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预防

搜索文档
新闻1+1丨深圳2人台风天爬山各罚5千元 为何罚?可全国推广吗?
央视网· 2025-08-26 06:38
处罚背景与金额设定 - 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开出 对2名台风天爬山人员各罚款5000元人民币[1] - 罚款金额设定为5000元 惩处具体违法行为及背后侥幸心理[2] 执法信号释放 - 释放法律权威刚性信号 防灾减灾法规从柔性劝导升级为刚性执法[2] - 警示个体责任 强调个人需承担主动避险法律义务而非依赖事后救援[2] - 体现治理模式转变 从被动救援转向主动预防 实现风险源头管控[2] 执法目的与社会效应 - 处罚目的以教育引导为主 通过案例提升市民灾害风险认知[3] - 强化个人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参与共识[4][5] - 推动政府管理方式转变 实现灾害天气下低成本高效管理[6] 违规行为社会危害 - 违规探险行为不仅危及个人安全 更挤占公共救援资源[7] - 对冒险救援人员构成威胁 造成社会公共资源浪费[7] 治理模式创新 - 从宣传教育补偿成本转向行政处罚 强化公民责任意识[9] - 通过处罚单机制教育公众 形成安全共识与维护氛围[9] 经验可复制性分析 - 深圳体现依法治理创新 建立完整流程机制包括危险区域划定论证公示及处罚执行[10] - 整套管理流程具备示范效应 为其他地区提供可推广的治理范式[10]
专家:主动预防是HIV防治关键,需要全社会协同破局
贝壳财经· 2025-05-31 10:10
HIV防治现状与挑战 - 社会认知不足与污名化是HIV防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动预防是关键[1] - 暴露前预防(PrEP)为HIV风险人群提供了高效的主动防护手段,但知晓率和防控意识仍需提升[1] - 传统防治手段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下依从性不佳,成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的核心痛点[2] PrEP预防手段的现状与发展 - PrEP作为国际公认的有效干预手段,因风险认知不足、信息误差及社会污名化导致使用不普及[2] - 目前口服PrEP方案因药片负担、便利性不佳及污名化等因素未达到理想预防效果[2] - 长效PrEP方案能够显著减轻用药负担,提升使用意愿和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传播风险[2] - 通过社会组织、线上平台和专业医疗机构,风险人群能获取权威资料与个性化预防建议[2] 多方协作推动HIV防治 - 需要私立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家参与HIV防治行动,提升PrEP服务可及性与便利度[3] - HIV预防已进入生物学预防新时代,需全社会共同参与消除认知误区和社会偏见[3] - 需要优化各类PrEP手段的可及性、创新科普等举措,推动重点人群防治重心前移[3] - 应联动地方社群、男性社区,夯实公共卫生防控基础[3] 防治行动建议 - HIV风险人群应主动了解最新PrEP相关知识和服务信息,养成定期检测、科学预防的健康管理习惯[3] - 公众需以科学取代偏见,营造包容性社会环境,消除歧视与污名化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