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就业
搜索文档
多举措促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正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等多措并举,系统性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并将其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2][5][7] 招聘活动与渠道拓展 - 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的专场招聘会吸引70家优质企业提供超750个岗位 [1] - 吉林省退役军人大学生校园招聘会吸引百余家优质企业和千余名退役军人大学生参加,超80%企业推出“退役军人优先”岗位 [2] - “戎耀新程·就业护航”2025年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在全国启动,涵盖六大服务并持续至11月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举办招聘会5万多场次,140万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3] 企业合作与政策支持 - 退役军人事务部与69家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签约,带动各级部门与近2万家企业合作 [3] - 累计为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的企业减免税费约70亿元,惠及企业20余万户 [3] - 安徽、宁夏等地国有企业每年拿出5%左右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 [4] 职业技能培训 - 退役军人事务部构建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终身学习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 [5] - 上海采用“互联网+培训”方式组织适应性培训,福州开设无人机培训,汕头开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热门技能培训 [5] - 云南昆明退役军人通过培训获得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以拓宽就业选择 [5] 创业扶持与创新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发文,在融资准入、额度和期限上对退役军人给予倾斜 [6] - 各地挂牌设立1988个创业孵化基地,组建1.4万多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并举办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5] - 江苏扬州市退役军人创办企业从2022年至2024年底增长近6000家,当地提供创业贷款贴息和税费优惠等帮助 [6] 新兴领域就业引导 - 2025年就业专项行动明确大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技能培训,引导退役军人在数据标注、算法基础等领域就业 [2][3] - 行动强调运用“人工智能+就业”等技术赋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 [2] 特定岗位安置与贡献 - 超过1.48万名优秀退役军人成为“兵教师”奋战在教育一线 [7] - 约37万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委员,2.9万余名退役军人进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7] - 湖南、湖北等地开展“兵教师”专项培养招录工作,探索退役军人就业新渠道 [4]
山东着力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大众日报· 2025-08-12 09:04
为持续塑强"乐业山东"服务品牌,推动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 合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等14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塑强"乐业山东"服务品牌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 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健全"5+5+1"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核心,全面升级 就业创业服务网络。 "乐业"服务送到家门口递到手心上 山东着力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数智服务"赋能就业创业网络搭建 线上场景服务与线下实景体验深度融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施意见》明确依托一体 化"数智服务"模式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省级将建集中就业信息资源库,推动就业与社保、劳动 关系等业务协同,实现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动态更新数据,提升分析能力。 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实施意见》提出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 退役军人、重点关爱人群等五类群体"量身定制"服务平台。 面向高校毕业生群体,打造校内外"无缝衔接"的就业平台。到2028年底,山东将实现省内高校大学 生就业创业赋能平台全覆盖;并通过在各市设立青年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校地联合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 市场等,畅通校内外就业资源 ...
2025年上半年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
齐鲁晚报网· 2025-07-30 22:36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5年上半年,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在山东省率先出台促进高质量充 分就业25项举措、人社系统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12条措施,优化完善"青岗贷"政策措施。实施"技能照 亮前程"培训行动,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由92个扩充至135个。举办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 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520场,发布岗位需求28.5万个。深入实施城乡公 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安置上岗3782人。强化失业人员精准帮扶,实施失业青年就业护航工程,失 业人员再就业6.96万人。全市累计建成400家乐业服务站、20处零工之家。创新实施"人工智能+就业"行 动,在全省首批试点建设"数智就业"服务区。创新开展创业陪跑行动,推动"创·在青岛"大赛转型升 级,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和项目在青落地发展,上半年全市扶持创业2.3万人,带动就业4.12万人。 2025年上半年,青岛市人社系统积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兜牢社保民生底线,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 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96万人,全市扶持创业 2.3万人,带动就业4.12万人。 社会保障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提出20条服务举措,旨在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1] - 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 [1] 均等普惠的就业公共服务机制 - 明确属地服务责任,为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公共服务 [1] - 统一服务事项标准,制定省级统一的服务清单,推行全国统一的标识标语等视觉识别系统 [1] 功能完备的就业公共服务内容 - 全面发布就业信息,精准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 [1] - 广泛组织"小而专"现场招聘会 [1] - 加强专业化创业服务功能建设,推进培训、孵化、服务协同 [1] 帮扶精准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 - 完善发现识别机制,主动、及时将服务对象纳入就业帮扶范围 [1] - 实施求职就业画像,综合采取面对面倾听交流、运用职业素质测评工具等方式,精准判定就业困难类型和程度 [1] - 开展分层分类服务 [1] 基础巩固的就业公共服务格局 - 提升市县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全链条就业公共服务 [2] - 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中落实 [2] -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2] 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方式 - 加强就业信息资源库建设,加快建立全国集中管理、部省协同联动、数据实时更新的工作新模式 [2] - 推进"人工智能+就业"应用,优化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打造数智就业服务模式 [2] 其他要求 - 开展前瞻性研究、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宣传引导 [2]
热评丨织密“服务网” 让“好人才”遇见“好职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1 09:09
政策支持与就业服务体系 - 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被明确写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成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1] - 人社部等3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强化就业服务保障 [1] - 人社部联合5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明确新时代就业公共服务实施路径 [1]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政策密集发布显示全链条优化就业服务的重要性 [1] 地方就业服务实践 - 北京市在五所高校试点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提供国家级职业指导师讲解就业形势、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服务 [3] - 内蒙古自治区搭建"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实施青年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一人一策就业结对帮扶等精准服务 [3] - 贵州举办第十三届人才博览会和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人才政策咨询、人才公寓等服务,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4] 数字化与AI赋能就业 - 浙江大学利用AI技术全面赋能大学生就业,包括AI视频模拟面试平台、"AI简历"和"AI+生涯辅导技能培训" [4] -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贯通构建就业画像、绘制政策地图,提供全时化、智能化服务 [4] - "人工智能+就业"应用开拓智能招聘、政策评估等场景,提高人岗匹配精度和效率,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5] 就业服务专业化与精准化 - 就业服务需分层分类,侧重提供求职能力实训、培训见习等专业服务,加快培养职业指导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等职业化人员 [3] - 数智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便利,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5]
强调均等普惠、帮扶精准!五部门发文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华夏时报· 2025-05-28 10:42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政策升级 -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 旨在构建均等普惠 功能完备 帮扶精准 基础巩固 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2] - 政策强调通过提升就业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降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信息不对称 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2] - 专家指出政策将推动构建全国"一张网"就业服务体系 对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 产业与就业具有深远影响 [4] 当前就业市场现状 - 1-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总量压力仍存 [3] - 结构性矛盾凸显 促进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匹配成为就业公共服务基本功能 [3] - 政策要求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体现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有助于释放潜在劳动力资源 [5] 数字化就业服务创新 - 政策明确加强就业信息资源库建设 推进"人工智能+就业"应用 打造数智就业服务模式 [6] - 直播招聘 企业探访短视频等新兴模式快速普及 数字化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更新和快速推送 [6] - 大数据分析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提高就业成功率 同时促进服务均等化 缩小区域差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