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去一降一补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煤炭行业2016年供给侧改革梳理
2025-09-09 22:53
行业与公司 * 煤炭行业[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 * 提及公司包括神华[4][6][17][19][22]、中煤[6][22]、陕煤[6][19]、山西焦煤[5][19]、冀中能源[19][20]、潞安环能[19][20]、山西焦化[19][20]、盘江股份[20]、西山煤电[20] 供给侧改革前行业状况(2013-2015年) * 行业经历黄金十年(2003-2012年)后形势急转直下 年新增产能超4亿吨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亿人民币[2] * 利润大幅下滑 吨煤盈利从2013年150元降至2014年100元 2015年底接近零 全行业亏损幅度超95%[1][2] * 煤价腰斩 从2012年七八百元降至2015年底350元左右[1][2] * 企业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 资产负债率从60%升至70%以上 全行业债务规模超3万亿人民币[1][2] * 社会问题凸显 多数企业职工月薪仅2000-2500元 年收入约3万元[4] * 区域困境:山西因人员负担重亏损幅度更大 动力煤价格最低点220元[5] 陕西陕煤集团价格最低点165元[6] 龙头企业神华于2015年四季度历史性亏损4亿元[4][6] 中煤集团2015至2016年多季度持续亏损[6] 供给侧改革核心措施 * **去产能目标**:3-5年内退出10亿吨产能 到2020年共退出超10亿吨落后产能 占2015年底总量20% 各省份积极响应 如山西淘汰1亿吨 内蒙古淘汰1.8亿吨[8][9] * **淘汰标准**:主要按规模划分 30万吨以下小煤矿被视为落后产能 发生重大事故或手续不全矿井也被列入淘汰范围[8] * **控制新增产能**:停止新建煤矿项目 停建手续不全或违法建设矿井 银行停止对煤炭企业新增产能贷款[8] * **276个工作日政策**:2016年出台的行政手段 强制所有矿井按276个工作日生产 该政策使煤价从300多元迅速翻倍至700元以上 于2017年3月取消[1][13][19] * **价格调控机制**:2016年底提出"绿色区间"概念 设定价格区间为500-570元/吨进行调控 超出600元或低于470元时介入[9][10] * **配套支持政策**:财政部提供结构调整专项基金补助[8][10]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方式帮助企业降成本[1][13] 鼓励大型煤企兼并重组 投资先进大型矿井[8][10] 改革成效与影响 * **对煤价的影响**:改革后煤价迅速回升 从2016年2月提出政策到4月落实276政策期间 动力煤涨幅达17% 焦煤涨幅达30%[14][15] 2016年5月至年底 煤价从400元涨至730元[19] * **对股价的影响**:2016年板块绝对收益约20%[15] 2016-2018年经历四波上涨 指数涨幅超30% 焦煤公司如冀中、潞安、山焦、山西焦化等涨幅达60%-70%甚至130%[19][20] * **对行业结构的影响**:提高了行业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剩余产能集中于国央企控股的先进产能 实现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目标[7][21] * **进口政策影响**:进口限制是调节国内煤价的重要工具 调整进口量会立即反映在国内市场上[18] 2017年5月因限制进口促使煤价再次回升[19] 当前状况与未来展望(2025年) * **行业现状**:2015年底全国总产能57亿吨(含14亿吨在建及非法不合规矿井) 实际产量36.8亿吨[16] 通过持续压缩过剩产能 2016年减少2.9亿吨 2017年减少2.5亿吨 2018年减少约2亿吨[16] 产能利用率提高[16] 2025年7月每吨盈利约45元[17] * **成本变化**: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从110-120元/吨增至160-170元/吨 主要因人工成本和安全生产费用大幅增加[17] * **未来预期**:市场走势继续受供需关系及政策调控影响[3][22] 针对超产问题的反内卷措施有望稳定供应端并提升盈利能力[3][22] 推荐焦煤企业及具备红利潜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如中煤和神华[3][22] 预计焦煤板块将迎来显著反弹[3][22][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光伏行业作为对比提及 其产能过剩问题存在 但界定和淘汰落后产能标准难以统一[12] * 焦煤相较于动力煤具有更大的价格弹性 其相关公司在行情好转时表现通常更为突出[20]
“反内卷”持续升温 市场端期待重塑产业新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8-06 21:58
中经记者 何莎莎 北京报道 "反内卷"政策仍然在持续升温。 近期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包括"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 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等,凸显了国家已对这一现象予以充分重视。 在7月15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回应了"反内卷"话题,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进一 步加大市场秩序的规范治理"。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 出。 从中央层面到部委层面政策加码的同时,多个行业也纷纷跟进"反内卷"。产业端,汽车、光伏、钢铁、 水泥等行业集中出台措施;金融行业,多地银行业、保险业协会发布"反内卷"自律公约。 与此同时,A股也掀起了"反内卷"主题行情。不少机构认为,这一主题有望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 线。"反内卷"行情背后的政策背景是什么?这一行情未来将如何发展?围绕一系列问题,《中国经营 报》触角"零观财经"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进行了访谈。 内卷现象冲击多个行业 内卷现象的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