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

搜索文档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闭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8:42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4个目标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宣言就此专门指 出,"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加快全球海洋行动需要大量可用资 金,并履行相关政府间协定下的现有承诺和义务。 根据相关日程安排,大会主要活动除了开闭幕式、全体会议外,还包括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 这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的讨论议题包括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增强与 海洋有关的科学合作、知识、能力建设、海洋技术和教育;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海洋行动筹集 资金等。记者注意到,十次讨论会均形成相关文件,共计百余页,简明扼要阐述了讨论议题现状及解决 方案。 会议的亮点之一是推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 持续利用协定》正式生效的进程。条约需要获得60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法国总统 马克龙在会议期间透露,目前已有50国提交批准,另有15国作出批准承诺。 本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会期为6月9日至13日,共吸引1.5万名与会者。法 国官方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使海洋成为全球优先事项之一 ...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南日报· 2025-06-14 08:16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借力"双遗产"申报,打造世界级自然人文名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这里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 南长臂猿的家园。 借力申遗讲好海南故事 申报"双遗产"能给海南带来什么?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地,以山田林草共生智慧,见证 自然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深度对话。 2023年启动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将海南再次推向国际 舞台,向世界展示海南如何传承、打造生态文明的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 例。 以申遗为契机,海南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相关规划编制、调研、展示、宣传等 各项工作,使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与文化"家底"丰厚 海南有多少"家底",可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先看生态,"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提名地位于海南岛中南部的穹窿构造山区,是海南岛地 势最高的区域。层层次递的地质地貌,让这里拥有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涵盖阔叶林、针 ...
一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首现西大明山
广西日报· 2025-06-13 10:06
广西火桐因自然繁殖力弱、生境破碎化及历史人为干扰,野生个体一度仅存个位数。此次在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发现,不仅刷新了该物种在广西的分布纪 录,更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新活力,也为破解濒危机制、开展人工繁育提供了新希望。 近年来,崇左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大对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通过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大力打击破坏生 态环境违法行为等一系列举措,西大明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之所。此次广西火桐的发现,正是生态保 护成果的有力见证。(刘琴 韦录)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 黄院、李伟发 摄 近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在开展例行巡护时,发现一株通体橙红色、未见绿叶的奇特植物。时值盛花期,其密集的橙红色花序 如"鞭炮"挂满枝头,在青山绿海中显得格外醒目。为精准观察,保护区启用无人机抵近拍摄,并采集样本,经专家鉴定,最终确认为极度濒危物种——广西 火桐,标志着西大明山保护区成为广西火桐的新栖息地。至此,该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种类增至5种,生态价值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广西火桐 (Firmiana kwangsiensisH. ...
艺术纽带联结潇湘山水与东非大地(华音环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3 09:11
中国演员和肯尼亚演员合唱斯瓦希里语歌曲。 6月5日晚,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会议厅内,肯尼亚常驻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代表阿巴布在听完湖南广播 电视台国际频道"芒果国际艺术团"成员、湖南省歌舞剧院青年男高音仇韬兀和肯尼亚女孩合唱的斯瓦希 里语东非情歌《Malaika》后热烈鼓掌。当他听工作人员说,这名中国演员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学会用 斯瓦希里语演唱这首歌曲时,连声赞叹:"唱得太棒了!" 为参加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与2025中肯文化和旅游季启幕活动,"芒果国际艺术团"从湖南 长沙出发,跨越万里来到肯尼亚内罗毕进行文化交流,以艺术为纽带,联结潇湘山水与东非大地。 联合国舞台上的文明共鸣 中国演员和非洲演员合影。 非洲演员表演杂技。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每年6月10日是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6月5日,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联合举 办庆祝活动,200余名外交官齐聚一堂。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基石。"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班古拉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贺 词,呼吁以对话铺就和平之路。当大屏幕同步呈现中国湖南张家界峰林与肯尼亚马赛马 ...
让天目铁木在更多地方开花(古树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天目铁木开花时的花序。 杨淑贞摄 位于天目村的天目铁木古树。 刘伯良摄 "今年,天目铁木又开花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赵明水打开手机,开心地 向记者展示天目铁木开花时的照片和视频——一串串淡黄色的柔荑花序自然下垂,随风摆动。 "不光本地的天目铁木,远在昆明植物园的天目铁木也能开花了。"赵明水记得,去年春天,他收到远在 2000公里外的昆明植物园研究员孙卫邦发来的"惊喜",一时间,"天目铁木在昆明开花"的消息在保护区 工作人员中间炸开了锅。 大家为啥如此激动?赵明水解释,天目铁木是极度濒危物种,虽然开展了大量迁地保护工作,但开花植 株极少,此前在省外还未有开花记录。"30多年前,天目铁木被引种到昆明植物园,时隔这么久迎来首 次开花,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天目铁木的发现与保护历程,几经波折。1925年10月,植物学家秦仁昌首次在西天目山采集到标本, 1927年由植物学家陈焕镛命名为"天目铁木"。 虽然名字记录在册,但此后几十年间,天目铁木如同消失一般,一直未被发现。直到上世纪60年代,当 地林场工作人员才在天目山脚下的杭州市临安区大有村(现属天目村)的一座凉亭旁,发现了一棵野生 天目铁木大 ...
杭州市临安区:守护“北纬30度物种基因库”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54
远眺群山,层峦叠嶂,万木葱茏。作为浙江省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杭州市临安区既是太湖与钱塘江 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坐拥天目山与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纬30度物种基因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五世同堂"的野生银杏树,树龄超1.2万年,每年晚秋时节满树金黄;全球仅存 的5棵野生天目铁木抽芽开花,生机勃勃;全球面积最大的柳杉古树群落高大挺拔,如同绿色屏风;全 球同类树种中高度最高的"冲天树"金钱松生长600余年,主干通直匀称,树冠如伞盖般舒展。 近年来,临安区持续做深做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多措并举编织生 态保护网络,守护物种基因库的"原始密码",并深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在绿水青山 间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临安答卷。 拓宽思路,生态脉络焕发新生 临安坚持以系统思维构建立体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积极探索"就地保护固本、近地保护修复、迁地 保护扩容"协同推进的体系化路径,不仅守护当地物种基因库,更以创新性保护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提供可复制的"临安方案"。 为破解珍稀濒危物种原生地狭窄、生存风险高的难题,临安依托科研力量与种质资源,积极主导推进协 同保护实践。在国家 ...
中肯专家联合编纂肯尼亚植物志兰科卷
环球网资讯· 2025-06-12 16:48
科研合作成果 - 中国与肯尼亚科研人员联合编纂的《肯尼亚植物志:第4卷 兰科》近日发布,这是中肯科研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1] - 《肯尼亚植物志》由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联合主持,全书共31卷,计划收录肯尼亚境内223个科、1773个属的7000余种植物 [1] - 兰科卷记录了300余种(含亚种和变种)肯尼亚兰科植物,其中逾200种为非洲特有、14种为肯尼亚特有,逾80%的物种有图版展示 [1] 科研项目进展 - 自2015年11月启动《肯尼亚植物志》编研以来,中肯二十余家科研机构的18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编研工作,此前已出版茜草科卷 [1] - 编纂过程中,科研人员系统梳理了千余份兰科植物标本,并进行精确鉴定,同时查阅全球重要机构的肯尼亚兰科植物标本资料 [1] 中-非中心发展 - 中-非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围绕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灾害预警和现代高值农业等开展科研合作,取得系列成果 [2] - 截至目前,中-非中心已招收和培养来自非洲国家的3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2] - 中-非中心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卢旺达、毛里塔尼亚等国设立区域合作办公室或联合实验室,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对非合作网络 [2]
维也纳联合国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2 13:41
奥地利著名汉学家李夏德表示,跨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人的内心,更是实现国际社会理解与合作的重要工具, 彰显文化多样性正是世界之美。他希望文明对话的精神贯穿国际社会的日常,大家共同承担起对维护文化多样性 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 来宾们在"《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展览前驻足,饶有兴致寻找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 世界遗产情况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并相互分享,表示展览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生动写照。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气氛友好热烈。穿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用扬琴、二胡、琵琶等传统 乐器演奏了《空山鸟语》《花好月圆》《敦煌》等乐曲,为观众带来一场听觉和视觉的盛宴,赢得阵阵掌声,让 来宾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当地时间6月10日,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和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文明对话国际 日"主题活动。人民网记者 刘赫摄 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总干事瓦利高度评价中国在促进文明对话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指出中华文明在世界历 史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对中国成功推动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深表赞赏和感谢。瓦利表示,在当前复杂国际形 势下,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 ...
《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发布
海南日报· 2025-06-12 09:38
《指引》中的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企业决策与措施、承担公共环境责任、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栖息地恢复、污染预防、资源可持续利用、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邻避效应应对、清洁生产、创新 与应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公开11方面内容,并列举相应的实践案例参考。 《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发布 鼓励企业以更高标准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预防污染,企业可以怎么做?近 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政策解读,从 11个方面发布指引要求并列举实践案例,鼓励和引导企业更好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指引》中所指的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为自愿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而非强制性责任。《指引》 中的环境保护责任,一方面是鼓励企业实施法律法规未强制要求企业履行的环境保护行为,另一方面是 鼓励企业在法律法规已有相应规定的情况下,采取保护水平优于法律法规标准的环境保护行为。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栖息地恢复方面,《指引》指出,企业宜采取措施消除或最小化对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消极影响。实践案例提及,某公司坚持将"避 ...
传统方法难识“家底”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或被低估
央视新闻· 2025-06-11 19:16
绒布冰川是珠穆朗玛峰地区面积最大的冰川,其冰川融水形成绒布河,绒布河流域长129km,海拔落差将近1500m,流域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且植被类型不 同的许多山体,这为研究区域(流域)尺度上不同海拔的山体垂直带物种丰富度及其植被类型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生态系统功能全球变化团队汪诗平研究员等联合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监测中心等国内相关单位和企业,系统 调查了珠峰绒布河流域4个不同基线海拔(海拔基线3810m-5155m)的典型样区和8座山体。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山体完整垂直带采样设计,系统比较了传 统山脚调查与完整山体调查在物种丰富度和山体植被垂直带谱分布评估上的差异。研究认为: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仅靠山脚样带调查明显低估了其生物多样 性,尤其在生态空间垂直异质性显著的青藏高原地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原带的分布范围也难以精确划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和《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 △科研人员考察山体物种丰富度 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重点保护区域。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