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审美

搜索文档
六个聊斋故事一次看爽!这部动画把《聂小倩》《画皮》全拍绝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8 22:47
影片制作与上映 - 追光动画出品的电影《聊斋:兰若寺》将于7月12日上映,历经4年打磨[1] - 影片串联6个跨越不同时代的故事,全面突破剧情、角色、美术和视听表现[3] - 兰若寺作为核心场景串联所有故事,象征华夏大地文化传承[15] 故事内容与改编 - 采用故事集形式呈现6个独立故事,包括《聂小倩》《画皮》《崂山道士》等经典篇章[5] - 《聂小倩》背景设定为乱世,强化角色情感对抗邪恶[7] - 《画皮》从女性视角探讨婚姻关系,创新塑造画皮妖形象[7] - 《莲花公主》改编为儿童成长故事,体现真善美内核[9] - 5个故事主题涵盖贪心、真心、乱世情等,情感浓度逐步上升[11][13] 角色与美术设计 - 角色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梨贩造型像梨、嫦娥跳霓裳羽衣舞[17] - 蒲松龄角色设计突出聪明机敏,嘴部偏大、眼尾上翘[21]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风格,开发专属流程处理毛发渲染[23] - 《画皮》借鉴宋画散点透视和古典灯光质感,角色表演融入戏曲元素[25][28] - 《莲花公主》场景结合唐代建筑与昆虫梦幻风格,参考福建土楼结构[30]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影片基于《聊斋志异》开发,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视觉潜力[3] - 作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延续《长安三万里》的成功经验[3] - 通过多风格画风(如毛毡、宋画)呈现原著奇幻世界[23][25]
文物里的色彩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穿搭 传统的,正是时尚的(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7
化别具韵味的文物色彩妆容,以文物配色为灵感穿搭"出街",到博物馆里循着文物的"色彩密码"感受源 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当下,年轻人正将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融入日常、变为时尚,以始终鲜活 的"中式审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当代生活的美的表达。 传统色彩中的丰沛内涵也为更多人所知,中国传统色彩语言体系迎来"新用户"。"这不是'莫兰迪',是东 方既白、天光微亮的颜色。""现在看到粉红色,脑子里不是'多巴胺',而是一个更美的名字——杨 妃。"博主"肉圆Huang"发现,越来越多网友开始用传统色彩本身诗意的名字去观察、体验身边的 美,"这些美丽的名字不该被埋没,而应该日新又新、传承不息。"她说。 ——编者 一抹浅粉,在眼角勾勒出清代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轮廓形状——这是以文物"小粉炉"为灵感创作的 妆容,运用了中国传统色彩海天霞。95后博主"肉圆Huang"借鉴文物里的中国色彩,创作了24组妆容。 以文物配色诠释"春和景明",有人把文物色彩与春日穿搭结合;把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穿"在身上,有 人自制粉绿渐变长裙演绎夏日灵动。通过服饰穿搭,年轻人展开跨越历史的"时尚对话",重新定义审美 流行。 随类赋彩,以色达意—— ...
见证东方美学的荣耀时刻——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开幕
搜狐网· 2025-06-14 14:41
中国时尚产业盛典概况 - 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以"时尚中国 荣耀东方"为主题 由文化和旅游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机构主办 旨在推动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注入全球时尚文化中国力量 [1] - 盛典包含主题交流 时尚中国之夜 创投对接三大板块 覆盖行业研讨 美学展示 资本对接全产业链环节 [1][24][48] 行业趋势与消费洞察 - 中国时尚产业在服饰 美妆 家居等传统领域持续创新 同时拓展科技融合 文化赋能 可持续发展等新兴赛道 [1] - 《中国时尚消费发展报告》基于1600份问卷及深度访谈 系统分析不同年龄 城市消费者的时尚观念与消费习惯 为行业提供前瞻性参考 [1] 东方美学与设计创新 - 专家指出中国时尚的美学根源来自东方文化 传统技艺如刺绣 缂丝 盘扣等"慢技艺"为新中式设计提供灵感 [2][39] - "万象新中式·国潮风尚秀"通过90套融合非遗元素的设计作品 分五幕展现影 绣 瓷 潮 艺主题 结合声光电科技呈现动态叙事力 [36][39][41][43][45] 产业经济与资本动态 - 创投会吸引150多位金融机构投资人参与 覆盖文旅 美容 服装等十大行业 线上报名突破600人 推动资本与产业对接 [48] - 静安区同步举办首届时尚文化周 打造"首发首秀-艺术体验-消费转化"闭环 加速本土品牌全球化 [48] 品牌合作与商业价值 - 盛典获得红旗金葵花 台阶安第斯山脉 VOSS等品牌赞助 并与微博 小红书 腾讯视频等平台达成内容合作 [50] - 年度荣誉颁发给周锦 方锦龙等美学典范 泡泡玛特LABUBU等潮流IP 以及百联集团 恭王府博物馆等创新机构 [47]
文博日历丨“雍正”款 vs“乾隆”款,一起来玩找不同
央视新闻· 2025-06-11 09:48
雍正与乾隆青花红龙大盘对比 - 两朝大盘在整体造型和纹饰布局上高度相似,几乎一致[2] - 盘口内沿纹饰差异:乾隆款采用青花海浪纹,雍正款为青花留白海浪纹[7] - 火焰纹饰数量差异:乾隆款火焰纹更多且风格奔放,雍正款较少且内敛[9][10] - 底款差异:雍正款为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款,乾隆款为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无圈款[12][13] 青花红彩工艺发展 - 工艺起源:明代宣德时期结合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创烧[25] - 清代发展:康熙至光绪朝持续烧造,雍正乾隆两朝产量最大、品质最优[28] - 雍正朝创新:原料选用上等"浙青",青花发色幽静匀润,矾红色彩红中带橘[32] - 工艺影响:为成化斗彩及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奠定基础[28] 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细节 - 纹饰特征:盘内四条红釉行龙姿态各异,盘心为五爪正龙围绕火龙珠[19][21] - 胎釉特点:胎质洁白温润,青花与红彩对比强烈,立体感突出[32] - 器形规格:属雍正朝器物中的"大个头",为宫廷御用标准器[14][16] 两朝瓷器风格差异 - 雍正风格:纹饰内敛庄重,注重器形轮廓线与神韵表达[28][32] - 乾隆风格:纹饰绘制更繁密,火焰纹等元素呈现奔放特质[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