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外合作办学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这所传将停办的大学,有新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6-21 14:56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现状 - 学院正在寻求新的境外高水平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方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支持天津大学与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顶尖高校洽谈合作办学事项 [1] - 目前学院教学工作正常 在校200多名学生将于2025年春季按期毕业 但2024年没有招生计划 下一步动向尚不明确 [1] 学院背景与历史 - 学院由天津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 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 2021年8月全面办学 远期规划规模3000人 [2] - 佐治亚理工学院于2024年9月突然退出合作 原因是天津大学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制裁"实体清单 但允许在读约300位学生继续完成学位 [2] - 学院依托两校优势学科 先期开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分析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博士教育 计划逐步建设完整本科-博士培养体系 [3]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 该学院是深圳市第15所高等院校 2016年协议旨在培养全球化创新人才 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特色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典范 [4] - 深圳市通过引进中外名校合作办学补足高教短板 同类成果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4] - 尽管佐治亚理工学院退出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2024年2月仍表示学院校区建设工程在稳步推进 [2]
深圳这所传将停办的大学,有新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6-20 23:36
合作办学现状 -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现有200多名在校生将于2025年春季毕业 但2024年未安排招生计划 [1] - 佐治亚理工学院于2024年9月宣布退出合作项目 主因是美国商务部将天津大学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合作不可行 但允许约300名在读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7] - 深圳市教育局确认支持天津大学与境外高水平理工大学继续合作 目前正与欧洲及新加坡顶尖高校洽谈新合作方 [1] 学院背景与定位 - 学院成立于2020年3月 2021年8月全面办学 由天津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设立 远期规划规模3000人 覆盖本科至博士教育 [7] - 专业设置聚焦前沿理工领域 包括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大数据分析 环境工程等 计划构建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8] - 作为深圳市第15所高校 定位为中外合作办学典范 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8]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 深圳市通过引进中外名校合作办学加速高等教育建设 典型案例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8] - 学院校区建设工程仍在推进 显示地方政府对合作办学模式的持续投入 [7]
2025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 2025-05-21 21:2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要点总结: 志愿填报准备步骤 - 熟悉政策:了解本省高考政策,包括批次设置、志愿学校数量、专业数量等[1] - 收集信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考试院官网、高校官方渠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1] - 准确定位: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考试成绩确定自己在班级、学校、省市中的排名位置[1] - 知己知彼: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计划、往年分数线、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2] - 初选志愿:结合成绩定位,初步划定符合兴趣和分数段的院校范围[2] - 模拟填报:提前演练网上填报流程,熟悉操作系统和时间限制[2] 必备填报资料 - 省招办下发的当年招生专业计划,包含院校、专业、层次、选科要求等详细信息[4] - 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统计,提供前三年院校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位次[4] - 高校招生章程,明确学校的招生办法、录取规则和特殊要求[4] 志愿填报策略 - 成绩是基础,决定可选院校和专业范围[8] - 综合考虑院校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实力等因素[8] - 结合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注意选考科目要求[8][18] - 考虑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对专业选择的限制[9] - 设置合理志愿梯度,采用"冲稳保"策略[10][15] - 平行志愿填报时尽量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16] 特殊招生计划 -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地方、高校)有各自报名和录取流程[23][24] - 强基计划与其他志愿不冲突,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28] - 优师计划列入本科提前批,按各省录取规则执行[29] - 中外合作办学分为独立机构和合作项目两种形式[30] 注意事项 - 往年录取数据只能参考,需结合当年政策变化和考生人数等因素[11] - 仔细查看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具体要求[12] - 避免填报无效志愿,确保院校和专业代号与招生计划一致[20] - 色弱、色盲考生可选择哲学、法律、社会学等非限制专业[31] - 军事、公安、飞行等专业通常有身高限制[32] 新高考模式要点 - 注意不同高校对相同专业可能有不同选考科目要求[18] - 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可扩大选择范围[18] - 实际招生专业可能调整,以当年公布计划为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