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张晓宇:激发对沙滩足球等项目的热情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27
(原标题:张晓宇:激发对沙滩足球等项目的热情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编者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推动全民健身、促进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在十五运 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推出"十五运365天365人"专栏,聚焦运动员、企业家、专家学者、体育爱好 者及社会公众的全运故事与全运期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十五运,生动呈现我国体育精神、城市活力 和文化魅力。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张晓宇认为,这次全运会群众组的沙足比赛为全国顶尖的业余沙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极大 地提升了运动员的荣誉感和赛事观赏性,对于沙足运动的推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粤港澳联合承办是全运会历史上的创新之举,体现了大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张晓宇期 待,本届赛事不仅展现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成绩,更能推动三地体育文化深度交流,激发大众对沙滩足 球等新兴项目的热情。 (海报设计:王冰、实习生吴思远) 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沙滩足球项目在广东省阳江市完赛,来自全国的22支队伍参加比 赛。男子组方面,四 ...
东莞篮球经济“中场”:从城市名片到产业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7:12
东莞篮球城市发展概况 - 东莞自2004年宏远俱乐部首夺CBA总冠军后成为全国篮球标杆城市,累计培养30多位国手[1] - 每年举办超5000场篮球赛事,实现"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的全民篮球生态[1] - 2023年易建联退役战单场门票收入超3000万元创CBA纪录[1] - 即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篮球赛,预计吸引10万人次观赛并拉动2亿元消费[2] 职业篮球商业化成就 - 创造CBA首个"十一冠王"纪录,全国首个同时拥有4个职业俱乐部的城市[3] - 东莞女篮新彤盛两次问鼎WCBA,实现职业联赛"一城双冠"[3] - 省级联赛中东莞男女篮分别取得十连冠和八连冠[3] - 单场CBA比赛可带动近1000万元消费(含门票+周边)[4] - 形成"线下赛事+线上直播+衍生品授权"的复合收入结构[4] 民间篮球产业化路径 - 东莞市篮球联赛连续举办22届,注册球员776人,商业赞助包括红牛等品牌[5] - 建立120家青少年培训机构,年培训超10万人,宏远青训输送CBA球员数量全国第一[9] - 25个镇级篮球协会覆盖基层,部分村级协会已成立[9] - 体育制造业生产篮球/发球机/潮玩手办等产品,开辟"篮球+潮玩"新赛道[9] 产业生态升级方向 -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篮球主题商业载体/网红地标/餐饮等新场景[11] - 通过赛事矩阵串联文旅/制造/商业业态,形成产业链闭环[12] - 启动篮球城市文化节,打造"周周有赛事"的全民狂欢氛围[12] - 探索"体教融合"模式,如宏远男篮与广东实验中学战略合作[9] 现存发展瓶颈 - 篮球产业创新不够"出圈",市场化运作水平待提升[9] - 相比国际篮球强国,产业链完整度仍有差距[9] - 群众篮球活动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效应[9]
东莞篮球经济“下半场”:从城市名片到产业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5:14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 - 体育赛事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广东通过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东莞篮球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版图的核心符号,超越运动本身成为驱动城市经济活力的引擎之一 [2] - 十五运会期间东莞预计吸引超10万人次观赛,直接拉动消费超2亿元 [3] 东莞篮球的经济效应 - 东莞篮球中心单场门票收入超三千万元,刷新CBA单场票房纪录 [2] - 每场CBA比赛带动近一千万元消费数额,包括门票、服装、篮球等周边产品 [9] - 宏远俱乐部通过"线下+线上"双向收入结构实现流量转化,包括直播版权收益、粉丝经济、青训产业化等 [9] 东莞篮球的产业生态 - 东莞每年举办超5000场篮球赛事,形成"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的生态系统 [2] - 东莞市篮球联赛已连续举办22届,注册球员776人,商业赞助包括红牛饮料等品牌 [10] - 东莞拥有由业余到职业、由民间到官方的层级完善的篮球体系,培养大量篮球人才 [14] 篮球产业化与青训体系 - 东莞全市登记的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近120家,全年接受培训的青少年超10万人 [16] - 宏远俱乐部青训输送CBA球员数量全国第一,形成"以赛养训、以训促赛"的人才闭环 [16] - 东莞拥有25个镇级篮球协会,甚至已有村一级篮球协会,专业管理延伸至基层 [16] 篮球产业的新赛道与挑战 - 东莞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篮球、发球机、周边手办等,"篮球+潮玩"成为新赛道 [17] - 东莞篮球产业主要由俱乐部、教育培训、用品制造、竞赛表演等构成,但未成气候 [17] - 东莞篮球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表现不够理想,缺乏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 [17] 体育+融合发展 - 东莞着力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 - 通过"篮球+网红地标""篮球+潮流餐饮"等新业态,打通"赛事流量—消费增量—城市能量"转化通道 [21] - 篮球经济串联文旅、制造、潮流商业等多元业态,形成产业链闭环 [21] 十五运会与全民篮球 - 东莞通过篮球城市文化节营造十五运会氛围,持续至10月的全民篮球狂欢 [23] - 群众运动推动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带动群众运动,提升全民健康 [23] - 东莞篮球经济的故事超越"赛事创收",成为城市的"经济催化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