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搜索文档
从家乡出发 回大山任教(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1-02 06:18
项目背景与规模 - 教育部等9部门于2021年推出优师计划 由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 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培养师范生 [1] - 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面向相关省份招录3418名优师计划学生 [1] -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优师计划共有360余名毕业生 覆盖中西部13个省份 148个脱贫县和陆地边境县 其中返回贵州大山任教的有38人 [3] 项目实施与支持 -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将优师计划师范生纳入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养 并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2] - 北京师范大学以系统化的跟踪帮扶机制为其扎根基层提供保障 持续优化职后支持及学历提升体系 强化学科专业素养和基层适应能力 [2] -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 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协同 建立更精准的需求对接机制和更完善的激励保障体系 目标是让毕业生愿意去 留得住 发展好 [3] 项目影响与成果 - 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 成为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一批生力军 [1] - 该项目为有志于基础教育的青年人提供舞台 两名00后教师从家乡出发回大山任教 其青春梦想在秋季学期绚烂绽放 [1] - 毕业生如同火种为山乡孩子带来温暖和光亮 有学生因此也想成为一名教师 [3]
以学科交叉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新华日报· 2025-10-16 07:04
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 探索以科技素养和文化传承为两翼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 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个人能力、推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战略及传承文明的重任 [1] - 汉语拼音可作为以学科交叉提升基础教育科技素养、助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的典型内容 [1] 学科交叉教学方法 - 应充分运用学科交叉方法,借助不同学科间理论、方法、技术或问题的驱动,实现相互渗透、融合与协作 [2] - 依托多学科的思想、方法与素材,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学生从整体、多维视角进行感性认识 [2] - 以小学拼音教学为例,可综合运用物理、数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展示语音中蕴含的结构组合与成分分析关系 [3] 拼音教学的科技赋能 - 可运用最新思想、方法、工具,创设科技含量更高的学习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科技水平 [4] - 汉语拼音在语音技术中既是发音的数字化表示,也是算法训练的标注框架,具有基础性、标准化和桥梁性作用 [4] - 拼音是中文语音AI的核心基础设施,是东方文明在现代科技领域不可替代的门径 [4] - 可协同语音技术和语音学习规律,科学、准确地呈现拼音字母的发音,适当融入可视化发音过程 [5] - 可综合运用系统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等学科的知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呈现语音产生过程 [5] 语言文化传承 - 拼音堪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历史结晶,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智慧、广泛吸纳外来文明的创造性成果 [7] - 拼音教学不应再局限于"识字的拐棍"这一教学框架,应积极运用学科交叉的思想理念联动多学科方法与技术 [7] - 可运用现代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还原唐宋文人吟诵自己诗作时的读音,展现汉语语音的源远流长 [7]
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11:22
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 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 较2020年提高6.8个百分点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较202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1]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 较2020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高等教育体系规模 -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846万人 较2020年增加663万人 [1] - 构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1] 教育经费投入 - 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5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21.8% [1]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2年不低于4% [1] 教师队伍建设 - 2024年全国专任教师总量达1885万人 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1]
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北京商报· 2025-09-23 10:56
教育公共服务进展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1] - 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1] - 大力推进县中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1] 学前教育发展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27.5个百分点至92% [1] - 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1200余万儿童 [1] 国际比较 - 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我国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第一财经· 2025-09-23 10:45
教育发展成就 - 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2年64.5%提升27.5个百分点至92% [1] - 本年度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覆盖1200万儿童 [1] 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 - 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1]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提升至60.8%实现翻倍增长 [1] - 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普及化阶段 [1] 人才输送与服务支撑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1] - 教育体系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1]
任正非:不学英文,农村孩子永远是农民
搜狐财经· 2025-07-12 21:44
华为研发体系与创新战略 - 研发体系采用"拉法尔喷管"模型:前端"喇叭口"吸收理论研究成果,后端通过喷管结构实现产品快速扩张和领先[5][8] - 基础研究投入达230亿元且不要求回报,产品线阶段才引入考核机制[9] - AI集群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支持16000板卡,未来超节点可管理几十万板卡,具备超高速互联/液冷散热/瞬时供电能力[9][10] 鸿蒙生态系统进展 - 国内已有30多个基于鸿蒙的操作系统,覆盖行业终端/手机平板/家庭终端[12] - 鸿蒙全球用户达6亿,市场份额排名第三[12] - 系统版本升级至4.0并带动生态同步更新,公司定位为做底层"黑土地"平台[11][12] 技术标准与国产替代 - 计划建立超越美国的技术标准体系,认为现有美国标准存在50年历史包袱[13] - 已发布20多个工具软件,58个在验证中,目标实现电子工业自主设计能力[11] - ERP/EDA等软件开发采用"云化"策略,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11][12] 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 - 每年持续投入数万人和数十亿资金维护欧拉/鸿蒙系统[12] - 产品开发遵循"不先进不上市"原则,确保商业竞争力[10] - 盘古大模型达千亿参数规模,AI算力基础设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9] 产学研合作模式 - 与高校合作采取"不署名"策略,保障学者学术权益[6][7] - 合作重心从西方转向国内高校,构建人才改造与选拔机制[8] - 基础研究阶段允许自由探索,产品阶段强调纪律性[5][8]
重磅民生文件释放强烈信号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08:52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1] -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1]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 [1]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2] - 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2]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2] 教育发展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 [2] - 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 [2] - 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2] -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2] 养老与托育服务 - 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2]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2] 青年发展 - 完善青年发展促进政策,为青年在求学工作、婚恋生育、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3] - 引导支持在保障性住房中加大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 [3]
「基础教育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人按照工具的方式生活」
声动活泼· 2025-04-21 18:39
AI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 AI大模型在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可快速提供答案、批改作业甚至承担标准化课程教学任务 [1] - 预计到2029-2030年,AI在绝大部分任务中将超越人类能力,倒逼教育体系加速变革 [3] - AI已实现跨学科教学能力超越普通教师,如数学、物理、统计等系统性知识传授,并能设计优于人工的跨学科教学项目 [10] - 美国"Two Hours Learning"实验显示,AI个性化教学可使8年级学生达到12年级水平,通过兴趣导向(如用足球教数学)实现实时反馈 [11] 未来教育模式创新 - 探月学院从学习者孵化器转型为学校,旨在构建持续的项目实践环境,避免传统学校与创新项目的割裂 [3] - 表现性评价体系被嵌入教学框架,但面临与传统教育体系横向比较(如大学录取排名)的结构性挑战 [10] - 未来学校应模拟社会场景,重点提供AI无法替代的生命状态示范,教师角色转向"创业者"范式(科研/艺术/商业创造者) [11] - 基础教育目标重新定义为"丰盈的一生",回归古希腊"闲暇"本质,培养生命意义探索能力而非工具技能 [7] 人才能力需求转变 - 顶级工程师/设计师所需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等综合素质远超企业现行岗位条框限制 [4] - 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持续创造的热情,以及运用先进工具在无人区探索的能力 [12][21] - 教育应培养"跌倒后重新站起"的韧性,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建立支持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路径 [20] - 生命状态的引导成为教育新维度,需通过教育者的身体力行示范无法被AI替代的价值观践行 [14][17] 行业变革深层逻辑 - 物质丰富时代将引发普遍性幸福困惑,教育需提前布局生命意义课题(参照佛陀困惑的现代重现) [8] - 现有教育体系存在"工具人"培养倾向,导致从业者面临AI替代时的身份认同危机,需重构职业价值认知 [15] - 教育创新需同步解决宏观研判、中观治理、微观实施的三层结构问题,才能实现规模化推广 [13] - 直接价值创造成为可能,学历作为"敲门砖"的功能弱化,真实社会连接与持续价值输出成为新评价标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