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看新疆(整版) | 新丝路上的“甜蜜纽带”(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16 16:08
"哈密"这一地名,与特色甜瓜连在一起,源于康熙。据说当年康熙在宴席上品尝到产自今新疆哈密市 的"加格达甜瓜",惊异于其香甜清脆、可口怡人——"加格达"意为"凝重厚实、生机无限",遂赐名"哈 密瓜",使其声名远播。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西域门户"之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哈密就是重要一站。他所开辟的古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也沉淀下跨越千年的共通味觉记忆,不经意间让"哈密"成为一 种甜蜜瓜果的代名词。 如今在哈密,一年一度的"哈密瓜节"已成为甜蜜盛宴。《请你尝块哈密瓜》不仅是"哈密瓜节"主题曲, 在哈密市也广为流传。巧的是,由此往西,在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乌兹别克斯坦希 瓦古城,有一个热闹的"甜瓜节"。"哈密瓜节"和"甜瓜节"遥相呼应,正成为民心相通、产业互联的"甜 蜜纽带"。 千年瓜乡—— "红心脆"曾作为尼克松访华招待用果 夏日哈密,花园乡的瓜田里十分繁忙。哈密佳祥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穿梭其间,抢收、分 拣、打包,一箱箱新鲜哈密瓜即将踏上旅程。"我们今年已经出口1880吨哈密瓜,日出口量最高达80多 吨。"合作社负责人刘瑞祥介绍,合作社种植的7729.9亩"煌佳贡 ...
新丝路上的“甜蜜纽带”(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期间,塔吉克斯坦罗拉国 家功勋歌舞团在哈密分会场演出。 孙继虎摄(影像中国) 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审图号为新S(2025)040号 第十九届"哈密瓜节"开幕现场。 胡 斌摄(影像中国) 位于新疆哈密的老爷庙口岸一景。 姚新书摄 在哈密市伊州区的百亩瓜园,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哈密瓜种 植技术。 阿萨贝克·博博约诺夫摄 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与外籍专家参观哈密市博物馆。 麦麦提·玉苏普摄 新疆哈密城市一景。 李 华摄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 "哈密"这一地名,与特色甜瓜连在一起,源于康熙。据说当年康熙在宴席上品尝到产自今新疆哈密市 的"加格达甜瓜",惊异于其香甜清脆、可口怡人——"加格达"意为"凝重厚实、生机无限",遂赐名"哈 密瓜",使其声名远播。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西域门户"之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哈密就是重要一站。他所开辟的古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也沉淀下跨越千年的共通味觉记忆,不经意间让"哈密"成为一 种甜蜜瓜果的代名词。 如今在哈密,一年一度的"哈密瓜节"已成为甜蜜盛宴。《请你尝块哈密瓜》不仅是"哈密瓜节"主题曲, 在哈密市也广 ...
共享机遇让“中国甜”变为“世界甜”(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交流互鉴,共享机遇,才能共同发展。哈密瓜走出国门,让"中国甜"变为"世界甜",这正是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6日 1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近年来,新疆哈密瓜对外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这些"甜蜜使者"跨越山海,不仅让更多国家品尝到来自 中国新疆的独特风味,更成为哈密扩大开放、联通世界的一条"甜蜜纽带"。 这份甜蜜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哈密融合了农耕的勤劳、草原的辽阔与 丝路的开放。这份底蕴,也滋养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匠心。他们让中国人实现"吃瓜自由",更让这份 甘甜走向世界。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流种质资源与种植技术,中国技术助力全球甜瓜产业共同发展。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哈密正以全产业链思维谋篇布局,从良种培育、绿色种植到精深 加工、品牌营销,哈密瓜的"甜蜜版图"正在扩大,哈密瓜正在登上更广阔的舞台,讲述关于物产交流、 机遇共享、文明互鉴的生动故事。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一颗新疆葡萄,如何连接天南地北?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7:47
吾买尔的家族与葡萄藤相伴而生,世代种葡萄、晒葡萄、卖葡萄,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了。早年间,吾买 尔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全仰仗老天赏饭吃,地里的收成让一家人刚能果腹。 中新网吐鲁番9月14日电 题:一颗新疆葡萄,如何连接天南地北? 中新网记者 张杨彬 在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葡萄沟,吾买尔大叔的名字家喻户晓。穿行于藤蔓交织的村巷,总有热情的孩童 眼眸闪亮,主动迎上前来:"是来找吾买尔大叔的吗?他的家就在前面。" 吾买尔大叔,何许人也?只见一位笑声爽朗的维吾尔族大叔正蹲在自家葡萄藤下,托着晶莹剔透的无核 白葡萄,对镜头热情吆喝:"朋友们看!这是我们新疆吐鲁番的葡萄,自然熟、自然晒,甜得像蜜一 样!"直播间里的弹幕飞快滚动,订单数字不断攀升。 吾买尔·热西提在全网有300多万粉丝,但若在他面前以"网红大叔"称之,他就要立刻纠正,"我不是什 么网红,我还是一个农民。" "直播间有天南海北的网友,他们有时问我,能不能和我交换水果,也会介绍他们当地特色。"古丽孜把 乐见这种"跨越千里的风味对话",她笑着打趣道:"我们新疆的榴莲确实有点贵。" 令古丽孜把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甜沁水"的山东网友。"她常在直播间和我互动,新疆和山东这么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甜蜜产业带来幸福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9-11 09:23
9月的新疆吐鲁番依然炎热,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热烈的气候催熟了香甜的葡萄,甜蜜的产业带来 了幸福的生活。 9月10日下午,吾买尔·热西提结束阿克苏的直播工作,马不停蹄回到吐鲁番。在位于吐鲁番市高昌 区葡萄沟街道的"吾买尔大叔的家",不少人正等着这位56岁的网红大叔。 吾买尔大叔是土生土长的葡萄沟人,祖祖辈辈种葡萄,晒葡萄,摆摊赶集卖葡萄。在他年轻的时 候,看天吃饭的生活也就勉强维持温饱。 转机发生在2021年,他的儿子欧佰返乡创业,尝试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新疆特产。在儿子的鼓励下, 吾买尔大叔开始拍摄自己在葡萄园干活、在家里烤馕、逛牛羊市场的视频,真实的场景、真诚的语言一 下就获得了大量粉丝。 "现在我的粉丝超过300万了。之前在火焰山脚下的一场直播,有200多万人观看,卖出了近3万单葡 萄和哈密瓜。"吾买尔大叔边说边咧嘴,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 如今,葡萄沟只有葡萄香甜依旧。传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葡萄沟像吾买尔大 叔一样,成了"网红"。走进葡萄沟青蛙巷特色民俗街巷,到处都是葡萄架,四处飘着葡萄香,各类非遗 集市、民俗表演、精品民宿等业态令人流连忘返。葡萄沟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塔依尔·托乎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最美林场”转型记:林下空间里的“桃花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7:25
公司转型与业务发展 - 牙克石林场施业区面积达360万亩,林业经营面积244万亩,累计造林31万亩,造林保存率达90%以上[2] - 林场转型发展林下经济,生态产业园产值107万元,食用菌基地年产黑木耳超万斤[3] - 产业园培育2万余袋白木耳、20万袋黑木耳、设定1200平方米培育基地培植松茸,并引进金木耳品种[3] - 林场设置采摘区、餐饮区、休闲区、动物观赏区、水上乐园等,打造农旅生态圈,每年接待3万余名游客[4] 产业园区运营与种植业务 - 生态产业园种植特色瓜果包括香瓜、哈密瓜、黑加仑,以及珍稀食用菌如金木耳、白木耳、松茸[2][3] - 园区内种植10万株花卉,形成观光景点,吸引游客漫步拍照[4] - 大棚种植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吊网西瓜种植,员工需掌握打岔、去尖等专业种植技术[3] 人力资源与员工发展 - 产业园带动24人就业,员工包括"林三代"如李晓龙和宋思琪,后者从排斥到成为种植专家[3] - 护林员职能扩展,从生态保护者转型为旅游推荐官和森林向导,利用地形及动植物知识服务游客[6] - 员工通过技术学习获得成就感,例如宋思琪经历6年成长成为园区半个专家[3]
中国水果受到上合组织国家消费者欢迎
新华网· 2025-08-29 15:10
行业趋势 - 上合组织国家水果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1] - 中国水果出口上合组织国家规模日益增长 [1] 产品优势 - 新疆产苹果、梨子、西梅、哈密瓜深受上合组织国家消费者喜爱 [1] - 国内其他地区产柑橘、火龙果、猕猴桃同样受到欢迎 [1] - 中国水果凭借性价比高、供应稳定和品类丰富获得市场认可 [1]
初秋时节各地特色瓜果集中上市 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央广网· 2025-08-18 09:24
水果丰收与销售情况 - 河南安阳滑县孟庄村苹果园种植四种苹果品种 其中鲁丽和嘎啦已成熟 红星和蛇果预计20天后成熟 [1] - 安徽合肥庐江县果园日销售黄桃200-300箱 采取现摘现采模式直接发货给客户 [2] - 新疆吐鲁番葡萄种植户70%-80%鲜葡萄直接销售 剩余20%-30%加工成葡萄干 年收入超过10万元 [3] 农业经营模式 - 安徽池州梅街镇桃坡村采用村集体与种植大户合作模式 黄桃基地带动50名本地务工人员 年增收范围3000元至2万元 [2] - 库尔勒梨城机场开通特色水果航空货运专线 包括轮台白杏号 香梨号和西梅号等品类 [3] 物流运输保障 - 库尔勒梨城机场累计发送1000余吨小白杏至全国 同时运输哈密瓜和冬枣等本地特色水果 [3] - 机场根据不同水果保鲜需求和运输时效要求制定个性化运输方案 [3] 消费体验与市场需求 - 游客参与水果采摘活动 体验亲子时光并认可水果新鲜度与口感 [1][2] - 河南安阳滑县留固镇蟠桃园吸引家庭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1]
陕西吴起:漫山遍野的绿,就是聚宝盆
人民日报· 2025-08-14 14:32
生态修复成效 - 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19.2%提升至目前72.9% [1] - 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6万亩 林地总面积从49.8万亩增至470余万亩 [4] - 采用植保无人机提升补植效率 单次运送20棵树苗仅需3分钟 [4] 现代农业发展 - 建成日光温室2950座及拱棚3304座 种植山地苹果12万亩 [7] - 牧兴庄村大棚果蔬年均增收约60万元 单棚哈密瓜产量达8000斤 [7] - 水产养殖面积超1.5万亩 2023年鱼塘产量4万斤实现收入40万元 [5][7] 生态旅游产业 - 2024年接待游客84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4.13亿元 [9] - 南沟村文化旅游季月均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8][9] - 开发彩虹滑道等旅游项目 操作员月工资2800元 [7][8] 碳汇经济开发 - 已开发碳汇林79万亩 预估首期碳汇交易量24万吨 [9] - 与深圳企业签署林草碳汇协议 预期收益1920万元 [9] 产业结构转型 -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超17亿元 [7] - 从传统放牧转为舍饲养殖 90只羊实现规范化管理 [3] - 苗木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通过科学栽植法和混交模式实现 [3]
塬上果业:互联网浪潮下的坚韧力量与独特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10
生产端技术革新 - 无人机巡航与多光谱分析技术精准识别田地病虫害情况[1] - 智能分选线实现0.1秒内基于12项指标(外观/糖度/瑕疵)的果实分级[1] - 物联网技术实时调控大棚温湿度环境[1] - 技术创新使优质果率提升30% 损耗率降低20% 农药使用量减少40%[1] - 产业组织形式革新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普及[1] - 订单农业与期货工具应用降低市场风险并锁定销售价格[1] 消费端价值重构 - 水果销售从混堆模式转向按直径毫米差/糖度指标/成熟度进行精细分级[2] -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年轻人追求新奇品种 宝妈关注安全溯源 中产家庭愿为情感溢价买单[2] - 生鲜电商采购重点从水果本身延伸至背后故事与体验[2] - 创新营销模式包括认养农业/短视频直播/会员制[2] - 2023年水果电商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DTC模式增长最为迅猛[2] 企业互联网转型 - 行业借助小程序搭建商城 通过公众号推广 利用社群进行精准营销[7] - 采用以线下为基础 互联网为渠道的转型升级路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