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检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美年健康上半年AI营收增幅超62%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8:2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09亿元 其中AI技术相关收入达1.4亿元 同比增长62.36% [1] - AI业务收入涵盖心肺联筛 AI-MDT报告 肺结宁 脑睿佳 数智云胶片 眼底AI等产品线 [1] - 公司在传统淡季通过提升重点客户签单占比和到检份额 推动团检向个检转化 保持客单价和个检市场稳定 [1] AI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落地"一扫多查"医疗AI技术 推动多癌筛查在体检领域应用 [3] - 推出AI智能肝健康管理产品 通过超声弹性成像+生化指标+AI模型预测肝纤维化程度 [4] - AI慢病管理产品矩阵包括肺结宁 脑睿佳 AI智能血糖管理 中医智能体检等重点项目 [4] - 减重代谢门诊采用"三师共管"模式 结合AI健管师提供24小时陪伴式服务 已开设25家门诊并引入GLP-1RA药物 [3] - 检后健康管理通过AI数智健管师"健康小美"形成检测-评估-干预-管理闭环 [4] 数字化运营体系 - 检前智能定制系统基于2亿人次体检数据 通过300余项参数为团体和个人生成差异化体检方案 [6] - AI专业提案系统"星羽展业智能提案系统"全面推广使用 提升套餐匹配度和客户满意度 [6] - 检中应用团单智能排期 个检预约优化 自助报到及智能导诊系统缩短等候时间 [6] - "健康小美"智能主检功能覆盖全国188家体检中心 累计生成87万份报告 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6] 市场战略与业务拓展 - 启动"智检早筛季"活动 搭配AI-MDT多学科健康管理报告 通过小红书挑战等多渠道触达客户 [5] - 推行"团检公域引流 个检私域沉淀"流量转化路径 促进团检向个检裂变与转化 [5] - 提供"体检+专检+健管+保险"一站式解决方案 将2小时体检延伸至365天健康管理 [5] - 发力专项体检 检后管理服务包 以及减重 口腔 中医 女性健康等专科门诊 [2]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财政部等九部门将健康医疗列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 包括健康管理等服务 [2] - 健康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突破3万亿元 政策激励下健康消费市场持续扩容 [2] - 体检行业需求稳健 健康管理覆盖面更广且需求旺盛 公司从体检向健康管理领域切入 [1]
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一案,或将从上海移送至北京法院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20:31
案件法律进展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裁定张晓玲对管辖权提出的异议成立 案件移送北京互联网法院处理 如不服裁定可在十日内上诉[1][3] - 爱康国宾关联三家企业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张晓玲夸大事实并散播"假体检"言论损害名誉权[2][3] - 法院裁定依据为原告爱康科技公司在注册地址无实际办事机构 另两名原告住所地及侵权行为实施地均位于北京市[3] 体检争议核心事实 - 张晓玲2013至2023年连续十年在北京爱康国宾体检 双肾结果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 2023年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但未告知患癌风险[5] - 2024年更换机构体检发现右肾3.5cm×2.8cm低回声肿块 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并实施右肾摘除手术[5] - 张晓玲指控爱康国宾涉嫌"误检 漏检 假体检"导致病情延误 特别质疑十年间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始终正常[5][6] 公司回应与医学观点 - 爱康国宾援引《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称癌胚抗原CEA检测与肾细胞癌无公认关联性 不能用于风险评估[6] - 公司强调2023年体检报告中"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即为癌症可能性提示 认为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1月癌症可从无法检测发展到可检测阶段[7] - 公司主张张晓玲"假体检"说法系指机构未做体检却出具伪造报告 该表述侵犯名誉权[2] 行业规范与专家建议 - 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体检机构向专病专检延伸 倡导重大疾病早筛早检[9] - 专家指出体检准确性取决于项目针对性 建议在基础套餐上每年对不同系统器官进行专项检查[9] -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建议40岁及以上或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等特定癌症筛查[10] - 法律人士指出体检机构受《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约束 若造成损害需追究责任[10] 行业影响与法律边界 - 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为体检机构的"合理注意义务"划定更清晰边界 推动强化服务规范性与风险告知义务[11] - 行业存在商业销售驱动发展模式 需通过提升技术精准性和服务透明度重建大众信任[10] - 法律层面需通过医学鉴定和诊疗规范综合判定体检机构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10]
AI赋能下的体检革命:美年健康如何让优质体检移向“民生货架”
钛媒体APP· 2025-08-21 17:44
行业痛点与改革需求 - 传统体检模式面临认知误区、技术瓶颈、普惠难题三重困境,技术应用与服务模式滞后于公众需求 [5] - 公众普遍将价格高低与筛查效果直接挂钩,但数据显示51.4%超重/肥胖、48.7%甲状腺结节等高检出率均来自低价常规项目 [6] - 固定套餐同质化严重,难以适配个体特征(如教师需加强肺功能检测、厨师需关注消化道健康) [8] - 人工筛查依赖医师经验,肺结节检出率仅30%,甲状腺/乳腺结节分级常因水平差异出现偏差 [8] - 检后管理碎片化导致早期异常指标错失干预时机,癌症早期与晚期治疗成本相差10-30倍 [9][22] 技术解决方案与AI应用 - 推出国内首款私人AI健康管理师"健康小美",整合华为盘古大模型与过亿量级健康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2][13] - AI个体化套餐系统基于"1+X"原则,分析客户历年数据/家族史/职业风险,实现精准匹配 [14] - CT"一扫多筛"技术整合AI冠脉钙化评分/骨密度等,单次扫描完成多项检测,肺结节检出率从30%提升至60%以上 [16] - 磁共振平台"脑睿佳"通过AI分割测量技术,将阿尔茨海默病与脑卒中预警提前十年 [16] - 眼底AI系统筛查10+致盲性疾病,胶囊胃镜AI提升诊断效率,AI心电图达三甲急诊报告时效 [17] - 每日对200万+超声图像自动化质评,实现跨分院检查质量同质化 [19] 普惠价值与社会效益 - 每投入1元体检可节省8元治疗费,年度体检是早发现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7] - 2023-2025年累计检出癌症确诊26.28万例(多为早期),早期肺癌治疗费用3-5万元(晚期超30万元/年),年省社会医疗支出超百亿元 [22] - 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800分》等规范,60+分院入选检验结果互认机构,7家获超声互认资质 [23] - 与350+医联体合作实现异常结果无缝衔接三甲医院 [23] - 分院总数达576家(控股312家),拟收购14家三四线城市机构,形成"区域深耕+全国布局"互补网络 [24]
别难为爱康国宾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8-12 21:18
癌症筛查与体检的矛盾 - 癌症筛查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如PSA升高可能由前列腺癌、性生活或骑行姿势导致,英国每年超5000名男性因假阳性接受不必要手术[6] - 肿瘤标志物如CEA特异性不足,易受消化溃疡、慢性气管炎等干扰,连续十年数值正常仍可能漏诊[6] - 肾透明细胞癌缺乏公认的辅助诊断工具,"肾钙化灶"无法直接作为肿瘤依据,需结合医生判断[7] 体检行业商业模式痛点 - 民营体检机构净利率低:美年大健康2022年归母净利率仅2.64%,爱康国宾扩张后净利率转负并退市[11] - 单店投资成本高:2000-3000平方米体检中心需投入1000-1200万,设备占50%,牙科成本的5-10倍[11] - 需求弹性小:团检占比超50%但价格固定,个检规模有限且多用于入职等被动场景[15][18] 癌症诊断流程复杂性 - 前列腺癌诊断需6阶段:从PSA检测(80-300元)到穿刺活检(600-3000元),侵入性逐级提升[6] - 甲状腺癌4A分级需穿刺活检,结肠镜检测灵敏度95%但因侵入性劝退用户[7] - 体检采用"1+X"模式:基础项目(身高体重等)结合个性化项目(如肿瘤标志物),但癌症筛查需个体化定制[9] 行业竞争格局 - 公立医院占据价格锚地位:三甲医院体检单价2000-8000元,民营机构平均结算价仅500-550元[14] - 设备与检测依赖外包:机构缺乏核心附加值,本质是提供场地的中间商[23] - 新店盈利周期长:需半年筹建+1-2年市场培育,第三年才能盈利[11]
爱康国宾向张晓玲索赔1000万,张晓玲回应:收到传票,积极应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6:28
法律诉讼 - 公司已在上海浦东法院起诉张晓玲名誉侵权,索赔1000万元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1] - 被告张晓玲提出管辖权异议并准备应诉,争议焦点为肾癌确诊时间(早期vs晚期) [1] - 公司称张晓玲2023年体检后2024年误将早期肾癌描述为晚期,并散布"假体检"言论损害名誉 [1][2] 体检报告争议 - 张晓玲2023年体检报告显示左肾12x11mm高回声团块(提示错构瘤可能),右肾强回声(钙化灶) [4][5] - 张晓玲指控公司未提供超声检查原件,且员工告知"未接到电话说明无问题" [6] - 公司回应体检报告已明确标注"必要时诊治",并出示医院病例证实早期肾癌诊断 [3][6] 医学诊断分歧 - 公司援引2024年美国NCCN指南及2022年中国指南,指出肾癌早期诊断依赖影像学而非CEA血液检测 [7] - 张晓玲质疑CEA检测与肾癌无关性未提前告知,认为公司存在误导 [7] - 专家指出体检癌症检出率取决于项目针对性,建议长期分系统轮换筛查(如消化系统/妇科年度交替) [8] 行业影响 - 公司称不实言论伤害数万员工声誉,并引发公众对私营体检行业及中国医疗体系的质疑 [2] - 董事长张黎刚强调诉讼是为维护员工尊严及行业正名 [2]
爱康国宾向张晓玲索赔1000万元,张晓玲回应:收到传票,已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会积极应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23:32
爱康国宾名誉权诉讼事件 - 公司起诉张晓玲名誉侵权 索赔1000万元 称其捏造"假体检"事实并恶意传播 损害公司声誉 [1][2][3] - 争议焦点在于肾癌诊断时间分歧 公司称医院报告明确标注早期 张晓玲主张存在误诊且CT显示骨转移应属晚期 [1][5][8] - 公司公开2023年体检报告显示左肾12x11mm高回声团块 初步诊断提示左肾错构瘤可能和右肾钙化灶 但未提供超声检查原件 [6][7][8] 体检行业技术争议 - 公司专家指出肾癌早期诊断依赖影像学而非血液检测 强调CEA指标与肾细胞癌筛查无医学关联性 [9] - 张晓玲质疑未提前告知CEA检测局限性 称员工承诺检查覆盖所有内脏器官 [9] - 医学专家表示体检癌症检出率取决于项目针对性 建议制定长期分层检查计划以提高筛查效果 [9][10] 双方应对措施 - 公司表示诉讼是为维护员工尊严和行业声誉 案件已获上海浦东法院立案受理 [1][2][3] - 张晓玲提出管辖权异议并准备应诉 强调希望尽快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3][9]
爱康国宾正式起诉患癌客户 当事人再度回应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15:33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 执业律师张晓玲指控爱康国宾连续10年体检未能及时发现其右肾肿瘤及骨转移风险 导致病情从早期延误至晚期癌症[1][2][4] - 爱康集团坚决否认存在漏诊误诊 声称2023年体检报告已明确标注"左肾错构瘤可能"并建议CT检查[2][4][5] - 双方对2023年超声检查结果的描述存在重大分歧:患者声称报告显示"右肾钙化灶伴有回声" 公司称此描述为编造[5] 医学证据差异 - 2023年爱康报告显示左肾存在12×11mm高回声团块 右肾仅见强回声(钙化灶)[5] - 2024年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体检发现右肾出现3.5cm×2.8cm低回声团块 钙化灶未提及[5] - 患者援引三甲医院专家意见称"右肾钙化灶伴有回声"应视为肿瘤标志 需高风险提示[5] 法律行动进展 - 爱康集团已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得立案受理[1][6] - 患者要求公开10年体检数据、超声影像及操作人员资质信息 并表示可随时提供书面授权[6] - 患者计划组建20人律师团队 征集1万例典型案件发起公益诉讼 推动行业立法完善[6] 行业影响与监管介入 - 事件引发对体检行业操作规范的广泛关注 多家媒体持续跟踪报道[2][6] - 北京市卫健委督察处已介入调查 为事件增添行政监管维度[6] - 公司强调维护行业信任根基 表示代表1.5万名员工采取法律行动[5][6]
爱康国宾CEO发言引热议,体检机构需少些傲慢、多些温度
每日商报· 2025-08-01 09:40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友发现,不少头像为爱康logo的账号在涉及张黎刚言论的文章下面留言,试图"纠 正"媒体报道的"片面与曲解"。不过,这些行为已然显得过于苍白无力。对于爱康国宾而言,最好的解 释机会已经错失,目前公众所需要的是一份真正诚恳的回应。 张黎刚的此番言论,不仅把爱康国宾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反映出公众与体检机构之间的信任危机。 体检与看病之间确实不能画上等号,但公众对此的"误解"本应由体检机构来引导,急于撇清自身关系只 会令公众反感。 对于消费者而言,花钱体检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心。体检机构绝不能将此作为一笔简单的买卖。尤其 是在与消费者的沟通问题上,体检机构应当具备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大多数消费者内心,对于体检价格 与质量的关系都有杆秤,并不会无端要占体检机构的便宜。 如今,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体检机构如 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从良莠不齐的体检机构中挑选一家,并非易事。这便需要有关部 门加强监督,同时尽快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为消费者的健康多上一道保险。 近日,针对北京律师张晓玲称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能查出患癌风险一事,爱康国宾召开"媒 ...
盘点爱康国宾涉诉情况:与客户互有胜负,曾被判赔偿当事人10万元
第一财经· 2025-07-31 22:28
因客户张女士质疑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情况,爱康国宾陷入争议之中。而在7月30日的媒体说明会 上,爱康国宾表示,张女士的控诉完全不成立,造谣令员工深受伤害,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正式 立案受理。 第一财经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此前已有客户因体检效果和爱康国宾发生诉讼的情况。此类诉讼中,双 方互有胜负。 第一财经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此前已有客户因体检效果和爱康国宾发生诉讼的情况。 张女士与爱康国宾的纠纷中,张女士主张自己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然而她却 于2024年被确诊为癌症。对此,张女士质疑爱康国宾存在"误检、漏检"。爱康国宾则认为该控诉完全不 成立。 类似的纠纷在此前也有发生,比如北京迟某某就因质疑爱康国宾检测效果提起了诉讼。 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判决书,法院查明:迟某某在2019年6月体检时已发现肝脏处有血管瘤,而 2020年10月爱康国宾公司为其体检时未发现血管瘤,迟某某为此又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B超检查, 结果为"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血管瘤"。迟某某还诉称,他本人连续10年于爱康国宾进行体检,曾于2012 年因西直门分院未能检查出"肝血管瘤"而向爱康国宾提出过交涉。时隔8年后, ...
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1: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婧汐 "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已是晚期"——北京律师张女士对爱康国宾漏诊误诊的质疑尚未得澄 清,昨天,事件又因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媒体发布会上的一番发言引来第二波高 潮。 舆情事件:事件本身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南财点评: 客观来说,召开媒体发布这一沟通方式展现了企业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的积极姿态。但是,企业的具体 沟通内容却没有起到"安抚"消费者情绪的作用。反而,发布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 一番"任性"发言,又对舆情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副作用。 在类似事件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到底需要做什么? 第一阶段:此前,张女士在社交网站上声称自己在爱康国宾持续十年体检未查出癌症,在2024年换了家 机构体检却被确诊肾癌晚期,因此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漏诊误诊。 第二阶段:爱康国宾就事件召开媒体说明会,重申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已以"虚构事 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 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媒体会上表示"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 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此话一出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