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外迁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政治局会后,中美变局前?-原文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策略、科技硬件、AI芯片、房地产、出口贸易 - 公司:英伟达(NVIDIA)、AMD、华为、Meta、微软、苹果、中通、Sunny Optical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中美市场变盘风险** - 短期市场调整:6月底以来中美股市调整,主因经济基本面走弱预期及政治局会议政策真空[1][2] - 离岸中国市场(港股、中概股)表现弱于全球新兴市场及标普500,A股韧性更强[3][4] - 政策预期差:7月政治局会议未出台增量政策,市场情绪受挫[5] **2 中美关系与贸易风险** - 短期不确定性:美国对中俄贸易关系施压,威胁加征100%关税;印度关税条款含对俄惩罚性成分[6][7] - 中长期可控:稀土牌、科技领域谈判(如芯片)或缓和冲突,但无显著改善预期[8][9] - 贸易协议脆弱性:美欧、美日协议框架性为主,能源采购量超美国供应能力,易引发毁约或关税反弹[16][17] **3 科技与AI竞争** - 芯片供需:英伟达中国AI芯片需求约15-20B USD,AMD约3-5B USD;国产GPU(如华为)性价比提升但性能仍存短板[43][44][45] - 产业链迁移:2018-2024年美进口中国科技硬件占比从88%降至80%,组装环节向东南亚转移(Phase 1),零部件区域化生产(Phase 2),但美国本土化生产难度高(Phase 3)[50][51][54][55] **4 中国经济与政策** - 反内卷深化:政策重心转向财税改革、消费再平衡,但短期见效慢;社会福利改革(如生育补贴)加速[18][19][22] - 房地产分化:一二线土地成交稳健,三四线库存高压;政策门槛高致政治局会议未提增量措施[30][31] - 出口放缓:7月对美集装箱货运量骤降,PMI新出口订单近12月次低,关税压制下二次探底风险[28][29] **5 美国经济与资产** - 经济下行压力:非农就业大幅下修,内需增长仅1.1%;关税推升CPI压制消费[24][25] - 资产溢价动摇: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全球化三大支柱减弱,长期估值溢价或受冲击[25][26] --- 其他重要内容 - **社会感知指数**:二季度再次下滑,反映通缩压力与企业利润走弱,推动政策调整[37][38] - **科技供应链三阶段迁移**:组装→零部件区域化→美国本土化(仅高附加值产品可行)[53][54][56] - **投资建议**:短期规避新消费板块抄底,关注8月后政策窗口(如四中全会、中美谈判进展)[13][14] --- 数据引用 - 美国进口中国科技硬件:2018年88B USD → 2024年80B USD(-10%)[50][51] - AI芯片需求:英伟达15-20B USD,AMD 3-5B USD[43] - 美国上半年内需增长:1.1%[24]
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增六成,这些国家成增量主力
新浪财经· 2025-07-24 12:02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9.42万台,总金额7.46亿美元,同比增长59.74% [2] - 2024年全年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22%,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 [2] - 出口类型涵盖喷涂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8大类 [2] 主要出口目的地 - 越南为第一大出口国,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8635万美元,同比增长114.04% [4][5] - 墨西哥、泰国分列第二、三位,出口额分别为5922万美元(+274.78%)和5870万美元(+45.72%) [5][6] - 俄罗斯、波兰增速超100%,仅韩国、德国出口额同比下滑 [5][6]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推动需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增量显著 [4] - 产业链外迁至东南亚、欧洲带动配套出口,越南、泰国成新兴市场 [4] - 国产机器人成本优势明显,交付周期比外资缩短30% [6][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产厂商国内市场份额达52.3%,打破外资垄断 [6] - 全球出货量前十品牌中中国企业占4席(埃斯顿、汇川技术等),2017年仅1家 [6] - 本土供应链响应更快,外资品牌配件供应周期长、成本高 [7] 未来发展趋势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加速出海,国际竞争力来自完善配套和低成本 [8] - 外资巨头如ABB仍加码中国布局,间接贡献出口份额 [8] - 需突破高端技术瓶颈,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引领(如人形机器人、AI协作机器人) [8]
聚焦出海链 - 关税扰动下的美国海关到港数据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动工具、手动工具、割草机行业 - 公司:巨星、全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情况** - 2025 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多次加征关税,4 月平均水平达 54%,电动工具关税提至 35.8%,越南从 0.2%提至 7.2%,墨西哥从 0.2%提至 14.2%[1][4] - 手动工具 2018 年 9 月起征 5%,后增至 15%,2019 年 6 月提至 28%;电动工具和割草机初始税率 5.5%和 7.5%,2025 年 2 - 4 月多次加征,电动工具达 35.8%,割草机达 7.5%,4 月波动大,总体关税一度达 104%甚至 145%[3][4] - **市场份额变化** - 自 2018 年贸易战,中国出口美国电动工具份额从 40% - 45%降至 20%左右且预计继续下降[1][5] - 中国手动工具市场份额基本保持 30%左右,加征 30%关税后降至 22%[9] - 中国割草机产品市场份额从 2023 年底 40% - 45%降至 2025 年 5 月 13%[1][10] - **进口量变化** - 电动工具和割草机进口量前三个月增速超 30%,4 月降至 16%,5 月负增长 - 20%[11] - 手动工具前四个月增速平稳,5 月同比增速降至 - 7%[1][8] - **运费与货物到港金额关系**:2024 年运费与货物到港金额增速同步向上,2025 年 3 月后快速下降,呈正相关且反映运输与结算同步性[6][7] - **美国海关及终端消费情况** - 美国海关整体进口货物金额因高额关税单月下降 10% - 20%,但终端消费需求正增长,上半年消费增速约 4% - 5%[13] - 电动工具加征关税后,美国海关每月关税收入从 0.1 - 0.2 亿美元提至 0.7 - 0.8 亿美元,同比增五到六倍[11] - **库存情况与预期**:美国库存消耗加剧,库销比自 2025 年初持续下降,若关税预期稳定且降息,有望补库[14] - **出口链机会与选股** - 出口链机会在关税预期稳定和库存水平低,预计三季度补库,降息可推动市场[15] - 选股选海外布局充分标的,如巨星、全峰等工具和割草机类企业[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海关数据在供应链研究中重要,能反映美国市场实际供需,含丰富维度,助分析政策对进口量和到港数据影响[2] - 随着中美脱钩加深,观测美国海关数据对行业研究更具指导意义,定期更新分析对投资决策有参考价值[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