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特色产业“领航” 文化融合“聚力” 句容佴池流淌“幸福泉”
镇江日报· 2025-08-26 07:34
产业发展 - 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技术单位+农户运营模式 成立江苏佴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农作物种植销售一体化 [2] - 特色农业项目累计投入500多万元 带动40多人稳定就业 实现销售千万元 [2] - 发展小番茄 澳洲龙虾养殖(全市唯一) 有机稻米三大特色农产品 依托仑山水库水源和有机肥种植 [3] - 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600元 计划两年内建立自有农产品品牌 形成新循环共富体系 [3] - 建设冷库 检测中心等农业基础设施 新建民宿和农家乐 规划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 [2][5] 能源与基础设施 - 村民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4.2万千瓦时 户均年发电600千瓦时 创收4000多元 [5] - 2017年以来投入350多万元建设少数民族村寨主体 包括医务室 公厕 村史馆 文化广场等设施 [5] - 建成6.7公里村路连通所有自然村 安装500多盏路灯 实现全村道路硬化亮化 [5] 文化旅游 - 新建民族馆展示16个民族风情 配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农家书屋 红石榴家园等文化阵地 [4] - 定期举办民俗体验 文艺展演活动 包括民族舞蹈 山歌传唱 传统美食制作等文化融合项目 [4] - 依托仑山湖蓄能电站打造全市独有的民族文体体验+乡村旅游景点 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5][6]
雪域高原长治久安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42
西藏自治区发展成就 - 西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持续保持在99%以上[1]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治理效能显著增强[2] - 比如县综治中心累计受理227件矛盾纠纷且化解率达100%[2] - 山南市琼结县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提升至98%[2] - 那曲市色尼区马背调解员在赛马活动期间调解各类纠纷近30起[2] 民主法治建设 - 西藏四级人大代表4.2万余人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约占89%[4] -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收到代表建议3400余件 沟通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4] - 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1名 其中少数民族代表242人占总数80%以上[3] 民族团结与经济协作 - 拉萨八廓街周边存在100多个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民族团结大院[6] - 八廓街不同民族群众合伙经营的商铺达百余家[7] - 山东寿光技术人员在墨竹工卡县种菜9年 带动当地4000余人种菜致富[7] - 墨竹工卡县智能大棚产出180斤太空南瓜和单株年产300斤西红柿[7]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集思广益编制好上海“十五五”规划 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8-23 10:28
对口援藏工作 -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把对口援藏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1] - 强化精准帮扶 加大向基层和民生的倾斜力度 深化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机制 [1] -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帮助培育特色产业 培养专技人才 打响高原品牌 激发内生动力 [1] -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交流交往交融 [1]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使规划更好顺应人民意愿 [2] - 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高度集思广益编制上海十五五规划 [2] - 坚持问需问计于民 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的金钥匙 [2] 防汛救灾工作 - 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落实落细落小防汛防台工作 [2] - 加强风险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整治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工作预案做好应急演练 [2] - 优化市区一体化调度机制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抓好公共场所安全隐患排查 [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 - 强化系统思维坚持规划引领 深化科技赋能加强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 [3] -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3] - 压实各方责任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 [3]
豫哈情融石榴籽 同心奋进新征程 ——2025年豫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侧记
河南日报· 2025-08-23 07:33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豫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由省委省政府主办 省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团省委等单位承办 1300名各族青少年在河南新疆两地结对开展双向交流[1] - 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青少年通过参观河南博物院 洛阳龙门石窟 开封清明上河园 安阳红旗渠等地感受历史传承与民族团结实践[1] - 在石榴籽小课堂合作完成融合传统元素的木版年画 在主题队会交换家乡特色礼物 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联结[1] 科技教育体验 - 参观郑州新能源汽车科普馆和洛阳东方红智创空间 一站式了解电动汽车诞生过程 学习中国农机装备智能制造发展历程和创新方向[2] - 活动展现新质生产力释放的澎湃动能 激发青少年对环保汽车设计 智能农业机器人发明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兴趣[2] 地理与人文探索 - 河南青少年在新疆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观察阿尔泰山型花岗岩地貌和额尔齐斯河梳状水系 深化地理课本知识理解[3] - 参观吐鲁番坎儿井(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了解古老灌溉系统智慧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感受兵团人奉献精神[3] - 通过维吾尔族舞蹈 蒙古族呼麦 图瓦人楚尔等多元文化展示 体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3] 文化符号交流 - 河南青少年佩戴维吾尔族花帽 哈密青少年使用印有郑州二七塔等文化地标的书签 体现民族团结生动图景[4] - 活动使两地青少年深切感受祖国悠久历史 绚烂文化和伟大成就 激励其成长为担当强国建设使命的时代新人[4]
西藏各族人民同心书写人间奇迹 奋进一甲子 雪域换新颜
人民日报· 2025-08-22 16:22
经济发展 - 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 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7] -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1] - 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21578元[6] - 对口援藏累计投入643亿元实施援藏项目8204个[2] 产业发展 - 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6] - 江苏援藏引入优良牦牛品种缩短出栏周期3年 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3] - 福建援藏推动核桃油产业升级使90名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3] - 康马县合作社种养加总产值近700万元 带动300多名群众就业[9] 民生保障 - 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5] - 2006-2024年累计下达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372.63亿元[6] - 2014-2024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超3000亿元[6] -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7200家 建成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6] 生态保护 - 50%以上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1] - 2021-2024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9] -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9] - 高寒牧区人工种草技术成功推广 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双赢[9] 基础设施 - 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 - 玉麦乡新居拔地而起 道路畅通且水电网络通达全乡[10] - 墨脱县2024年游客数量达60万人次 是全县人口40多倍[11] - 格林村旅游收入达90余万元 近半数农户开办民宿[11] 民族团结 - 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1] - 共有154个集体、204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 - 7市(地)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2] - 11批次1.4万余名各类干部人才进藏工作[2]
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开展平安夜话活动 共筑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44
活动形式与内容 - 采用影片与PPT结合的创新宣讲模式开展平安夜话活动 [1] - 活动内容涵盖六零工作法 禁毒教育 反电信诈骗 防溺水安全 未成年人保护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交通安全 人居环境 平安社会建设及民族团结等多元主题 [1] - 通过实际案例结合通俗语言进行深入讲解 提升村民理解度 [3] 参与效果与社会影响 - 吸引不同民族村民共同参与 现场互动环节提问踊跃 交流气氛热烈 [3][5] - 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学习与信任建立 强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 [5][6] - 活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开展多样化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6] - 致力于实现各族群众紧密团结 共同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6]
奋进一甲子 雪域换新颜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13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50年时间 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时间 2024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7] - 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和21578元[6] -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1] 民生保障投入 - 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 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5] - 2006-2024年累计下达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372.63亿元[6] - 2014-2024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超3000亿元 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6] 基础设施建设 - 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 - 玉麦乡新居拔地而起 道路畅通 水电网络通达全乡[10] - 墨脱县2024年游客数量达60万人次 是全县人口40多倍[10] 产业协同发展 - 清洁能源 文化旅游 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6] - 江苏援藏引入优良牦牛品种 缩短出栏周期3年 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3] - 福建援藏推动核桃油产业升级 90名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3] 生态保护成效 - 50%以上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1] - 2021-2024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8] - 康马县人工种草技术带动合作社总产值近700万元 群众年分红60余万元[8] 民族团结成果 - 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1] - 累计154个集体和204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 - 通过284个县区结对帮扶关系 累计实施8204个援藏项目 投入643亿元[2] 文化教育进步 -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7200家 建成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5岁[6] - 陕西百名名师到阿里送教 800余名师生赴陕研学[3] - 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权利 文化建设实现前所未有的繁荣[6]
六十载春华秋实,向未来豪情满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新征程
新华网· 2025-08-22 02:13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并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 [1] -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西藏自治区赠送贺匾 [1] - 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将团结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1] 西藏发展成就 - 墨脱公路通车并成为致富路 [2] - 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3] - 西藏人民6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追求幸福生活的难忘时刻 [3] 民族团结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5] - 西藏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多民族社区打造"亲如一家"样板 [6] - 云南勐腊县巩固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亲格局 [8] 文化传承与教育 - 西藏大学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并开设相关课程 [9] - 内蒙古赤峰博物馆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11] 基础设施建设与援藏工作 - 定日县地震后全国同胞支持灾后重建,村民搬进新家 [10] - 交通运输部援藏干部将继续绘好西藏交通"工笔画" [11]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援助西藏左贡县人民医院 [11] 青年与未来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将青春奉献给西藏 [11] - 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换流站卡麦换流站预计12月投入使用 [12]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西藏!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1:46
文化与历史遗产 -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 拥有1300多年历史 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4][5][8] - 大昭寺和八廓街是藏传佛教信仰中心 朝圣者通过磕等身长头表达虔诚 [10][12] - 唐卡 藏戏 藏香 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实现创新传承 年轻传承人获得稳定收入 [17][19] 旅游与自然景观 -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之巅" 日照金山景观令人震撼 [23] - 纳木错湖被称为"天湖" 湛蓝湖面与雪山倒映形成纯净景观 [26][27] - 林芝嘎拉村被誉为"林芝桃花第一村" 野生桃林与青稞田交织成"世外桃源"景观 [29][32] - 阿里札达土林拥有层叠的土柱 土塔和土墙 形成史诗级魔幻地貌 [32][33][34] 交通基础设施 - 青藏铁路已运营超过十年 拉林铁路复兴号动车组实现雪域江南交通连接 [40] - 川藏铁路作为"世纪工程"稳步推进 高等级公路网络缩短西藏与内地时空距离 [42][44] 生态保护与能源 -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生态保护 藏羚羊数量恢复 雪豹踪迹被红外相机捕捉 [49][51] - 西藏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清洁能源 光伏板形成"蓝色海洋" 贡献国家"双碳"目标 [53] - 嘎拉村通过广东援藏工作队发展文旅产业 创办"绿色银行"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 [55][58] 城市发展与现代化 - 拉萨建设国家级高新区 现代化体育馆 图书馆 博物馆拔地而起 [66][70] - 拉萨河两岸霓虹璀璨 与布达拉宫形成时空对话 城市保留文化内核同时拥抱现代发展 [64][66]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60年来拉萨涌现团结公园 中华文化公园等新地标 [60][62]
扎根、共生、传承——广东“小芳”的墨脱情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9:37
核心观点 - 广东财经大学毕业生黄小芳放弃企业白领工作 2017年通过西藏林芝专项招录赴墨脱县工作 八年间从普通工作者成长为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通过语言学习、文化融入和工作实践推动民族团结[1][3][4] - 黄小芳将个人成长与边疆建设相结合 通过政协工作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其家庭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范例 工作表现体现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4][6][8] 职业发展轨迹 - 2017年应届毕业时放弃企业白领岗位 选择西藏林芝最艰苦的墨脱县 基于"越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的信念[3][4] - 历经八年基层锻炼 从普通工作者晋升为墨脱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掌握藏语/门巴语/珞巴语三种当地语言[4] - 2024年10月底牵头完成县政协全会筹备工作 在一周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含选举环节的流程规范与材料准备[8] 工作方法与成果 - 采用田野调查方式深入群众 笔记本记录乡亲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政协提案机制推动实际问题解决[4] - 2024年9月参与乡村电工队伍调研 走访9个村居形成详细报告 直接促成电工培训班开设[9] - 组织跨省交流活动 2024年8月带队墨脱县政协委员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考察学习[12] 文化融合实践 - 个人家庭成为多民族融合典范 与藏族丈夫相互尊重饮食文化差异 既保留广式老火汤传统也学习制作酥油茶[6] - 2019年春节带丈夫回广东老家 双向传播藏汉文化 向亲友介绍牦牛肉干制作工艺与唐卡寓意 丈夫学习包年粽贴春联[7] - 教育领域注重文化传承 女儿在幼儿园创作"各民族孩子围石榴树"画作 体现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理念[8] 精神传承与创新 - 将"老西藏精神"具象化为日常工作实践 包括"顶着风雨跑社区核数据"的踏实作风和"拿着初稿挨个请教"的谦逊态度[9] - 总结八年墨脱经历为"扎根/共生/传承"三大关键词 强调像不丹松一样把根须扎进群众土壤的工作方法[12] - 通过政协平台构建民族团结"连心线" 使各民族在"你帮我解困 我为你搭台"的互动中形成共同体意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