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家门口”看上好中医——“十四五”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再优化
新华社· 2025-08-23 10:56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6.6亿。庞 大的数字背后,少不了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 药特色优势日益彰显,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了好中医。 强基层,"织密"中医药服务网 夏秋之交的京城湿热交蒸,彩虹城第二社区内,一场"一站式"巡诊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问诊。"您 血压有点偏高,伏天要少熬夜,饮食别太咸,多吃冬瓜、绿豆汤这类清热的食物……"到此巡诊的蒲黄 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蔡元元为居民李阿姨详解三伏养生要点,叮嘱健康注意事项。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 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群众看中医越来越方便。 国家中医药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年底,全国已有约4.2万个中医馆,覆盖超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和乡镇卫生院;超过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约96%的县设有县 办中医医疗机构;约91%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临 ...
全国首家!固生堂(02273.HK)与小红书达成官方合作,多维构建矩阵式流量生态
格隆汇· 2025-08-18 12:19
核心观点 - 公司与小红书达成商业化深度合作 成为全国首家与小红书达成官方合作的中医医疗机构 标志着公司完成从单一品牌流量向平台型矩阵式流量的关键转型 [1] - 通过构建矩阵式流量生态平台 公司实现多渠道触达与多场景转化 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获客成本 2025年7月全集团流量获客订单数逾4万单 环比增长40% 同比增长75% [3][4] - 流量生态战略助力中医药服务普及与价值释放 打破地域限制与信息壁垒 推动中医文化在年轻群体及海外市场的渗透 [5] 小红书深度合作 - 合作契合中医养生年轻化趋势 小红书平台20-35岁用户占比超70% 近一年中医相关笔记数量增长超200% [2] - 公司通过笔记、直播、店铺等多场景立体化展示中医服务 并借助小红书海内外社区优势精准链接海外中医爱好者 [2] 矩阵式流量生态构建 - 已与美团、抖音、高德地图等主流平台达成合作 覆盖生活服务、社交娱乐、地图导航等多场景 [3] - 通过多元化挂号入口布局与平台间技术数据链接 实现"多渠道触达+多场景转化" 美团聚焦本地服务 抖音侧重短视频科普 高德强化线下导航 [3] 流量运营成效 - 2025年7月美团平台获客订单数逾3万单 环比增长35% [4] - 获客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用户复诊率与品牌信任度持续提升 公司在广州、深圳等地组建超200人专业运营团队 并开拓银行、保险等高净值用户渠道 [4] 战略价值与行业影响 - 流量入口能力被列为公司四大核心能力之一 通过平台合作打通生态实现高效获客 [4] - 流量生态打破中医服务地域限制 推动中医文化在Z世代渗透 并为中医国际化搭建新桥梁 [5]
瑞银:首予固生堂“买入”评级 列为医疗服务首选 目标价48.3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3 10:21
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固生堂(02273)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8 30港元 [1] - 目标价对应20倍/17倍2025年/2026年预测市盈率 0 9倍2026年预测市盈增长比率(PEG) [1] 增长前景 - 预测2024-2027年经调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20%(Visible Alpha共识预期为19%) [1] - 增长驱动力包括持续强劲盈利增长 诊所快速扩张 院内制剂/AI技术/海外扩张进展 [1] 商业模式优势 - 为中医师建立可持续且回报丰厚的职业发展平台 提升医师覆盖率和生产力存在显著机遇 [1] - 拥有中医药供应链 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 同时拓展自费增值业务应对政策风险 [1] 行业机遇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后 高层级公立医院可能将慢性病患者向下转诊 [1] - 公司凭借慢性病专长 城市社区布局及差异化高质量服务 定位良好可承接公立医院转诊患者 [1] 市场定位 - 被列为医疗健康服务领域首选标的 因强劲增长前景与较低估值形成吸引力 [1]
广州入选全国15个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行列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5 16:01
中医药行业政策支持 - 广州入选全国15个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行列,该项目由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推动 [1] - 示范项目聚焦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和管理体系创新,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国家级示范标杆 [1] 广州中医药发展规划 - 广州市卫健委将实施岭南中医药技术传承三大工程、中医药科研创新三大专项、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三大层次 [1] - 计划推进中医药服务创新四大模式、中医药管理体系创新五大机制和羊城中医药文化品牌五大行动 [1] - 目标是在技术传承、产业融合、人才梯队、服务模式、机制改革、文化传播六大领域形成示范标杆 [1] 中医药发展目标 - 打造"临床疗效突出、科研转化高效、服务体系智慧、文化辐射深远"的中医药发展范式 [1] - 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1] - 打造国内领先的岭南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1]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多场平行论坛引关注
新京报· 2025-07-11 22:36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首次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主题,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经济伦理和金融思维,以文化引领金融实践创新 [2] - 70多位国内外嘉宾参会,覆盖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青岛大学等)及国际代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 [2] - 济宁市委书记强调当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空间,呼吁金融支持区域发展 [3] - 山东省提出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直达基层服务、民企直连等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3] 中医药文化论坛 - 论坛设置中医药体验馆,展示针灸、推拿等非遗诊疗项目,吸引国际嘉宾(如阿根廷研究员)参与体验 [4] - 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孙重三小儿推拿、齐鲁志意脉象诊法等)现场展示特色疗法,融合儒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4] - 济宁市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11个县市区均为先进单位,乡镇卫生院100%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助力资源整合 [5][6] - 山东省副省长指出中医药已覆盖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将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打造齐鲁特色文化高地 [6] 区域经济发展 - 济宁市通过工业"头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活水成为塑造新优势的关键 [3] - 山东省金融系统创新"好品金融"品牌,实施利企惠民工程以服务实体经济 [3] - 济宁市依托儒家文化与中医药融合优势,形成"儒医同源"生态,成为全国中医药推广典范 [5][6]
中医药养老立法破题在即
新华日报· 2025-07-09 05:45
居家养老现状与挑战 - 中国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但基层专业服务体系网络存在明显短板[1] - 一二线城市社区老年康养服务稀缺 中医药专业医疗支持难以就近获取[1] - 南通"长护险模式"采用"政府+医保+个人"共担机制 覆盖失能老人照护网络[1] 中医药服务标准化需求 - 中药代煎服务存在规范性缺失问题 工业化煎药机未充分实现传统"先煎后下"工艺[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研究中药煎药服务标准 将明确第三方企业资质与服务规范[2] - 《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倡导"药食同源"理念 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2] 政策与立法建议 - 需推动长护险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覆盖 尤其要覆盖城乡居民[1] - 建议制定"养老服务法""长期护理保险法"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长期照护项目清单[1] - 中药膏方管理规范缺位 需加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配套政策出台[2] - 中药材质量监管提出"三步策略":升级部颁标准 整合地方标准 建立跨省数字追溯闭环[2] 产业协同与创新实践 -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基层服务对接 探索"定向培养+岗位津贴"人才机制[3] - 适老化改造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 可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3] - 正在制定南京市老年人陪同就医服务规范 解决人员不足与标准缺失问题[3] 国际经验与战略机遇 - 澳大利亚经验显示需通过立法实现中医与西医法律地位平等[4] - 中国可将中医药养老纳入国家经济战略顶层设计 结合《中医药法》修订与老龄化高峰机遇[4] - 到2035年4亿老年人口时代 需构建法律为基础 标准为规范 体系为支撑的中医药养老模式[4]
央行:将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 - 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出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文件[1] - 全面实施2022-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9] - 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项目[2] 金融数据安全管理 - 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指导机构依法保障业务数据安全[9] - 实施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行业标准 落实金融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安全管理策略[10] - 推动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 明确数据共享、隐私保护、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10] 资本市场数据要素应用 - 中国证监会评选出第一批11个"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项目 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领域[17] -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等3个案例入选行业典型案例[18] - 规划证券期货行业未来三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标 推进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19] 气象数据要素开发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 累积服务130万用户并提供13PB数据[13] - 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众创平台"获2024年大赛气象赛道一等奖[12] - 构建气象数据身份标识体系 已发放标识超过90万张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14] 文物数据资源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21] - 敦煌研究院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平安石窟"管理模式 故宫博物院构建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22] - 全国7046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 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2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国家中医药局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 建设215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 -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发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浙江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31] - 开展127个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 加强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等智慧应用[24] 数据要素大赛赛题设置 - 金融服务赛道设置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等4大赛题 聚焦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26] - 文化旅游赛道以"保护-利用-共享"为核心 设置文物数字化保护等3个方向赛题[27][28] - 气象服务赛道突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等方向 鼓励融合5G-A基站、智能汽车等新型数据源[34][35]
商务部: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 十年间实现翻番 年均增长率约6.3%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1:32
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约6.3% [5] -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最大贸易伙伴,南亚商品如尼泊尔羊绒制品、阿富汗青金石、印度珠宝、斯里兰卡茶叶香料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5] - 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于2024年初生效,与孟加拉国启动投资协定升级谈判,并给予南亚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 [6]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 - 将于2025年6月19—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主题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由商务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4] - 设置11个专业馆,包括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等,专业馆占比近70% [16] - 首次实现全面市场化运作,吸引5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达120余家,较上一届增长36% [16][17] 投资与合作项目 - 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帕亚拉电站、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等项目陆续落地 [6] - 拓展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 [6] - 近期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签署贸易畅通工作组备忘录及5项合作文件,在水海产品进口、可再生能源投资等领域达成高质量合作意向 [23] 云南的区位优势与规划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5300万人次、货物超6000万吨,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越南、泰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 [8] -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规模连续7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推出"三免三便利"政策措施促进贸易便利化 [9] - 计划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绿色电力交易平台,推动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去" [32] 展会特色与活动 - 首次设立"南博发布厅",29家企业将发布新品,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科技材料等领域 [18] - 设置"贸易无忧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策划6条产业考察路线推动经贸合作 [17] - 举办近40场专业活动,包括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国际公共采购对接会等,聚焦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和服务贸易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