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到底有没有泡沫
新浪财经· 2025-10-31 22:56
纳斯达克指数近期表现与估值分析 - 纳斯达克指数在经历一天的下跌后,其期货指数随即开始上涨,显示出强劲势头 [1][2] - 尽管指数创出新高,但其市盈率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三季度企业业绩增速较快,盈利增长超过了市值增长 [3][4][5] - 2021年纳斯达克指数位于16000点时市盈率达41倍,而当前指数点位更高但市盈率更低 [8] 纳斯达克指数长期特征与比较 - 纳斯达克指数与红利指数被指出具备长期不断创出新高的特征 [6][7] - 相较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当前纳斯达克的估值被认为并非特别离谱,且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 [9] 当前市场估值与关键公司动态 - 当前纳斯达克估值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估值百分位约为89% [10] - 英伟达作为关键公司,其市值已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全年GDP,同时美股市值总额是GDP的两倍多 [8] - 英伟达正积极拓展新业务,包括进军机器人出租车领域,并与三星、海力士等公司合作 [10] 人工智能行业前景与应用价值 - 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具有实际应用前景,例如AI机器人可作为家庭保姆和工作助理,AI大模型可优化工作流程,智能驾驶能解放人力时间 [15] - 基于其产生营业收入和现金流的潜力,人工智能行业可能并非完全是泡沫,未来具有价值的公司将在行业浪潮中存活 [15]
千里科技的“补助周期”要到何时?
经济观察网· 2025-10-31 18:19
经观感知 10月31日,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简称"千里科技")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5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211万元,同比增长60.8%。这一成绩在短期内彰显出业绩修复 迹象。 | 项目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埋 減变动幅度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2,762,278,986.59 | 51.2( | | 利润总额 | -54.959.498.53 | 不适用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2.108.608.71 | 60.7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2.411.479.02 | -656.71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不适用 | 不适用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049 | 58.04 |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049 | 58.04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21 | 增加0.08个 百分点 | 从收入增 ...
德赛西威跌2.00%,成交额3.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681.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10:26
截至9月30日,德赛西威股东户数5.65万,较上期减少4.24%;人均流通股9789股,较上期增加4.43%。 2025年1月-9月,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223.37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母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 长27.08%。 分红方面,德赛西威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3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38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德赛西威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六大流 通股东,持股931.47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50.20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位居第十大流通 股东,持股483.6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3.88万股。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10月30日,德赛西威盘中下跌2.00%,截至09:48,报117.89元/股,成交3.34亿元,换手率0.51%,总市 值703.62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4681.12万元,特大单买入3130.16万元,占比9.36%,卖出6327.37万 元,占比18.92%;大单买入7053.64万元,占比21.09%,卖出8537.55万元,占比25.53%。 德赛西威今年以来股价涨8.2 ...
均胜电子冲刺“A+H”双上市,募资聚焦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4:29
产业链布局方面,均胜电子通过投资欧冶半导体、黑芝麻(000716)智能等芯片半导体企业,已搭建起 基于国内外不同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产品解决方案,且投资的国产芯片已实现"点亮"(功能 验证通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上,公司长期保持年均3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 2018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超240亿元,为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供坚实保障。 资料显示,业绩表现方面,均胜电子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尤其是主营业务毛利率实现显著提升。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约55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2.8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至16.3%;2025年上半年,增长势头进一步延续,实现营收约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 润7.08亿元,整体业务毛利率攀升至18.2%,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全球化布局是均胜电子的核心优势之一。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全球汽车 主要产销地,布局超过25个研发中心及60个生产基地,通过"Local for Local"(本地化服务)策略,实现与 全球整车厂客户的同步研发与配套供应。2024 ...
重磅|刚刚,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一件大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7 07:07
铃轩奖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铃轩奖)线下终审会于2025年10月25日在苏州成功举行[4] - 29位来自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吉利、奇瑞、蔚来、小鹏、理想等)的采购和研发骨干作为评委代表参与评审[6] - 本届铃轩奖共有101家企业的127个案例进入终审,分为量产类和前瞻类两大类别[10] - 终审会采用分组讨论和投票机制,从技术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维度评选出金奖和全场大奖候选名单[10] - 颁奖盛典计划于2025年12月5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的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期间举办[10] 铃轩奖历史与使命 - 铃轩奖于2016年创立,旨在填补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专业评选的空白[14][17] - 奖项承载三大核心使命:发掘成本优先的新供应链以助力整车企业降本增效;发掘逆全球化时代的高科技本土供应链力量以保障产业链安全;发掘电动智能网联化时代的供应链新势力以推动产业转型[17] - 历经十年发展,铃轩奖已累计评选出600余项标杆案例,成为连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重要价值桥梁[20] - 奖项评审团名誉主席邵奇惠指出,铃轩奖专注于汽车产业的战略和基础工作,不随波逐流[17] 评审机制与流程 - 铃轩奖申报案例分为前瞻类和量产类,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车用软件、车用芯片、智能驾驶、座舱系统、轻量化与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工艺等10大类别[19] - 自上一届起,终审升级为沉浸式Workshop模式,评委按类别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内部研讨和公开阐述[25][27] - 评审结果结合初审成绩和终审投票,决出金奖和优秀奖;全场大奖由颁奖典礼现场投票产生[28] - 铃轩奖评委库实行年度动态调整,确保评审视角贴近产业实践[29] - 评审过程强调开放交流,打破了不同车企间的信息壁垒和研发与采购的职能隔阂[36] 行业趋势洞察 - 第十届铃轩奖终审案例数据显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用软件、车用芯片四大领域合计占比达58%,前瞻类技术案例占比高达61%,印证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产业转向[38] - 评审提炼出四大核心趋势:智能化下半场“软件定义汽车”特征鲜明;新兴企业成为供应链破局新动能;成本、安全、出海“硬需求”向体系化升级;“情绪价值”开辟用户体验新维度[39] - 评审高频词包括“成本控制”、“情绪价值”、“安全保障”、“出海适配能力”,反映行业迫切需求[41] - 成本控制成为量产产品评审的首要标尺,关键在于架构级集成以兼顾降本和智能化需求[43][45] - 新兴企业案例占比超20%,在智能座舱、AI交互系统等细分领域展现突破性技术[48] 平台价值与行业影响 - 铃轩奖终审会超越单纯评选,成为主机厂、行业专家和零部件企业深度交流的核心平台[30] - 评委代表评价平台具有开放性和非功利性,提供难得的行业洞察和技术交流机会[32][33][34] -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强调,企业需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23] - 奖项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锚定行业方向,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自我审视和协同进化[50]
余承东,重要职务更新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1:54
公司核心人事任命 - 公司任命余承东为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主任,相关文件由任正非亲自签发 [5] - 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的核心职能是评估与把控公司重大战略方向的资源投入、项目立项及预算审批等关键决策 [5] - 内部人士分析认为,余承东此次增任的主要使命是带领公司打赢人工智能(AI)关键战役,以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5] 公司人工智能战略与愿景 - 公司在《智能世界2035》报告中预测,智能世界正加速到来,具身智能将形成多个万亿级产业 [5] - 公司预测到2035年,超过90%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人类将逐渐进入全息生活空间时代 [5] - 公司发布全球顶尖AI人才招募令,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AI战队,构建领先世界的大模型,攀登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巅峰 [5][8] - 公司认为AGI将是超越想象的革命,加入AI团队的人员将有机会参与鸿蒙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智能驾驶、云计算等丰富业务场景的研发 [8] 行业展望与公司目标 -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人事任命意味着AI在公司内部的战略地位已上升至新的高度 [5] - 公司表示家庭场景将迎来由技术驱动的沉浸式变革 [5] - 公司高层公开表示欢迎年轻、优秀、热爱AI的人才加入,共同打造世界最强的AI [8]
中国银河证券:工信部开展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重塑数字基建格局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09:45
专项行动核心观点 - 工信部组织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短期直接刺激网络设备等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中长期为边缘计算和AI行业应用打开蓝海空间 [1] 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专项行动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明确时延要求: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ms)、重点场所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ms)、应用终端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ms) [1] - 规划对数据中心间、算力与用户间、数据中心内部的时延提出要求,形成系统性升级,需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面积升级替换 [1] -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间接推动算力芯片、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网络传输关键环节需求增长 [1] 算力调度与边缘计算 - 专项行动推进任务式调度和算网运维智能体发展,边缘计算与算力调度成为推动智能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 [2] - 提高边缘计算节点密度可将算力资源下沉到城域网络边缘,支持AI应用调用云端大模型及海量数据 [2] - 构建"云-边-段"一体化算力调度系统,结合AI智能体驱动网络监控,实时检测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指标,形成算网运维智能体 [2] AI应用商业化落地 - 推动"算力应用毫秒可达"有助于满足AI应用对时效性要求,时延是制约大模型发挥效能的瓶颈因素,降低时延将推动AI应用商业化加速落地 [3] - 对于多模态等数据交互量较大的场景,降低时延将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3] - 在智能驾驶领域,通过车规级TSN交换芯片可实现低延迟、高可靠性数据传输,满足自动驾驶及其他复杂车载应用需求 [3] 投资关注领域 - 计算机板块建议重点关注算力调度与运维、算力基础设施、智能驾驶、AI行业应用等领域 [1]
对话愉悦资本刘二海:AI处于基础设施投入期,看好中国企业“新全球化”浪潮 | 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10-17 20:04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大会期间,愉悦资本创始 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与新浪财经对话,深入阐述了他对AI发展阶段的判断、当下的投资逻辑以及中国 企业在智能时代面临的全球化新机遇。 被问及愉悦资本在AI领域的投资更看重技术壁垒还是商业化能力时,刘二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两者 同等重要,且必须形成飞轮效应。 "从VC的角度来讲,我们永远关心的是商业化,因为VC本身就是技术的产业化。"刘二海解释道,如果 在早期只有技术而无法快速商业化落地,技术优势会随着竞争对手的快速迭代而丧失。反之,如果商业 化能力很强但技术根基不稳,也容易被更先进的技术颠覆。 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刘二海表示,任何通用技术的发展往往都经历投入期和渗透期。他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举 例称,早期是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应用的出现,同时伴随着思科、华为等公司铺设网络基础设施,当 技术成熟并成为普遍、安全、可靠、经济的基础设施后,便开始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 "类似的情形正发生在AI领域。"刘二海表示,当前AI仍处于基础设施投入期。这一阶段的投资主要集中 ...
最新AI企业融资TOP20榜单:8家独角兽上榜、11家创立于2022年后
搜狐财经· 2025-10-17 12:36
行业整体融资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AI行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达435笔,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21% [1] - 估算总融资规模为370亿元人民币 [1] - 融资额排名前十的人工智能企业合计融资超百亿元 [1] 头部融资企业分析 - 大模型公司MiniMax(稀宇科技)在2025年7月完成近3亿美元融资,成为当季融资榜首 [1] - 光电混合算力提供商曦智科技于2025年9月完成超1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1] - 智谱在2025年7月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2] - 众擎机器人和自变量机器人两家深圳机器人公司各获得10亿元融资,分别由京东和阿里云领投 [2] 资本集中赛道特征 - 资本高度集中于大模型、AI+机器人(含具身智能)、智能驾驶三大赛道,合计占比超75% [4] - 大模型赛道头部集中度高,TOP20中3家大模型企业融资额合计36.3亿元,约占前二十名总金额的35% [4] - AI+机器人赛道中具身智能成为新风口,TOP20中有9家为机器人相关企业 [7] - 智能驾驶赛道重卡、座舱成细分热点,产业链资本成为重要推手 [8] 大模型赛道发展趋势 - 大模型企业避开通用大模型的红海竞争,转向行业定制化的蓝海市场 [6] - 资本偏好有行业落地能力的企业,如智谱聚焦政务、企业ToB场景,爱诗科技主攻多模态大模型,MiniMax重点拓展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行业解决方案 [5] 企业成立时间与资本偏好 - TOP20中有13家企业成立于2021-2024年,占比最多,这类企业经过1-4年试炼期,进入商业化初期,风险可控且成长空间大 [9] - 成立5年以上的成熟企业有6家,主要通过技术升级或商业模式规模化验证获得新一轮融资 [9] - 成立不足1年的企业仅有1家(千里智驾),依托强产业背景获得大额融资 [10] 独角兽企业分布 - 融资TOP20企业中有8家是独角兽企业(估值10亿美元以上),占比达40% [11] - 独角兽企业地域分布包括上海(MiniMax、曦智科技)、深圳(众擎机器人)、北京(智谱、梅卡曼德机器人、剂泰医药)、苏州(天瞳威视)、杭州(云深处科技) [11][12]
德赛西威涨2.02%,成交额7.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896.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32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2%报136.64元/股 成交额7.24亿元 换手率0.98% 总市值758.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896.27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586.6万元 大单净买入4300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5.46% 近5个交易日下跌9.65% 近20日上涨12.93% 近60日上涨34.14%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46.44亿元 同比增长25.25%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 同比增长45.8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座舱64.59% 智能驾驶28.32% 网联服务及其他7.09% [1] - 公司成立于1986年7月24日 于2017年12月26日上市 主营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90万户 较上期增加20.92% 人均流通股9374股 较上期减少17.30% [2] - 同期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781.28万股 较上期减少551.06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507.57万股 较上期增加37.20万股 [3] 分红与行业属性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38亿元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 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华为汽车、理想汽车概念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