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技术

搜索文档
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4:33
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场景启动 - 成都市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场景打造活动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举行 [1] - 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正式亮相 [1] - 线路全长12公里(福田TOD站-智创产业园区B区) [2] - 4台L4级别6米自动驾驶公交车辆同时亮相 [2] 自动驾驶公交技术特点 - 车辆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路协同设备和AI算法 [2] - 可实现自主启停、避障及复杂路况下平稳行驶 [2] - 目前处于道路测试阶段 [2] 成都公交集团创新举措 - 全国首个自主研究自动驾驶公交"车路云一体化"多系统联调的城市公交企业 [5] - 系统性开展自动驾驶公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 [5] - 整合四大基础体系:智能维保体系、充电网联体系、智慧场站体系、智驾车队运营服务 [5] - 通过"一个主平台"引领方向,"五大支撑体系"协同经营 [5] 战略布局与产业影响 - 深入践行"一主两培三战新"战略布局 [5] - 激活产业链上下游活力 [5] - 以公交领域试点突破为契机切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 [5] - 探索在网约出租、特种车辆等领域的延伸应用 [5] 运营管理与标准建设 - 梳理出60项自动运营场景 [6] - 完成封闭场内测试、道路测试联调及各类场景演练 [6] - 形成《成都公交自动驾驶运营场景建设方案》等管理制度 [6] - 培育自动驾驶安全员、地图标注员等新工种 [5] - 建设相关岗位培训基地 [5]
无人区卫星SOS+洪灾自动逃生,“技术+体系”构建车企公益新路径
华夏时报· 2025-07-29 19:21
汽车技术突破与极端环境救援 - 问界M9在青海德令哈无人区通过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实现行业首例全程卫星救援,救援团队行驶100公里非铺装道路,与车主保持61分钟卫星通话[2] - 问界M9卫星通信技术具备360度搜星能力,支持离车30米范围内使用手机拨打卫星电话,云端系统累计处理2000万条车辆数据,主动推送4.5万次预警信息[2] - 方程豹豹5在河北保定洪灾中自动开启天窗助车主脱险,车身在洪流冲击下未发生形变,公司赠予车主全新车辆及全套救援装备[3] 车企公益体系升级 - 比亚迪启动100万元义务救援公益基金,支持50多家合作俱乐部安全装备,2025年1-7月累计捐赠超2000万元参与灾害救援[3] - 宝马通过"中国文化之旅"和"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支持非遗保护和儿童安全教育[4] - 奔驰"安全童行"项目覆盖数百所学校数十万儿童,丰田20年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公益事业[5] 行业社会责任创新路径 - 技术赋能:领克推动AED普及、沃尔沃VR安全教育、问界卫星通信技术[4][5][6] - 生态共建:长安汽车与人民日报直播助农、一汽奥迪校园广播站项目[6] - 模式升级:比亚迪股权捐赠和智能康复器具开发、车企公益基金体系化[6] 多领域公益实践 - 文化保护:宝马大运河文化保护项目[4] - 交通安全:丰田"交通事故零伤亡"目标、沃尔沃"小红马2030计划"[5] - 乡村振兴:一汽集团帮扶延边州、东风日产助力马山县[6] - 医疗教育:捷豹路虎青少年视力关爱、比亚迪脑瘫儿童援助计划[6]
金融大礼包勾勒汽车消费新图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8:57
金融支持汽车消费政策核心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等6方面提出举措,精准撬动汽车消费市场[1] - 政策通过贷款比例调整、违约金减免、新能源车支持等多维度破解消费痛点,如首付比例或从40%降至20%、利率从6%降至4%、贷款期限从3年延至5年[3] - 汽车以旧换新违约金减免显著降低置换成本,例如剩余车贷10万元时,可节省3000元违约金支出[4]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支持 - 政策强化对绿色智能产品的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可能获得更优惠利率、更高贷款额度或更便捷流程[4] - 金融机构推出"电池分期"特色产品,将电池费用拆分并享受零息分期,降低新能源车购车初期支出[11] -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研发获资金倾斜,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扩大[8] 产业链金融服务升级 - 金融机构将以旧换新贷款额度从车价70%提升至80%以上,首付压力显著缓解[5] -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获信贷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链条畅通,形成新车与二手车市场良性循环[6] - 金融机构与二手车平台数据共享,贷款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小时[6] 消费场景与产品创新 - 自驾游需求推动SUV、MPV车型研发升级,金融机构推出低利率长期限专属购车贷款[7] - 汽车赛事活动刺激高性能汽车需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首付和定制还款计划[8] -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专属汽车金融产品,设计低月供长周期贷款方案[9] 政策组合拳效应 - 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推动"旧车估值抵扣首付+新车分期让利"方案,利率优惠1-2个百分点[10] - 金融机构放宽灵活就业者贷款审批,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通过率提升30%,贷款期限延至5年[11] - 形成"以旧换新支持+信贷扩容+消费金融提质"组合,精准对接不同购车需求[12] 行业规范与自律 - 银行业发布自律公约明确利率上限(LPR±1个百分点)、禁止捆绑销售和"高息高返"套路[13] - 严禁"首付贷""尾款气球贷"等违规产品,要求全流程费用透明公示[14]
山东汽车产量登顶销量居前 汽车消费反哺链式增长
新华网· 2025-06-13 10:10
汽车产业供给端表现 - 山东4月份汽车产量23.37万辆,首次全国第一,同比涨幅45%[1] - 奇瑞青岛基地2025年计划整车产量25万辆以上[9] - 比亚迪济南工厂腾势N9第10000辆整车下线,吉利济南公司2024年产量超14万辆[9] 消费端市场动态 - 2024年山东家用汽车总销量188.1243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88.9314万辆,增长率67.82%[1] - 截至4月26日,山东汽车报废及置换更新数量累计102.4万辆[2] - 济南、青岛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12.19万辆和11.87万辆[3] 新能源汽车趋势 - 山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56.7%,国产品牌销量前十占半壁江山,比亚迪居首[3] - 以旧换新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替换老旧燃油车,市场迈向新能源与燃油车双轨并行[4] - 博兴县兴福镇蔚来车主密度全国最高,平均每80人拥有一辆蔚来[5][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山东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农村地区充电设施31.72万台,同比增长138.9%[8] - 充电桩覆盖率在淄博、潍坊等城市突破60%,乡镇换电站实现70%县域覆盖[7] - 兴福镇拥有四代换电站,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试点[7]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奇瑞青岛基地带动16家一级供应商落户,本地配套率达30%以上[9] - 山东汽车产业链覆盖上游原材料、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换电设备,形成配套体系[9] - 宁德时代布局山东,全球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落户东营[9] 政策与行业驱动 - 山东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国补2万元加置换补贴3000元刺激消费[2] - "充电桩下乡"计划和百场下乡活动推动县乡新能源汽车消费[7][8] - 消费需求增长促使企业加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投入,加速产业集群形成[10]
【联合发布】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
乘联分会· 2025-05-30 16:43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概况 - 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包含智能座舱指数34.4、智能驾驶指数34.5、舱外智能指数17.0 [2] - 指数通过历史数据比对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智能化发展进程 [2] - 2025年1月起追溯计算显示近4个月指数走势变化 [4] 分项指数表现 - **智能座舱指数**:2025年4月为34.4,环比小幅下滑 [6] - **智能驾驶指数**:2025年4月为34.5,环比小幅下降 [8] - **舱外智能指数**:2025年4月为17.0,环比下滑 [10] 市场销量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175.5万辆(同比+14.5%,环比-9.4%),新能源车零售90.5万辆(同比+33.9%,环比-8.7%) [10]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年初增长后,4月市场热度回落导致销量及智能化指数环比下滑 [10] - 新能源头部车企特斯拉主力车型销量大幅下降拖累整体智能化指数 [10] 指数计算方法与构成 - 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二级指数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外智能指数 [12] - 指数=智能座舱指数*47.5% + 智能驾驶指数*37.5% + 舱外智能指数*15.0% [13][15][16][17] - 分项指数计算基于符合条件车型销量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去除百分号) [13] 技术标准定义 - **智能座舱**:硬件配置(屏幕、芯片)、软件生态(OTA升级)、交互体验(语音/手势)、安全性等 [1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传感器)、功能性(高速领航)、安全性(透明底盘)、舒适性(空气悬架)等 [14] - **舱外智能**:车外交互(灯光/语音)、智能钥匙、V2X通信等 [14][17] 行业展望 - 上海车展新车交付周期启动后,预计5月指数将重回上涨通道 [10] - 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技术迭代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将推动行业持续增长 [10] - 智能座舱短期影响购车决策,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 [15][16]
一季度销量暴跌超40%,赛力斯递表港股IPO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30 10:15
公司销量表现 - 1-3月销量分别为22430辆、21329辆、24609辆,同比分别下跌45.82%、39.43%、34.43%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86年,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覆盖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1] - 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问界系列车型(M5、M7、M9) [1] - 产品覆盖SUV和MPV细分领域,以豪华内饰、卓越性能和智能化驾驶体验为卖点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净利润达历史新高 [1] - 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达93.33%,毛利率为26.21% [1] - 问界M9切入超高端市场,毛利率超35% [4] 市场拓展 - 整车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50万辆 [1]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4]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云海架构"支持多种先进架构模式,为智能驾驶提供技术基础 [1] - 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研发智能网联技术 [1] - 应用万吨级超级智能压铸单元提升生产效率与车身强度 [1] 行业竞争环境 - 全球传统车企和新兴造车势力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 [3] - 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3] 资金需求 -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资金需求巨大,持续研发和市场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3] 行业发展前景 - 全球对环保和智能出行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4] - 技术协同和品牌赋能方面具有优势 [4]
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显现的重要契机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19 17:13
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4年达到595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但疫情三年为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提供了重要契机 [1] 出口量增长趋势 -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07年到2019年在50万至100万间缓慢增长,2019年达到122万辆,2020年为108万辆,2021年突破200万,2022年突破300万,2024年突破500万,接近600万 [2] - 出口增长并非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带动,多数年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低于内销比例,表明整体品牌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提升是主要驱动力 [2] 首要原因:中国制造美誉度提高 - 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危机中表现突出,生产秩序维持正常,世界市场短缺的终端产品和零部件改从中国进口 [2] -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生态完整,疫情期间迅速转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等器材,例如比亚迪成为世界最大口罩生产企业,为其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2] - 疫情前中国制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但疫情期间的表现使中国制造得到全球认可,为汽车出口快速发展提供了背书 [2] 次要原因:疫情管控措施带来的成本优势 - 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物价稳定,而其他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物价普遍上涨30~40%,使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3] - 汽车整车产品的竞争对手(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成本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行业总结 - 全行业在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基础,但疫情三年为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提供了独特机会 [3]
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显现的重要契机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19 17:13
文章核心观点 -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量达世界第一,2024年出口595万辆,疫情三年为中国品牌汽车国际竞争力显现提供重要契机 [1] 分组1: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情况 - 2021年起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2007 - 2019年在50 - 100万辆间缓慢增长,2019年达122万辆,2020年为108万辆,2021年突破200万,2022年突破300万,2024年突破500万,去年接近600万 [2] - 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长并非新能源汽车带动,多数年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低于内销比例,是整体品牌竞争力提高和成本优势所致 [2] 分组2: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首要原因 - 中国制造美誉度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得到世界主要市场认可 [2] - 疫情初起中国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生产秩序正常,世界短缺终端产品改从中国进口;中国制造门类齐全、产业生态完整,短缺零部件和材料也改从中国进口;中国创造异军突起,众多企业转型生产大量器材,如比亚迪成世界最大口罩生产企业,为其汽车产品发展打下基础 [3] - 疫情前中国制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疫情中的表现使其得到认可,为汽车整车出口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3] 分组3: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次要原因 - 不同疫情管控措施使中国制造扩大成本优势,世界主要国家轻管控配量化宽松金融政策致物价上涨30 - 40%,中国严格管控经济运转持续、物价稳定 [4] - 汽车整车产品竞争对手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物价和成本普遍提高,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竞争力更强,是出口连续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