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紫鑫药业签订表决权委托协议 国药兆祥成控股股东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控制权变更 - 紫鑫药业控股股东康平投资与国药兆祥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将持有的2.85亿股(占总股本22.28%)对应表决权委托给国药兆祥行使 [1][3] - 国药兆祥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取得控制权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待股份变更后确认) [1][3] - 国药兆祥具有国资背景 从事中药材经营、进出口、种植及中成药生产业务 [3] 业务合作基础 - 双方于2021年4月21日签署《原材料购销协议书》 约定紫鑫药业向国药兆祥采购年度总额3亿元的原材料 [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中成药(占比93.58%)和人参产品(占比2.47%)为主 中成药覆盖风湿免疫、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 [2][4] 财务表现 -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亿元 其中中成药收入1.18亿元(毛利率61.79%) 人参系列产品收入310.1万元(毛利率-45.13%) [2][4] - 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预计亏损3.05亿-3.5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2.77亿元进一步扩大 [5][6] - 公司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20年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66.7%) 归属净利润-7.06亿元 [6] 资产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存货账面价值68.39亿元 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为存货)52.53亿元 [4] - 截至2021年9月15日 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金额合计26.23亿元 占净资产70.16% 占总资产24.96% [6] 经营挑战 - 2020-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主营业务遭受严重冲击导致经营性资金紧张及市场份额下降 [5][6] - 公司人参产品收入占比仅2.47% 与52.53亿元人参存货规模形成显著反差 [4]
博济医药:中药研发服务是公司特色业务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21:10
公司业务定位 - 中药研发服务是公司特色业务领域 [1] - 公司是目前市场极少数能够提供中药研发一体化服务的CRO公司 [1] 业务发展状况 - 近几年公司中药业务发展迅速 [1] - 服务项目、订单及收入稳步增加 [1] 行业前景 -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1] - 中医药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1]
邢善萍“六一”国际儿童节前看望慰问残疾儿童
陕西日报· 2025-05-31 08:25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 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以仁爱之心关爱残疾儿童,全面落实养育和保障服务政策 [1] - 要求增加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强化早期筛查和干预,健全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助残水平 [2] 医院专科发展 -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运动康复科为残疾儿童提供运动医疗和生活学习支持,康复教育科专注脑病诊断与治疗 [1] - 医院国际部通过"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1] 中医药产业机遇 - 强调抓住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中医药服务带动产品、标准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 [1] 康复人才建设 - 提出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教融合与产教协作,抓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2] 社会支持体系 - 要求优化残疾儿童家庭救助流程,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奉献爱心并提供更多关怀帮助 [2]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
头豹研究院· 2025-04-28 20: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具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需求持续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相对平稳,主要受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影响,价格拉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是以肉桂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可分为酒剂、胶囊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肉桂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还有颗粒剂、口服液等,各有特点[6][7][8][9][10]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全球肉桂种植集中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居首,且注重可持续农业,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可靠,利于企业控成本、增竞争力[11][12]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要求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需遵循特定安全和功能标准,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为企业提供创新空间[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提高了消费者对其保健食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其多重功效增强了产品吸引力,结合现代食品科学拓宽了市场空间[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并获市场认可[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监管,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促进行业发展[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环节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肉桂核心产区,政府与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与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但肉桂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企业利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 - 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增长缓解原料供应紧张,企业有采购选择余地,也促使企业注重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23] - 2025年1月肉桂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增长6.18%,同比2023年减少4.44%,价格增长使企业采购成本上升,企业需关注价格走势应对风险[24]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覆盖面[21]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各有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6]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增强免疫力占35.14%,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为产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7][28] 产业链下游环节 - 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大数据分析可助企业了解需求、优化产品和营销[30] - 线下传统药店在销售中仍具重要性,作为专业销售场所,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元增长至15.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由16.26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依赖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规模增长在量上受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推动,产品供给有望增加;价格预计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受消费者需求和企业投入影响,价格增长将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 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均为规范类政策,从原料、标志、功能评价、质量监管、广告审查等方面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规范[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产品达96个,产品线丰富,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增长慢,难以吸引大型上市公司投资[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份额;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依赖低,小型企业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崭露头角[44][45] 上市公司速览 -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1.2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39.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464.8亿元,同比增长18.0%,毛利率92.6%;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701.5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11.4%[48][49]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元,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生产等[50] -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等指标有波动[51] - 竞争优势在于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核心产业为保健酒、养生酒,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和“椰岛海王酒”定位明确[52]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4-28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消费者需求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主要靠价格拉动,未来政策支持、老龄化加剧和消费者需求提升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肉桂是樟科植物干燥树皮,是常用中草药,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分为酒剂、胶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如颗粒剂、口服液等也各有特点[6][7][8]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中国肉桂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注重可持续农业实践,为行业提供坚实原料基础,保障供应稳定可靠,助企业控制成本[11]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比普通食品严、比药品宽松,需遵循特定标准,准确标注成分含量,不得夸大医疗效果,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企业创新[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消费者认可度和接受度高,其多重功效增强产品吸引力,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满足健康追求和食用体验[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市场需求上升,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提升企业竞争力[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核心产区,政府和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和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保障供应稳定,但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利润和可持续发展[20] - 上游厂商众多,如平南县平山镇陈桂香辛料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变化影响中游生产,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20][22][23] 产业链中游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份额[21] - 中游厂商包括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等,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有不同特点和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5][26] - 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领先,其次是增强免疫力等,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27] 产业链下游 - 下游包括药店、超市等销售终端及消费者,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不断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了解需求[30] - 线下传统药店仍不可忽视,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人民币增长至15.7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将由16.26亿人民币增长至19.0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靠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产品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预计2025 - 2029年均价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等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原料、标志、功能声称、广告等方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数量达96个,产品线丰富,响应市场需求能力强[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吸引力有限,上市公司进入也难占显著份额[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市场份额,小型企业有望凭借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崭露头角[44][45]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企业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人民币,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保健食品销售等[50] - 2015 - 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总收入、归属净利润等指标有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毛利率有一定变化[51] - 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定位滋补保健酒,“椰岛海王酒”定位健康小酒[52]
2025年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白芷类保健食品:中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头豹研究院· 2025-03-13 20:2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长潜力显著,受益于中医药产业政策利好和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保健需求增长 [1] 核心观点 - 白芷类保健食品行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具有抗炎、镇痛、美白、抗氧化及抗肿瘤等多重功效,产品定位为健康促进而非疾病治疗,监管环境相对宽松 [2][9][11] - 行业规模从2019年2.50亿元增长至2023年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5%,预计2024年至2028年将从2.99亿元增长至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7% [31][35] - 产业链上游以川白芷为主导品种,2024年原料价格显著下降(安徽统个白芷单价同比下降61.54%,四川统个白芷单价同比下降57.14%),为中游企业带来成本优势 [20][24] - 下游渠道以线上直营为主,但面临监管趋严,部分平台超范围及无证经营比例超60% [29][30] - 竞争格局中,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等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占据领先地位,但行业整体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 [41][43] 行业分类总结 - 按保健功能分为祛黄褐斑(占比62.20%)、抗疲劳(占比12.20%)、免疫调节(占比9.76%)、改善痤疮(占比9.76%)及其他功能(如润肠通便、改善皮肤水分等,各占3.66%) [3][26] 产业链分析总结 - 上游:白芷品种以川白芷为主(年产4,000吨),其他品种包括杭白芷(年产200吨)、禹白芷(年产400吨)和祁白芷(年产300吨),原料价格下降为企业提供成本优化空间 [20][22][24] - 中游:产品剂型以胶囊为主(占比59.76%),其次为口服液和片剂(各占9.76%),功能以祛黄褐斑为主导 [25][26] - 下游: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但监管趋严,部分平台合规问题突出(超范围及无证经营比例超60%) [29][30] 行业规模驱动因素 - 历史增长受益于胶囊剂型适配消费者偏好(占比59.76% vs. 整体中药保健食品胶囊剂型占比62.34%)和政策支持(如《中医药法》实施) [32][33] - 未来增长动力包括新增产品注册量提升(2024年白芷保健食品注册量占比0.39%,超过2019年0.38%)、原料价格下行以及消费者对功能(41.0%关注)、安全性(31.5%关注)和成分(12.9%关注)的重视 [35][36] 政策环境总结 - 多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包括《保健食品原料目录》(2024年)规范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的保健功能声称,《中医药法》(2017年)强化产业地位,以及广告审查、标志规范和新功能评价等监管措施 [39][40] 竞争格局总结 - 第一梯队企业如东阿阿胶(有效专利量579件)和华润三九(保健食品注册量60件)凭借品牌和研发优势领先,第二梯队包括完美(中国)和交大昂立,第三梯队有益佰制药等 [41][43] - 企业竞争力取决于品牌影响力、渠道建设、原料供应链控制(如自有中药材基地)和研发创新(如交大昂立有效专利量20件 vs. 美成科技无专利) [42][44][45] 重点企业财务摘要 - 东阿阿胶:2023年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36.0%,毛利率71.8% [46] - 华润三九:2023年营收186.1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率51.8% [46][48] - 益佰制药:2023年营收17.1亿元,同比下降19.8%,毛利率62.2% [46] - 交大昂立:2023年营收2.5亿元,同比下降5.1%,毛利率35.1% [46][48] - 亿帆医药:2023年营收13.3亿元,同比增长41.3%,毛利率47.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