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去一降一补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煤炭行业2016年供给侧改革梳理
2025-09-09 22:53
行业与公司 * 煤炭行业[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 * 提及公司包括神华[4][6][17][19][22]、中煤[6][22]、陕煤[6][19]、山西焦煤[5][19]、冀中能源[19][20]、潞安环能[19][20]、山西焦化[19][20]、盘江股份[20]、西山煤电[20] 供给侧改革前行业状况(2013-2015年) * 行业经历黄金十年(2003-2012年)后形势急转直下 年新增产能超4亿吨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亿人民币[2] * 利润大幅下滑 吨煤盈利从2013年150元降至2014年100元 2015年底接近零 全行业亏损幅度超95%[1][2] * 煤价腰斩 从2012年七八百元降至2015年底350元左右[1][2] * 企业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 资产负债率从60%升至70%以上 全行业债务规模超3万亿人民币[1][2] * 社会问题凸显 多数企业职工月薪仅2000-2500元 年收入约3万元[4] * 区域困境:山西因人员负担重亏损幅度更大 动力煤价格最低点220元[5] 陕西陕煤集团价格最低点165元[6] 龙头企业神华于2015年四季度历史性亏损4亿元[4][6] 中煤集团2015至2016年多季度持续亏损[6] 供给侧改革核心措施 * **去产能目标**:3-5年内退出10亿吨产能 到2020年共退出超10亿吨落后产能 占2015年底总量20% 各省份积极响应 如山西淘汰1亿吨 内蒙古淘汰1.8亿吨[8][9] * **淘汰标准**:主要按规模划分 30万吨以下小煤矿被视为落后产能 发生重大事故或手续不全矿井也被列入淘汰范围[8] * **控制新增产能**:停止新建煤矿项目 停建手续不全或违法建设矿井 银行停止对煤炭企业新增产能贷款[8] * **276个工作日政策**:2016年出台的行政手段 强制所有矿井按276个工作日生产 该政策使煤价从300多元迅速翻倍至700元以上 于2017年3月取消[1][13][19] * **价格调控机制**:2016年底提出"绿色区间"概念 设定价格区间为500-570元/吨进行调控 超出600元或低于470元时介入[9][10] * **配套支持政策**:财政部提供结构调整专项基金补助[8][10]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方式帮助企业降成本[1][13] 鼓励大型煤企兼并重组 投资先进大型矿井[8][10] 改革成效与影响 * **对煤价的影响**:改革后煤价迅速回升 从2016年2月提出政策到4月落实276政策期间 动力煤涨幅达17% 焦煤涨幅达30%[14][15] 2016年5月至年底 煤价从400元涨至730元[19] * **对股价的影响**:2016年板块绝对收益约20%[15] 2016-2018年经历四波上涨 指数涨幅超30% 焦煤公司如冀中、潞安、山焦、山西焦化等涨幅达60%-70%甚至130%[19][20] * **对行业结构的影响**:提高了行业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剩余产能集中于国央企控股的先进产能 实现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目标[7][21] * **进口政策影响**:进口限制是调节国内煤价的重要工具 调整进口量会立即反映在国内市场上[18] 2017年5月因限制进口促使煤价再次回升[19] 当前状况与未来展望(2025年) * **行业现状**:2015年底全国总产能57亿吨(含14亿吨在建及非法不合规矿井) 实际产量36.8亿吨[16] 通过持续压缩过剩产能 2016年减少2.9亿吨 2017年减少2.5亿吨 2018年减少约2亿吨[16] 产能利用率提高[16] 2025年7月每吨盈利约45元[17] * **成本变化**: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从110-120元/吨增至160-170元/吨 主要因人工成本和安全生产费用大幅增加[17] * **未来预期**:市场走势继续受供需关系及政策调控影响[3][22] 针对超产问题的反内卷措施有望稳定供应端并提升盈利能力[3][22] 推荐焦煤企业及具备红利潜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如中煤和神华[3][22] 预计焦煤板块将迎来显著反弹[3][22][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光伏行业作为对比提及 其产能过剩问题存在 但界定和淘汰落后产能标准难以统一[12] * 焦煤相较于动力煤具有更大的价格弹性 其相关公司在行情好转时表现通常更为突出[20]
“反内卷”持续升温 市场端期待重塑产业新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8-06 21:58
政策背景与动态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1] - 国家统计局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措施以加大市场秩序规范治理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求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汽车、光伏、钢铁、水泥及金融行业纷纷出台"反内卷"自律公约或措施 [1] 内卷现象对行业的影响 -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激烈,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及2023年同期 [2] - 内卷导致企业压缩成本,威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并侵蚀劳动者权益 [2][3] - 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价格指数从2022年10月的190%高位降至今年6月的21%,中游硅片价格降至高点的1/5,下游组件价格降至高点的1/3 [4] - 煤炭、黑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利润总额收缩,内卷式竞争对市场伤害深远 [5] "反内卷"行情的市场表现与历史借鉴 - A股市场掀起"反内卷"主题行情,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概念板块交投活跃 [6]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多数"反内卷"行业估值筹码双低,涨价驱动补涨,中期有助于ROE筑底回升 [6] -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钢铁行业利润率从2015年的-47%升至2017年前后的200%,并催生"白马股"行情 [7] - 本轮"反内卷"中,煤炭、钢铁、有色、石化及"新三样"等行业因紧迫性强可能成为受益行业 [7] "反内卷"的长远意义与机制建设 - "反内卷"关键在于形成长效机制,以实现产业重塑及对价值投资的持续推动 [6] - 良性竞争应是多元化、多维度的,单一维度竞争易演化为内卷 [3] - 需要通过机制防止企业因降价而降低产品质量,并强化市场监管的纠偏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