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计划

搜索文档
近万名“优师计划”首届毕业生走上讲台
央视新闻· 2025-09-10 14:47
教师队伍建设规模 - 全国专任教师总数达1900万人 [1] - "优师计划"每年定向培养约1万名师范生服务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 [1]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 师资补充计划实施 - 2024年新学期中西部迎来近万名"优师计划"首届毕业生 [1]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教育政策每年为中西部培养8000多名中小学教师 [1] - "特岗计划"五年间累计为中西部农村学校补充约25万名教师 [1] 教师素质提升措施 - 教育部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学历提升 [1] - 通过定向培养计划构建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 [1] - 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化与公平化发展 [1]
为了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
人民日报· 2025-09-07 09:13
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3万余所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118万人 [10] - 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181.77万人 [11] - 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2024年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16]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 乡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23% [13] - 音体美、科学等紧缺薄弱学科专任教师得到大量补充 [13] - 通过"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及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18] 教师培训体系 - "国培计划"2010年启动至今培训人次超2259万 [13]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参训人次超过9000万 [13] -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选派支教教师23万余名 [19] 教师待遇保障 -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约130万人 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 [16]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281亿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约63.7万套 [16] - 贵州实行教师凭资格证免全省国有A级景区门票政策 [15] 人才培养计划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7万余人 [19] - 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 每年培养4万余人 [19] - "银龄讲学计划"累计招募2.7万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 [19] 教育质量提升 - 宁夏良田中学将人工智能列入课表 [12] - 黑龙江安达市学校组建"村里的孩儿"音乐兴趣班 [13] - 教师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向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12][13]
为了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深聚焦·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乡村教育发展成就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3万余所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118万人 [10] - 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达181.77万人(截至2024年底) [11] - 乡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23% 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得到大量补充 [13] 教师支持政策与投入 - 2024年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约130万人 人均月补助约400元 [16]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281亿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约63.7万套 [16] - 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2025年首批毕业生赴任 [18] 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 - "国培计划"2010年启动至今培训乡村教师超2259万人次 [13]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研修累计参训超9000万人次 [13] - 师范生公费教育累计培养17万余人 地方公费师范生年培养规模超4万名 [19] 基层教育实践案例 - 云南独龙江乡特岗教师赵浩兰坚守近10年 代表百万特岗教师群体 [10] - 内蒙古教师刘玉忠扎根乡村40年 自筹资金帮扶困难学生 [11] - 宁夏教师秦春娟推动人工智能课程进入中学课表 体现数字素养提升 [12]
2025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 2025-05-21 21:2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要点总结: 志愿填报准备步骤 - 熟悉政策:了解本省高考政策,包括批次设置、志愿学校数量、专业数量等[1] - 收集信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考试院官网、高校官方渠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1] - 准确定位: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考试成绩确定自己在班级、学校、省市中的排名位置[1] - 知己知彼: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计划、往年分数线、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2] - 初选志愿:结合成绩定位,初步划定符合兴趣和分数段的院校范围[2] - 模拟填报:提前演练网上填报流程,熟悉操作系统和时间限制[2] 必备填报资料 - 省招办下发的当年招生专业计划,包含院校、专业、层次、选科要求等详细信息[4] - 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统计,提供前三年院校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位次[4] - 高校招生章程,明确学校的招生办法、录取规则和特殊要求[4] 志愿填报策略 - 成绩是基础,决定可选院校和专业范围[8] - 综合考虑院校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实力等因素[8] - 结合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注意选考科目要求[8][18] - 考虑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对专业选择的限制[9] - 设置合理志愿梯度,采用"冲稳保"策略[10][15] - 平行志愿填报时尽量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16] 特殊招生计划 -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地方、高校)有各自报名和录取流程[23][24] - 强基计划与其他志愿不冲突,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28] - 优师计划列入本科提前批,按各省录取规则执行[29] - 中外合作办学分为独立机构和合作项目两种形式[30] 注意事项 - 往年录取数据只能参考,需结合当年政策变化和考生人数等因素[11] - 仔细查看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具体要求[12] - 避免填报无效志愿,确保院校和专业代号与招生计划一致[20] - 色弱、色盲考生可选择哲学、法律、社会学等非限制专业[31] - 军事、公安、飞行等专业通常有身高限制[32] 新高考模式要点 - 注意不同高校对相同专业可能有不同选考科目要求[18] - 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可扩大选择范围[18] - 实际招生专业可能调整,以当年公布计划为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