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团结
icon
搜索文档
“苏韵伊情”润边疆——江苏五大援疆工程在伊犁落地生根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3
产业援疆成果 - 新疆宏博钢构制造有限公司在徐州援疆工作组帮助下,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收购重建并达产,预计今年可生产2万吨钢产品,年产值达1亿元 [1] - 徐州援疆工作组在收购谈判阶段居中协调,最终以1.5亿元促成收购,并帮助企业申请园区e贷解决资金困难 [1] - "十四五"以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累计投入20.09亿元产业援疆资金,招引60多家江苏制造业企业入驻伊犁各大产业园 [2] - 9家援伊产业园利用811亿元江苏企业投资,为当地持续输送就业岗位 [2] 医疗教育发展 - 总投资2.5亿元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设置20个科室,其中盐城援疆工作组投入7200万元援疆资金 [2] - 江苏援伊助力建成北疆唯一区域医疗中心,引进428项新技术和327项填补空白的技术 [3] - 千余名江苏教师组成"支教方阵",与3000余名当地教师共同助力伊犁教育发展 [3] 干部人才培养 - 100多名经济领域干部赴江苏产业园实践锻炼 [3] - 274个落地项目实现84.52亿元招商引资资金到位 [3] 文化建设项目 - 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推动《连霍长歌》《天山问渠》《小白杨》《同是江南》等原创剧目上演 [3][4] - "秋白书院"与"石榴籽书屋"落户社区和农村 [4] - 开展"青苗筑梦"行动、"最美家庭"结亲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 [4]
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青年学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央视网· 2025-06-20 15:3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核心观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石榴籽"为精神图腾,构建"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三维育人体系,通过生涯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深化难题 [1][5] 西榴籽计划 个体成长与民族团结培育 - 提出"西榴籽"概念:"西"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部建功立业,"榴"象征各民族学生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 [2] -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四团一队"组织架构(专家团、星师团、朋辈团),开展学业互助与三农政策解读 [2] - 创新设计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双模块工作坊,如"党旗引领·三心护航"主题沙龙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2] - 开发"西榴"生涯人物榜样工具卡,以库丽班·托列吾等西农楷模案例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2] 大学魂育人理念 农林院校精神传承 - 凝练"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的"大学魂"精神,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 - 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与农业生产实践,强化"知农爱农、兴农报国"使命 [3] - 创作《石榴花开新时代》民族歌舞MV,融合农耕文明与民族文化符号 [3] - 推动数百名本科生参与"三支一扶"基层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度系统性提升 [3] 中华情价值体系 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 - 构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维进阶模型,设计思想引领、文化互鉴、实践锻造三位一体路径 [4] - 创新运用Vlog、情景剧等载体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开发"西榴"主题文创产品(书签、明信片等) [4] - 组织"石榴籽"团队赴边疆开展社会调查,孵化少数民族骨干成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 [4] 体系协同效应 - "西榴籽"奠基个体价值,"大学魂"传承精神谱系,"中华情"实现国家认同跃迁,形成"个体成长-精神传承-国家认同"进阶模型 [5]
陈刚: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努力为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作出广西贡献
广西日报· 2025-06-17 10:38
原标题: 陈刚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故事,积极阐释和宣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帮助国外民众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好展示大党大国领袖的时代担当与天下 情怀。要讲好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充分展现广西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向新向好态势,助力唱响中 国经济光明论。要讲好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民相亲、心相通。要讲 好人工智能的故事,充分展现广西积极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打造中国 —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加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的生动实践和成效。要讲好助力国际减贫 的故事,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真实生动的实践案例,彰显中国精神、中国 价值、中国力量。 要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生动展示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良好形象。要讲好"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故事,向世界传递我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努力为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作出广西贡献 ...
西藏达孜:文化惠民点亮藏乡生活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6:12
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 - 拉萨市达孜区每年配套资金50余万元购买新一代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组建22支技术服务队免费安装,已完成2933户安装调试,其中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解决偏远山区看电视难问题 [1] - 通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精选《我和我的祖国》《西藏的天空》等影片和农业科普片,创新采用"正片+短视频"模式,今年一季度放映116场,吸引观众超5000人次,2021年以来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100余场 [1] - 政府购票邀请建筑工人、企业员工、农牧民学生等在达孜区鼎盛影院免费观影 [1] 民族团结活动开展 - 在达孜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镇江公园),每晚开展广场舞、锅庄舞、堆谐等民族舞蹈活动,吸引各族民众参与 [2] -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包括祭英烈、做月饼、包粽子等民俗活动,同时配套健康义诊、义剪服务、结对帮扶等暖心举措 [2] 未来文化发展规划 - 围绕"四心品牌"加大投入完善村级文化设施,培育更多基层文艺骨干 [2] - 计划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送戏下乡""非遗展演"等活动,推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2]
四川:绘就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幸福画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0:41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东风新城社区通过积分超市机制激励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疫情防控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 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例如10积分抵扣10元[1] - 社区组建七彩东风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和困难帮扶 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便民门诊提供便利服务[2] - 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包括元宵节 彝历新年等特色节庆 并开设民族文化课堂促进文化传承[2] 多民族社区建设成效 - 金沙江社区作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涵盖17个民族成分 常住人口约3万余人 社区党委书记运用双语沟通和活动联结促进民族团结[2] - 社区每年筹办舞动金沙群众艺术节 各族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展示民族服装语言和文化 开设民族知识培训及儿童暑托班课程[5] - 通过榕言议事点平台解决电梯老旧 停车不规范等难题 开展宣讲35余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5] 社区经济与服务体系 - 金沙江社区创造超大小区治理模式 推动成立社区经济组织和慈善基金 链接社会资源带动300多名居民就业[5] - 社区经济组织2024年收入突破49万元 成立社区食堂以每餐15元惠民价格为老年居民提供餐饮服务[5] - 开设美学课教授化妆技巧 通过纸牌游戏进行心理压力疏导等创新培训形式[5] 居民融入与发展 - 新疆和田县居民阿布杜在社区开设餐饮店 在子女入学和房租减免方面获得社区支持 计划长期在宜宾发展[6] - 社区通过互帮互助实现民族团结 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 共同构建幸福和谐社区[6]
热地同志生平
新华社· 2025-06-12 15: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热地同志生平的讣告,主要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政治生涯和对国家民族工作的贡献。由于内容主要涉及个人生平和政治活动,与公司和行业无关,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 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总结,请提供更相关的新闻内容。
青海学子在京研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9:00
活动背景与意义 - 北京丰台区与青海治多县自2017年起持续深化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1] - 活动是"守望三江源"文化援建品牌的深化拓展 [1] - 实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转变 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鲜活写照 [2] 资源互补优势 - 治多县拥有三重叠加特殊地理区块: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 [1] - 治多县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 肩负守护长江源头生态防线的使命 [1] - 丰台区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 汇聚丽泽金融商务区 丰台科技园等重要资源 拥有宛平古城 卢沟桥等历史文化遗产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研学内容包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参观鸟巢 水立方 故宫博物院 欣赏京剧表演 游览居庸关长城 [1] - 治多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长江源头与京华大地的血脉联系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1] - 两地以文化为纽带 以青少年为桥梁 以文创产业为重点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2]
平凡起点奋斗出不凡蜕变 新疆农村青年的“破茧”求学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5:59
教育发展 - 新疆和田农村学生麦麦提尼亚孜通过"民考民"政策考入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30余项荣誉[1][3] - 麦麦提尼亚孜从零开始学习英语和普通话,最终以预科第二名进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并以专业第一成绩保送至电子科技大学[5] - 新疆1949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19.8%,202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25%,南疆实现15年免费教育[5] 民族教育政策 - "民考民"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民族语言参加高考,麦麦提尼亚孜借此考入西南民族大学[1] - 新疆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平均每102名幼儿拥有1所幼儿园,每783名小学生拥有1所小学[5] - 新疆推行学前普通话教育,新一代学生无需再经历"语言关"障碍[7] 社会影响 - 麦麦提尼亚孜家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柏油路替代乡间小路,节能灌溉系统取代人工浇水[7] - 大学生返乡创业趋势增强,教育成果形成"双向奔赴"效应——青年走出乡村又反哺家乡[7] - 多民族文化交融体现在校园活动中,如新疆舞会吸引藏族、彝族等各族学生参与[5]
马新华家庭:团结大院里的民族情
央视网· 2025-06-10 21:01
央视网消息:马新华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退休民警。多年来,她和丈夫无私帮助了多名困难群众,其中不少人还成为了他们的 家庭成员。马新华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系列报道《文明的力量》,我们走进新疆额敏的马新华家庭。 记者来到马新华家的小院时,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在葡萄树下吃饭。这位笑容满面的就是当地家喻户晓的"马大姐",她告诉记者,平时家里只有他们夫 妻俩和汉族爸爸杨吉春,每隔几天,家里的其他成员就会回来团聚在一起,感受家的温馨。 挂在家中显眼位置的大合照,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马新华自己是回族,丈夫米吉提是维吾尔族,儿媳是哈萨克族,此外还有马新华的汉族"爸爸"杨吉 春、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汗、哈萨克族"儿子"吾拉孜别克,"一家人"四个民族。 已经在这个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汉族老人杨吉春,每逢谈起马新华夫妻时,就非常感慨。 2004年的一个冬夜,下夜班的马新华在回家途中,发现了蜷缩在路边的杨吉春老人。 得知老人无依无靠后,马新华和丈夫当即决定让老人留在家里。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后,杨吉春老人的身体接二连三出现问题。为了给老人治病,马新华四处借款,终于凑齐了治病所需的6万多块钱, ...
一张全家福 四个民族 这个家庭没有血缘却有真情→
央视新闻· 2025-06-10 15:39
在新疆塔城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家庭 汉族的"爸爸" 回族的"马大姐" 维吾尔族的丈夫 哈萨克族"弟弟"和"儿子" "一家人"四个民族 ↓↓↓ 马新华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退休民警。多年来,她和丈夫无私帮助了多名困难群众,其中不少人,还成了他们的家庭成员。 挂在家中显眼位置的大合照,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马新华自己是回族,丈夫米吉提是维吾尔族,儿媳是哈萨克族,此外还有马新华的汉族"爸爸"杨吉春、 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汗、哈萨克族"儿子"吾拉孜别克,"一家人"四个民族。 已经在这个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汉族老人杨吉春,每逢谈起马新华夫妻时,就非常感慨。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后,杨吉春老人的身体接二连三出现问题。为了给老人治病,马新华四处借款,终于凑齐了治病所需的6万多块钱,在夫妻俩的精心 照料下,杨吉春老人的身体也逐渐硬朗起来。 马新华:当时是我最难的时候,问亲戚借钱。但是我对老人承诺过,只要是我在,这就是我的家事儿。 迎来第二位"亲人" 2009年,从乡下进城务工的哈萨克族青年叶尔木拉特身患疾病,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沙依拉古丽为交房租,在马大姐家旁的面粉厂当搬运工。 杨吉春:在一起过,我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