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

搜索文档
面对大健康产业广阔机遇,中欧之间该如何深化合作与资源对接?
环球网· 2025-07-04 10:00
政策与行业机遇 - 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十大主要任务,湘财证券认为健康消费政策叠加人口老龄化趋势为大健康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1] - 法国前卫生部长奥利维·韦朗指出中国医疗创新领域快速发展,中欧医疗卫生合作具有独特机遇,欧洲监管效能与中国创新成果可互补构建高效合作模式 [1] - 奥利维·韦朗强调中欧合作将使双方成为长期伙伴和全球引领者,中国需获取欧洲市场准入,欧洲需对接中国创新资源 [1] 中欧合作现状与案例 - 法国健康产业联盟主席Olivier Dessajan表示高利泽集团已在广州、杭州、深圳创办5家高端医学服务养老院,引入法国运营机制并适应中国监管要求 [3] - 普洛药业董事长祝方猛透露公司海外业务占比约50%,其中欧洲市场占海外份额近三分之一,看好中欧在创新和制造产业链的合作机会 [3] - 镜林医生集团董事长戴俊指出欧洲在共聚焦显微内镜、射频消融设备等技术领先,中国在AI辅助治疗、手术机器人、CRO临床成果转化方面国际领先 [4] 技术合作与监管进展 - 法国前卫生部长奥利维·韦朗肯定中国在药品现代化改革和加速医学临床试验方面的重大进展,认为这有助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进入欧洲市场 [4] - 针对AI医疗应用,奥利维·韦朗建议采取"既谨慎又创新"的策略,推动中欧贸易关系更加和谐并注重公众利益 [4]
评论丨技术突破仍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01:46
AI大模型的应用正在重塑机器人的"大脑"。华为的6G机器人系统原型实现了自然语言指令理解、环境 语义解析和动态路径规划的全流程闭环。特斯拉将FSD自动驾驶算法迁移至Optimus,构建了虚实结合 的混合现实训练体系,使机器人能通过VR远程操作数据实现自主进化。这种技术融合使机器人的决策 效率较传统预设程序模式提升5倍以上。 我国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进程加速了成本下探。绿的谐波公司的谐波减速器成本较进口产品大幅下 降,五洲新春的行星滚柱丝杠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国产传感器企业如汉威科技、奥比中光在环境感知 和3D视觉领域的技术突破,使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大幅下降。这种"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市场扩 张"的正向循环,为人形机器人2025年量产奠定了基础。 周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 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2024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开始一场机器人狂欢。在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机器人+AI"的产业革命正在 突破临界点: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实现后空翻动作不过7年,OpenAI投资的Figure AI已能完成咖啡 制作全流程,技术进步呈现指数级加速态势。当人形机器人即将迈入量产门槛之际,这场由人工智能驱 动的机器人革命正 ...
完整回顾: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GOC2025
思宇MedTech· 2025-04-27 23:05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600余位临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参与[3][5] - 大会聚焦骨科科技创新、医工交叉、集采政策、手术机器人等热点话题[5] -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表示将支持骨科机器人、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从临床需求出发走向全国[8]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强调以政策牵引推动骨科医疗器械从自主研发走向成果转化[10] 创新成果与奖项 - 大会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指出新材料、手术机器人、AI赋能骨科为创新焦点[15] - 17家企业分获三大奖项:8家获"全球骨科技术创新奖"(如罗森博特、歌锐科技等),5家获"服务奖"(如通和立泰等),4家获"临床应用奖"(如佗道医疗等)[18][20]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北京市药监局解读创新服务政策,通过"项目制管理+全程辅导+快速通道"加速骨科器械注册审批[21]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提出构建医药健康"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医疗器械从概念验证到市场落地[24] 技术前沿与临床实践 - 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提出骨科机器人应从"术中工具"升级为重构骨折治疗理念的系统平台[29] - 协和医院赵宇教授强调"人因工程"是骨科产品设计关键,可提升安全性与转化成功率[31] - 歌锐科技推出"牛顿"智能诊疗平台,融合AI大模型推动骨科机器人向全流程系统平台演进[33] - 英诺科研发ChroMg™时序吸收镁合金,匹配生物节律推动高性能植入物临床应用[35] -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指出骨科AI与手术机器人正从辅助工具走向智能平台,实现个体化治疗[39] 圆桌论坛观点 - 天智航认为未来骨科机器人需聚焦精准感知、导航算法与术中反馈系统融合[43] - 纳通医学研究院强调新材料研发需与医生共创,将术中需求反馈至工程端[45] - 春立医疗指出集采常态化下企业应注重技术壁垒和术式创新提升产品不可替代性[47] -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具备技术门槛和明确迭代节奏的赛道仍有良好融资空间[49] 下午专场技术分享 - 史赛克展示Mako机器人结合3D打印假体,推动骨科置换手术迈向个性化重建[56] - 高沃律师事务所建议骨科企业构建系统性知识产权护城河[58] - 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提出"滴定式TKA"实现膝关节置换动态调控[64] - 北医三院田耘教授指出3D打印技术需整合多孔结构与固定协同支撑[70] - 解放军总医院张卓强调医工融合需打通临床需求与设计逻辑的协同闭环[72]
【医药】进口替代有望加速,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攀升——手术机器人行业跟踪报告(王明瑞/吴佳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10 20:22
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 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 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曾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达芬奇产品垄断 随着多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达芬奇的垄断被逐步打破 [2] - 手术机器人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驱动因素包括多应用场景落地 《"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公布 医保报销范围扩大 国产产品价格优势 [2] - 2024年达芬奇产品国内中标台数为46台 市场份额46 9% 同比下降16 3个百分点 国产微创 康多 精锋 术锐等企业中标量快速攀升 [2] "十四五"配置证下发进度 - 2023年下半年大型医疗设备招标装机进度迟滞 主因行业反腐政策影响 但2024年以来手术机器人行业招标装机已出现恢复趋势 [3] - 2024年腔镜手术机器人总中标台数约98台 较2023年约57台同比上升71 9% 核心驱动因素为2023年停滞招标回补及2024年行业设备更新补贴推进 [3] - "十四五"规划中腔镜手术机器人配置证数为559台 当前配置证下发进度趋于尾声 叠加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增加 行业招标装机进度有望进一步恢复 [3] 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方向 - 腔镜机器人市场竞争程度适中 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确定性较强 骨科机器人行业当前核心矛盾为短期市场竞争加剧 [4] - 平台型公司具备竞争优势 包括背靠大型医疗集团 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 资金及渠道优势 各产品管线陆续贡献收入 中长期将探索出海销售 [4] - 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产品性能出色且性价比优势突出的国产公司 有望从单一产品切入 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并丰富产品布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