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产业
搜索文档
北部湾港(000582) - 2025年11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28 20:10
业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1-10月公司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9,973.95万吨,同比增长11.27% [2] - 同期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19.52万标箱,同比增长10.45% [2] - 铁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19.9%,铝土矿吞吐量同比大幅增长132.1% [2] - 增长推动因素包括攻坚货源拓展、组建千万标箱货源专班、深化船货合作及优化装卸流程 [1] 航线网络与资产布局 - 北部湾港共开通98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其中外贸航线59条,内贸航线39条 [2] - 外贸直航航线覆盖东南亚、日韩、北美、南美、南非和太平洋岛国 [2] - 控股股东北部湾港集团尚有7个沿海货运泊位未注入上市公司,未来将根据承诺在条件成熟后注入 [2] 经营策略与未来发展 - 公司装卸费率在全国沿海港口处于中等水平,长期保持稳定以优化营商环境和培育竞争力 [2] - 资本开支主要围绕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底通航)的江海联运衔接及临港产业需求进行适度超前布局 [2] - 通过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促进吞吐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利润稳定增长 [2]
依托河南临港产业规划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期货日报网· 2025-11-10 08:53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 - 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提出构建“1+6+N”临港产业发展体系,包括1个临港物流先导产业、6大类临港制造业以及N个临港服务业 [1] - 规划提出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以周口港、信阳港2个主要港口为核心,郑州、洛阳、南阳等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 [4] - 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于10月21日正式揭牌,将全面承接并整合全省航道和港口的“投建运养”一体化管理职责,实现“五统一” [1]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核心作用 -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激活临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可促进货物集散,带动装卸、仓储、物流等基础产业发展 [3] - 平台通过整合交易、信息、仓储、物流等服务,实现生产、流通、贸易、金融等环节的精准对接与动态协同,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 - 平台可与郑州商品交易所深度联动,通过期现结合、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共建产业链价格风险防控体系,提升供应链安全 [3] - 平台能打破地域与信息壁垒,将分散的港口资源转化为协同高效的网络生态,推动临港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动”跃升 [5] 平台建设的具体部署与案例 - 在现货市场层面,规划提出依托港口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和专业交易市场,搭建一体化交易平台;在期货市场层面,提出与郑商所合作设立交割仓,健全期货产品体系,打造大宗商品“河南价格” [2] - 以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为例,平台可帮助临港加工企业实现农副产品规模化集采,通过水运直连多个港口,协同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网络”,显著降低运输及交易成本 [6] - 周口市2024年粮食总产量183.7亿斤,居全省首位;漯河市培育了双汇、卫龙等知名企业,并吸引可口可乐、正大集团等国际企业投资 [6] 国内港口集团化运营典范 - 宁波舟山港16年蝉联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与其形成“前港后场”深度联动,并与上海期交所探索期现结合,发布人民币计价现货价格指数 [7] - 山东沿海港口2025年1—8月累计货物吞吐量达1461.15亿吨,综合实力居全国首位,旗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分列全国第四、第六、第八 [8] - 山东港口投控集团凭借15类金融牌照和30个核心金融业态,打造三大持牌现货交易平台,构建从港口装卸到金融赋能的完整价值生态圈 [9] - 山东港口集团的“港云仓”电子仓单平台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货物线上化、仓单信用化,有效解决仓单融资难题,并于2024年3月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平台对接 [10] 河南未来发展展望 - 平顶山港于2025年11月5日正式开港运营,标志着沙颍河干线航道全线贯通,水运大宗货物吨公里运输价格降至0.08元,约为铁路的1/3,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亿元 [11] - 河南已开通平顶山至周口、蚌埠、合肥、南京、上海5条货运航线,并加快临港物流园区等配套建设,谋划“公铁水”多式联运 [12] - 未来将通过智能化港口与数字化交易平台深度耦合,构建跨境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核心节点 [12]
广西玉林市举办“携手同行 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大会 拓展临港产业全新版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18:53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0% [4] -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增加值增长12%,均排广西第1 [4] - 外贸进出口增长118.4%,保持广西第1 [4] - 新能源新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合计增长58.5% [4]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玉商玉企玉品出海" [4]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壮大临港产业规模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围绕打造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林浆纸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产业 [5] 重点项目与企业动态 - 服务和推动红岭核电、绿色海洋化工新材料基地、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5] - 发挥华友、玉柴、柳钢中金、玉铜等企业的龙头效应 [5] - 加快形成超千亿元的临港产业集群 [5] - 玉林实验室揭牌,聘请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雪华、玉柴集团董事长李汉阳为名誉理事长 [6] 招商引资与合作 - 大会集中签约一批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6] - 龙潭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规划和招商推介 [5] - 重点企业代表华友控股集团、玉柴集团、华泰集团、中核集团、柳钢中金公司等发言 [5]
港城汇聚“她力量” 政企共建“馨”桥梁
南京日报· 2025-10-13 08:06
活动概况 - 活动由栖霞区妇联和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共同主办,主题为“港城之馨·智创未来”临港产业交流活动 [1] - 活动于10月10日下午在南京龙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约60位女企业家代表与政府部门、海关单位负责人参与 [1] - 活动旨在搭建政企沟通平台,聚焦临港产业与跨境电商发展,激发女性创新创业活力 [1] 活动内容与安排 - 与会代表实地探访了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和龙潭跨境电商产业园,了解港口岸线资源与物流贸易体系 [1] - 活动设置了龙潭特色农产品品鉴环节,包括芳草渡大米和龙潭非遗老月饼 [1] - 南京市商务局和新生圩海关相关负责人解读了外贸扶持政策及海关便利化服务 [2] - 龙潭街道与产业园方详细推介了临港资源与园区服务政策 [2] 合作机制与产业影响 - 新生圩海关巾帼文明岗与栖霞区女企业家协会签署了岗企共建协议,标志着政企服务向常态化、机制化迈进 [2] - 此举旨在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2] - 优质的营商环境与清晰的产业规划提升了女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与发展信心 [2] - 建立交流机制后,预期将催生更多务实合作与机遇 [2]
通江达海!河南:加快培育形成临港化工产业集群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22:31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河南省提出打造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 构建"三核引领 五带协同 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 [1] - 规划提出到2030年临港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形成9个以上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4] - 10条重点临港产业链目标达到万亿、千亿能级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4] 临港产业体系布局 - 构建"1+6+N"产业体系:1个先导产业(临港物流业) 6大类制造业(先进装备/钢铁/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新能源汽车) N个服务业 [3] - 重点培育10条产业链:电力装备/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新能源汽车 [3] - 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方向: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钛基新材料 形成开封/平顶山/洛阳等上游产业集群 [3] 空间发展格局 - 3大核心:周口/信阳/郑州临港发展核心 [4] - 5大经济带:沙颍河/淮河/贾鲁河/唐白河/沱浍河临港产业带 [4] - 无水港布局:开封/洛阳/安阳等豫西豫北地区规划建设腹地支撑点 [4]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规划 - 上游原料:煤化工/石油化工产物及磷矿石/萤石等 集中在开封/平顶山/洛阳 [3] - 中游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氟基新材料等 布局周口/开封/漯河等6市 [3] - 下游应用:重点拓展装备制造/汽车等领域 推动尼龙纺织/可降解塑料等终端产品 [3]
河南发布规划打造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三核引领中原出海
河南日报· 2025-06-02 07:42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 河南省提出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目标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形成9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条万亿级产业链[2] - 规划设定双阶段目标:2030年培育10家以上"航运豫军"企业,建成9个以上示范引领临港经济区;2035年产业规模提升至2万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5个[2] - 周口、信阳、郑州被列为三大临港产业发展核心,其中周口港占全省货物吞吐量87%以上,并成为淮河流域唯一"国字号"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4] 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 周口港将立足钢铁、粮油精深加工等产业,培育现代物流、先进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承接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4] - 信阳港截至4月21日货物吞吐量达127.08万吨(同比增长152.49%),将强化与豫东豫南地区食品、建材产业链协同,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4] - 郑州港将打造"四路协同"交汇点,加强陆水联运优势,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并与周口港构建立体化集疏运体系[5]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实施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打造"2+8"分层次港口,构建"一纵三横九支"骨架航道网络,在9个地市规划布局无水港[5] - 重点培育沙颍河等五大临港产业发展经济带,构建"1+6+N"产业体系:1个临港物流先导产业,6大类制造业,N个服务业新业态[6] - 6大类制造业包括先进装备、钢铁、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新能源汽车,计划打造10条重点临港产业链[6] 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 提出"一体两翼三圈"布局模式:以港口为中心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航道两翼产业集聚,三圈层产业区递进发展[6] - 推动港口枢纽与物流功能区、制造业园区、商贸服务区多区域融合,形成圈层式发展格局[6] - 通过"公转铁""公转水"实现降本增效,如益海嘉里大豆水运比公路节省30%费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