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服务

搜索文档
百奥赛图、新广益等4家公司IPO即将上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50
上市企业概况 - 4家企业即将进行首发上会 包括1家深市主板 1家创业板和2家科创板企业 [1] - 企业地域分布覆盖北京市 福建省 江苏省和浙江省 各拥有1家企业 [1] - 保荐机构集中度较高 中信证券同时担任优迅股份和新广益2家企业的保荐机构 [2] 募资规模分析 - 百奥赛图拟募资规模最高达11.85亿元 主要用于药物研发平台建设 流动资金补充及临床研发项目 [1] - 优迅股份和新广益拟募资金额分别为8.09亿元和6.38亿元 [1] - 元创股份拟募资4.85亿元 为4家企业中最低 [4] 企业业务特征 - 元创股份专注于橡胶履带类产品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3] - 新广益主营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 包括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产品 [4] - 优迅股份为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5] - 百奥赛图基于自主基因编辑技术提供创新模式动物和临床前医药研发服务 [5] 发行具体数据 - 百奥赛图拟发行数量最大达9984.96万股 注册于北京市 由中金公司保荐 [4] - 优迅股份拟发行2000万股 注册于福建省 [4] - 新广益拟发行3671.6万股 注册于江苏省 [4] - 元创股份拟发行1960万股 注册于浙江省 由国泰海通保荐 [4]
睿智医药全球化新篇:波士顿研发中心落成,赋能生命科学创新
经济网· 2025-09-16 18:23
全球战略布局 - 睿智医药波士顿研发中心于2025年9月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 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1][3] - 波士顿中心坐落于波士顿生物科技走廊核心地带 直连全球顶尖药企与科研机构 深度融入全球生命科学创新高地 [4] - 中心占地13800平方英尺 配备世界一流实验设备 由资深科学家团队领衔 [4] 研发服务能力 - 波士顿研发中心覆盖从早期发现到IND申报的全链条研发服务 能有效帮助北美客户规避跨境物流限制 缩短研发周期 [4] - 公司依托"靶点至IND"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国内市场推行整包订单服务模式 降低沟通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13] - 公司加大在新模态药物研发 AI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投入 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 同比增长14.75% [12] - 归母净利润2538.21万元 同比激增140.35%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12] - 医药研发服务与生产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9.17% 其中药效药动业务收入增长13.44% 大分子业务收入增长54.68% [12] 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CRO服务向全链条CXO服务升级 聚焦药物研发核心环节包括靶点发现 药物设计和临床前研究 [12][13] - 战略调整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 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 实现精准战略布局 [12] - 在行业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 公司选择在波士顿逆势扩张 旨在与客户实现零距离协作 [13] 行业影响力 - 诺贝尔奖得主Sir Richard John Roberts 药物研发专家Johnson YN Lau博士 RNA领域专家Gene Petrella博士等重量级嘉宾出席落成典礼 [7] - 国际专家盛赞波士顿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加速器" 并对RNA疗法未来给予前瞻性展望 [7] - 圆桌讨论围绕"国际合作新机遇"展开 探讨如何加强国际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8]
百诚医药9月15日获融资买入2734.19万元,融资余额2.5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35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9月15日股价下跌0.48% 成交额达1.98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2734.19万元 融资偿还3007.60万元 融资净流出273.41万元[1] - 融资余额2.51亿元 占流通市值3.71%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状况 - 9月15日融券偿还2900股 融券卖出200股 卖出金额1.24万元[1] - 融券余量4600股 融券余额28.52万元 低于近一年40%分位水平[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2011年6月成立 2021年12月上市[1] - 主营业务为药物研发服务及技术成果转化[1] - 收入构成:研发技术成果转化32.19% 临床服务24.50% 临床前药学研究23.56% 商业化生产10.28% 其他业务占比9.47%[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9万户 较上期减少26.69%[2] - 人均流通股6976股 较上期增加62.65%[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减少36.70%[2] - 归母净利润309.82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97.69%[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19亿元[3] - 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000727)持股120万股 较上期减少10万股 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3] - 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债券A类(360013)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连板股追踪丨A股今日共82只个股涨停 多只房地产股连板
第一财经· 2025-09-15 16:02
市场表现 - 9月15日A股市场共计82只个股涨停 [1] - 城市更新概念股华建集团实现3连板 [1] - 多只房地产股连板 包括荣盛发展、香江控股、首开股份均实现2连板 [1] 连板个股详情 - *ST威尔连续7天涨停 所属汽车行业 [1] - *ST亚太连续6天涨停 所属化工行业 [1] - 华建集团连续3天涨停 所属城市更新概念 [1] - 山子高科连续2天涨停 所属汽车零部件行业 [1] - 荣盛发展连续2天涨停 所属房地产行业 [1] - 香江控股连续2天涨停 所属房地产行业 [1] - 上海建工连续2天涨停 所属建筑行业 [1] - 首开股份连续2天涨停 所属房地产行业 [1] - 中国电影连续2天涨停 所属影视行业 [1] - 昭衍新药连续2天涨停 所属创新药行业 [1] - *ST正平连续2天涨停 所属建筑行业 [1] - 百利科技连续2天涨停 所属固态电池概念 [1] - 园林股份连续2天涨停 所属园林工程行业 [1]
诺思格: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6 00:22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9月5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29日通过电子邮件及专人送达方式发出 [1] - 应出席监事3人 实际出席监事3人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关虹主持 [1] - 会议召开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审议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其摘要》议案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弃权 0票反对 [1][2] - 员工持股计划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及深交所监管指引等法律法规要求 [2] - 计划旨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吸引优秀人才 增强核心团队责任感 [2] 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议案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弃权 0票反对 [2][3] - 管理办法保证员工持股计划规范运行 形成均衡价值分配体系 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3] - 两项议案均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详细内容披露于巨潮资讯网 [2][3]
中银国际:升泰格医药目标价至5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03 17:33
行业状况 - 国内生物科技产业持续面临挑战 需求疲软与融资限制影响项目数量与定价 [1] - 国内融资复苏时间点仍不确定 [1]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盈利能力收缩 [1] - 海外业务扩张有助于缓解部分冲击 [1] - 海外新增订单或将支持业绩逐步改善 [1] 投资评级 - 维持该股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40港元升至51港元 [1]
中银国际:升泰格医药(03347)目标价至5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7:26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物科技产业需求疲软与融资限制影响项目数量与定价[1] - 盈利能力出现收缩[1] - 海外业务扩张缓解部分业绩冲击[1] 业务展望 - 国内融资复苏可能支持业绩逐步改善[1] - 海外新增订单或成为业绩改善动力[1] - 业绩改善具体时间点仍不确定[1] 投资评级 - 中银国际维持泰格医药"买入"评级[1] - 目标价从40港元上调至51港元[1]
药明康德: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议事规则(2025年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9-02 18:25
公司治理结构 - 提名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 其中独立董事占过半数且至少有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4] - 委员会设独立董事担任的主任委员 负责召集会议并在无法履职时启动替代机制[6][9] - 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一致 委员离职时需及时补足人数[7] 职责权限 - 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并提出调整建议 协助编制董事会技能表[5] - 研究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5] - 制定董事继任计划 按照多元化政策从董事会圈子外物色人选[6] - 评核独立董事独立性并进行任职资格审查[6] - 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则披露提名政策及董事履职评估结果[6] 运作机制 - 下设提名工作小组由人力资源高管牵头 负责候选人资料收集和议案准备工作[4] - 决策需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且过半数通过 可采用通讯表决方式[9][17] - 会议决议需书面记录并保存十年 委员对议事项负有保密义务[10][22][24] 制度依据 - 依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等多项法规制定[2] - 当本规则与法律法规冲突时 以外部法规为准并及时修订[11] - 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11][27]
药明康德: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2025年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9-02 18:25
审计委员会设立依据与总则 - 审计委员会依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香港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设立 强化董事会功能并健全监督机制 [1] -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专门工作机构 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内外部审计沟通评价 财务信息披露审阅及重大决策监督 [1] 委员会人员组成要求 - 审计委员会由3名不在公司担任高管的非执行董事组成 其中独立董事须过半数且至少一名为会计专业人士 [2] - 委员由董事长 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全体董事三分之一提名 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所有成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2] - 主任委员由独立董事中的会计专业人士担任 负责主持工作 前任审计机构合伙人在离职两年内不得担任委员 [2][3] 职责与权限范围 - 审计委员会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 需审核财务信息 监督内外部审计及内部控制 包括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聘任解聘首席财务官等事项 [4] - 监督外部审计机构工作 包括建议聘请更换审计机构 审核审计费用及聘用条款 确保其诚信勤勉尽责 [4][5] - 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包括监督内部审计制度实施 审阅年度审计计划 协调内外部审计关系 并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问题 [5] - 审阅财务报告并关注真实性 完整性 重大会计问题 欺诈舞弊可能性及财务问题整改情况 [5][6] - 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 每半年检查募集资金使用 担保 关联交易等重大事件 出具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6] - 协调管理层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沟通 建立举报政策供雇员及往来方秘密报告不当行为 [7] 决策程序与会议机制 - 审计工作小组负责准备财务报告 内外部审计工作报告等决策前期材料 [7] - 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由召集人主持 需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 决议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8] - 委员需亲自出席会议或委托其他委员(独立董事需委托其他独立董事) 表决采用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 可通讯方式召开 [9] - 会议决议需书面记录并由委员签名 保存至少十年 审议意见需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方可提交董事会 [9][10] 信息披露要求 - 公司需按上市地交易所要求披露审计委员会人员情况及年度履职情况 [10][11] - 审计委员会发现的重大问题若触及信息披露标准需及时披露 董事会未采纳其意见时需说明理由 [11] - 公司需按规定披露审计委员会就重大事项出具的专项意见 [11]
药明康德: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2025年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9-02 18:25
董事会组成及结构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包括5名独立董事[1] - 设董事长1名和副董事长1名,由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2][7] - 董事会成员需具备多元化专业结构和履职所需的知识技能[2] 董事会核心职权 - 负责召集股东会并执行股东会决议[2] - 决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及重大修改[2] - 制订利润分配方案、增减注册资本及发行证券方案[2] - 拟订重大收购、合并、分立及解散方案[2] - 决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2] - 管理信息披露事项及股权激励计划[3] 重大交易审批权限 - 资产交易达最近一期总资产10%以上需董事会审议[4] - 交易标的净资产占比10%且绝对金额超1000万元需审议[4] - 交易利润占年度净利润10%且绝对金额超100万元需审议[4] - 日常交易合同金额占总资产50%且超5亿元需审议[6] - 财务资助事项需全体董事过半数及三分之二出席董事通过[6] 会议召开机制 - 每年至少召开4次定期会议,临时会议由特定条件触发[9][11] - 定期会议需提前14日通知,临时会议提前5日通知[10] - 紧急情况下可口头通知召开临时会议[12] - 会议需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14] 表决与决议规则 - 实行一人一票记名表决,可采用通讯方式表决[19] - 普通决议需过半数董事同意,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同意[21] - 关联交易审议时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21] - 提案未获通过后一个月内不得重复审议相同内容[22] 董事责任与保障 - 董事需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违规决议导致损失需赔偿[24] - 公司可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不包括违法违规行为[24] - 董事会档案保存期限为10年以上[25] 制度依据与效力 - 规则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沪港两地上市规则制定[1] - 规则自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旧规则同时失效[26] - 董事会拥有对本规则的最终解释权[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