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诺思格接受中金医药等50余家机构调研 透露业务发展精彩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2 17:41
公司业务与运营 - 8月份订单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且已开始回升 与港股生物制药回暖相关 [3] - SMO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 人员规模约1500人 发展战略锁定长期外企客户 在确保利润前提下有节奏扩张 [3] - 上半年新签订单体量与去年差距不大 价格回暖 合同额和服务费略增 药物特征及治疗方向变化不大 [3] - 数统业务国内与国外比例相当 国内为整个临床业务 海外有FTE模式 [3] 财务表现 - 毛利率回升因行业价格下降趋势得到控制且公司推动人员效率提高 若价格回升毛利率还有上升空间 [3] - 海外数统订单价格和量基本稳定 国内数统业务价格下降趋势有望逐步刹车并回升 [3] 市场与行业动态 - 上半年创新药势头强劲 得益于香港股市回暖及海外市场繁荣 市场已转向理性投资 热度预计持续 [3] - 二级市场恢复及BD交易火热对一级市场投融资有正向传导 对CRO业务有积极影响 [3] - 临床试验热点方向包括ADC、CAR-T、PD-1、细胞治疗产品等 GLP-1是热门领域 [3] - 行业内产业投资在加大 对优质产品和项目投资热度较高 [3] - 中国创新药BD后 MNC认可中国数据 不排斥与中国CRO合作 公司或因此受益 [3] 投资者关系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至9月11日在北京华通大厦及线上接待超50家机构调研 包括中金医药、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等证券、基金及资管机构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武杰、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及副总经理李树奇、财务总监赵倩 [2]
药明康德: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管理制度(2025年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9-02 18:25
核心观点 - 公司修订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以规范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及存续期的信息披露行为 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2] 总则 - 制度制定依据包括《公司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交易商协会相关规则 [1] - 债务融资工具指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1] - 信息披露需同时遵守上市地证券交易所规定及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2] - 公司需及时公平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2] 信息披露内容及标准 发行文件 - 发行前需披露文件包括最近三年经审计财务报告及最近一期会计报表 募集说明书等 [3] - 募集说明书需提示注册不代表交易商协会对投资价值作出评价 投资者需自行承担风险 [4] - 首次发行前需披露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及负责人情况 [4] - 交易流通首日前需披露发行结果 包括实际发行规模 期限 价格等信息 [4] 存续期信息披露 - 年度报告需在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披露 含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5] - 半年度报告需在会计年度上半年结束后2个月内披露 [5] - 季度财务报表需在会计年度前3个月 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披露 [5] - 重大事项包括公司名称变更 生产经营重大变化 董事/高管变动 控股股东变更 重大资产抵押超净资产20% 重大损失超净资产10% 新增借款超净资产20% 涉及重大诉讼等 [5][6][7] - 重大事项需在触发后2个工作日内披露 包括董事会形成决议 签署协议 知悉事项发生等情形 [8] - 变更募集资金用途需至少于使用前5个工作日披露 [11] - 财务信息更正需披露更正公告 涉及经审计财务信息需在30个工作日内披露鉴证报告或审计报告 [11] - 付息或兑付前至少5个工作日披露安排公告 [11] - 未按期足额付息或兑付需当日披露公告 [11] 信息披露工作管理 负责人及部门 - 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由首席财务官担任 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披露工作 [12] - 信息披露管理部门为财务部 [12] - 负责人职责包括汇集信息 接待来访 督促部门提供资料 保证披露及时准确等 [12] - 董事及高管非经董事会书面授权不得对外发布未披露信息 [13] 董事及高管职责 - 董事及高管需配合信息披露工作 确保负责人第一时间获悉重大信息 [14] - 董事需持续关注公司经营状况 主动调查获取信息披露所需资料 [14] - 审计委员会需监督董事及高管信息披露职责履行情况 [15] - 高管需及时向董事会报告重大事件及进展 [15] 信息披露程序 - 披露流程包括部门编制文件 负责人审核 主承销商审核 媒体公告 文件归档 [15] - 重大信息需立即报告 负责人评估后组织起草披露文件 [16] 保密措施 - 内幕信息涉及公司经营 财务或偿债能力的未公开信息 [16] - 禁止非法获取 提供 传播内幕信息或利用内幕信息交易 [17] - 内幕信息知情人需保密 公司需签署保密协议并进行登记管理 [17] 财务信息内部控制 - 财务信息披露前需执行内部控制及保密制度 确保真实准确 [17] - 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进行审计监督 [18] 信息沟通制度 - 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日常事务 [18] - 现场参观需预约 由投资者关系部门统筹安排 [18] - 通过业绩说明会等形式沟通时不得提供未公开信息 [18] 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 - 部门及下属公司负责人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 [18] - 需确保重大信息及时通报给信息披露管理部门或负责人 [18] - 负责人需配合信息披露工作 并对未公开信息保密 [19] - 需定期自查制度实施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19] - 下属公司需签署保密协议并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 [19] - 财务信息上报前需执行内部控制及保密制度 [19] 档案管理 - 信息披露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披露文件及资料的档案管理 [20] - 董事 高管 部门及下属公司履行信息披露职责的文件需妥善保管 [20] - 查阅公告文件需经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批准 [20] 责任与处罚 - 董事及高管失职导致信息披露违规需接受批评 警告 解职等处分并赔偿 [20] - 部门或下属公司未及时报告或泄露信息造成损失需接受行政及经济处罚 [21] - 公司出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时董事会需检查制度并处分责任人 [21] 附则 - 制度与法律法规或自律规则冲突时以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为准 [21] - 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21]
博济医药:中药研发服务是公司特色业务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21:10
公司业务定位 - 中药研发服务是公司特色业务领域 [1] - 公司是目前市场极少数能够提供中药研发一体化服务的CRO公司 [1] 业务发展状况 - 近几年公司中药业务发展迅速 [1] - 服务项目、订单及收入稳步增加 [1] 行业前景 -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1] - 中医药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1]
药明康德投资收益助半年赚85.6亿 AH股齐涨陆股通连续四季度加仓
长江商报· 2025-07-30 07:4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4%,创历史同期新高[4][5] - 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01.92%,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翻倍[4][5] - 扣非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26.47%,增速低于归母净利润主要因投资收益影响[9] 业务板块分析 - 化学业务收入163亿元(占比78.4%),同比增长33.5%,其中小分子D&M业务收入86.8亿元(+17.5%),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141.6%)[6] - 测试业务收入26.9亿元,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占18.9亿元(+0.4%),临床CRO及SMO业务8亿元[6] - 生物学业务收入12.5亿元(+7.1%),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204.05亿元(+24.24%)[6][7] 区域收入结构 - 美国客户收入140.3亿元(占比67.5%),同比增长38.4%[7] - 欧洲客户收入23.3亿元(+9.2%),中国客户收入31.5亿元(-5.2%),其他地区9亿元(+7.6%)[7] 财务优化措施 - 管理费用11.75亿元(同比减少0.37亿元),研发费用5.14亿元(同比减少1.22亿元),销售费用率从2.08%降至1.89%[10] - 财务费用2.06亿元(上年同期为-6.03亿元),主要因美元汇率下行导致汇兑损失增加[10] 战略布局与订单 - 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支撑全年收入指引上调至425-435亿元(原415-430亿元)[7][8] - 全球产能持续扩张:泰兴原料药基地2024年投产,多肽合成反应釜体积2025年末将超100000L,美国/新加坡基地2026-2027年陆续运营[11] 资本市场反馈 - A/H股7月29日分别大涨7.72%和11.25%,陆股通连续四季加仓,与香港中央结算共同成为前两大股东[3][12]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20亿元,2025年中期拟派发10.03亿元[3] 非经常性收益 - 投资净收益36.69亿元(上年同期0.22亿元),主要来自出售药明合联部分股权[9]
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 药明康德宣布实施首次中期分红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09: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4%,第二季度单季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101.92% [1] -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44.4%,净利率达30.4% [2] - 经营现金流70.7亿元,同比大增49.1% [2] 业务发展 - 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 [2] - 小分子CDMO管线总数突破3400个,上半年新增412个 [2] - TIDES业务(寡核苷酸与多肽)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 [2] - 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万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突破10万升 [3] 股东回报 - 首次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总额约10亿元 [3] - 2025年以来累计股东回报已逼近70亿元,包括年度分红28.3亿元、特别分红10.1亿元及20亿元A股回购注销 [3] - 全年股东回报规模有望冲击80亿元 [3] 全年指引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从10%-15%提升至13%-17%,对应整体收入区间由415亿元-430亿元上调至425亿元-435亿元 [3] - 全年自由现金流预测从40亿元-50亿元上调至50亿元-60亿元 [3] - 资本开支维持70亿元-80亿元,用于全球产能与能力建设 [3] 机构持股 - 共有395个机构投资者披露持有药明康德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11.59亿股,占总股本的40.37% [4]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32.40%,较上一季度上涨2.81个百分点 [4] - 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共计53个,持股增加占比达0.27% [4] - 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共计154个,持股减少占比达1.65% [5] - 新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152个,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140个 [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加占比达1.95% [6]
药明康德中报业绩两位数增长,拟派发现金红利约1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28 19:0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4% 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82亿元 同比增长26.47% [1] - 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同比增长44.4% [5] 业务指引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预期从10-15%上调至13-17% [4] - 全年整体收入预期从415-430亿元上调至425-435亿元 [4] - 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达到567亿元 创历史新高 [5]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70-80亿元 [5] - 自由现金流预期从40-50亿元上调至50-60亿元 [5] 股东回报 - 首次进行特别分红约10亿元 已于2025年5月完成 [5] - 拟进行中期利润分配 派发现金红利约1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推出两份合计20亿元A股股份回购方案 [6] - 已完成2025年第二次股份回购 回购金额约10亿元 [8] - 另一份约10亿元股份回购计划仍在进行中 [8] - 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4次共40亿元"注销式"回购 [8] - 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37.16亿元 累计派现140.3亿元(A股121.9亿元 H股18.39亿元) [8] 公司基本信息 - A股股票简称药明康德 代码603259 上市于上交所 [4] - H股股票简称药明康德 代码02359 上市于联交所 [4]
泓博医药(301230) - 301230泓博医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6 19:48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线上会议) [2] - 时间是2025年5月16日下午15:00 - 16:00 [2] - 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2] - 参与人员为线上参与公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PING CHEN等5人 [2]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跟踪技术前沿,强化技术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深耕主业,巩固原有市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子公司产能利用率 [2] - 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善产业链 [2] - 优化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提升商业化生产业务效率和盈利能力 [2] 行业发展前景 - 全球医药研发成本攀升与效率需求升级,推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高速增长 [2] - 中国因庞大受试者群体和工程师红利,成为接收海外研发订单重要市场 [2] 特定业务影响 - 公司不涉及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相关业务 [2] 平台运行情况 - DiOrion平台上线运行,客户反馈较好,团队正优化系统提升稳定性和功能性 [2] 业务收入下滑原因 - 2024年工艺研究与开发板块业务受宏观经济、行业客户需求波动、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承接订单未达预期 [2][3] AI相关布局 - 公司将AI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在药物设计、分子筛选等方面取得进展,关注AI创新应用 [3] - 公司的ADMET预测模型基于自研技术构建,结合公开数据和专有数据,算法有创新优化 [4] - 截止2024年报告期末,公司的CADD/AIDD平台累计为80个新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客户达40家 [4] AI制药短板及改进 - 行业面临数据质量优化、模型通用性提升等挑战,公司正优化数据质量,升级算法架构 [3] 财务与股东减持 - 公司经营情况以披露的定期报告为准 [5] - 大股东减持基于自身资金需求,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提高分红比例和频次稳定市场预期 [5]
FDA新政策下,昭衍新药的猴子白囤了?
虎嗅· 2025-04-16 11:04
政策更新核心内容 - FDA更新政策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疗法等药物研发中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并指明智能计算模型、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跨物种数据整合为三大替代方向 [1] - 2022年《FDA现代化法案2 0》已提倡替代方案,但此次政策更具体,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1] - 政策直接影响以动物实验为主且有美国业务的昭衍新药,其股价当日跌停 [2] 动物实验现状与争议 - 动物实验长期为新药研发关键,因生物学相似性可规避人体试验风险,但反对者指出其预测可靠性低(2008-2013年新药成功率仅1%)且成本高昂(单抗开发需144只灵长类动物,每只成本5万美元) [3][4] - FDA路线图计划未来3年内缩短灵长类动物毒性试验周期(6个月→3个月),3-5年内使动物试验成为"例外"而非"常规" [7][8] 替代技术可行性分析 - **AI技术**:FDA鼓励计算机建模预测药物行为,如模拟单抗分布及副作用,需试验验证 [5] - **器官芯片**:已有实质性进展,2022年FDA首次批准完全依赖非动物数据的赛诺菲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但该药此前已有动物试验数据支撑 [7] - 替代技术短期内无法完全取缔动物实验,但可能减少新适应症开发中的使用 [7][8] 对昭衍新药的影响 - **业务结构**:公司95%收入来自非临床研究,其中70%依赖动物实验,22%收入来自美国市场 [10] - **短期影响**:2025年政策落地初期冲击有限,但单抗药物订单或占整体业绩17 5%(基于70%动物业务中50%为生物药、50%为单抗的假设) [13] - **长期风险**:若猴价回落至疫情前水平(每只从10万元→几千元),公司囤积的实验猴及模型销售业务将承压 [14] - **转型压力**:临床业务(占收入5%)毛利率下滑(2024年减少7 19个百分点),竞争激烈难以支撑业绩 [15] 行业动态与监管趋势 - 中国药监机构正联合高校推进类器官技术行业标准制定,国内替代技术发展或加速 [10] - 全球新药研发模式可能因FDA政策转向,非动物试验替代不仅是针对国内CXO企业的限制 [4][7]
万邦医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3-09-21 20:34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3年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万邦医药,代码301520[30] - 本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6666.6667万股,发行股票数量为1666.6667万股[30] - 上市无流通限制及锁定安排的股票数量为15805531股,有流通限制或锁定安排的股票数量为50861136股[30] 股本结构 - 发行前陶春蕾持股2642.78万股,比例52.86%;发行后持股比例39.64%[47] - 发行前许新珞持股972.62万股,比例19.45%;发行后持股比例14.59%[47] - 发行后限售流通股占比76.29%;无限售流通股占比23.71%[47][48] 发行情况 - 发行价格为67.88元/股,每股面值为1.00元[54][55] - 发行市盈率分别为39.45倍、34.38倍、52.60倍、45.83倍,发行市净率为3.34倍[56][57] - 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858.3167万股,占51.50%;网上最终发行808.3500万股,占48.50%,网上中签率为0.0255934719%[60]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912.99万元、21109.20万元及26078.1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451.56万元、8187.03万元及9873.38万元[23]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34%、50.68%及48.15%[24] - 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13133.34万元,发行费用总额为10703.25万元,每股发行费用为6.42元[62][64] 风险提示 - 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存在价格波动、市场、保证金追加和流动性风险[16]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短期内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17] - 公司作为CRO企业,存在创新与技术、行业政策变更、对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依赖等风险[19][20][21] 股东承诺 - 百瑞邦投资承诺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42] - 合肥航邦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相关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46]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股东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锁定股份,锁定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82] 其他事项 - 公司将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一个月内与保荐人及商业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三方/四方监管协议》,已开设4个募集资金账户[73] - 公司可采取现金、股票或二者结合方式进行股利分配,每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23][124] - 公司将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按公平原则进行,避免利益输送[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