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

搜索文档
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标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1:53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发布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 [1] - 标准构建"四维五级"评价框架,包含四大能力维度和L1~L5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 [1] - 四大能力维度为: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 [1] 标准具体内容 - 感知认知能力要求机器人具备信息获取、处理、理解及推理判断能力 [2] - 决策学习能力要求机器人通过大模型、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精准感知和动态决策 [2] - 执行表现能力要求机器人具备精准运动控制、动态平衡和复杂任务执行能力 [2] - 协作交互能力要求机器人实现安全、自然、高效的沟通协作 [2] - 标准包含22个一级指标、100余项技术条款及典型应用场景映射 [2] 行业影响 - 标准将助力产业从"功能导向"向"智能进化"迈进 [1] - 有望突破"展示性智能",推动石化化工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2] - 为产品设计、性能对标和能力声明提供统一技术语言和评价体系 [1][2]
宇树科技王兴兴,新职务
新华网财经· 2025-06-05 17:30
杭州市具身智能产业联盟成立 - 杭州市成立具身智能产业联盟 由杭州市发改委指导组建 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行业标准制定 培育应用场景与标杆案例 [1] - 宇树科技担任联盟首任轮值理事长单位 公司董事长王兴兴表示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在技术研发 场景应用 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3] 宇树科技产业链合作进展 - 与机器人创企银河通用合作 将后者研发的TrackVLA导航大模型部署至机器狗 该模型具备纯视觉环境感知 自然语言指令驱动等特性 [3] - 与长城汽车 宝通科技等上市公司合作 工业机器人二次开发产品已在钢铁 电力行业测试 完成钢厂环境气体液体泄漏监测功能开发 [4] - 参与制定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体标准 构建"四维五级"评价框架 涵盖感知认知 决策学习 执行表现 协作交互四大能力维度 [4] 宇树科技资本动态 - 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 名称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增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望南为董事 [6] - 创始人王兴兴透露香港业务发展良好 不排除未来赴港上市可能 公司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盈利状态 [6] - 2024年9月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美团龙珠 红杉中国 中信证券等机构参与 累计完成9轮融资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并实现行业落地的企业 产品涵盖消费级 行业级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 [7] - 春晚人形机器人表演提升市场热度 技术路线聚焦端到端导航大模型 视觉-语言-动作(VLA)融合等前沿方向 [3][7]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推出,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TrendForce集邦· 2025-05-28 15:28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 [1] - 标准采用"四维五级"体系,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四大能力维度,以及L1-L5五级智能化分级 [1] - 标准包含22个一级指标、100余项技术条款,并提供通用安全底线及典型应用场景映射 [1] - 标准化建设被视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助于降低技术门槛并促进行业规模化量产 [1] 行业活动与商业化前景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国家标准将推动参赛团队在感知、决策和执行端的技术迭代 [2] - 长期来看,标准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2] 中国市场参与者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已有54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明确切入该赛道并发布产品(不包括部分高校研究院产品) [4] - 参与者类型分布:初创公司占比61%,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占11%,汽车公司占比13%,大厂互联网公司占比9%,家电公司占比4% [4] - 互联网公司以AI大模型和软件算法见长,车企则凭借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供应链优势在应用场景上更具竞争力 [4] - 工业机器人公司在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方面优势明显,家电公司在零部件技术和制造场景落地方面具有优势 [5] 产业链合作模式 - 车企倾向于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软件技术合作 [4] - 机器人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常采取深度合作模式,互联网公司通过投资参股提供资金和算法支持,机器人企业负责本体研发和供应链构建 [4] 市场预测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人民币 [12]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正式发布
机器人圈· 2025-05-23 20:24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发布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由中国电子学会正式发布,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 [1] - 标准采用"四维五级"评价框架,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四大能力维度,构建L1-L5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 [2] - 标准包含22个一级指标、100余项技术条款、通用安全底线及典型应用场景映射,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和技术对标依据 [3] 标准核心能力维度详解 - 感知认知能力:涵盖多源信息获取、多模态融合、语义理解等11项二级指标,强调环境信息处理与知识构建能力 [3] - 决策学习能力:通过大模型、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动态决策和任务规划 [4] - 执行表现能力:要求精准控制关节运动,具备动态平衡、定位导航等综合能力 [4] - 协作交互能力:强调与人类、环境及其他智能体的安全高效协作 [5] 行业政策背景与发展意义 - 2023年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产业标准体系并开展标准化路线图研究 [2] - 标准借鉴自动驾驶分级逻辑,针对人形机器人特殊性创新设计,填补行业评价体系空白 [2][6]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技术标准与产业融合,构建覆盖研发至产品流通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8] 典型应用场景与等级映射 - 工业生产领域:从L1级预编程简单任务到L4级危险环境自主作业,覆盖5个应用层级 [7] - 医疗康养领域:包括L1级物品递送、L2级康复训练辅助、L3级智能医疗咨询等服务场景 [7] - 未来规模化应用方向:特种作业、物流搬运、工业制造、教育科研等六大领域 [6][8] 产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行业正从"功能导向"向"智能进化"转型,智能化能力提升将扩展复杂场景应用潜力 [1] - 标准落地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突破"展示性智能",实现"通用智能"跨越式发展 [6][8] - 标准化建设将加速技术透明化与产业协同,打破技术与场景间的应用壁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