 右玉独特的黄土地貌与四季景观吸引大批画家、摄影爱好者,形成"右玉写生热",被类比为巴比松画派风景 [1][9] - 本地艺术家白羽平以家乡题材油画闻名,带动年轻创作者前往写生,铭静艺术工作室等群体将自然美学转化为艺术创作 [1] - 艺术家温兴兴评价右玉改造体现"事在人为"的真实质感,与AI艺术形成对比,凸显人类对自然的审美重构 [9][10] 历史与精神传承 - 历任县委书记主导植树造林,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及话剧《右玉》记录"右玉精神","小老杨"成为生态符号 [2][4] - 民间采用"穿靴戴帽扎腰带"等土法治沙,九旬老人曹国权、云南移民余晓兰等个体故事体现代际坚守 [4][6] - 自媒体人"空白哥"通过短视频传播种树历史,强化"树是信仰"的在地文化认同 [4][6] 地理与生态特征 - 右玉位于山西与内蒙古交界,以塬梁峁黄土地貌为基底,结合野生植被与人造林海形成独特景观 [1][7] - 杀虎口古城墙与人造林海构成超现实图景,四季色彩(春嫩绿、夏苍翠、秋斑斓、冬素白)成为艺术创作核心素材 [8][9]
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新华网· 2025-06-11 16:18
原标题: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历时三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顺利收官,全区共记录野生动植物2448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3种,黑嘴鸥、桃花水母等"稀客"频繁现身,白花草木樨等新记录 填补区域空白。这份"生态家底"不仅为保护行动提供科学支撑,更折射出镇海从工业重镇向生态之城的 转型决心。 生态答卷:黑嘴鸥越冬群破千只,桃花水母现身水库 调查显示,镇海区维管植物达921种,鸟类209种,水生生物403种,多项数据刷新纪录,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黑嘴鸥在杭州湾南岸越冬种群规模突破两千只,创浙江省观测新高;九龙湖石英坎水库首次发 现桃花水母,其存在印证了优异的水质;白花草木樨作为宁波市新记录植物被发现,其清热解毒功效为 医药研究开辟新路径。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黑嘴鸥选择这里越冬,说明湿地修复真正见了效。"浙江省野生 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施建庆说。 黑嘴鸥。施建庆 摄 生命接力:警民联动守护"涡轮增鸭",红隼重返蓝天 生态改善的背后,是一场场温情救助,2023年6月,市民吴先生发现受伤的"涡轮增鸭"小 后报警, 民警深夜护送其至救助站;2024年7月,一只翅膀折断 ...
东莞发布六大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从山顶到海洋,开启全域绿色之旅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10:05
核心观点 - 东莞市推出"从山顶到海洋"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六大主题线路,串联全市生态资源,推动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转型 [6] - 线路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特色资源,促进生态要素流通与绿水青山价值转化 [6] - 项目由多部门联合推动,覆盖全地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产品供给 [6] 山野秘境 - 东莞山地占陆地面积6.2%,银瓶山主峰高898.2米为全市最高峰 [8] - 主要景点包括银瓶山、九洞、大屏嶂等五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最高达96% [8] - 拥有野生润楠群落、短萼仪花群落等珍稀植物及穿山甲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8] 美丽河湖 - 东莞水资源总量约20亿立方米,东江下游水网密布 [11] - 华阳湖、东清湖等景点展现治水成效,如华阳湖从"龙须沟"变为生态画廊 [11] - 河湖系统改善带来招商引资优势,如清溪水流域环境提升吸引人才 [11] 生机湿地 - 湿地类型涵盖河流、湖泊、滨海及人工湿地,具有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13] - 穗丰年湿地种植无瓣海桑等红树林,同沙公园为东莞十大观鸟点之首 [14] - 青鹤湾湿地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40多种鸟类 [14] 美丽乡村 - 东莞约600个行政村通过环境整治焕新,如南社古村活化岭南水乡风貌 [17][18] - 西溪古村通过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旅游,江边古村打造"四小园"生态板块 [18] - "丁彭黄"片区依托田园营造"都市桃源",张坑村串联山林步道实现"推门见绿" [18] 生态研学 - 全市建成46个环境教育基地,涵盖循环经济、大气环保等主题 [20] - 东实基地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转化为科普课程,粤丰馆采用4D影院技术 [21] - 谷涌中心展示厨余变有机肥循环,森林科普馆直观呈现降噪原理 [21] 绿动滨海 - 东莞海域面积7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95公里,具有生态修复价值 [24] - 东宝公园成为湿地修复示范案例,黄金海岸修复后吸引百余种鸟类 [25] - 苗涌生态长廊依托红树林资源,"花海里"通过空中廊桥展示花卉景观 [24][25]
“俞你同行”溯三江之源:感受多彩人文与大美天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21:31
在黄河源头的冬格措纳湖迎接落日余晖,看湖水波光粼粼、水鸟蹁跹;向西南行驶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 巴颜喀拉山,在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尕多觉悟山脚下观古老藏族武士舞、伊舞;途经长江上游支流 通天河流经的称多县,为马背上的康巴汉子喝彩欢呼;在三江源纪念碑前见证集水仪式…… 5月19日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携东方甄选直播团队一行40余人在青海省开启为期15天 的"环青海自驾+环青海湖骑行"之旅。20日至24日,直播团队行至三江源腹地,开启溯源之旅。 中新网青海玉树5月22日电 题:"俞你同行"溯三江之源:感受多彩人文与大美天地 作者 潘雨洁 周瑞辰子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冬格措纳湖美景如画。马铭言 摄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的草原上,康巴汉子们的赛马比赛惊艳亮相,个个身形敏捷、肩扛彩 旗、风驰电掣,引观众欢呼惊叹。飞驰在最前方"一马当先"的是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文德诺 布。 "直播能让千万观众直观感受现场的热情,借助知名团队的影响力推介江源玉树,于我们而言是宝贵的 机会。"赛马结束后,文德诺布说:"我们世代生活在山水中,对自然有最深的敬畏,将以感恩之心和开 放热情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宾 ...
生物多样化就是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常熟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22
旅游经济表现 - 五一小长假常熟接待游客153 19万人次 同比上升6 33% 旅游总收入13839 98万元 同比上升4 9% [1] - 2018-2023年湿地主题公园累计吸引游客1380万人次 创造直接旅游收益6 36亿元 [2] - 2024年江苏生态旅游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 直接经济收入超160亿元 带动社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常熟鸟类种类从2011年136种增至2023年328种 长江野生刀鱼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2] - 江苏全省物种数达8842种 含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76种 发现南方红豆杉等濒危物种 [13] - 江苏省93个县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剩余2县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 [13] 湿地保护与产业融合 - 常熟探索"湿地保护+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多赢格局 [2] - 昆承湖转型为金融科技岛 吸引30余个高端项目入驻 成为区域绿色创新引擎 [8] - 江苏建设76条省级森林步道 总里程超500公里 连续4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 [12] 特色文旅产业开发 - 尚湖牡丹花会分早/盛/晚三期 融合科技运动文化元素 吸引三分之一上海游客 [9][10] - 开发牡丹主题文创产品如礼杯套装 花茶礼盒等 延伸产业链价值 [10] - 常熟形成池塘养殖面积9 02万亩 年产水产品2 48万吨 第一产业产值14 63亿元 [8] 政策与立法进展 -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于5月22日施行 成为全国第三个完成地方立法的省份 [13] - 常熟模式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长三角湿地保护典型案例 强调机制与技术双创新 [1] - 江苏推出"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活动1144项 覆盖森林体验湿地游览等类型 [12]
洞庭湖畔生态新地标 洞庭湖博物馆即将焕新开馆
央视新闻· 2025-05-15 16:41
项目概况 - 洞庭湖博物馆提质改造总投资超1.8亿元 占地5 08万平方米 集收藏 研究 陈列展示 宣传教育 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借势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进展陈升级与生态景观一体化建设 定位"展 演 研 宴"多功能生态旅游目的地 [3][9] 展馆升级亮点 - 自然馆采用"展陈+沉浸互动"模式 分"洞庭天下水""远山吞长江""天然乐园"三大板块 通过展品 复原景观 多媒体影片等展示地质变迁 水系特点及野生动物生态 [5][6] - 配备20多项多媒体互动装置 VR体验区含2台设备可观察保护区实景影像 造景区结合投影与环绕声系统模拟湿地环境 [8] - 新增演艺项目《洞庭幻境》沉浸式5D生态剧场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目标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青少年自然教育课堂 [8] 生态经济区规划馆 - 改造聚焦五大主题展区:"南方文明的摇篮""融入华夏""汇通南北瓷粮销外""耕读传家文运昌盛""湖乡新貌" 系统展示人文历史与生态保护成果 [8]
守护“候鸟天堂” 共筑美好宁海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3 09:41
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 - 宁海湾义务护鸟队成员从最初的12人增加到153人,形成海陆联动的立体"护鸟网"[11] - 护鸟队由53名休闲渔船"渔老大"组成,从"捕鸟人"转变为"护鸟者"[8] - 当地监测到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12] 生态旅游经济效益 - 宁海湾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0万元[15] - 峡山村从偏僻渔村变为网红打卡地,村民开设民宿、咖啡店等新业态,如"民谣大叔"咖啡店日均销售数百杯[14] - 游客因观鸟慕名而来,带动休闲渔船观光、餐饮等消费,村民收入显著提升[13][14] 产业协同与社区参与 - 国家电网志愿者参与保障候鸟栖息地电力设施,开展安全用电宣传[9] - 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联合护鸟队、网格员等上百人开展环保活动[9] - 村民将水产养殖塘与鸟类觅食结合,形成"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旅游亮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