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搜索文档
张雪峰含泪赚了几个亿
创业家· 2025-06-07 17:50
以下文章来源于豹变 ,作者高宇哲 豹变 . 直抵核心。做最具穿透力、洞察力的商业观察,深度影响未来。 谁在为高考焦虑买单? 来源:豹变 作者: 高宇哲 编辑 : 刘杨 "干我这个行当不容易的,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5月31日晚,张雪峰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收 官直播中突然哽咽,眼圈泛红。他坦言从业压力巨大,并宣布将暂停直播两个月,甚至表 示"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暗示或许会告别直播行业。 这位以耿直人设著称的网络名师,突然的"含泪"告别让直播间的粉丝措手不及,弹幕区一时间 被"张老师别走"刷屏。就在不久前,张雪峰的直播间还是另一番热闹景象——3月31日,"峰 学未来2025届高考报名额"刚一开售便被疯抢,12999元的梦想卡和18999元的圆梦卡上线仅 20分钟,多个省份名额即告售罄。 镜头前的张雪峰,早已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超级网红的身份转型。他"自曝退出"登上热搜的同 时,也引发了外界质疑:这个曾为普通孩子发声的教育人,究竟是"平民灯塔"还是"收割焦 虑"? 01 一夜成名,张雪峰的网红之路 2016年,张雪峰因一段《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凭借犀利的 语言和夸张的表演风格,他 ...
冲上热搜!张雪峰含泪鞠躬,宣布暂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2 15:45
6月2日,#张雪峰自曝可能告别直播#冲上微博热搜。 这一幕被网友截图疯传,冲上微博热搜。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嘲讽"别神化了"。 张雪峰哭了,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 据@东方财经 报道,近日, 张雪峰2025届高报直播结束,并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 张雪峰在高考志愿填报直播结束时突然哽咽, 眼含热泪向屏幕前的家长和考生深深鞠躬:"不管以后发生啥事,希望大家记住,我对得起大 家。" 他直言一路压力山大,但问心无愧。 同时,张雪峰表示8月直播再见,要是不顺利就9月1号见。"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了。" 公开资料显示, 张姩菡是张雪峰的女儿。去年6月24日,张雪峰晒合照。为女儿张姩菡庆祝9岁生日;同年8月24日,张姩菡参加的节目《寒暑 假》开播。 今年1月,张雪峰谈到对女儿的规划时表示,如果女儿学习不好,混一个本科就可以,然后让她进银行, "我两家公司长期存款都是过亿的,我 女儿去哪个银行工作,我就把我的钱存在哪个银行。" 该言论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是"霸总式宠女儿",有些网友则认为,张雪峰此举破坏了就业公平,带坏了社会风气。 公开资料显示,张雪峰毕业于郑州大学,2016年6月凭借《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网 ...
多地开启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学校、城市和专业该怎么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22:06
高考志愿填报核心观点 - 高考志愿填报需抓住三个重点:学校、城市和专业 [1] - 大学和就业强挂钩,选择需根据个人兴趣与禀赋进行排序 [2] - 选城市是一个"借势"过程,需考虑所在地产业优势 [2][3] - 不要被"高薪专业"或"网红专业"迷惑,需从自身出发选择 [4] - 应提前进行学业和就业规划,避免进入大学后陷入困惑 [4] 学校、城市和专业选择 - 在分数有限情况下,选择好专业可能比选择突出大学或城市更优 [2] - 若确定在某城市工作,志愿填报可重点围绕城市选择 [2] - 产业优势突出的城市(如杭州的数字经济)能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就业优势 [3] - 本科阶段未明确目标时,选择大城市可增加未来"换牌"灵活性 [3] 热门专业与就业趋势 - 热门专业供需关系变化快,毕业时可能从"热门"变"冷门" [4] - 产业内部前端、中端和后端人才需求不同,需具体分析 [4] - 避免被社会舆论焦虑影响,应理性选择专业 [4] 学业与就业规划 - 高中阶段目标明确,但大学阶段需提前规划学业和就业 [4] - 缺乏专业理解和规划可能导致学习困惑和发展困境 [4] -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专业的未来规划指导 [4] 其他相关数据 - 2024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1059.4万人,研究生招生135.7万人 [2] - 约8成高校毕业生将直接步入就业市场 [2]
「教」量|填报高考志愿,从城市选择谈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16:49
高考志愿填报趋势 - 2025年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 多地已启动志愿填报服务 如广西南宁市和云南曲靖市举行讲座 [1] - 高考新模式打破传统文理科界限 但家长和学子对复杂填报模式感到困惑 [1] 志愿填报核心要素 - 填报需聚焦学校 城市和专业三大重点 其中城市选择争议最大 涉及留家乡或去大城市 中西部强校或东部就业导向城市等权衡 [1] - 2024年普通和职业本专科毕业生1059.4万人 研究生招生135.7万人 约80%毕业生直接就业 凸显高校与就业强挂钩特性 [2] 城市选择策略 - 选择城市是"借势"过程 需结合所在地产业优势 例如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带来直播 新媒体等实习机会 增强就业竞争力 [2] - 本科阶段未明确职业目标者可优先选产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 实习机会多且未来选择灵活 研究生阶段则更倾向家乡省会 [3] 专业选择建议 - "热门专业"与"高薪专业"存在供需动态变化 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人才需求 前端人才饱和时高薪可能不可持续 [3] - 需避免被社会舆论裹挟 应基于自身兴趣和禀赋选择专业 而非盲目追逐"网红专业" [3] 学业与就业规划 - 高中阶段缺乏专业认知和职业规划 导致大学学习困惑 需提前开展专业化学业就业指导 [4] - 大学阶段无统一答案 志愿填报需个性化综合考量 [5]
2025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 2025-05-21 21:2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要点总结: 志愿填报准备步骤 - 熟悉政策:了解本省高考政策,包括批次设置、志愿学校数量、专业数量等[1] - 收集信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考试院官网、高校官方渠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1] - 准确定位: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考试成绩确定自己在班级、学校、省市中的排名位置[1] - 知己知彼: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计划、往年分数线、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2] - 初选志愿:结合成绩定位,初步划定符合兴趣和分数段的院校范围[2] - 模拟填报:提前演练网上填报流程,熟悉操作系统和时间限制[2] 必备填报资料 - 省招办下发的当年招生专业计划,包含院校、专业、层次、选科要求等详细信息[4] - 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统计,提供前三年院校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位次[4] - 高校招生章程,明确学校的招生办法、录取规则和特殊要求[4] 志愿填报策略 - 成绩是基础,决定可选院校和专业范围[8] - 综合考虑院校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实力等因素[8] - 结合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注意选考科目要求[8][18] - 考虑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对专业选择的限制[9] - 设置合理志愿梯度,采用"冲稳保"策略[10][15] - 平行志愿填报时尽量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16] 特殊招生计划 -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地方、高校)有各自报名和录取流程[23][24] - 强基计划与其他志愿不冲突,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28] - 优师计划列入本科提前批,按各省录取规则执行[29] - 中外合作办学分为独立机构和合作项目两种形式[30] 注意事项 - 往年录取数据只能参考,需结合当年政策变化和考生人数等因素[11] - 仔细查看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具体要求[12] - 避免填报无效志愿,确保院校和专业代号与招生计划一致[20] - 色弱、色盲考生可选择哲学、法律、社会学等非限制专业[31] - 军事、公安、飞行等专业通常有身高限制[32] 新高考模式要点 - 注意不同高校对相同专业可能有不同选考科目要求[18] - 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可扩大选择范围[18] - 实际招生专业可能调整,以当年公布计划为准[18]
2025年北京高招工作规定出炉,符合条件考生最高可加20分
新京报· 2025-04-29 11:05
高考时间与科目安排 - 2025年北京高考将于6月7日正式开考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 [1] - 学考等级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 考生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 考试时间为6月9日至10日 [1] - 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 学考等级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 [1] 录取分数线划定 - 本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及学考等级考共六门科目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 - 专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 志愿填报安排 - 本科志愿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填报 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 [2] - 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 按顺序依次录取 [2] - 本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 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不能兼报 [2] - 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 设置30个志愿 [2] - 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4日至7月25日 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 [2] 专科志愿设置 - 专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 艺术类设置20个平行志愿 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 [2] - 专科提前批普通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 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 [2] - 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 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 [2] 高考加分政策 - 烈士子女及特定退役军人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 [2] -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等三类考生可增加10分 [3] - 特定少数民族考生可增加5分 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3] - 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 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附加分投档 [3] 其他录取政策 - 高考加分项目不用于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3] - 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将于6月上旬公示全市照顾对象名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