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郭元强赴湖北实验室调研时强调:全力支持和推进实验室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长江日报· 2025-07-09 22:20
7月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调研在汉湖北实验室建设发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全力支持和推进在汉湖北实验室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打造具有全国 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8家在汉湖北实验室负责人就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和遇到的困 难问题、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交流。郭元强认真倾听,要求相关区和部门充分研究、全力支 持。他指出,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8家在汉湖北实验室建设取得显 著进展,推出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汇聚一批领域高端人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 新成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提升湖北实验室发展质效,不断加强战略科技力 量建设,增强武汉创新策源功能。 来到珞珈实验室黄龙山产业孵化基地,郭元强听取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情况介 绍,察看"珞珈"系列卫星等最新成果展示。他希望实验室瞄准空天信息领域前沿,集聚国内 外顶尖人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武汉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 展。来到江城实验室,郭元强详细了解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等平台运 ...
创新突破!湖南工业大学锂源再生团队研发电池新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57
锂电尾矿被视作"城市矿山",每吨尾矿中平均含有锂2.3kg、钴1.8kg、镍3.5kg,若能高效回收,可满足全球15%的锂电原材料需求。然而传统工艺对品位低 于0.5%的尾矿束手无策,且回收过程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成本占总投入的40%。团队负责人陈曦教授介绍,团队从温泉嗜热菌中提取的热稳定蛋白,能在 60℃环境下保持活性,通过分子构象变化实现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先以98%的选择性捕获锂元素,再通过pH值调控激活钴离子结合位点,最后 利用螯合基团锁定镍离子,形成"梯次捕获、精准释放"的回收闭环。中试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尾矿贵金属总回收率提升至92%,吨处理成本降低58%,且全 程无有害废气排放,废水经处理后可直接回用。 团队依托省部共建绿色包装与生物降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起"微生物筛选-蛋白改性-中试放大-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陈曦教授表示:"我们 不仅要攻克锂电尾矿回收的'卡脖子'技术,更要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化路径,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 据团队技术骨干王浩介绍,该团队研发的生物蛋白具有耐酸碱、可重复使用等特性,经10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仍保持初始值的85%以上。通过耦合 ...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价格出炉 不到进口价一半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1:56
产品定价与市场定位 - 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官方定价499元/支,约为进口疫苗价格的40% [1] - 定价策略具有普惠性质,预计惠及国内超亿女性,加速消除宫颈癌目标实现 [6] 产品效果与临床试验 - 头对头研究显示"馨可宁9"在免疫应答和安全性上与进口疫苗相当 [1][2] -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接种后未观察到7种高危型HPV相关持续感染病例,保护率超过98% [2][4] - 唯一获批9-17岁两针法的HPV疫苗,可提高接种依从性和免疫屏障建立效率 [3] 研发技术与创新突破 - 采用全球首创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技术路线自主可控 [2][4] - 覆盖HPV16/18/31/33/45/52/58七种高危型别,实现保护前移 [4] - 累计研发投入约10亿元,历时18年完成千人团队攻关 [5] 产学研合作与行业影响 - 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与万泰生物合作20余年,承担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4][5] - 技术路线突破标志着国产HPV疫苗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6] - 产品上市将改变进口垄断格局,推动行业质价比升级 [1][6] 市场潜力与政策背景 - 中国3亿9-45岁女性中未接种HPV疫苗比例高达70%-80% [2] - 产品符合《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政策导向 [2][6] - 全球首创技术路线为后续疫苗研发提供新范式 [4][5]
暨南大学携手深圳粤鹏深化“党建+安全”校企合作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7-08 21:32
作为广东省最早支援特区建设的国企之一,深圳粤鹏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粤建先锋,鹏 绘筑梦"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深圳"双区"建设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 实保障。 近日,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党的建设与公共安全治理研究院与深圳市粤鹏建 设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粤鹏")成功举办科产教校企合作交流及"党建+安全"座谈研讨会。双方聚焦智 慧应急、公共安全治理及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共同启动了2025年暑期大型 调研观察活动。 活动当日,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文刚教授率师生团队一行16人,首先实 地调研了深圳粤鹏位于福田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监理项目,现场考察并探讨公共建筑安全与应急 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卢文刚教授团队实地参观调研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据了解,暨南大学智库研究院与深圳粤鹏将以此次研讨为起点,依托暨南大学智库的科研优势与深圳粤 鹏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智慧应急技术应用、安全文化共建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质安全人 才。双方致力于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校企协同、安全共治"的长效机制,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安全发展 ...
永东股份博士创新站正式获批 以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0:55
作为山西省煤焦油深加工及高性能炭黑产业的龙头企业,山西永东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始 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形成了煤焦油精制、炭黑生产、特种炭黑研发等全产业链布局。近年来,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产业升级需求,公司在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绿色炭黑制备等领域面临技术攻关 挑战。此次博士创新站的设立,正是公司对接高端智力资源、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抓手。 "博士创新站的落地,不仅为公司注入了高端智力资源,更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永东股份相关 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 线"的转化,为山西省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永东样本"。 据悉,山西省博士创新站有效期为三年,其间省科协将通过定期考评、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指导,确保 各站点高效运行。永东股份将以此次认定为起点,充分发挥创新站平台优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 献科技力量。(燕云) 近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关于认定2025年山西省博士创新站的通知》(晋科协函〔2025〕46 号),永东股份(002753)成功入选2025年山西省博士创新站名单,认定有效期为2025年7月至202 ...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创新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
四川日报· 2025-07-08 14:37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 绵阳拥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 国省级创新平台264个 两院院士29名 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8.6万名 [1][2] - 2012年以来 在绵企事业单位与12位两院院士 110余位高层次专家合作 累计建成4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1][3] - 游仙区创新构建"企业出题 政府立题 协同破题"科研机制 组建22个"一对一"服务专班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实现全球最小(直径4毫米 高1.3毫米)智能穿戴线性振动电机规模化量产 [1] -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发国内首款电子e-Flash治疗设备 已在华西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1] - 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氮氧化锆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 中广核技质子治疗设备制造基地首台设备下线 [2] 中试生态与成果转化 - 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汇聚150家专业服务机构 提供"一站式"服务超800项 已接洽项目50个 [4][5] - 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将精密件样品交付周期从传统加工的2周缩短至48小时 [4] - 配套1亿元中试基金 5000万元"先投后股"专项资金 全省首个中试综合保险 预计5年支持10余个项目实现产值3亿元 [5] 产学研协同平台建设 - 绵阳经开区集中揭牌7个创新中心及实验室 包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先进技术成果西部产业孵化中心等 [7] - 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聚焦"587"重点产业投早 投小 投长期 [5] - 西南科技大学3个项目入选"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 包括风电叶片极端环境防护技术开发 [8] 产业活动与规划 - 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将发布"绵阳造"科创成果 搭建产学研供需桥梁 [7] - 绵阳科技城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促成企业 高校 研究院与经开区平台公司共建创新机构 [7]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 昆山锦溪交出亮眼“期中”成绩单
苏州日报· 2025-07-08 08:41
经济表现 - 锦溪镇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1] - 规上工业产值达241.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二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一 [1] - 工业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三 [1] 产业发展 - 聚焦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配件、低空经济和装备智造五大主导产业进行精准招商 [1] - 泰德兴塑料零配件、思特威芯片封测等产业项目有序推进 [1] - 立讯精密"锦绣客厅·立讯科学园"声学产业一期项目投产,二期开工,总投资超60亿元 [1] - 立讯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超200亿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5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万个 [1] 科技创新 - 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1] - 新增发明专利36件、实用新型专利144件 [1] - 立项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家 [1] 文旅发展 - 昆山生态宣教馆揭牌运营,元点创意设计中心开工,一尺花园(计家墩店)开业 [2] - 全国连锁品牌如家酒店入驻 [2] - 上半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34% [2] - 全社会旅游收入7300万元,同比增长12% [2]
金鸡湖畔打造国际人才“强磁场”
苏州日报· 2025-07-08 08:28
人才引进策略 -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吸引海内外英才,举办1场主活动、2场产业大会、N场分项活动 [1] - 实施"引凤筑巢"与"筑巢引凤"相结合的人才政策,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态势 [1] -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的人才发展规划 [2] - 推出金鸡湖人才政策,覆盖不同领域、层次、发展阶段人才需求 [3] - 简化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证件办理流程 [3] 产业生态与企业发展 - 园区内半导体、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基因合成等产业积淀深厚,支持交叉学科团队组建 [2] - 芯宿科技从初创团队发展至近70人,完成三款芯片流片并实现商业化 [2] - 聚焦细分领域精准招揽项目,鼓励中外名校和规上企业布局产业创新平台 [3] - 开发iDream园梦人才平台,实现人才供需高效对接 [3] - 苏州镜禾元康医疗科技专注于AI微创外科手术规划和导航 [4] 人才支持体系 - 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赋能体系,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宣讲和专家辅导 [4][5] - "领军登峰"支持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人才与项目给予精准支持 [5] - 依托苏州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协同攻关桥梁 [5] - 推出"人才贷""引才贷"等金融产品,支持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孵化 [6] 人才留存与生活环境 - 园区集聚院士团队78个,各级领军人才超3800人,高层次人才6.7万人 [6] - 持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约3300人,省、市占比排名第一 [6] - 打造"类海外"环境,提供国际医疗教育资源和"一湾一岛多点"人才社区 [6] - 创新"才聚金鸡湖"品牌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 [6]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顶层设计,确保人才新政精准落地,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队伍 [7] -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生态 [7]
吴宏伟:因时而进,打造“留学香港”闪亮名片
环球网· 2025-07-08 06:29
香港国际教育产业发展机遇 - 香港凭借国际化优势、卓越高等教育体系及与内地紧密联系,在全球教育格局重构中展现巨大发展潜力 [1] - 国际形势变化导致欧美留学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为香港创造历史性机遇 [1] - 发展国际教育产业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大湾区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举措 [1][9] 生源战略与培养体系 - 香港需构建小学、中学、大学全过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应对结构性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 [2] - 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推出"抢人、留人、育人"政策及大湾区合作措施 [2] - 吸引国际中小学生来港就读可带动高端人才流入,同时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3][4] 教育产业经济效应 - 国际学生可为香港带来学费、住宿、餐饮、旅游等多领域经济收益,参考美英教育产业带动商业繁荣的模式 [4] - 优质生源将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活力,支撑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4][8] 硬件配套与科研建设 - 需加强STEM教育推广,建议建设综合性国家级科技馆,整合大湾区科学馆资源 [5] - 创办中国版"戈登会议"可聚集全球顶尖科研人员,提升香港国际学术影响力 [5][6] - 设立港澳国际学者研究专项基金,吸引外籍科研人员来港开展基础研究 [6] 产学研融合路径 - 通过与大湾区企业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7] - 香港可形成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集群,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 [8] - 产学研结合模式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支撑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 [7][8] 品牌建设与战略定位 - "留学香港"品牌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需强化国际教育与科创地位 [9] - 香港国际教育枢纽建设将助力国家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 [8][9]
以创新为引领 构建医疗高质量发展闭环生态
人民网· 2025-07-07 14:11
医院创新成果 - 浙大二院构建"临床需求 — 科研创新 — 成果转化 — 患者获益"闭环生态 连续六年位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十 [2] - 自主研发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 改进关键技术提升手术精准度 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2] - 通过"产学研医"协同模式实现国产瓣膜系统自主生产 为复杂病例提供新治疗选择 [2] -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采用导管微创操作 避免开胸手术风险 已在欧洲完成多例确证性临床入组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实现从门诊筛查到手术规划全流程智能化 [3] - AI分析冠脉造影图像技术可自动计算血流储备分数、微循环阻力指数等参数 替代传统有创压力导丝 降低医疗成本 [3] - AI技术辅助判断中度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治疗 避免过度手术 节省超声导管、心脏支架等医疗资源 [3] 诊疗技术升级 - 开展声学造影、无痛食道超声、三维超声等技术 提升复杂手术精准度与患者舒适度 [4] - 配备实时三维超声设备 未来计划结合AI定量技术解决基层医院诊断一致性差问题 [4] 产学研医生态构建 - 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 推出"创新中心"模式 整合多学科团队开展重大疾病联合攻关 [5] - 青年医生可同时参与临床诊疗与材料研发 实现"从病床到实验室"无缝转化 [5] -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 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5] - 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 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