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海兴签约共建全球供应链出海新生态 聚焦能源数字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16:20
论坛与合作签约 - 海兴电力联合中金共同主办"中金—海兴新质生产力创新论坛"并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探讨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战略新机遇 [1] - 海兴电力副总裁刘阿林与中金私募执行总经理屠继贤、苏州相城漕湖资本董事长平苏伟签署合作协议,重点布局新能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 [1] - 合作采用"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旨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海兴电力始创于1992年,专注于智能电网、智慧水务、新能源领域,目标是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和清洁用水解决方案专家 [1] - 公司党委书记李小青表示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全球能源体系,此次合作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基金设立 - 海兴电力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中金海兴(苏州相城)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8亿元,其中公司出资3.92亿元占比49% [2] - 基金投资方向包括新能源、能源算法、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 [2] - 投资目的是拓展公司在主营业务上的"补链、延链、强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布局 [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表示私募股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该基金将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引领驱动 [2] - 合作将依托海兴电力产业积淀,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股权项目联动,打造长三角绿色科技创新标杆生态 [2] - 论坛标志着海兴电力与中金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2]
中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行业方向建议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4-21 08:28
行业综述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是智慧能源的控制中枢,涵盖基础层、信息层和应用层 [4] - 行业监管体系包括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标准体系涵盖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 [3] - 产业链结构完整,包括能源技术、管理调度、信息通信和安全防护四大技术体系 [4][7] 全球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SEMS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预计2025-2031年保持稳定增长 [23] -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为主要市场,其中美国、日本在政策支持和项目布局方面领先 [6][23]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头部企业包括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跨国企业 [15][23] 中国市场发展 - 2019-2024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从XX亿元增长至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4] - 截至2024年,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达XX家,SEMS新增注册企业XX家 [6] - 招投标市场活跃,2023-2024年招标项目金额主要集中在XX-XX万元区间 [6] 技术体系创新 - 核心技术包括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 [7][8] - 2020-2024年行业研发投入累计超XX亿元,研发强度达XX% [25] - 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累计申请XX项,热门技术聚焦能源优化与调度 [8][25] 应用场景拓展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用电、智慧医院和智慧港口 [11][12][14] - 智慧工厂领域需求潜力显著,2024年智慧工厂建设市场规模达XX亿元 [13] - 系统功能涵盖数据采集、能耗分析、能源预测和优化调度等核心模块 [11]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国家"十四五"规划、能源互联网规划及"双碳"战略驱动行业发展 [20] - 2019-2024年行业投融资事件累计XX起,总金额超XX亿元,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 [8] - 31省市均出台支持政策,发展目标明确指向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20] 企业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以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主导市场,中国头部企业包括协鑫集成、阳光电源、中控技术等 [15][17][18] - 企业重点布局专利技术,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商业和公共设施领域 [16][19] - 资本市场活跃,多家企业已完成IPO或处于上市筹备阶段 [8]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2031年中国SEMS市场规模预计突破XX亿元,年均增速超XX% [20] - 技术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碳排放指标分析和降本增效能力 [20][21] -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系统经济性和功能全面性提升 [21]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破局BIM国产化填补发电工程数字化空白
文章核心观点 国电电力“基于国产BIM的发电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从依赖进口到制定标准,为中国能源数字化转型标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坐标,其攻关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生动实践 [1] 使命:破解发电工程国产BIM“无人区” - 发电工程因技术复杂、场景多元,是国产BIM技术的“真空地带” [2] -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响应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将相关研究列为十大科技任务之一,指定国电电力承担课题 [2] - 国电电力组建跨专业团队,开展总行程达7750公里的调研,提炼出78个应用场景 [3] 攻坚:“双轨并行”下的技术迭代 - 国电电力采用“标准先行、软件同步”策略,一边编制行业标准,一边研发软件和平台 [4] - 标准制定难度大,团队最终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矩阵” [4][5] - 软件研发在“应用——反馈——迭代”中进行,2024年5月完成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5][6] 破局:从“实验室”到“主战场”的跨越 - 发电工程国产BIM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主战场,舟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经济效益显著 [7] - 国产BIM技术在多个电厂应用,提高设计效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7][8] - 国产BIM技术战场从单一工程试点向全行业辐射,将接入更多场景并与新技术融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