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国际化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超500项标准中外互认,意味着什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16:52
中国标准国际化总体成果 -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 [1] - 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新担任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召集人486个 [4] - 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4] 重点领域标准国际化应用案例 - 雅万高铁项目全套技术标准源自中国,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5.1万个就业岗位,运营后提供1500个稳定岗位 [2] - 赞比亚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使当地农民万寿菊出油率提高15%,家庭年收入翻一番 [3] - 与“一带一路”44个共建国家实现《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推荐性国家标准互认,河北建支铸造集团因此减少7160套模具投入,节省3万套工装卡具,出口创汇额增加8355万美元 [5][6] 标准国际化对企业与产业的赋能 - 标准化工作为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大宗贸易产品提供统一技术规范,促进国际贸易顺畅衔接 [7] - 牵头制定《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首次构建关键指标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7]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基准参考,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7] 标准国际化合作机制与战略意义 - 与4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65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在138份政府间合作文件中有42份包含标准合作内容 [8] - 在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开展合作,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将标准化合作作为重要内容 [8] - 标准国际化是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能促进技术产业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标准互认的区域价值链 [9] 新兴前沿领域标准制定 - 在脑机接口领域牵头制定术语和数据格式国际标准,统一国际认知和数据应用格式 [10] - 牵头研制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为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0]
超500项标准中外互认,意味着什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07:01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养老机器人"小五"。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 准由中国牵头制定。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驶出德卡鲁尔站。 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已满23个月,为周边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 徐 钦摄 从输出"中国制造"的产品,到输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的规则,标准这种看似枯燥的技术语言, 正悄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软基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500余 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在中吉乌、中老、印尼雅万高铁等8个铁路合作项目建设中使用中国标准,启动 赞比亚等非洲国家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国标准海外影响力持续增强。 更多中国标准走向全球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群山间,一列银红相间、流线型的动车组平稳地行驶在崭新的轨道上——这是雅万 高铁每日运行的图景。对于当地居民阿里夫来说,这一展现"中国速度"的列车早已融入他的生活。"以 前从雅加达到万隆要3个多小时,现在最快只要40分钟!"他笑着比画,"我经常坐高铁去看望家人,车 厢宽敞舒适,就像在地上飞一样。 ...
中国高铁如何“驶向”全球?(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5 05:41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4] - "八纵八横"高铁网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网道已建成80% [4] - 中国先后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合作 [4] - 中国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9]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CR450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科技实现里程碑式跨越巩固世界领跑优势 [4] - 中国形成涵盖工程建设、列车装备制造、智能化运营管理的高铁技术体系 [6] - 中国累计主持参与UIC、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 [9] - 空天地一体化安全监测系统实时守护京沪高铁线路 [5] 国际合作与海外项目 - 蒙内铁路90%岗位由当地员工独立运营拉动肯尼亚水泥、钢材等产业发展 [8] - 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海外项目促进当地交通、出口、旅游发展 [8] - 中国高铁海外项目采用"本地化+技术转移"模式实现技术输出与当地需求深度契合 [9] - 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肯定中国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对全球高铁发展的关键作用 [8]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高铁需在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方面下功夫 [10] - 磁悬浮技术、智能高铁等创新成果引领行业发展前沿 [10] - 中国高铁需应对自然环境、经济人文等方面高度复杂性需求以保持领先地位 [10] - 中国高铁要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作出更大贡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