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

搜索文档
时评: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46
据新华社9月4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 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登明 6月14日,在中超联赛浙江俱乐部绿城队对阵上海海港队的比赛前,球迷在浙江俱乐部官方商店内购 物。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在落实促消费、扩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2014年国务院发 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 据显示,近五年来,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2025年上半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四家 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到2181.67亿元,同比增长17.5%,远高于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的增 速。一组组数据表明,体育消费潜力巨大,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赛事活动溢出效应明显,拉动多元消费增长。《意见》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赛事服务管理"。 从"村超"出圈到"苏超"火爆,体育赛事活动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和 ...
从体育中挖掘经济增量
人民日报· 2025-09-16 13:49
这些生动画面,正是当下人民群众火热体育生活的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以年均超 10%的速度增长,运动健身、观赛参赛、购买装备等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体育产业成为提升全民健康、 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清新的公园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火热的体育商圈,球迷们观看比赛,购买纪念品,聚 餐畅谈;优美的山野湖畔,帐篷点点,山水之间传来欢声笑语。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6日 第 05 版) 责编:李芳、穆瑀宸 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创新突破,也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体育 用品出口顶住压力,实现出口额1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尤其亮眼的是,以智能科技为标签的 健身器材和跑步机成为关键引擎,彰显了产品结构优化与科技赋能的成效。随着先进材料和技术的加速 转化应用,我国体育产业还将继续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体育产业的旺盛活力,还来自其强大的"链接"能力。通过嵌入百姓生活,体育与文旅等其他产业的融 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成都环城绿道将智能健身仓、骑行驿站与公园景观串联,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 热门去处;上海前滩体育公园巧妙融合攀岩馆、滑板场与露天剧场,形 ...
金观平:开动供需引擎扩大体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6 10:48
责编:张靖雯、卢思宇 需求侧培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引擎。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民众健康意识日益提 升,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从传统的观赏型、实物型向参与型、体验型加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 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 服务体系,降低消费门槛。鼓励企业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增 强消费黏性。同时,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营销、社区推广等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营造 崇尚运动、乐于消费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供需双侧发力,关键在于畅通循环、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 持,破除制度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研发投 入,提升创新能力,严守安全底线,诚信守法经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标 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供给侧升级与需求侧培育紧密结合,才能有 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让体育消费的活力充分涌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 ...
开动供需引擎扩大体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6 08:04
需求侧培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引擎。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民众健康意识日 益提升,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从传统的观赏型、实物型向参与型、体验型加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 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 共服务体系,降低消费门槛。鼓励企业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增强消费黏性。同时,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营销、社区推广等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营 造崇尚运动、乐于消费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供需双侧发力,关键在于畅通循环、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 素支持,破除制度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研发 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严守安全底线,诚信守法经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 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供给侧升级与需求侧培育紧密结合,才能 有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让体育消费的活力充分涌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各 ...
从体育中挖掘经济增量(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清新的公园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火热的体育商圈,球迷们观看比赛,购买纪念品,聚 餐畅谈;优美的山野湖畔,帐篷点点,山水之间传来欢声笑语。 这些生动画面,正是当下人民群众火热体育生活的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以年均超 10%的速度增长,运动健身、观赛参赛、购买装备等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体育产业成为提升全民健康、 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指 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体育消费在促 消费、扩内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挖掘体育需求,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健康"的消费蓝海,体 育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产业的旺盛活力,还来自其强大的"链接"能力。通过嵌入百姓生活,体育与文旅等其他产业的融 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成都环城绿道将智能健身仓、骑行驿站与公园景观串联,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 热门去处;上海前滩体育公园巧妙融合攀岩馆、滑板场与露天剧场,形成"运动+休闲+文化"的消费链 条。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推动体育与城市各类空间、各消费场 ...
未来五年,这个巨大市场将跑出一批“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9-14 12:05
服务消费增长趋势 - 中国服务消费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每10元消费支出中有4.6元用于服务消费[1][2] - 2020-2024年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过去10年平均达54.6% 服务消费增长推动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加速转型[4] 全球服务消费新趋势 - 全球呈现数字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与注重体验四大趋势[5] - 数字化催生AI+消费、IP+消费新业态 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占比持续提升[5] - 绿色化推动低碳可持续服务模式 个性化定制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5] 中国服务消费引领性 - 中国为全球最大服务消费市场之一 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服务领域领先[6] - 数字经济规模庞大 人工智能和5G技术支撑数字服务贸易迅猛发展[6] - 绿色服务贸易推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满足个性化需求[6] 潜在增长领域 - 银发经济服务需求大幅增长 涵盖养老护理、老年旅游、健康管理及智慧康养服务[8] - 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电竞、马拉松赛事和智能化场馆推动行业发展[8] -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催生AI健康顾问、教育导师、法律服务等新业态[8] 新兴消费热点 - 低空经济如跳伞飞行、空中游览等特色旅游项目为行业注入新活力[9] - 宠物经济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升级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元[9] - 绿色能源服务凭借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成为新增长点[9] 跨国企业市场机遇 - 高端医疗领域需求增长 跨国企业可参与精准医疗、抗衰老诊疗等细分市场[11] - 金融服务领域外资机构可发挥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跨境金融专业优势[11] - 数字文娱领域跨国企业可通过合制内容、技术授权进入中国市场[11] 服贸会平台价值 - 以"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为主题 聚焦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核心赛道[11][12] - 提供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模式探索的对接机制[11][12] -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塑造全球服务贸易新图景[12]
刚刚,利好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9-13 23:07
数字人民币领域,又有好消息传来! 9月13日晚间消息,为了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推广应用,提高货物贸易和运输数字化水平,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电 子单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 起草了《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电子单证特点,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 跨境支付,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数字人民币领域迎来多则好消息。例如,重庆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结算业务落地;招商银 行北京分行成功落地招行体系内首单数字人民币钱包出款+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清算的跨境汇款业务。此外,国务院办公 厅近日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优化体育消费支付服务,加 快拓展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应用场景。 来看详细报道! 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开展跨境支付 9月13日,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公 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鼓 ...
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9-13 22:06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是银行打通体育消费"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传统金融服务在适配体育消费场景时,往 往存在灵活性不足、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银行需跳出传统思维,结合体育消费的场景化、碎片化特 点,创新服务形态。一方面,可探索"体育+信用"的授信模式,将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记录、运动打卡数 据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为信用良好的用户提升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激发消费意愿;另一方面, 加强与赛事运营方的合作,开发"金融+体育"联名产品。同时,推广线上服务,依托手机银行、小程序 等平台,开设"体育消费专区",整合体育消费贷款申请、运动权益兑换、赛事门票预订等功能,让消费 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便捷度。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力,也为体育产业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指 明了方向。 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其潜力释放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而银行作为金融体 系的核心力量,在对接体育消费需求、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望成为提 振体育消费的"助推器"。 银行需精准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7
北京市体育消费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3834.9元增加495.8元 同比增长12.9% [1] - 2024年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1]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达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1] 历史消费对比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834.9元 较2022年增加873.8元 增长率达29.5% [1] - 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量837.6亿元 占人均消费支出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 [1]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改造体育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建设健身设施 [2] - 推动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引入体育业态 支持体育场馆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促进体育与数字技术融合 [2] - 鼓励延长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促进夜间消费 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推动体育产业与老龄产业融合发展 [2]
2025服贸会|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3
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3834.9元增加495.8元 同比增长12.9% [1] - 2024年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1]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达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1] 体育消费历史对比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834.9元 较2022年增加873.8元 增长率达29.5% [1] - 2023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837.6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 [1] 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2] - 鼓励利用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 仓储用房等改造为体育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建设全民健身设施 [2] - 支持商业综合体 景区 商圈引入体育健身业态 在体育场馆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 [2] -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延长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促进夜间消费 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