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17:20
财政投入与民生保障 - “十四五”以来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规模近100万亿元[1] -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0.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27亿人[1]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1] 公共服务扩容下沉 - 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中央累计安排资金超过800亿元[1]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近5万家图书馆、博物馆已免费开放[1] -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扩容下沉,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1] 政策导向与产业机遇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3] - 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环保意识拉动绿色消费,健康理念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2] - 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财政支出中,民生领域支出普遍占到总支出的七成以上[3] 市场需求与发展挑战 -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老旧社区亟待维护改造,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但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较大[2] - 民生需求是最真实、最迫切的市场信号,有助于扩大内需、提升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2] - 解决好民生问题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无数民生领域蕴藏巨大产业机遇[2]
从群众赛事看见群众力量(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36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兴起背景 -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呈现广泛参与性特点 包括广覆盖和低门槛 赛事不严格按竞赛规程 让更多体育爱好者参与[1] -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跨越5000美元门槛时 体育从可选消费升级为日常需求 群众对体育需求越来越旺盛[2] - 全国体育场地数量达484.17万个 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 为赛事提供基础设施支持[3] 体育消费与产业带动效应 - 户外运动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增幅近40% 冲锋衣 骑行服 登山靴等体育用品受追捧[2] - 苏超前六轮比赛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带动住宿 餐饮 旅游等行业增收[2] - 体育赛事下沉涵养乡风文明 票根经济以体育为支点 形成体育+和+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2] 赛事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 国家体育总局构建3831全国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 包括全运会群众赛事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 社区运动会等[4] - 体系包含8项全国性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 足球 篮球 排球等群众三大球赛事 以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4] - 通过将场地建在群众身边 活动办在群众身边 形成全项目覆盖 全人群参与 全社会共享的竞赛体系[4] 社会价值与经济动能 - 群众赛事让普通百姓成为赛场主角 包括小店主 外卖小哥 鱼塘老板 挖掘机手等职业人群[4] - 赛事产生我参与我快乐的效应 健其身悦其心 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1] - 体育热情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动力源泉 通过挖掘群众力量为各项事业提供不竭动力[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