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我的亲人是英雄!从家史故事,读懂14年抗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1 08:12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抗战14年, 给你的家族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你的家里, 还能找到他们的故事吗? 日前, "国资小新"联合光明日报 在知乎平台真诚发问, 收到了多位国资央企在职或退休职工和 上百位网友的家史分享。 80年了,"抗战胜利"四个字, 于历史是庄重的句点, 于民族是重生的里程碑。 于家庭, 则是亲人血和泪的过往、 荣誉和担当的传承。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抗战 14年,给你的家族 下了怎样的痕迹? "父亲和伯父没留下一张照片, 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的样子" 1939年,我的父亲王克和、伯父王克俭、叔叔王凯琦 一同加入八路军,投身抗日。 1941年父亲牺牲,年仅22岁。在弹尽粮绝、战友牺 牲、阵地被围的绝境下,他摔碎步枪,拉响最后一颗 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第二年,伯父也 牺牲了。 他们的家人, 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 草鞋踏碎泥泞,步枪刺破烽烟。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不屈的长城。 "弟兄们,身后就是家园!" 父亲和伯父没留下一张照片,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长 什么样子。只剩叔叔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抗 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幸存,带着满身伤痕归国,继续 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后来,我成 ...
“靠着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在战争中成长”(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52
抗战老兵王振斌生平经历 - 192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跨河乡贫苦家庭 全家九口人无田产 靠出卖劳力维持生计 [6] - 1940年7月加入八路军任勤务兵 1941年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任连队战士 [5][7] - 参加高杨战役 阜宁战役等战斗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打掉日伪军据点50余处 [8][9] 军事生涯与贡献 - 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仪式在树林中秘密进行 申请书宣读后立即销毁 [7] - 抗战期间多次负伤 1942年腿部中弹仍坚持返回前线 [8] - 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在朝鲜战场被炮弹炸伤额头 回国治疗5个月后主动重返前线 [10] 离休后生活与贡献 - 1981年离休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衣橱内衣服不超过10件 累计捐款及缴纳特殊党费20余万元 [10] - 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整理2万余字战斗回忆录 持续为青少年提供红色教育 [10] - 坚持每日观看新闻 关注国家发展与国际局势 认为当前人民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 [11]
抗战老兵张宜顺11岁参军担任看护员——“哪里有伤病员,我就到哪里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0 21:11
张宜顺早年经历 - 193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贫困家庭 11岁投身抗战成为看护员[4] - 9岁时被日军强征下矿井挖煤 矿道仅80厘米高 儿童需光身背煤筐作业 挖煤不足会遭柳条抽打[5] - 1944年因抗日军属身份 父亲遭日军抓捕 后全家逃往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靠挑陶瓷换粮生存[6] 抗战参与及思想转变 - 1944年首次参与战场救护 在沂水县战斗中护理八路军俘获的3名受伤日军士兵[7] - 最初拒绝护理日俘 经指导员教育后接受任务 通过写字条和手势沟通满足伤俘需求[7][8] - 护理的日俘马山战后转变立场 1945年撰写讲稿拥护抗战胜利[8] 军事生涯与战后发展 - 抗战期间主动学习文化 认为"要当好兵必须要有文化"[9]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随部队南下福建部队医院工作[9] - 1978年转业至漳州卫生系统 曾任漳州市卫生防疫站党委书记[4][9] 历史传承与现状 - 92岁高龄仍持续参与学校社区活动 讲述抗战故事[9] - 目前配合漳州市"抗战老兵记忆抢救"专项 通过口述史采集、实物数字化等方式保存历史[10] - 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生活" 要求子孙传承对党的热爱[10]
101岁抗战老兵李德富:“不敢称英雄,只能说英勇”
新华网· 2025-08-20 14:32
抗战老兵李德富生平事迹 - 李德富1929年5岁随母迁居山东投靠铁路工人父亲 12岁成为铁路学徒工[2] - 1939年15岁与父亲加入铁路工人抗日队伍 通过拆卸铁轨破坏日军运输线[2] - 后加入八路军 父亲任班长 本人负责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抗日[4] 战斗经历与功绩 - 1940年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排长赵凤年称其获得"政治生命"[5] - 参与小埠子战斗 活捉5名日军获得每人一斤猪肉奖励[8][9] - 1943年任铁道游击队中队指导员 开展扒火车炸桥梁等破坏行动[11] - 全歼日军伪装游击队 救下十余群众 被队员称为"福将"[12] - 1945年冬在沙沟火车站见证千余名日军缴械投降[12] 宣传教育与晚年生活 - 1980年离休后成为义务宣讲员 向机关学校讲述抗战经历[13] - 在武汉市武珞路小学向学生讲述歼灭日军小队长渡边一郎事迹[13] - 保持节俭生活习惯 自行修理物品 穿破洞背心[13] - 101岁生日时表示"不敢称英雄 只能说英勇"[14] 文化传承与精神象征 - 数十年传唱《黄河颂》用歌声激发抗日斗志[6] - 在鲁南山区为战友群众演唱 后被选送干部轮训队学习[6] - 轮训期间接触经历400多次战斗的长征英雄何万祥[6] - 为汉口鄱阳街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演讲[4][13]
回忆东北抗战史 军民鱼水情深重
新华网· 2025-08-20 10:15
冯建军说:"父亲没有细谈过在抗战时期大小几百余次战斗,他只是在回忆录里详细记录了自己在 大柏山战斗身负重伤后,得到原沂水县(现沂南县)李家林村刘中起一家的救助。八路军是鱼,老百姓 是水,鱼儿离不开水,鱼水情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离不开沂蒙儿女的奉献 和流血牺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感谢沂蒙人民及刘中起爷爷一家对父亲的精心救护,向牺牲 的抗日父辈们致敬!" 新华网沈阳8月19日电 近日,辽宁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在沈阳市召开。辽宁省社会组织促进会成员、参与抗日战争的军人 后代等40余人参会。 辽宁省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刘平认为,辽宁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众多抗日英雄 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记住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先烈们。"刘平说,鼓励相关专家利用好辽宁省红色 文化资源,积极配合各市党史研究机构挖掘、整理东北地区抗战历史的史料。 朝阳代表冯建军系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八路军老战士冯忠智的长子。座谈会上,冯建军介绍了父 亲冯忠智在山东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 辽宁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红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将领柳树人:血洒他乡护国门
新华社· 2025-08-20 09:26
昆仑关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三次反复争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经过14天的激烈战斗,日军 往九塘方向溃逃,中国军队取得了最终胜利。战役结束后,柳树人正式升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599 团团长。 1941年春,200师奉调安顺休整驻防,离乡10多年后,柳树人随军回到家乡。1942年初,柳树人与一位 家乡女子喜结连理,只是新婚不久,200师便奉命远征缅甸,柳树人随军出征,未有子嗣。临行前,他 着便衣与妻子及兄嫂合影,拍摄的一张照片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纪念。 新华社贵阳8月18日电 题:爱国将领柳树人:血洒他乡护国门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在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校史馆里和教学楼走廊上,可以看到不少印有先烈英勇事迹的宣传展 板,1942年牺牲于滇缅抗日前线的柳树人是其中之一。 柳树人,1905年出生于贵州安顺,1926年4月至1927年8月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抗日战争期 间,他先后参加过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和昆仑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 1942年3月初,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200师开进缅甸南部小城同古,接替原驻防英军防务。同古距仰 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烈郭征:青春热血铸丰碑
新华社· 2025-08-19 20:36
"郭征同志带领部队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壮举,彰显了对理想信念的赤胆忠诚、为国为民的使命担当 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我们将他的革命精神转化为立足岗位、勇毅前行的实际行动。"近日,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吸引近百名干部群众参与,讲到郭征烈士的 事迹时,现场的人纷纷为之动容。 郭征,原名郭辉勉,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泰和县的 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风起云涌。郭征父亲郭尚球曾任沙村区大冈乡中共支部书记。在父亲的言传身 教下,郭征加入儿童团,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7月,16岁的郭征到赣西南红军干部学校学习。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郭征随中 央红军主力长征,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积极坚决,遵义会议后,任九军团司令部侦察通信科科 长。 1937年1月,郭征进入抗大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侦察科科长,随军开赴山西抗日 前线。 1939年4月23日,日军炮击河北省河间县齐会村后发起进攻,八路军第七一六团第三营被包围在村内。 齐会战斗中,任一二○师独立一旅参谋长的郭征和旅首长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击退了敌人的 ...
平南刘各庄“老苏专用堡垒”,见证抗战军民鱼水情
新京报· 2025-08-19 20:25
村里拆迁时,李万忠将家里的老旧木梯子保存了下来,"只为留个念想"。如今,这个老物件陈放在大兴区榆垡镇 第十一区红色文化博物馆里,向世人讲述着一段大兴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 这把木梯子大约一米多高、半米多宽,是平南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苏玉振在李惠林家开展抗日工作时使用过的梯 子,一同展出的还有苏玉振曾使用过的煤油灯。 平南地区,泛指北平以南、平汉铁路以东、永定河以北、廊坊以西的广大平原区域,包括当时的大兴大部,宛平 南部,固安押堤区,永清查马坊区,安次白家务、旧州及万庄一带,良乡窑上区和涿县码头区。开辟平南,使其 逐步由敌占区变为抗日游击区,进而建立隐蔽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对于巩固、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 在平南开辟工作四个月后,苏玉振有很多情况要向地委汇报,于是他把落脚点选在了很早就建立了党支部的刘各 庄村。这个村60来户人家,有一条横穿村子东西方向的大街。苏玉振还了解到,村子有个"堡垒户",男主人叫李 惠林,他的儿子是八路军,于是就来到了李家。"堡垒户",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承担掩护八路军、抗日干部、 伤病员等职能的农户,是共产党、八路军的"房东",更是最坚强的群众"堡垒"。 李万忠对苏玉振这个名字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湘西会战:胜利的曙光从雪峰山升起
新华网· 2025-08-18 17:45
湘西会战历史背景 - 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中国军民凭借雪峰山有利地形成功阻击日军进犯[1] - 1945年4月至6月,中日双方在雪峰山展开会战,参战总兵力达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1] - 芷江作为军事重镇拥有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中美空军借此对日军运输线进行空袭[1] 关键战役与军民合作 - 龙潭战役是湘西会战关键一战,其中鹰形山战斗最为激烈,中国军队在群众支援下收复阵地[2] - 130多名中国官兵在农民向导下突袭日军阵地,120多人牺牲后仅剩7人坚守[2] - 当地组建"龙潭农民自卫军",100多人直接参战,200多人提供后勤支援[2] - 民众自发组织游击队采用伏击战、麻雀战等战术配合正规军作战[2] 中美协同作战与历史意义 - 中美空军在会战中出动飞机2500多架次,歼敌数千人,形成空地协同作战典范[3] - 1945年8月21日日军在芷江投降,提交兵力部署图并签署投降备忘录[3] - 龙津风雨桥作为交通要道虽遭多次轰炸仍屹立不倒,象征民族坚韧精神[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湘西会战:胜利的曙光从雪峰山升起
新华社· 2025-08-18 15:15
"县城老百姓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街上满是庆祝的人群。"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内,每当讲到牺牲惨烈的湘西会战结束两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讲解员 宋美姣总会激动不已。 时光倒回至抗日战争期间。当时,芷江是军事重镇,拥有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中美空军借此对侵 华日军控制的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运输线等进行空袭,破坏其兵力调度和后勤补给。 "壮哉,英雄山!"怀化市军史专家梁厚高寻访湘西会战旧址时感慨,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溆浦县境内 的鹰形山战斗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龙潭战役是湘西会战的关键一战,对鹰形山的争夺又是龙潭 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据记载,一路日军向溆浦龙潭地区发起进攻,并攻占了前哨阵地鹰形山。为了收复这一战略支点,130 多名中国官兵在两位农民的向导下,从山路迫近日军阵地,与日军展开一场生死搏杀。久攻不克、弹药 消耗殆尽之际,当地群众用骡马及时驮来弹药。得到补给的中国军队再次发起冲锋,一举收复阵地,而 120多名官兵也长眠于此。 硝烟散去,草木繁茂。为了缅怀将士们的英勇无畏,鹰形山被改称为英雄山。"援军到达时,阵地上只 剩下7名中国官兵。"梁厚高说,"军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