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公关
搜索文档
手握西贝6000万咨询费的华与华,被罗永浩炮轰冤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32
事件概述 - 罗永浩在直播中公开批评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质疑其收取西贝6000万元咨询费但未能提供有效服务 [2] -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就此事向罗永浩道歉,随后西贝也公开致歉,事件暂告段落 [2] - 业内观点认为,此次舆论风波中,西贝和华与华均为输家,而消费者和媒体是赢家 [2] 华与华与西贝的合作关系 - 华与华为西贝提供了长达十年的咨询服务,总计收取咨询费超过6000万元 [4] - 华与华开创订阅制咨询服务模式,其下一个十年的目标是收取一至两亿元咨询费 [4] - 西贝是华与华的明星案例,华与华被认为去除了西贝的乡土气息,使其成为国际时尚品牌 [4] - 有业内人士认为,每年600万元的咨询费对西贝而言是划算的,否则合作关系不会持续十年 [4] 事件影响与行业反思 - 罗永浩的批评可能导致其他企业对使用华与华的服务产生疑虑,担心品牌决策受质疑 [5] - 事件发酵被归因于西贝和华与华低估了罗永浩的影响力,在事件评估上出现误判 [5] - 华与华选择向罗永浩道歉的行为,被业内分析为可能伤害其自身及潜在客户,让人猜测其有把柄在罗手中 [7] - 有业内人士透露,受此次风波影响,一些从华与华出来的创业者正在洽谈的项目被退回 [7] 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角色 - 西贝的致歉信发布后曾短暂消失,几分钟后重新发布,其中“虐”字被加上了引号,显示出应对上的连续失误 [7] -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咨询公司在企业面对舆论危机时应扮演角色的讨论,公关公司与营销咨询公司的界限日益模糊 [8] - 专家指出,此次危机的核心在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本人,其情绪化的强硬表态将企业拖入更深的舆论漩涡 [10] - 企业负责人普遍混淆了事实判断与情感沟通,在情绪主导的舆论场中,试图用“技术标准”应对会被解读为“傲慢” [11] - 缺乏专业危机干预机制的企业,负责人常本能地“亲自下场”,用个人化表达代替专业化沟通,从而失去退路 [11]
罗永浩和西贝都在努力地“摆事实讲道理”
齐鲁晚报· 2025-09-13 18:30
事件核心观点 - 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的公开争论核心在于推动预制菜透明化并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而非反对预制菜本身 [1] - 争论通过双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公众从多角度看待预制菜问题 而非简单选边站队 [1] - 公开辩论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并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 罗永浩的立场与策略 - 罗永浩在直播间明确表态不反对预制菜 但强调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1] - 其展示西贝后厨冷冻鱼包装图片 指出复配水分保持剂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 以具体证据支持观点 [1] - 作为擅长公共辩论的资深网红 罗永浩展现出超强的话题设置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轻松化解自身也曾销售预制菜的潜在矛盾 [2] 西贝的应对与表现 - 西贝在争论中应对被动 线下门店直播显示后厨存在大量袋装冷冻食品 厨师长关于隔夜羊肉串的言论引发消费者质疑 [1] - 公司推出罗永浩菜单及公开后厨等举措被批评为准备不周 是危机公关中的败招 [2] - 西贝仓促业余的应对反而让消费者全面直观了解其真实运营情况 展现出真诚姿态而非仅停留在书面争论 [2] 争论的行业影响 - 公开对质有助于供需双方意见碰撞 为监管部门未来的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3] - 争论若推动监管部门尽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国家标准 将从源头解决公众分歧 使消费者成为最大赢家 [3] - 行业企业如胖东来公开表示认可西贝等品牌 认为任何事没有完美 感谢其提供放心就餐的场所 [2]
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1:30
事件概述 - 北京律师张女士质疑爱康国宾在长达十年的体检中未能提示其患癌风险,直至2024年更换机构后被确诊为肾癌晚期 [1] - 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重申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已以“虚构事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 [2] - 公司创始人张黎刚在发布会上关于“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否查出所有疾病的言论引发争议,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发酵 [2] 公司回应与行动 - 爱康国宾在2025年7月声明称,经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公司在事件中“无责”,并愿意接受第三方鉴定 [4]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起诉张女士“造谣”,称其言论伤害了行业公信力 [4] - 公司在发布会上出示证据,称张女士2023年的体检报告已提示“双肾超声检查结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并给出了“定期复查”的建议 [6] 危机公关表现分析 - 公司召开媒体发布会的沟通方式展现了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的积极姿态 [5] - 但沟通内容未能有效安抚消费者情绪,公司创始人的发言对舆情发展起到了副作用 [5] - 公司在危机公关中未能与公众站在同一立场,其言论被解读为将问题归咎于公众对体检存在误解 [6] - 公司回应中的核心观点不明确,使用了结构复杂的语言,容易引起争议,未能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7] 事件核心争议 - 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爱康国宾出具的体检报告是否起到了重大疾病筛查的作用,以及医生是否尽到了将病情告知客户的义务 [7] - 目前公司与客户双方各执一词,许多核心事实尚未得出准确定论 [7]
海底捞终于把道歉玩明白了
半佛仙人· 2025-03-14 11:11
海底捞事件分析 事件背景 - 公司首次回应因呼吁包容未成年肇事者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导致舆论危机升级[3][4] - 涉事门店发生顾客不当行为事件 但公司初期声明被质疑"站队加害者" 触发潜在消费者恐慌[29][31] 危机公关策略 - 二次回应采取"免单+10倍赔偿"组合拳 涉事门店2月24日至3月8日4109笔订单全额退款并额外支付餐费10倍赔偿[10][12] - 同步启动法律程序起诉未成年肇事者 通过司法震慑潜在破坏行为[13][38] - 赔偿方案设计具有行业颠覆性 单店赔偿金额达八位数 形成竞争壁垒[23][44] 商业影响 - 将食品安全危机转化为品牌信任资产 赔偿力度成为行业新标杆[19][22] - 三重态度输出:与消费者立场统一 高额赔偿兑现承诺 向同行展示资金实力[36][40][44] - 事件处理体现管理层决策效率 老板直接介入后策略从"包容"转向"重拳出击"[16][17] 行业启示 - 公共情绪管理核心在于态度表达 金钱赔偿是最直接有效的信任重建工具[26][42] - 头部企业通过超高规格赔偿建立竞争护城河 中小餐饮企业难以复制该模式[45][48] - 事件处理形成经典案例 未来可能推动餐饮业整体服务赔偿标准提升[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