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搜索文档
大麦娱乐动画厂牌总部落地园区
苏州日报· 2025-08-03 07:11
公司动态 - 大麦娱乐旗下动画厂牌小宇宙未来事务所在苏州工业园区挂牌 苏州产能基地正式落成 [1] - 小宇宙未来事务所成立于2022年 专注动画电影全链路运营 参与《长安三万里》《新神榜:杨戬》等热门影片 [1] - 公司携手全国8家A级动画供应商 其中7家位于苏州 形成"苏州动画军团" [1] - 大麦娱乐在园区注册全资子公司苏州小宇宙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将打造动画电影全流程产能中心 [1] - 苏州地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步迁址园区 将与小宇宙联合开发《少年歌行》系列动画电影IP [1] 行业趋势 - 苏州工业园区以数字文化 创意设计 内容出版 文化装备四大方向为抓手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 - 园区精准招引头部企业 央企国企及行业领军项目 不断强链 补链 延链 [1] - 小宇宙未来事务所落户将为园区注入全新创作力量 前沿艺术理念与顶尖技术动能 [1] - 园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1]
“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语电影”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52
中国电影在马来西亚的表现 - 中国电影《我的朋友安德烈》入围第八届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与8部其他国家影片角逐最高奖项"金环奖" [1] -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马来西亚上映并受到广泛关注,因其在中国神话中的知名度引发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共鸣 [1] - 中国电影通过传递正义、勇敢和爱等普世价值观,在马来西亚观众中引发情感共鸣,内容涉及成长、自我认识和家庭情感等全球性话题 [1] 中国电影的技术与创新 - 中国电影在技术层面取得创新和突破,例如《哪吒之魔童闹海》运用顶尖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使动画形象栩栩如生,场景和动作场面震撼逼真 [2] - 科技赋能文化表达,提升中国故事的吸引力,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2] 中马电影交流与合作 - 中马电影合作日益密切,例如合拍纪录片《我们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播出,展现中马友好历程和中国经济社会活力 [2] - 马来西亚中国电影节展映多部中国电影,包括2K修复版《小城之春》、4K修复版《红高粱》及《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飞驰人生2》等 [2] - 马来西亚本地华语电影如《一路有你》《关你茶室》广受认可,马来西亚导演柯汶利的作品在马中两国均取得不错成绩 [2] - 未来中马有望在影视合拍、发行及市场拓展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语电影 [2]
专访|制片人谈《聊斋:兰若寺》:6种方式打开东方志怪世界
新浪财经· 2025-07-19 19:06
电影表现与市场反馈 - 国产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于7月12日上映 蝉联3日票房日冠 展现出长线放映潜力 [1][34] - 影片为追光动画"史上投入最大、规模最大、难度最高、主创最多"的动画巨制 [1] - 暑期档动画电影竞争激烈 但公司作品《长安三万里》曾实现票房逆跌 此次新作延续相似走势 [34] 内容创作与IP改编 - 从《聊斋志异》491篇故事中精选5个篇章 包含《画皮》《聂小倩》等经典及《莲花公主》等冷门故事 形成兼具亲切感与新鲜感的"故事集" [6] - 经典篇章创新改编:《聂小倩》背景设定民国 《崂山道士》采用非遗毛毡风格 《画皮》聚焦女性视角与原配婚姻困境 [6][20][21] - 冷门篇章深度开发:《莲花公主》融合唐代建筑与昆虫元素 测试多版本实现六棱形蜂房奇幻古韵 [7][8] 制作技术与工业化挑战 - 六个创作组并行推进 四年制作周期面临毛毡量产、黄泉视效等技术攻坚 资源分配需"定制化倾斜" [27][32][33] - 技术创新案例:《画皮》手动调整三维透视实现宋画散点透视 《莲花公主》重新设计飞行算法 《鲁公女》黄泉场景逐帧手绘记忆碎片 [32][33] - 会议驱动型管理模式:以半小时为单位安排会议 制片人需协调多导演跨单元协作 单日最高排期五个会议 [29]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 追光动画构建独特人才培养体系 内部挖掘培育人才 《聊斋》多位导演均为公司长期培养成果 [28] - 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 年轻创作者带来新鲜锐气 女性导演加入增强对女性角色的细腻刻画 [16][21] - 导演背景多元:崔月梅为角色设计总监出身 谢君伟/邹靖有《长安三万里》经验 刘一林/刘源擅长故事板节奏把控 [28] 文化传承与行业影响 - 延续"中国团队讲中国故事"理念 通过《长安三万里》《聊斋》等作品建立"新文化"系列 [3][16] -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李白诗句引发当代共鸣 《聊斋》探讨身份认同/婚姻困境等现代议题 [16][20] - 行业标准提升:《哪吒2》刷新票房纪录后 观众对动画期待提高 倒逼行业追求更高制作水准 [34][35] 海外拓展计划 - 已启动海外发行筹备 重点打磨英文字幕翻译 力求精准传递东方概念与情感内核 [35]
《聊斋志异》被拍过很多次了,这次的《兰若寺》有哪些新意?
新浪财经· 2025-07-17 08:15
动画电影行业趋势 - 追光动画以"新神话"、"新传说"和"新文化"三个系列布局动画长片,分别针对成人向青年观众和全年龄段观众 [4] - "新神话"和"新传说"系列如《新神榜》和《白蛇》融合赛博朋克、工业废土等后现代美学风格吸引青年观众 [4] - "新文化"系列如《长安三万里》和《聊斋:兰若寺》更面向全年龄段,打造中国风"合家欢"动画电影 [4] 《聊斋:兰若寺》改编策略 - 影片以《聊斋志异》小说集本身为改编对象,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单元剧形式,包含《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篇目 [3][6][11][15][18] - 改编基调兼顾贴合原著与创新表达,既用动画语言呈现传统经典,又通过时代背景和视角创新链接当下文化场域 [4] - 影片为各故事设定具体时代背景,如晋、唐、明、民国等,通过视觉呈现展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精髓 [14] 影片内容与表现手法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画风,通过快速剪辑和场面调度再现原著瑰丽想象,但主题挖掘停留在讽刺层面 [6][7][9] - 《莲花公主》将主角改为儿童,注入少年意气,并通过细节建构流光溢彩的奇幻世界 [10] - 《聂小倩》保留全文故事架构,添加后续情节,并将背景改为民国以乱世反衬真情 [11][14] - 《画皮》从陈氏视角重新解读,加入女性觉醒主题,美术风格参考明代文人画 [15][16][20] - 《鲁公女》篇幅最长,增加情感历程和冥府情节,突显对承诺和情感的珍视 [18] 市场与观众反馈 - 影片试图通过拼盘故事吸引不同观众,但故事风格和受众定位的分裂影响了市场认可度 [19] - 追光动画常被诟病画面精美但剧情不足,但每部作品可见用心和成长,"追光宇宙"的建立值得期待 [19]
《聊斋:兰若寺》上映:延续中国动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探索
环球网· 2025-07-13 19:11
电影制作与内容 - 追光动画历时4年制作的《聊斋:兰若寺》于7月12日上映,片长152分钟 [2] - 电影从《聊斋志异》490余个故事中选取《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则,通过新编的《井下故事》巧妙连接 [2] - 电影由6位导演以各具特色的视觉风格呈现,构建"聊斋世界",五个篇章分别对应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 [2]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风格,15分钟的篇章毛发渲染量堪比长片 [4][5] - 《莲花公主》将原作改编为两个小朋友的纯真友谊,构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奇幻世界 [5] - 《聂小倩》基本遵循原作但进行适当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动荡时代以增强情感张力 [5] - 《画皮》大量参考古代书画名作,追求古典凄美韵味,借鉴散点透视手法展现东方美学 [5] - 《鲁公女》对原作进行适度现代化改编,展现跨越生死和时空的深刻情感 [5] 公司战略与系列作品 - 追光动画持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作品 [7] - 《聊斋:兰若寺》是追光动画迄今制作周期最长、结构最复杂的动画电影,也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7] - "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为2023年上映的《长安三万里》,该系列以历史人物和经典作品为创作对象 [7] - 公司希望通过动画形式回望传奇故事,提升大众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经典作品的理解与热爱 [7] - 公司希望《聊斋:兰若寺》在美学、叙事和情感层面上成为又一部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作品 [7]
六个聊斋故事一次看爽!这部动画把《聂小倩》《画皮》全拍绝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8 22:47
影片制作与上映 - 追光动画出品的电影《聊斋:兰若寺》将于7月12日上映,历经4年打磨[1] - 影片串联6个跨越不同时代的故事,全面突破剧情、角色、美术和视听表现[3] - 兰若寺作为核心场景串联所有故事,象征华夏大地文化传承[15] 故事内容与改编 - 采用故事集形式呈现6个独立故事,包括《聂小倩》《画皮》《崂山道士》等经典篇章[5] - 《聂小倩》背景设定为乱世,强化角色情感对抗邪恶[7] - 《画皮》从女性视角探讨婚姻关系,创新塑造画皮妖形象[7] - 《莲花公主》改编为儿童成长故事,体现真善美内核[9] - 5个故事主题涵盖贪心、真心、乱世情等,情感浓度逐步上升[11][13] 角色与美术设计 - 角色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梨贩造型像梨、嫦娥跳霓裳羽衣舞[17] - 蒲松龄角色设计突出聪明机敏,嘴部偏大、眼尾上翘[21]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风格,开发专属流程处理毛发渲染[23] - 《画皮》借鉴宋画散点透视和古典灯光质感,角色表演融入戏曲元素[25][28] - 《莲花公主》场景结合唐代建筑与昆虫梦幻风格,参考福建土楼结构[30]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影片基于《聊斋志异》开发,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视觉潜力[3] - 作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延续《长安三万里》的成功经验[3] - 通过多风格画风(如毛毡、宋画)呈现原著奇幻世界[23][25]
中国动画电影这十年
虎嗅· 2025-07-08 12:35
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发展 - 过去十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真正开始工业化的十年,从个别创作者的艺术尝试发展为稳定产出的大类型 [1] - 市场扩容使动画题材多元化,突破儿童特供标签,出现《哪吒2》等成人向作品,票房突破100亿 [1] - 技术、情怀与通俗性均衡的作品如《大圣归来》《哪吒2》成为票房标杆,验证了市场最大公约数 [11] 神话改编类作品特征 - 神话改写成为主流创作方向,需对传统故事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配当代价值观 [2] - 《大圣归来》重构西游人物关系,将传统师徒转化为双向精神救赎的励志故事 [3] - 《魔童降世》系列弱化反抗父权主题,聚焦亲情友情私密化表达,票房表现强劲 [4] - 《姜子牙》颠覆封神叙事,批判宏大历史叙事的激进改编路线 [6] 原创架空世界作品分析 - 《大鱼海棠》构建原创神话世界但设定与剧情割裂,世界观庞大却戏剧无效 [12] - 《大护法》以反乌托邦内核结合童稚画风,形成独特拼贴美学风格 [13] 现实题材作品突破 - 《长安三万里》以唐朝历史为背景,通过诗人命运展现史诗厚重感但回避人性深层缺陷 [14][15] - 《雄狮少年》融合周氏喜剧与现实主义,结局打破励志片常规凸显底层困境 [16][17] - 《深海》以抑郁症患者视角展开意识流叙事,视觉华丽但戏剧推进薄弱 [18] 行业创作趋势总结 - 作品普遍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拒绝说教并平衡娱乐性与情怀表达 [19] - 现阶段仍处于外来方法论与中国审美融合阶段,尚未形成成熟本土风格体系 [19]
《哪吒》踏浪越重洋 东方神话与世界表达同频共振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0
电影票房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打破好莱坞对动画电影榜单和全球电影票房TOP10的垄断 [3] - 《哪吒2》北美影院排片从《哪吒1》的135家跃升至超1000家,澳新地区从54家增至162家,排片量和票房均创造近20年华语电影新纪录 [4] - 《哪吒2》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票房已超过6300万美元 [6] 海外市场拓展与发行策略 - 《哪吒2》成为首部在欧美主流院线大规模上映的国产动画,覆盖五大洲,采用阶梯式上映策略 [4] - 华人影业作为主要国际发行方,采用"原声触达、英语破圈、流媒体深耕"的"三步走"战略,推动《哪吒2》海外发行 [6] - 《哪吒2》中文版在海外非华语观众占比达到30%,此前最高为20% [5] - 英语版《哪吒2》即将推出,注重保留原片精神与文化特点,台词翻译本土化、口语化,目标为非华语观众圈层 [7] 文化影响力与IP拓展 - 《哪吒2》带动中文学习热潮,相关中文学习App用户激增37%,"哪吒""乾坤圈"等词汇搜索量暴涨20倍 [7] - 在东京秋叶原,带有拼音注释的台词本成为爆款周边,YouTube上"学中文"标签的《哪吒2》视频播放量突破8亿次 [7] - 《哪吒2》提升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成为文化现象,影响国际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8] 行业技术与创新 - 电影行业在电影科技上持续探索,虚拟现实电影如《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将登陆暑期档,或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极 [8] - 5G、AI等技术协同发展,虚拟现实电影可能重塑电影市场竞争格局 [8] - 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从特殊性、特例性走向主流和常态化发行,中国文化站在世界前沿 [8]
追过《藏海传》,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奔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17:55
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市场表现 - 《藏海传》连续7天稳居台湾本日热播前10名,显示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高热度[1] - 台湾媒体将《藏海传》称为"最强陆剧"和"2025年度必追陆剧",反映市场对大陆剧的高度认可[2] - TVBS《新闻大白话》评论员郭正亮透露自己一口气观看16集,并通过央视第八台收看,显示大陆剧在台湾的广泛传播渠道[3] 大陆影视作品的文化影响力 - 台湾观众对《藏海传》中"皇帝制曰"等细节的考据,体现大陆剧引发台湾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2] - 台湾评论员赖岳谦指出,即使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也无法阻挡《藏海传》在台湾的火爆,证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3] - 台湾观众对《长安三万里》中"诗还在,长安就在"的深刻解读,显示大陆影视作品激发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4] 大陆影视作品的制作特点 - 台湾观众称赞《藏海传》服化道精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制作水准获得高度评价[2] - 台湾摄像行业从业者认为大陆古装剧以大制作、大场面和历史厚重感吸引台湾观众[2] - 第16届两岸电影展在台北开幕时排成长龙的台湾影迷,反映大陆电影在台湾的市场潜力[4]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态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剧《藏海传》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显示共追大陆影视剧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方式[1] - 台湾网红"馆长"通过直播大陆旅游行程,亲自验证大陆实际情况,体现两岸民间交流的深化[4] -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两岸交流不应受政治阻挠而停滞,反映台湾民间对加强两岸交流的强烈意愿[4]
在未来影院观众“进入”电影,一批虚拟现实电影即将登陆院线
新浪财经· 2025-06-14 20:13
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 - 未来影院单元依托AR VR MR等最新影像科技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1][5] - 该单元诞生于2024年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普陀区合作策划虚拟现实影像作品展映和产业分享活动[5] - 响应国家电影局《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号召探索文旅商体展跨界共赢新模式[5] 展映内容与技术应用 - 集中展映16部中外佳作包括全球或亚洲首映作品如《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等[7] - 《长安三万里》观众可自选皮肤姓名进入盛唐长安城与场景人物实时互动推动剧情[7][9] - 《地心游记》通过7大奇幻场景结合多维度感官体验颠覆传统观影认知[8][11] -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用VR大空间技术复原秦始皇陵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研究成果[11][13] 商业联动与消费促进 - 未来影院与长风大悦城商圈联动推出"票根经济"凭消费小票可预约影院体验[22] - 影院票根可兑换苏州河船票或工业文明展示馆纪念品并享受苏宁艺术馆优惠入场[22] - 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有效扩大商圈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22] 重点展映作品亮点 - 《封神前传》以妇好将军为主线结合甲骨文研究展现殷商青铜文明[12][15] - 《龙门金刚》在龙门石窟实景拍摄通过高科技手段活化历史遗迹[15] - 《吞食者》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构建外星文明吞食地球的宏大场景[15][17] - 《只此青绿》带领观众进入《千里江山图》创作者王希孟的思维秘境[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