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西藏:“见证与守望”主题展讲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故事
新华社· 2025-10-03 10:02
展览以"合同一家""万象更新"两大核心为脉络,集中展示了唐卡、造像、瓷器、贝叶经等布达拉宫珍藏的300余件体现民族团结的文物,系统 呈现了西藏地方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历史脉络,其中百余件为首次展出。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雪城珍宝馆,光影流转间,一幅跨越千年的中华民族交融长卷缓缓铺展…… 珍宝馆序厅两侧的浮雕壁画,展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盛况、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启程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全过程。壁画中间是高约10 米的3D裸眼屏幕,屏幕上元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珍珠曼扎等稀世文物一一浮现。来自广东中山的蔡女士看着这一切,不禁屏住呼吸,举起手 机,将这份震撼定格。 "在雪城珍宝馆集中欣赏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遗珍,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蔡女士说。 这场"见证与守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由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布达拉宫管理处承办。展览历时三年筹备,于2024年12月 31日正式开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日均接待超过2000人次。 明永乐宫廷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便是其中一件。该造像莲台清晰镌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识,一个"施"字,直观印证了当时西藏地方 与明中央政 ...
唐卡绘振兴 文脉润卡若——昌都市卡若区唐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交流会圆满落幕
新华网· 2025-10-01 20:47
文脉需以典籍留存,智慧当以著作传承。交流会现场,《西藏昌都嘎玛嘎赤画派唐卡遗存保护与技艺传 承》新书发布仪式成功举行,并将新书赠予与会嘉宾代表、画师、学生等,让唐卡文化的智慧以书籍为 载体,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流转。 藏东九月秋意浓,澜沧江畔文脉兴。当千年唐卡的矿物颜料遇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一场跨越传统与 现代的文化对话,在昌都市卡若区徐徐铺展。9月29日,昌都市卡若区唐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交流 会在卡若区大厦负一楼报告厅圆满落幕,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 唐卡为媒,共探文化传承之道,共绘乡村振兴新篇。昌都市政协副主席、昌都市文联名誉主席图嘎;昌 都市委常委、卡若区委书记邓文昌出席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堪称一场"思想与艺术的盛宴"。主旨发言阶段,中央民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教 授,西藏唐卡协会会长阿旺晋美教授,勉萨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布斯达先生,昌都市文联名誉主 席图嘎主席,嘎玛嘎赤画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嘎玛德勒,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刘冬梅教授分别发 言,从历史脉络到当代实践,从艺术特色到产业路径,为唐卡赋能乡村振兴勾勒出清晰蓝图。 专题发言环节,故宫博物院文保标准部副主 ...
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2:05
活动概览 - 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于9月20日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开幕 活动以"相约白藏房 魅力香巴拉"为主题 持续至9月21日 [1][3] - 活动包含开幕式及七大特色项目:乡城猫局聘任发布会 田园疯装秀 全民疯玩季 农特产品展 猫在乡城短视频大赛 疯装+白色灌礼民俗体验 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 [3] 区域合作与联盟建设 - 大香格里拉环线旅游联盟达成协议 四川得荣 乡城 稻城县与云南丽江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 推动交通互联 景区联动开发 客源共享和文化共护 [3] - 联盟旨在构建大香格里拉旅游发展共同体 提升品牌影响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 - 乡城县位于川滇交界处 属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地 拥有全国最大白藏房群 疯装服饰 桑披岭寺等"三绝"资源 [1] - 独特敬猫文化成为文旅亮点 猫被视为吉祥象征 乡城猫局聘任小猫为荣誉文旅局长 并启动短视频大赛 [5] - 疯装服饰融合藏族 汉族 纳西族文化元素 20日晚举办田园疯装秀 本地村民与青海 甘肃 西藏模特共同演绎民族时尚秀 [5] 旅游体验与产品推广 - 推出五条沉浸式体验线路 涵盖山水与人文景观 适应当前旅游旺季需求 [7] - 非遗市集展示唐卡 檀香泥塑 黑陶等技艺 农特产品展推出藏猪 苹果 蓝莓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7]
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1:24
西藏地区发展现状 - 多国媒体人员及公务人员在西藏林芝和拉萨两地参访 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及农村发展情况[1] - 参访行程包括学校 村落 唐卡画院及藏药厂 并体验传统藏香制作工艺[1] - 从林芝至拉萨近400公里路程中 观察到沿途山脉河流村落及地区发展进步[3] 文化与传统艺术 - 西藏唐卡画院学生需接受七八年训练才能成为独立绘画艺术家[4] - 手工藏香制作完全使用天然原料 工艺繁琐 农牧民通过参与制作获得收入[6] - 参访人员对西藏文化如唐卡绘画 雕像及文字表达进一步探索兴趣[6] 教育与基础设施 - 林芝巴宜区中学教师办公室配备现代化设备 教育体系呈现规范化特征[6] - 高原传统生活方式包括牲畜养殖 奶制品生产及耕作活动获得展示[3] - 地区建筑传统与现代化发展并存 给参访者留下深刻印象[1]
“85后”唐卡画师着着:守正创新 让传统技艺之间多一些互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3:40
行业动态 - 唐卡绘画技艺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通过非遗传习所形式进行传承 整合当地30多项非遗项目实现相互协作和共同发展 [1] - 唐卡画师着着教授学生年龄跨度从"00后"到50岁以上 包括美术生和残疾人在内的30多名学员 [1] 产品创新 - 唐卡技法应用于菩提叶绘画 描绘乡城特色白藏房图案 并开发扇面和石绘等文创产品反映当地"敬猫"文化 [1] - 唐卡颜料使用绿松石原石及朱砂、雄黄等矿物原料 通过传统研磨工艺制作 [1] 文化内容 - 唐卡作品包含象征吉祥的图案 反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实景及节日共庆场面 [1] - 创作内容结合乡城地域文化特征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1]
消费协作 | 长宁区举办“沪果优品·秋日市集”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15
活动概况 - 沪果优品·秋日市集于9月4日在上海愚园路1107号创邑SPACE大草坪举办 展示青海果洛州特色产品[1] - 活动由青海省果洛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联合主办 长宁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协办[3] - 这是果洛州特色产品首次在长宁区集中展销[3] 参展产品 - 展品包括牦牛肉干 牦牛奶酪等高原美食 虫草 贝母等绿色有机认证药材 手工藏毯 传统银饰等非遗手作[5] - 达日县昂钦部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牦牛绒制品与藏茶[7] - 市集汇聚果洛州6个县20余家企业特色产品[7] 市场反响 - 市民反馈牦牛肉干"嚼着特别香 一点都不柴" 对需近一个月制作的唐卡产品表示佩服[5] - 牦牛奶酥受到儿童喜爱 家长认为有助于了解高原食物与文化[5] - 企业期待品牌能被上海市民熟知与认可[7] 战略意义 - 活动是沪果两地深化交流合作的新尝试[7] - 未来计划围绕愚园路艺术街区 上生·新所等特色区域开展更多文化活动[7] - 青海果洛州是上海主要对口支援地区 上海市6个区分别支援果洛州6个县[7]
西藏,西藏!
新华社· 2025-08-20 21:17
地理与自然环境 - 西藏占据中国国土面积约1/8 [3] -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而中国多数地区海拔仅200米左右 [3] - 雅鲁藏布江切割形成世界最深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8] - 青藏高原形成于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强烈地质隆起 [6] - 区域包含祥格拉冰川 羌塘草原及玛旁雍错湿地等独特生态景观 [5][8][9] 历史文化传承 -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中原纺织 农业及医疗技术 [10] - 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已矗立1100余年 记载藏汉融合历史 [13] - 布达拉宫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流象征延续千余年 [12][15] - 传统技艺如唐卡绘画 氆氇编织通过现代工作室传承创新 [16] 现代发展成就 - 1951年签订"十七条协议"实现和平解放 奠定民族区域自治基础 [17]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7][19] - 建成康藏 青藏 新藏 滇藏公路网及青藏铁路"天路"交通体系 [19] - 拉萨贡嘎机场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19] - 牧区实现智能手机全覆盖 远程教育普及 网络覆盖广袤地域 [24] 经济与产业创新 - 藏族青年通过直播销售氆氇围巾获得可观订单 [16] - 藏医药结合现代科学向全球推广 [24] - 藏族服饰 藏刀 唐卡通过创新设计焕发新生 [24] - 藏北草原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 发展清洁能源 [21] 社会民生改善 - 援藏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同推进教育 医疗 基础设施建设 [25] - 实现从传统水桶取水到自来水系统 油灯到电灯 土路到柏油路的升级 [25] - 60年间完成从毡房到楼房的居住条件变革 [25] - 北京等省市医疗援藏团队持续支持拉萨人民医院等机构 [25]
青海因地制宜发展非遗特色产业 针线笔触,绘出高原五彩斑斓(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07:15
非遗产业发展概况 - 青海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1] - 以唐卡 盘绣 藏毯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实现显著经济增长和就业带动 [1][2][3] 热贡艺术(唐卡)产业 - 热贡艺术文化产业收入从2011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0.8亿元 实现跨越式发展 [1] - 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热贡艺术相关企业达5家 产业规模化程度提升 [1] - 当地对唐卡白描 彩绘 矿物质颜料制作等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通过多种方式记录技艺展示过程 [1] - 唐卡画师在内容和画法上创新 既保留传统手工技艺 又融合时代元素 [1] 土族盘绣产业 - 班彦村盘绣园推出500余种文创产品 年均承接企业订单7.5万件 订单收入达300万元 [2] - 产品远销海外 绣娘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 - 互助县累计培训绣娘4000余人 在5所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堂 [2]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实现盘绣产值9470万元 年均增速约5% [2] 藏毯产业 - 圣源地毯2024年营业额达1.19亿元 出口额超970万美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以上 [3] - 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生成地毯图案 染色车间拥有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 [3] - 西宁市湟中区建成藏毯加工点97个 吸纳从业人员6000多名 人均年收入6万元 [3] 产业创新与转型 - 唐卡创作融合时代元素如天津地标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1] - 藏毯产业在保留传统手工编织基础上增加机织地毯 手工枪刺地毯两种制作工艺 [3] -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藏毯规模化 定制化生产 [3]
针线笔触,绘出高原五彩斑斓(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06:31
唐卡产业发展 - 热贡艺术文化产业收入从2011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0.8亿元 [1] - 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热贡艺术相关企业达5家 [1] - 黄南州对唐卡白描、彩绘及矿物质颜料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1] 盘绣产业规模与培训 - 班彦村盘绣园年均承接企业订单7.5万件 订单收入达300万元 [2] - 盘绣园145名绣娘参与制作 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 - 互助县累计培训绣娘4000余人 在5所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堂 [2] 盘绣产业产值与工坊建设 - 互助县2022-2024年累计实现盘绣产值9470万元 年均增速约5% [2] - 建成阿妈手作、阿姑绣等一批盘绣工坊 [2] - 推出500余种文创产品并远销海外 [2] 藏毯产业技术升级 - 圣源地毯2024年营业额达1.19亿元 出口额超970万美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以上 [3] - 染色车间拥有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 支持规模化定制生产 [3] 藏毯产业就业与产能 - 湟中区建成藏毯加工点97个 吸纳从业人员6000多名 [3] - 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6万元 [3] -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地毯图案 保留传统手工编织工艺 [3]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新华社· 2025-08-16 0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 - 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4.73亿元[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规模 - 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60项[2] - 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2] 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拉萨服饰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5] - 藏族传统泥陶雕塑制作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14] - 西藏雪巴康雕版印刷制作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11][21][22] - 西藏传统雕刻修复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17] -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 - 藏族唐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 藏香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多吉在拉萨制作藏香[6] - 雪拉藏纸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格桑旦增在制作藏纸[12] - 画师在制作绘制唐卡用的矿物质颜料[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