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机遇
icon
搜索文档
纠结于进退之间 公私募的“4000点时刻”
上海证券报· 2025-11-11 10:16
市场情绪与仓位状况 - 上证指数多次站上4000点,市场震荡向上,专业投资人面临抉择时刻 [1] - 限购与封盘的公私募数量持续增加,市场谨慎情绪升温,但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达80.16%,为年内首次突破80%整数关口 [1][2][4] - 基金经理维持积极仓位,对股市中长期表现抱有期待,市场下跌时有抄底资金介入 [4] 结构性行情的驱动力与展望 - 行情驱动力来自中国优势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与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态势为指数提供支撑 [1] - 市场存在两重底层逻辑支撑: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提升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以及全球科技浪潮与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产业机遇 [4] - 中长期趋势不改的原因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扩内需政策持续落地 [4] 科技板块的投资策略与轮动 - 科技股为公私募贡献大量超额收益,但部分龙头股市值偏大,短期再创新高难度较大,投资重点转向景气度外溢方向如存储、电力设备、芯片 [6] - 结构性行情驱动力从估值扩张转向业绩验证,资金从追逐高增长转向均衡与性价比,需更注重止盈与轮动,关注AI硬件、机器人等方向 [6] - 公募权益类基金在11月首周主要增持电子、汽车和有色金属,减持通信、银行和国防军工,百亿级私募对部分估值脱离基本面的科技股进行获利了结 [7] 科技领域的新变化与关注方向 - 半导体板块核心变化围绕模型推理需求推动存储周期向上,以及多模态模型和应用显著发展展开 [8] - 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TPU芯片可能出现的结构性提升或从0到1的突破机会,以及视频模型相关的国产算力产业链 [8] - 近一个月机构调研频次约4.2万次,调研频次最高的行业为半导体、医疗设备和通用设备,11月以来为消费电子、半导体和通用设备 [11] 未来重点布局方向 - 2026年重点关注科创与周期两大方向:以AI为核心的科创板块、创新药板块,以及供给端好转、需求端上行的周期行业如稀土、铜铝、锂等 [9] - AI革命从算力建设向电力建设延伸,国内半导体取得突破,服务型与情绪价值型消费崛起,将为细分领域带来成长空间 [9] - 看好AI硬件方向如手机、眼镜、智驾,这些板块能见度高且估值相对合理 [10] - 港股的创新药、AI等板块处于结构成长早期阶段,上涨具有基本面支撑,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AI应用或将迎来全面上涨机会 [11]
国家账本里的民生温度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0
财政民生投入 - “十四五”以来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规模近100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1]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1] - 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财政支出中,民生领域支出普遍占到总支出的七成以上[3] 社会保障体系 -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0.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27亿人[1]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1] - 医疗方面累计安排资金超过800亿元,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1] 公共服务与教育 - 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1] - 近5万家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民生服务愈加丰富可及[1] 民生需求驱动的产业机遇 - 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较大,养老服务供给仍需加强[2] - 环保意识拉动绿色消费,健康理念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2] - 大量老旧社区亟待维护改造,城镇化进程带来相关行业需求[2] 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 - 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首次提出“投资于人”[3] -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等政策举措陆续出台[3] - 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稳居前列,为民生改善奠定物质基础[2]
中经评论: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17:20
财政投入与民生保障 - “十四五”以来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规模近100万亿元[1] -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0.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27亿人[1]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1] 公共服务扩容下沉 - 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中央累计安排资金超过800亿元[1]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近5万家图书馆、博物馆已免费开放[1] -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扩容下沉,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1] 政策导向与产业机遇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3] - 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环保意识拉动绿色消费,健康理念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2] - 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财政支出中,民生领域支出普遍占到总支出的七成以上[3] 市场需求与发展挑战 -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老旧社区亟待维护改造,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但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较大[2] - 民生需求是最真实、最迫切的市场信号,有助于扩大内需、提升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2] - 解决好民生问题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无数民生领域蕴藏巨大产业机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