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篮球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体谈)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球员中国行活动 - 球员开启职业生涯第二十三个美职篮赛季并开展第十五次中国行活动 [1] - 球员与家人受到中国球迷热烈欢迎并深感荣幸 [1] - 球员与13年前交流过的中国大学生球员重逢并见证其成为教师和两个孩子的母亲 [1] 篮球运动交流 - 篮球被视为连接彼此的桥梁并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追逐梦想 [1] - 球员参与中国国家青年队训练课并分享训练经验 [2] - 球员强调打好篮球的三个关键因素为决心、投入和热爱 [2] 球员职业态度 - 球员虽近41岁但认为年龄只是数字并坚持追求更好表现 [2] - 球员对自己非常严格并致力于不断创造新成就 [2] - 球员希望通过篮球为中国篮球发展贡献力量 [1]
乡镇篮球赛带热高原小县(县域体育展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8-28 06:38
篮球运动群众基础 - 循化县篮球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农闲消遣 80年代蔚然成风 目前全县拥有业余篮球队超100支 9个乡镇154个村全覆盖篮球场[3][4] - 乡镇男子篮球赛举办500多场村级赛与300多场乡镇赛 县级比赛需经层层角逐晋级[4] - 2025年全县村乡县三级篮球赛共举办200场次 累计现场观赛30万人次 网络观赛120万人次[6] 赛事影响力与参与度 - 乡镇篮球赛决赛期间县城宾馆满员 可容纳5000人篮球馆座无虚席 观众携带食物饮水长时间观赛[3][4] - 赛事设置9个直播入口 在线观看峰值超3万人 线上累计观看突破10万人次[3] - 查汗都斯乡队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西北赛区 在18支代表队中晋级四强[3] 文化融合与社会效益 - 篮球运动促进多民族融合 县队包含撒拉族藏族回族汉族等民族球员 通过赛事建立跨民族友谊[5] - 赛事成功化解两村因水源问题的世代矛盾 通过篮球友谊赛促使双方队员成为"许乎"(朋友)[5] - 中小学普遍设立篮球社团并提供专业训练 同时组建分年级男女篮球队以提升团队协作与身体素质[4] 经济带动效应 - 2025年篮球赛事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8200万元 赛事期间插播美景美食宣传吸引游客打卡[6] - 赛事与文化旅游活动联动 举办花儿表演少数民族服饰走秀骑行诗歌节等配套活动[5]
东莞篮球经济“中场”:从城市名片到产业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7:12
东莞篮球城市发展概况 - 东莞自2004年宏远俱乐部首夺CBA总冠军后成为全国篮球标杆城市,累计培养30多位国手[1] - 每年举办超5000场篮球赛事,实现"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的全民篮球生态[1] - 2023年易建联退役战单场门票收入超3000万元创CBA纪录[1] - 即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篮球赛,预计吸引10万人次观赛并拉动2亿元消费[2] 职业篮球商业化成就 - 创造CBA首个"十一冠王"纪录,全国首个同时拥有4个职业俱乐部的城市[3] - 东莞女篮新彤盛两次问鼎WCBA,实现职业联赛"一城双冠"[3] - 省级联赛中东莞男女篮分别取得十连冠和八连冠[3] - 单场CBA比赛可带动近1000万元消费(含门票+周边)[4] - 形成"线下赛事+线上直播+衍生品授权"的复合收入结构[4] 民间篮球产业化路径 - 东莞市篮球联赛连续举办22届,注册球员776人,商业赞助包括红牛等品牌[5] - 建立120家青少年培训机构,年培训超10万人,宏远青训输送CBA球员数量全国第一[9] - 25个镇级篮球协会覆盖基层,部分村级协会已成立[9] - 体育制造业生产篮球/发球机/潮玩手办等产品,开辟"篮球+潮玩"新赛道[9] 产业生态升级方向 -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篮球主题商业载体/网红地标/餐饮等新场景[11] - 通过赛事矩阵串联文旅/制造/商业业态,形成产业链闭环[12] - 启动篮球城市文化节,打造"周周有赛事"的全民狂欢氛围[12] - 探索"体教融合"模式,如宏远男篮与广东实验中学战略合作[9] 现存发展瓶颈 - 篮球产业创新不够"出圈",市场化运作水平待提升[9] - 相比国际篮球强国,产业链完整度仍有差距[9] - 群众篮球活动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效应[9]
东莞篮球经济“下半场”:从城市名片到产业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5:14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 - 体育赛事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广东通过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东莞篮球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版图的核心符号,超越运动本身成为驱动城市经济活力的引擎之一 [2] - 十五运会期间东莞预计吸引超10万人次观赛,直接拉动消费超2亿元 [3] 东莞篮球的经济效应 - 东莞篮球中心单场门票收入超三千万元,刷新CBA单场票房纪录 [2] - 每场CBA比赛带动近一千万元消费数额,包括门票、服装、篮球等周边产品 [9] - 宏远俱乐部通过"线下+线上"双向收入结构实现流量转化,包括直播版权收益、粉丝经济、青训产业化等 [9] 东莞篮球的产业生态 - 东莞每年举办超5000场篮球赛事,形成"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的生态系统 [2] - 东莞市篮球联赛已连续举办22届,注册球员776人,商业赞助包括红牛饮料等品牌 [10] - 东莞拥有由业余到职业、由民间到官方的层级完善的篮球体系,培养大量篮球人才 [14] 篮球产业化与青训体系 - 东莞全市登记的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近120家,全年接受培训的青少年超10万人 [16] - 宏远俱乐部青训输送CBA球员数量全国第一,形成"以赛养训、以训促赛"的人才闭环 [16] - 东莞拥有25个镇级篮球协会,甚至已有村一级篮球协会,专业管理延伸至基层 [16] 篮球产业的新赛道与挑战 - 东莞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生产篮球、发球机、周边手办等,"篮球+潮玩"成为新赛道 [17] - 东莞篮球产业主要由俱乐部、教育培训、用品制造、竞赛表演等构成,但未成气候 [17] - 东莞篮球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表现不够理想,缺乏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 [17] 体育+融合发展 - 东莞着力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 - 通过"篮球+网红地标""篮球+潮流餐饮"等新业态,打通"赛事流量—消费增量—城市能量"转化通道 [21] - 篮球经济串联文旅、制造、潮流商业等多元业态,形成产业链闭环 [21] 十五运会与全民篮球 - 东莞通过篮球城市文化节营造十五运会氛围,持续至10月的全民篮球狂欢 [23] - 群众运动推动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带动群众运动,提升全民健康 [23] - 东莞篮球经济的故事超越"赛事创收",成为城市的"经济催化剂" [23]
丹阳吕城镇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落幕 12个乡镇的13支队伍参赛,吕城镇两队获二三名
镇江日报· 2025-07-18 08:17
赛事概况 - 丹阳市吕城镇"国缘金K杯"第三届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由丹阳市体育总会、吕城镇人民政府主办,吕城镇体育总会、吕城镇文体中心、吕城康乐篮球俱乐部联合承办 [1] - 赛事吸引了常州、丹阳两地12个乡镇的13支代表队参赛 [1] - 比赛历时23天,自6月24日开赛至7月16日晚落幕 [1][2] 比赛结果 - 常州西夏墅慧匠涂层队获得冠军,吕城华发队获得亚军,吕城康乐队获得季军 [1] - 季军争夺赛中,吕城康乐队以46:33战胜常州薛埠春晖队 [1] - 冠军争夺战中,常州西夏墅慧匠涂层队以66:62战胜吕城华发队 [2] 赛事影响 - 赛事展现了各队不俗的篮球技艺和顽强拼搏精神,球员精湛球技和默契配合赢得观众掌声 [1] - 比赛为各乡镇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地区和谐发展 [2] - 赛事进一步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吕城镇及周边地区的普及与发展 [2] 赛事特色 - 吕城镇有"篮球之乡"称号,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为一年一度举办 [2] - 赛事丰富了当地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2] - 参赛球员表示通过比赛收获了宝贵经验并结识志同道合朋友 [2]
杨瀚森:20岁从NBA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6-26 17:55
选秀情况 - 杨瀚森在2025年NBA选秀中以首轮第16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选中,成为第8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1][3] - 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轮再次出现中国球员,此前仅有2002年状元姚明和2007年第6顺位易建联进入首轮[3] - 选秀顺位超出行业预期,杨瀚森是首个从看台(非"小绿屋")被选中的球员[4][6] 球员背景 - 出生于2005年6月26日,司职中锋,选秀当日正值20岁生日,此前效力CBA青岛队[6] - CBA24-25赛季场均16.6分10.5篮板3助攻2.6盖帽,获评最佳星锐球员并入选全明星首发[7] - 选秀前试训14支NBA球队,累计飞行2.76万公里,开拓者是最早试训且互动良好的球队[6][8] 商业价值 - 新秀合同四年总额2139万美元,首赛季442万美元(约3166万人民币),较CBA顶薪高5倍[9] - 李宁在2023年签约杨瀚森,选秀日强化品牌绑定并推出个人标识,其西装印有李宁Logo[9][12] - 选秀当天外星人电解质水官宣代言,预计将吸引更多运动健康及高端消费品牌合作[9][12] - NBA中国业务价值50亿美元,90%中国成年篮球观众观看NBA,中国球员助力商业化[9] 球队考量 - 开拓者看重其年龄(20岁)、身体条件、球商和潜力,认为特质符合球队需求[8] - 球队现有4名中锋包括主力艾顿(场均14.4分10.2篮板),杨瀚森需竞争上场时间[14] - 可能被下放发展联盟,夏季联赛表现及后续交易将影响其初期定位[15] 技术特点 - 技术模板为约基奇,拥有低位单打和高位策应能力,融合传统与现代中锋特征[12][14] - 英语交流仍需提升,需适应NBA更衣室文化及战术沟通[14] 发展挑战 - 需提升对抗强度并科学训练,避免伤病影响职业生涯(参考崔永熙、姚明案例)[15][16] - 目标包括帮助中国男篮重返奥运会并担任代表团旗手[17]
文商旅体多业态互补为赛事赋能 “赛事经济”激活多场景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08 11:12
奥运场馆改造与多业态融合 - 北京多个奥运场馆通过改造升级,将功能区与商业街、美术馆、小剧场等空间融合,实现文商旅体多业态互补[1] - 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增设33米观景平台、滑梯、绳网和攀岩墙,引入空中咖啡、绳降、小蹦极等新运动场景[4] - 首钢冷却塔改造为下沉式篮球公园,利用通风结构提供独特体验,2025年3月开放后持续吸引篮球爱好者[8] 体育消费新场景与流量转化 -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实现冰球、篮球双主场切换,夏季冰上运动火热[6] - 上海徐汇商圈端午假期举办16场体育赛事,包括自由搏击、篮球、飞镖等,吸引4300人直接参与,客流量26.37万人次,营业额超千万元[11][15]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采用"一城一主场"模式,三轮赛事观众超18万人,单场最高观众达15669人[18][20][22] 体育消费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 - 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体育消费资源整合平台,依托交易平台对接体育无形资产与市场资源,释放消费动能[7][9] - 平台将赛事资源开放给商业地产、旅游平台等市场主体,推动自主洽谈交易,配置赛事流量与配套资源[17] 赛事经济与产业链带动效应 - "苏超"联动文旅资源,观赛门票可兑换美食折扣,带动"跟着球赛游江苏"的消费模式[18][21] - 江苏推出50项"跟着赛事去旅行"清单,2025年1—4月51项重点赛事参与人数61.5万,带动客流217.1万人次,消费金额15.7亿元[22] - 赛事经济带动体育制造、旅游、培训等全产业链发展[23]
燃动北疆青春力量!“五一”假期内蒙古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遍地开花
内蒙古日报· 2025-05-06 22:29
青少年体育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五一"假期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8个项目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直接参与青少年运动员超7000人次,辐射带动约两万名家长和群众观赛互动 [1] -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街舞俱乐部公开赛(内蒙古赛区)吸引全国600余名选手参赛 [3] - 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汇聚12个盟市20支队伍的7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及领队 [3] 区域赛事活动亮点 - 呼伦贝尔市与巴彦淖尔市同步举办乒乓球赛事,呼伦贝尔市400余名乒乓少年参与,巴彦淖尔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吸引20支代表队、300余名选手 [5] -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开展足球和篮球赛事,呼和浩特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赛300余名U9-U12球员参与,包头市青少年U系列足球比赛500余人参加,鄂尔多斯"东体杯"篮球选拔赛700余名少年进行185场对抗 [5] - 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赤峰4地联动举办内蒙古青少年跆拳道俱乐部联赛,吸引1800余名参与者 [7] 赛事功能与未来规划 - 通过选拔赛发现潜力新星,如呼和浩特市自由搏击联赛选拔15-20名优秀苗子进入集训队 [7] - 赛事活动成为人才培养"孵化器",未来将构建"学校+体校+俱乐部"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9] - 赛事促进体育与潮流文化融合,如街舞公开赛既是交流盛会也是文化展示窗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