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工艺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收官犹见千重锦 展望更期万里春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0:39
近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圆满收官。本届博览会以匠心为笔、创新为墨,绘就了一幅传统与时代辉映的壮 阔画卷。全国各展团携地域瑰宝齐聚一堂,非遗绝技与当代设计碰撞生辉,交易额与观展量均创新高,既彰显了中华工艺 的深厚底蕴,更见证了工美行业在守正创新中的勃勃生机。 博览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地方展团负责人,对本届参展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对下届盛会进行展望。盛会虽落幕, 征程正启航。从数字化传承到国际IP打造,从年轻匠人培养到生活美学升级,博览会留下的思考与机遇持续发酵。站在文 化强国建设的新起点,中国工艺美术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让千年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华。 温州三载凝深度 来年博览展新姿 图为温州搭建的特色展馆。 □ 本报记者 解 磊 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这场汇聚了全国工艺美术顶尖技艺的盛会上,温州工美以创建三年成果展为核心,集中展示 了涵盖雕塑、漆器、抽纱刺绣、陶瓷玻璃、编织等十大门类近300件极富温州地域特色、兼具传统匠心与时代审美的工艺美 术精品。从展览到市场,从奖杯到口碑,温州以全新的姿态书写了"传统更活,新韵更浓"的文化新篇章。 六大主题 构建沉浸体验空间 "中国工艺美术 ...
磁州窑火融今技 瓷枕健康应时需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磁州窑文化传承与创新 - 磁州窑是世界最大的民窑体系,中国艺术陶瓷的起源,肇始于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鼎盛于宋金元明时期,至今窑火不断 [3] - 磁州窑以白地黑绘技法开创文人水墨瓷画先河,诗书画印与陶瓷的完美融合将中国陶瓷画艺术推向了巅峰,白地黑绘、红绿彩是中国彩绘瓷之鼻祖,对后世青花瓷、五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3] - 磁州窑的装饰技法蔚为大观,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涵盖文学、民俗等领域,被美、英、法、德、日等国的30余家世界顶级博物馆珍藏 [3] 公司产品与技术创新 - 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携梅瓶、瓷枕、茶具等百余件经典与创新之作首度亮相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沉浸式宋韵展台展示磁州窑"守古韵、开新篇"的工美故事 [2] - 磁州窑紫金茶道系列坚守传统工艺内核——全手工拉坯而成,融入创新设计——以太行山优质瓷土与西藏观音山之土入泥,釉质丰厚温润,精华内敛 [4]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际衡将古法汉方与氛香疗法融入瓷枕,研发出凹形双峰结构瓷枕,结合人体工程力学防落枕设计,枕内暗藏药仓,可置入云南白药特制四季养生药包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品牌建设 - 本届博览会以"工美中华,向品而兴"为主题,强调工艺美术产品需具备艺术品质与文化内涵,并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5] - 磁州窑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传统工艺保护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提升产品工艺与设计水平,打造研学、旅游、电商运营一体化,推动磁州窑文化与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 - 展出的磁州窑作品《祥龙纹瓶》深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原件收藏于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巧妙融入瓶身设计,瓶肩与瓶底以菊花瓣纹覆盖支撑,夔龙目圆齿尖、须发飘逸 [5]
姑苏雕玉赴榕城 龙凤玉牌证鸳盟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大师寄语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喜: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传统技艺搭建了展示的窗口与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标准引领、跨界融合、品牌塑造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深耕,着力 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现代化升级和年轻态转型。此次,龙凤玉对牌亮相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 化的传承与交流,借助博览会搭建的大平台,与各地优秀作品同场竞技、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作品的知名度和艺术影响力,推动苏州玉雕产业 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前进。"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国大师、省大师、大国工匠齐聚一堂,不同技艺流派、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佳作同台竞 艺,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激情碰撞中,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与创新活力。其中,苏州玉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喜此次展出近百对最新创作的"龙凤玉对 牌"作品。蒋喜的展区通过创意设计,将水乡、烟雨、家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亮点抢先看
消费日报网· 2025-05-21 10:37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福州举办 展示传统技艺与创新设计 涵盖玉器陶瓷 刺绣漆器等多元品类 [1] - 博览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 是行业"风向标" 甘肃展团连续五届全勤参展 本届携卓尼洮砚 兰州掐丝珐琅画等百余件精品亮相 [3] 甘肃工艺美术展团 - 甘肃展团以黄河文明为主题 呈现10大类200余种工艺美术 包括洮砚 掐丝珐琅等 从业者达33万 含298位省级大师和6位国家级大师 [4] - 重点展品《沧海曙光》洮砚采用喇嘛崖老坑鸭头绿砚料 37厘米砚面雕琢海浪纹 可盛三斤墨汁 创新双面设计 [5] - 掐丝珐琅作品《飞天藻井》以莫高窟第329窟为蓝本 融合LED光影技术 将敦煌艺术引入现代空间 [6] - 产业转型方面 推动"非遗+文旅+电商"模式 唐卡 掐丝珐琅等技艺通过研学工坊 直播等形式实现商业化 [8] 青海唐卡艺术 - 青海展团聚焦唐卡艺术 完德尖措大师携融合工笔画技法的水陆画唐卡参展 作品使用矿物颜料 勾金工艺突破传统审美 [12][13] - 热贡龙树画苑由完德尖措创立 免费培养170名学员 开发唐卡衍生品 被列为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拥有8位省级以上大师 [15] - 创新方向包括创作56民族主题唐卡 推动技艺从宗教用品向艺术品转型 [15] 江西陶瓷艺术 - 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展团呈现12件创新陶瓷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参展作品融合高温颜色釉与粉彩 如《日出青峦烟欲紫》山水画卷 [18][19] - 展品主题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结合青铜面具 自然花卉等元素 采用拼贴 立体方器等现代手法 [20] - 研究所拥有700多台设备 承担400多项科研项目 通过优化釉料配方 跨界融合等方式推动工艺创新 [22][23]
五粮液工匠群像:传承与创新的千年守护者——五一劳动节致敬每一位酿酒劳动者
中金在线· 2025-05-01 20:26
五粮液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 - 公司通过六位酿酒工匠的故事展现其千年工艺传承与匠心文化,强调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1][11] - 工匠团队覆盖不同年龄层与背景,包括特级技师、退伍军人、大学生等,体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2][8][10] 核心生产工艺与技术 - 酿酒工艺依赖"感官经验+理化指标"双轨标准,例如师德刚通过调整水量和投粮节奏解决"酒醅不收汗"问题[2] - 传统工艺为质量根基,袁世华曾因偏离工艺导致酒质下滑,后通过严格遵循标准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5][7] - 生产管理注重细节,如陈小波班组因纠正设备参数偏差使优质酒产量回升30%[8] 人才培养与内部晋升 - 推行"1带N"师徒制,师德刚培养出多名获奖徒弟,其班组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任务[2] - 高校联合培养计划输送专业人才,余聪等大学生通过实践磨练成长为技术骨干[8] - 内部晋升体系完善,王代君从操作工晋升为管理者,协调传统经验与标准化操作[8] 生产效能与质量管理 - 陈小波接管落后班组后,半年内实现扭亏为盈,两轮次生产超额完成公司任务200%[9] - 袁世华在523车间引入"感官+理化检测"方法,解决发酵不彻底导致的酒质酸度过高问题[7] 企业文化与社会价值 - 工匠精神体现为"对工序的敬畏"(袁世华)和"用手艺守护文化"(颜佳)[7][10] - 公司通过劳动节专题宣传强化品牌叙事,将个体工匠故事升华为中国白酒文化传承的象征[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