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药明康德三度减持药明合联回笼超45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7 22:33
文章核心观点 药明康德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药明合联股份,总计回笼资金超45亿港元,2025年减持将增厚净利润约31.44亿元;药明合联处于业绩快速增长期,但药明康德减持后其股价下跌;药明康德减持是为加速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 [1][2][3][4] 药明康德减持情况 - 4月2日,药明康德公告再度减持药明合联股份,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 [1] - 本次通过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5080万股,约占总股本4.23%,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预计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8.47亿元 [2] - 前两次减持累计出售药明合联8600万股,约占总股本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 [2] - 三次减持总共回笼资金超45亿港元,2025年减持将增厚净利润约31.44亿元 [1][2] 药明合联业绩与股价表现 - 2024年,药明合联全年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90.8%;毛利润12.40亿元,增速121.6%;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7%至10.70亿元 [3] - 药明合联预计2025年收入将实现35%的增长 [3] - 自2024年7月下旬至2025年4月1日盘中高点,药明合联涨幅达251.56% [3] - 药明康德披露减持后,药明合联股价连续下跌,发布减持公告当日和次日分别下跌6.85%和3.97% [1][3] 药明康德减持原因及产能建设计划 - 药明康德减持理由是将出售股票资产获得的现金收益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等 [4] - 今年初JPM大会上药明康德宣布2025年D&M资本支出将翻番,达到70亿到80亿元 [1][4] - 药明康德目前在全球有6个在建基地,除慕尼黑基地外其余5个具备D&M能力和规模 [5] - 瑞士库威基地口服制剂产能将翻倍,美国特拉华米德尔顿生产基地2026年底投产 [5] - 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中国常州/泰兴多肽产能2025年度预计超100000L,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5] - 药明康德已发布2024年分红预案、2025年特别分红方案及回购方案,支出约50亿元 [5]
加速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再度减持药明合联,套现资金近22亿港元
第一财经· 2025-04-02 19:14
文章核心观点 药明康德持续推进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药明合联股票,减持资金用于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等,美国“对等关税”或影响公司收入,此次减持将为2025年半年报贡献投资收益 [1][3] 药明康德减持情况 - 4月2日晚间公司再度发布减持药明合联股票消息,4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5080万股,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4.23%,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43% [1] - 此次减持是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减持当日药明合联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盘中每股最高达49.50元 [1] 减持资金用途及收益 - 减持资金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强化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 [3] - 出售药明合联股票将给公司2025年半年报贡献18.47亿元投资收益 [3] 药明合联相关信息 - 药明合联是从事抗体偶联药物等生物偶联药物的医药外包公司,由药明生物与合全药业联合成立,2023年11月1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1]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等关税”靴子即将落地,药明康德2024年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占营收比例约64%,4月2日公司A股股价跌幅达3.20% [3] - 公司管理层称关税是全球性不确定因素,对业务具体影响需进一步观察 [3] 基地建设情况 - 为对冲地缘政治影响,公司持续推进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计划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 [1][3]
药明康德(02359)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3-17 22:27
业绩总结 - 2024年营业收入392.41亿元,较2023年减少2.73%[3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0亿元,较2023年减少1.63%[3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99.88亿元,较2023年增长2.47%[3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3.28元/股,较2023年增长0.31%[3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78%,较2023年减少2.21个百分点[32] - 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162.77亿元,同比下降2.02%;毛利率41.48%,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58] 用户数据 - 2024年末公司整体活跃客户约6000家,持续经营业务活跃客户约5500家,全年新增约1000家[4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41] - 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166.4亿元,剔除特定项目同比增长24.1%[44] 未来展望 - 2025年末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预计超4000kL,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预计超100000L[47] - 公司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5%,整体收入达415-430亿元[53] - 2025年公司将聚焦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提升经营效率,完善一体化赋能平台[9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公司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46万个新化合物,同比增长10%[51] - 2024年R到D转化分子366个[51] - 2024年公司累计新增1187个小分子CDMO管线分子,年末总数达3377个[5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相关内容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公司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科学碳目标倡议和制药供应链倡议[101]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8169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8.3511343782亿元,占净利润比例30.00%[12] - 2024年现金分红和回购注销金额合计58.3511535669亿元,占净利润比例61.75%[1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4.07亿元,较2023年减少7.32%[31] - 2024年末净资产586.3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37%[31] - 2024年末总资产803.2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9.04%[31]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6.77亿元,2023年为804.07万元,2022年为 -2099.53万元[38]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66亿元,2023年为3.42亿元,2022年为3.43亿元[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100.32万元,期末余额12.34亿元,当期变动12.23亿元,影响利润6100.04万元[39] - 销售费用7.45亿元,同比增长6.33%;管理费用28.79亿元,同比增长0.02%;研发费用12.39亿元,同比下降14.03%[57] - 投资收益6.04亿元,同比增长158.3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87亿元,去年同期为 - 0.38亿元[57] - 化学业务毛利率46.39%,同比增加1.87个百分点;测试业务毛利率32.73%,同比减少5.34个百分点;生物学业务毛利率37.70%,同比减少2.66个百分点[60] - 境内毛利率31.03%,同比减少5.87个百分点;境外毛利率46.33%,同比增加2.41个百分点[61] - 营业成本229.65亿元,同比下降3.22%,其中原材料成本下降10.63%[63][6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01177.5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3.16%;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76842.7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27%[65]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 -78668.36万元,2023年为 -33811.92万元[66] - 研发投入123852.5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16%[68][69]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183.22亿元,占总资产22.81%,较上期期末增长33.12%[7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2.34亿元,占总资产1.54%,较上期期末增长11114.79%[75] - 境外资产规模为319.68亿元,占总资产39.80%[76] - 报告期内投资额为38.4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57亿元,减幅31.38%[81] - 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合计1221.99万元,增加参股医药研发企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基金37211.63万元[81] - 股票期末账面价值为23.81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0.74亿元[83] - 私募基金期末账面价值为183.78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00亿元[8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基金投资账面余额为18.38亿元[85] - 华领医药 - B期末账面价值为9.79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3.25亿元[86] - 短期借款期末数为12.43亿元,占总资产1.55%,较上期期末减少66.11%[75] - 美元远期外汇合约初始投资额424,923.90万美元,期末账面价值 -20,203.64万美元,占归母净资产比例0.34%[87] - 已到期交割的衍生金融工具本报告期累计影响税前利润 -104,690.41万元,不运用套期会计核算的远期合约对当期利润影响 -51,313.98万元[8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Genesis股权公允价值16.48亿元,占总资产2.05%[8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iKang股权公允价值4.88亿元,占总资产0.61%[8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汉邦科技股权公允价值2.90亿元,占总资产0.36%[9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博锐创合股权公允价值1.70亿元,占总资产0.21%[9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倍谙基股权公允价值1.32亿元,占总资产0.16%[91] 风险提示 - 公司可能面临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102] - 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务合规、全球化经营及国际政策变动等风险[103][105][106] - 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影响盈利水平,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受市场波动影响或致净利润大幅波动[109]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影响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107] - 新建业务若遇问题或未达预期增长,可能影响业务、财务等[108] 人员与管理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5人,子公司在职员工25213人,在职员工合计39414人[148]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4497人、销售人员206人、技术人员31819人、财务人员201人、行政人员2691人[148]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博士研究生1352人、硕士研究生10872人、本科19747人、专科4831人、高中及以下2612人[148] - 干部管理学院搭建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干部领导力研习社”系列学习项目[151] 环保相关 - 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为1702.88万元[172] - 各子公司有废气、废水、固废等排放及处理相关数据[173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