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核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创未来之星”榜单首次发布 南京7家企业上榜
南京日报· 2025-09-12 10:26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创始团队能级高,普遍具有"技术专家+企业家"复合背景。其 中,"技术专家"型创始团队主要来自高校院所、大企业科研部门;"企业家"型创始团队多为连续创业者 和大企业高管。 在武文生看来,这是非常好的团队配置,"科创未来之星企业作为创业期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在于 团队。如果能再加上'投资家',形成'技术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组合,团队力量会更强。江苏、南京 的创投环境很不错,希望更多的创投机构可以关注这些'未来之星'。" 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主题大会上,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发布2025中国科创未来之 星企业研究报告。报告共遴选出80家具备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早期创业企业,其中江苏21 家,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从城市来看,南京企业7家上榜,排名第三。 "江苏上榜企业硬科技特点很突出。"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武文生介绍,21家江苏企业中超半数 来自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原创成果转化;系列创业者和来自大企业的高管创业比例 较高,这类创业者有过商业化历练,成长潜力更大。此外,这些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多集中在硬核科 技,比如机器人、创新药、医疗器械、装备器械、 ...
90个“硬核科技”逐鹿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前海赛场 3场资源对接会加速项目落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1:48
赛事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赛道复赛于8月31日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幕 赛事持续3天 全国90个硬核科技项目参赛 最终评选30个项目晋级总决赛 [2] - 复赛采用"6+4"路演机制(6分钟项目展示+4分钟现场问答) 由5位评委专家独立打分 根据得分高低遴选晋级项目 [2] 项目构成与技术特征 - 90个复赛项目中集成电路领域占52个 聚焦芯片设计及半导体材料等关键环节 低空经济领域占38个 涵盖低空飞行与商业航天等新兴业态 [4] - 港澳项目达22个 占比24.4% 体现粤港澳协同创新活力 [5] - 半导体装备精密零部件涂层项目突破涂层装备技术 完成量产方案产线设计 解决芯片制造良率与零部件寿命问题 [5] - 人工智能力学测量项目采用单目三维DIC核心算法 为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力学性能测量解决方案 [5] 资本与产业支持 - 超六成参赛项目已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大赛构建"政策+资本+场地"多维创业矩阵 提供全链条服务体系 [6] - 现场设置深创投、深天使等投融资机构对接区 同步举办3场专项资源对接会 针对港澳项目开展政策宣介与资源对接 [9] - 组委会安排产业参访活动 带领项目方走访华为、大疆、腾讯等龙头企业及前海园区 助力融入大湾区产业生态 [11] 区域产业生态 - 深圳集成电路产业2024年上半年规模达1424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6.9% 形成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全产业链优势 [11] - 深圳低空经济领跑全国:2024年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 开通航线250条 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 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连续覆盖 [11] - 香港大学孵化的金刚石薄膜项目在深圳落地首条生产线 受益于当地优惠政策 [12] - 深圳汇聚大批创业人才与投资机构 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12]
寒武纪的股价超越茅台了
搜狐财经· 2025-08-29 01:47
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于2025年8月27日盘中达到1464.98元,短暂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次日收盘价进一步升至1587元,而贵州茅台收盘价为1446元 [3] - 寒武纪总市值达6600多亿元,仍低于贵州茅台的1.82万亿元 [3] - 高盛将寒武纪目标股价调高至1835元 [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43倍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0.4亿元,实现从巨额亏损到巨额盈利的逆转 [3] - 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净流入9.1亿元 [3] - 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454亿元,远高于寒武纪 [4]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寒武纪思元590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特定场景表现更出色,价格便宜40% [4] - 2024年寒武纪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仅为1%,远低于英伟达的66%和华为昇腾的23% [5] - 面临百度昆仑芯3代、阿里平头哥等竞品的大规模出货竞争 [5] - 华为在政企市场具有统治力,可能挤压寒武纪生存空间 [5] 客户结构与风险 - 2025年上半年最大单一客户贡献42.5%营收 [5]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过85% [5] - 客户集中度风险突出,若关键客户转向自研或竞品将严重影响业绩增长 [5] 估值水平 - 寒武纪市盈率近600倍,远超国内半导体板块市盈率中位数130倍和英伟达的57倍 [5] - 历史上多只股价超越茅台的股票曾遭遇断崖式大跌,形成"茅台魔咒"现象 [5] 行业发展机遇 - 美国对英伟达高端芯片持续禁售促使中国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和政府部门转向本土供应链 [4] - 中国云计算扩张与芯片平台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 [5] - 资本市场对科技与消费赛道态度转变,硬核科技关注度提升 [3]
千亿研发迎来收获期,小米的价值重估才刚开始
新浪科技· 2025-08-22 10:27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5]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5] - 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134.2% [5] - 营收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 连续五个季度增速超30% [5] - 经调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元 [1][5] 智能手机业务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达27.6% 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5] - 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24.7% 稳居国内第一 [5] - 5000-6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15.4% 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5] - 海外市场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占比过半 [5] - 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市占率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 [5]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收入同比增长44.7%创历史新高 [6]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 [6]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6]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 同比增速超25% [6]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 同比增速超45% [6]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汽车收入206亿元 同比暴增230.3% [6] - 汽车毛利率达到26.4% 超越特斯拉和理想 [6] - 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增长至17.8% [9] - YU7车型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8小时锁单24万台 [6] - 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 有望下半年实现盈利 [9]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第二季度研发投入78亿元 同比增长41.2% [11]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020亿元 [11] - 预计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13] - 自主研发3nm旗舰芯片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科技企业 [11] -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成为开源模型第一 [11] 战略布局与增长前景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 [5][7] - 大家电业务在国内市场还有数倍成长空间 [13] - 汽车业务计划2027年出海欧洲市场 [15] - 手机业务目标三到五年进入2亿台出货量俱乐部 [6] - 武汉大家电工厂将于今年投产 实现更多品类自研自产 [13]
小米稳住业务增长点,高端化战略要从单品类向全生态冲击
新浪财经· 2025-08-19 22:5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达千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净利超百亿元 [1] - 收入1159.561亿元(同比+30.5%),毛利261.01亿元(同比+41.9%),经营利润134.367亿元(同比+128.2%),除所得税前利润144.028亿元(同比+115.6%),期间利润118.732亿元(同比+134.2%),经调整净利润108.307亿元(同比+75.4%) [2] - 收入环比增长4.2%,毛利环比增长2.7%,经营利润环比增长2.4%,除所得税前利润环比增长9.4%,期间利润环比增长9.0%,经调整净利润环比增长1.5% [2] 业务分项 - 智能手机、大家电及汽车构成三大增长点,手机X AIoT业务收入947亿元(同比+14.8%) [2] - 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出货量4240万台(去年同期4220万台) [3]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44.7%),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 [3]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10.1%),境外业务增长显著 [3] - 汽车与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234%),首次突破200亿元,单季交付81302台,累计交付超30万台,7月单月首次突破3万台,亏损收窄至3亿元 [3] 市场战略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900万部(同比-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回暖 [3] - 国内实行规模化与高端化并进战略,重心向6000元以上超高端区转移 [3] - 小米之家新零售门店国内目标3万家,海外年底达400-500家,明年起加速规模化 [4] - 汽车业务带动手机销售,海外市场差异化策略:欧洲、东南亚侧重产品结构调整,拉美、非洲坚持规模优先 [4] - 全球市场目标进入"2亿俱乐部"(小米、苹果、三星),计划三至五年实现 [4] - 高端化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视角,各品类完成高端到超高端突破(小米15 Ultra、SU7 Ultra、中央空调) [5]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7.6%,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24.7%(+4.5pct),5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15.4%(+6.5pct) [5] - 欧洲市场主动调减低端机销量,坚持海外高端化目标 [5]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78亿元(同比+41.2%),全年预计达300亿元 [6] - 技术突破集中在汽车(SU7 Ultra原型车)、芯片(3nm旗舰芯片"玄戒O1")、AI(开源多模态大模型MiMo-VL-7B、声音理解大模型MiDashengLM-7B) [6] - 芯片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两三年在平台能力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6] - 提出"未来企业将按有无自研芯片形成代际能力差异"的观点 [6]
不只智选,布局“空天地海”,“赢”在科技未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9:33
硬核科技驱动的投资新时代 - 当前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深海科技为代表的硬核科技领域成为国家战略布局核心与产业升级前沿 [1] - 新质生产力正将幻想转化为现实图景,普通投资者有机会参与成为时代受益者 [1] - 历史表明紧跟国家政策与产业变革方向的投资者能收获时代机遇,如十年前互联网、五年前芯片 [1] 公募机构布局硬核科技 - 永赢基金构建"空天地海"产品工具箱,覆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深海科技四大领域 [2][7] - 产品矩阵包含6只特色产品,涵盖被动指数型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精准布局产业链核心环节 [7] - 主动产品如永赢低碳环保智选A、永赢高端装备智选A等深度聚焦特定硬核科技领域 [8] 四大硬核科技领域投资潜力 低空经济 - 2025年为商业化元年,203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 [4] - eVTOL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 卫星互联网 - 卫星通信是6G技术基础底座,低轨轨道资源竞争激烈 [5] - 2023-2027年卫星制造+发射市场空间达8313亿元,带动6万亿地面设备和5万亿卫星服务市场 [5] 人形机器人 - 2025年进入方案确定与小批量生产阶段,从1到N的帷幕拉开 [5] - 2035年中国工业制造领域市场空间或达1.6万亿元,生活服务领域或达1.9万亿元 [5] 深海科技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并列为重点培育方向 [6] - 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6] 产品工具特色 - 通用航空ETF(159378.SZ)为全市场首只低空经济ETF且同类规模最大 [8] - 卫星ETF(159206.SZ)为首只同时聚焦商业航天、6G通信、卫星通信的创新ETF [8] - 主动产品采用"产业专家+基金经理"组合模式,深扎产业一线调研 [12] 投资方法论 - 采用"1+N"权益投资生态图谱,"1"为协同作战的投资研究体系,"N"为多元化产品形态 [11] - 前瞻性预判结构性机会,摒弃简单牛熊思维,聚焦新兴产业趋势 [11] - 投研团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如实地考察卫星产线、深海材料研发 [12]
不只智选,布局“空天地海”,“赢”在科技未来
券商中国· 2025-08-18 19:19
核心观点 - 硬核科技驱动的投资新时代已来临,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深海科技四大领域成为国家战略布局核心与产业升级前沿 [1] - 公募机构如永赢基金通过"空天地海"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参与硬核科技投资的工具,包括指数型和主动管理型基金 [2][8] - 军工板块行情由技术创新、全球博弈与国家战略转型驱动,新质战斗力与新质生产力交汇处成为市场焦点 [5]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低空经济(空) - 2025年为商业化元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从"积极培育"升级为"培育壮大",203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 [6] -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6] 卫星互联网(天) - 卫星通信是6G技术基础底座,低轨轨道资源竞争激烈,我国产业建设迫在眉睫 [6] - 2023—2027年卫星制造+发射市场空间达8313亿元,带动6万亿地面设备和5万亿卫星服务市场 [6] 人形机器人(地) - 2025年为量产元年,2035年中国工业制造领域市场空间或达1.6万亿元,生活服务领域或达1.9万亿元 [6] 深海科技(海)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并列为重点培育方向 [7] -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7] 产品矩阵与投资工具 指数产品 - 通用航空ETF(159378.SZ):全市场首只低空经济ETF,覆盖飞行器制造、基建、运营全链 [4][9] - 卫星ETF(159206.SZ):首只聚焦商业航天、6G通信、卫星通信的ETF [4][9] 主动管理产品 - 永赢低碳环保智选A(016386.OF):捕捉eVTOL商业化及载人场景红利 [4] - 永赢高端装备智选A(015789.OF):掘金卫星制造、运营、应用环节 [4]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018124.OF):狙击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供应链 [4] - 永赢启源A(016560.OF):市场稀缺的深海科技基金,攻坚"卡脖子"技术 [4] 投资策略与体系 - "1+N"权益投资生态:1个协同研究体系+N种产品形态,前瞻性布局结构性机会 [14] - 产业专家+基金经理组合:深度理解产业逻辑,匹配能力圈契合的基金经理 [15] - 投研团队深入产业一线调研,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考察卫星产线、深海材料研发 [15]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申万军工指数6月23日至8月18日涨幅超20%,航海装备、地面兵装等细分领域表现强劲 [5] - 军工主题ETF交投活跃,资金加速涌入 [5]
送“米粉”2000份芯片,雷军和小米要证明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1:14
品牌形象重塑 - 公司通过赠送2000份玄戒O1旗舰处理器纪念版,精心设计"理工浪漫"营销活动,强化"科技硬汉"品牌形象 [1] - 活动利用稀缺性(限量2000份)和社交裂变效应,将硬件参数转化为品牌情感价值,实现免费代言效果 [1] - 玄戒O1作为中国大陆首款3nm芯片(190亿晶体管),是公司投入135亿元研发费用、2500人团队4年研发的成果,旨在摆脱"组装厂"标签 [2] 技术突破与研发投入 - 公司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050亿元,2025年单年预计超300亿元,未来五年总投入目标2000亿元 [4] - 芯片领域规划至少投资十年、500亿元,采取稳扎稳打策略 [4] - 玄戒O1证明公司具备"真自研"芯片能力,且愿意为技术长期买单 [5] 高端化战略转型 - 高端化路径从价格高端(手机达6000元、新能源车50万元)转向技术实力支撑,玄戒芯片成为"技术霸权"钥匙 [5][6] - 搭载玄戒的小米15S Pro售价突破5500元,自研芯片推动毛利率提升20% [6] - 芯片跨终端应用(手机调度汽车座舱、平板联动智能家居)助力"人车家全生态"布局 [6] 舆情与品牌责任 - 5月舆情危机促使公司意识到公众对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期待,需推动产业链升级和硬核科技引领 [3] - 玄戒O1发布成为舆论转折点,帮助公司应对"偷技术"等负面标签 [3][5] - 央视评价公司造芯之路为中国民企科技突围的缩影,符合公司期望的技术形象定位 [5]
《灵笼》主创开启科学溯源之旅 科幻与硬核科技碰撞新火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22:28
行业动态 - 《灵笼》第二季创下超3亿播放量,全系列播放量突破10亿,成为"国漫科幻第一IP" [1] - 主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开合作,将科幻构想与尖端科学进行深度碰撞 [1][3] - 中科院专家与主创团队围绕《灵笼》核心设定展开深度探讨,包括噬极兽演化来源和玛娜生态等科学问题 [3] 公司动向 - 《灵笼》团队参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距离观察珍贵恐龙化石 [3] - 团队计划获得授权,将公开的科学装置设计与科研成果作为灵感来源融入动画场景与设定 [3] - 通过艺术化表达让中国前沿科研成就以更生动方式走向大众 [3] 合作进展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肯定具有严谨科学内核的科幻作品的社会价值 [3]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表态愿意与《灵笼》团队展开更广泛合作 [3] - 合作将为《灵笼》注入硬核科技元素,同时促进科普工作 [3]
“赢”接硬核科技时代!永赢基金2025年中策略会精彩回顾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8:15
永赢基金2025年中策略会核心观点 - 永赢智选系列产品凭借对高成长、高潜力方向的前瞻布局,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永赢科技智选A近半年涨幅均超45%,其中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近1年业绩排名同类第一 [1][2] - 公司构建了"1+N"权益投资生态图谱,将主动权益产品线科学划分为全基型、风格型、工具型(智选系列)和策略型(慧选系列)四大类,不断完善一站式资产配置平台的权益货架 [3][5] - 智选系列产品聚焦成长空间大、政策支持的新兴行业,为每只产品匹配能力圈契合的基金经理,将仓位集中在优质方向和个股上 [5] - 慧选系列为策略型产品,挑选在A股中长期维度较为有效的投资策略,通过策略选择和Alpha增强,追求长期维度实现净值"震荡中新高" [6] 投研体系与投资策略 - 公司权益投研体系重心在于发掘新兴产业的结构性机会,把握未来几年新兴的产业趋势,摒弃简单的牛熊思维 [5] - 产品布局是投资思路外化的过程,投资的前瞻性预判是所有产品布局的基础 [5] - 公司致力于打造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权益投研体系和团队,围绕潜在的结构性机遇,提供颗粒度更细的投资表达工具 [5] - 投资策略强调"始终锚定主导科技",在中美世纪博弈下,重视和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防安全"两大领域的机遇 [10] 下半年重点投资方向 - 人形机器人将超越手机与汽车成为百亿台量级的超级终端,未来6年复合增速或达100%,2025年量产元年后有望开启"三年十倍"的爆发式增长 [14] - 海外算力需求进入爆发通道,中国光模块/PCB厂商有望在25/26年持续扩大在全球云计算产业链中的核心供应份额 [17] - 国产算力今年可能是大规模投资的元年,头部云厂商的算力资本支出同比大增,三巨头投资近4000亿 [19] - 创新药产业周期与政策周期共振,中国创新药正借力'专利悬崖'东风,通过BD合作抢占千亿美金海外市场 [21] - 低空经济被赋予国家战略高度,测算显示eVTOL与无人机凭借成本优势打开千亿级制造市场 [22] - 光刻机是突破'卡脖子'的战略基座,国产替代深水区里的硬骨头正是从0到1的超额收益沃土 [24]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中国首次在AI科技革命中大幅缩小与海外国家差距,DeepSeek与华为高性能算力芯片取得突破 [10] - 全球进入逆全球化时代,只有依赖科技创新方能不断提升各产业竞争力 [10] - 地产去杠杆去泡沫、发展新质生产力、严控地方债务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10] - 中国科技加速突破正催生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投资机遇,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大国崛起的核心引擎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