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Which U.S. Companies Are Poised to Profit From Reshoring Supply Chains?
The Motley Fool· 2025-10-02 17:00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正在迅速重塑全球供应链 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出中国并增加在美国本土及墨西哥的生产活动 即出现回岸生产和近岸生产趋势 [1][2][3] - 供应链的重组为物流房地产、物流软件和半导体制造等特定行业公司创造了受益机会 [3][4][7][9] 供应链重组的具体案例 - RH公司计划将其从中国的采购比例降至2% 并增加其北卡罗来纳州工厂的产量 [2] - Lululemon公司正在调整其电子商务履约网络 以应对低于800美元的包裹进口免税政策被取消的变化 [2] 受益公司分析:Prologis -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房地产所有者 公司与亚马逊和联邦快递等企业合作 预计将因制造业回岸对仓储空间的需求增加而受益 [4][5] - 公司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租赁管道达到历史高位 并因开发项目启动和收购活动而提高了全年业绩指引 [6] - 近岸生产趋势也推高了市场对墨西哥设施的需求 [5] 受益公司分析:Manhattan Associates - 公司提供物流软件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管理从仓库到分销再到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 供应链变化预计将推动其服务需求 [7][8] - 其客户RH公司在采用其服务后 库存减少了40% 退货率降低了25% [8] - 公司第二季度剩余绩效义务(代表积压订单)增长了26% 显示出未来增长潜力 [8] 受益公司分析:Intel - 英特尔被视为重振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基石 获得了《芯片法案》80亿美元的拨款 并且联邦政府不寻常地投资了89亿美元以获得公司股权 [9][10] - 在政府投资宣布后 英伟达对英特尔进行了50亿美元的投资 苹果公司据称也有兴趣入股 [10] - 尽管公司营收增长停滞且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未能获利 但其长期历史和制造资产使其继续成为美国政府优先支持的对象 [11]
医药股普遍承压 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 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
智通财经· 2025-09-26 09:44
医药股市场表现 - 科济药业-B股价下跌5.11%至18.37港元 [1] - 康宁杰瑞制药-B股价下跌3.48%至12.22港元 [1] - 维亚生物股价下跌3.52%至2.47港元 [1]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3.1%至45.6港元 [1] 美国关税政策变动 - 10月1日起对进口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1] - 关税豁免条件限定为"在美国建厂且破土动工或在建"的公司 [1] - 政策核心目标为降低药价与推动供应链回流 [1] 行业政策环境 - 今年以来美国多次针对医药行业出台新政 [1] - 政策主要围绕药品价格控制与本土化生产两大主题 [1]
港股异动 | 医药股普遍承压 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 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9:40
医药股市场表现 - 科济药业-B股价下跌5.11%至18.37港元 [1] - 康宁杰瑞制药-B股价下跌3.48%至12.22港元 [1] - 维亚生物股价下跌3.52%至2.47港元 [1]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3.1%至45.6港元 [1] 美国医药关税政策 - 自10月1日起对进口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1] - 关税政策不适用于在美国建厂的公司 [1] - 政策核心目标为降低药价和推动供应链回流 [1]
“脱钩”逆流必败于合作大势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6
在华美企经营现状 - 绝大多数在华美企仍选择深耕中国市场 未因贸易战触发大规模企业回流 [1] - 报告覆盖254家在华美企 其中48%的美企呼吁全面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1] - 71%的受访企业在2024年实现盈利 [2]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张 消费升级活力澎湃 [1] - 中国产业链条完整 基础设施发达 人力资源丰富 使企业能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无缝对接 [1] - 48%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监管环境透明度较高 较去年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 41%的企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充满信心 [2]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本土企业越来越质疑美加征关税政策 认为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2] - 以汽车行业为例 2025年二季度福特、通用和斯泰兰蒂斯因关税损失合计22.5亿美元 全年预计损失将达70亿美元 [2] - 双边贸易关系的波动给在中国经营的外国企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1] 全球供应链格局 - 美国力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收效甚微 现代制造业依赖高度专业化的集群网络和生态系统 [3] - 市场共识日益清晰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取代中国的角色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 更是世界市场和全球创新中心 [3] - 跨国企业如特斯拉、苹果、大众仍致力于"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深度本土化策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