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医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加仓100%!全球巨头出手
天天基金网· 2025-07-11 13:06
外资回流中国新兴市场 - 晨星数据显示多只全球新兴市场或海外中国策略基金加仓中国公司 外资回流迹象明显 [1] - 景顺旗舰基金Invesco Developing Markets(规模141亿美元/1012亿元人民币)5月对恒瑞医药H股加仓幅度达100% 持仓金额增至1.86亿港元 [2][3] - 该基金前五大重仓股为台积电、腾讯控股、华住集团、Kotak Mahindra Bank和美团 同期减持腾讯5.31%与美团24.77% 但增持宁德时代22.16%和阿里巴巴14.79% [3] 医药行业成为外资配置重点 - 恒瑞医药获外资集中加仓:摩根资产管理旗下JPM China A-Share Opps(规模28亿美元)5月增持18.49% 安联投资Allianz China A Shares(规模23亿美元)增持8.47% [6][8] - 景顺基金经理Justin Leverenz指出中国医药行业创新地位跃升:生物技术对外授权交易占比从2019-2020年的4%提升至2023-2024年的12% 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4] - 中国医药企业已从跟随者转变为药物研发先锋 直接进入复杂治疗模式前沿 但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仍是待突破环节 [4] 外资机构持仓结构调整 - 摩根中国A股基金前十大重仓含贵州茅台(占比5.71%)、宁德时代(5.28%)、招商银行(4.95%) 5月对中信证券增持1.91% [6] - 安联中国A股基金前三大持仓为招商银行(5.15%)、贵州茅台(4.95%)和中信证券(4.71%) 5月减持中国平安18%但增持紫金矿业 [8][9] - 富达国际中国焦点基金加仓阿里巴巴12.46%和携程6.32% 首域盈信基金则大幅增持海尔智家31.88%和蒙牛8.28% [10][11] 长期资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 淡马锡组合资产净值达3400亿美元(同比+11.6%) 中国为其第三大市场 占基础风险敞口的18% 仅次于新加坡(27%)和美国(24%) [13] - 淡马锡认为美国政策风险见顶 关税不会回到特朗普时期水平 其投资组合连续两年增长得益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的直接投资 [13] - 淡马锡董事长林文兴明确表示继续看好中国长远发展前景 [13]
年赚295亿美元“K药神话”,正被一位中国女性改写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13 15:33
公司核心业务与创新 - 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伊沃赛单抗(ivonescimab)在三期临床试验中疗效优于默沙东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后者年销售额达295亿美元 [1][8] - 伊沃赛单抗同时靶向两种蛋白质(激活免疫系统与抑制肿瘤血液供给),而Keytruda仅针对一种蛋白质 [21][22] - 该药物在中国肺癌患者中展现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是Keytruda治疗组的近两倍 [22] 国际化合作与商业化 - 公司将伊沃赛单抗的美国试验授权给峰会治疗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达50亿美元 [2][27][28] - 合作保留联合品牌权,为公司未来全球市场扩展铺路 [26] - 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特定肺癌治疗,计划1-2年内争取FDA批准 [29]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2012年由夏瑜等四人创立,初始资金不足300万美元,创始团队曾任职于辉瑞、拜耳等跨国药企 [5][13][15] - 2015年与默沙东达成抗体药物授权协议,2020年香港上市募资3.3亿美元 [16] - 目前市值约95亿美元,拥有4款上市药物及多个在研管线,员工超3000人 [18][30]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背景 - 中国从仿制药为主转向创新药研发,康方生物被视为行业"成年礼"代表 [17] - 近年多款中国原研药获美国批准或授权给罗氏、诺和诺德等国际巨头 [7] - 行业具备基础要素:风险资本、临床试验体系、政府科研投入及老龄化市场潜力 [13] 药物研发技术特点 - 双特异性抗体设计突破传统单靶点药物局限 [21] - 临床数据需进一步验证全球患者疗效普适性及生存期延长效果 [22] - 公司同步研发癌症、免疫疾病及高胆固醇等多领域药物 [30]
启明创投陈侃:中国医药创新加速走向全球化,告别 「破专利、拼价格」模式依赖
IPO早知道· 2024-12-18 11:14
中国医药创新加速走向全球化 - 2020至2023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出海授权金额达历史新高,显示行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5] - 全球大药企购买中国研究成果时更注重临床价值而非价格,反映中国研发实力提升 [5] - 2023年国内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首次超过融资金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形成研发良性循环 [5] - 百济神州、南京传奇、康方生物等企业产品在头对头实验中击败国际竞品,疗效优势显著 [5] 中国创新药的竞争格局 - PD-1/PD-L1领域有约130个在研或上市产品,前5%热门靶点占新药受理量的44%(2017-2022年) [7] - GLP-1领域竞争白热化,国内722项GLP-1R项目在申报中(截至2023年7月) [7] - 百利天恒HER3/EGFR双抗ADC、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等First-in-class成果获国际认可 [8] - 中国临床开展速度远超美国,得益于低成本及高效病人入组机制(2023-2024年) [8] 中国医药创新出海模式 - **License-out模式**:含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但可能影响企业后续融资估值 [10] - **Asset Purchase模式**:大药厂高价收购特定资产,但企业丧失资产控制权 [10][11] - **共同开发模式**:风险共担但临床协调复杂,企业需承担较高临床费用 [11] - **NewCo模式**:拆分低估管线、重置估值并引入美国高管资源,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11] - 未来10亿-20亿美元区间的并购交易或增多,中国企业全球并购地位将提升 [11] 行业未来挑战与战略 - 基础性技术(如基因编辑)仍以美国为主导,中国First-in-class靶点发现不足 [13] - 临床转化能力薄弱,研究型医院建设及适应症选择能力待加强 [13] - 需推进全球协同临床开发战略,利用各地监管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及产品竞争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