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箭多星
icon
搜索文档
谁说中国出不了马斯克?90后天才学霸造火箭,立志超越SpaceX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27
公司核心发展历程 - 创始人姚颂在26岁时其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被赛灵思以约3亿美元收购 [2] - 收购后加入创投机构经纬中国担任风险合伙人,最终选择进入商业航天领域 [4] - 2021年与清华同学联合创立东方空间,29岁的姚颂担任联席CEO并提出研发"一箭三十星"大运力火箭的目标 [8] 公司技术战略与突破 - 选择全球首创的"全固体捆绑式构型"技术路径,与马斯克重型猎鹰火箭的液体燃料路径存在本质区别 [12] - 团队计划实现"海上发射",对火箭抗盐雾、抗颠簸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12] - 引力一号的4型7枚固体发动机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体现政企技术协同 [12] - 团队进行23项大型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技术迭代 [14] - 2024年1月引力一号发射成功,创下全球最大固体火箭等六项世界纪录,单位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14]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星网集团GW星座计划明确十年内发射12992颗卫星,平均每天需发射3.5颗 [10] - 近地轨道资源遵循"先占先得"规则,关系全球通信、导航、遥感等数字基础设施主导权 [16] - 2022年SpaceX发射2000颗商业卫星,中国同期送入太空的纯商业卫星数量约为80-90颗 [16] -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需从"举国体制"转向"举国+民营"双轮驱动格局 [18] 行业商业逻辑与发展路径 - 大运力火箭是满足卫星规模化部署刚需的关键,通过"一箭多星"降低单颗卫星发射成本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10] - 一批在互联网行业完成财富积累的企业家正集体转向硬核科技领域 [16] - 硬核科技的竞争是长期的坚持与沉淀,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证明具备熬到底的韧性 [20]
天龙三号液体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在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试车成功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9:14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海上动力系统试车试验 验证一子级火箭各系统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1] - 试车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标志国内商业火箭初步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工程能力 [1] - 天龙三号火箭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 近地轨道运力17-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17吨 性能比肩SpaceX猎鹰9号 [3] 基础设施 - 东方航天港HOS-1平台首次正式投入使用 是我国首个半固定式海上试车试验平台 具备机动灵活和安全高效优势 [2] - 平台满足长度不大于72米 直径不大于3.8米的液氧煤油或液氧甲烷火箭一子级试车需求 [2] - 东方航天港已保障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 将115颗卫星送入轨道 并保障4型液体火箭3次动力试车和2次飞行回收试验 [2] 项目进展 - 天龙三号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全系统试车覆盖推进剂加注 多机分批点火 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全过程 [3] - 试车获取各项参数满足火箭首飞性能要求 计划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 [3] - 天火十二发动机约90%零组件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化打印 大幅缩短研制周期 [4] 成本与创新 - 采用煤基航天煤油燃料结合硫分离技术 有效降低燃料成本并改善发动机结焦问题 提升火箭复用潜力 [4] - 自主研制三冗余计算机采用工业级元器件 在保证高可靠性前提下大幅降低系统成本 [4] - 火箭具备大运力 低成本和可复用特点 可支持空间站货物运输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