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依规治党
icon
搜索文档
业务聚焦丨有效发挥法规制度激励约束作用
学习教育 - 每周依托机关干部例会举办纪检监察业务大讲堂,及时跟进学习新出台的党内法规[1] - 每年结合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学法用法测试,实现法规学习培训全覆盖[1] - 围绕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及监察法等法规,组织人员分领域、分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领会内涵要义和执行要求[1] 建章立制 - 出台问题线索管理及处置工作办法、市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审理流程及文书规范等指导性文件,精准规范执纪执法工作[2] - 协同制定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实施办法、纪检监察监督与统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等,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2] - 制定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强化精准问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推动问责精准规范[2] 贯彻执行 - 汇编监督执纪执法日常工作流程和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细化信访受理至案件审理全流程工作规范,提供常用文书格式范本[3] - 对市纪委监委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严格审核,并向省纪委监委、市委、市人大备案,做到有件必备[3] - 对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起底排查,今年以来共修改废止制度文件28项,推动法规制度建设动态更新[3] - 将贯彻执行党内法规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查找和纠正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
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金台潮声)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制度建设的核心作用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效减轻了基层干部的人情负担和接待压力 使其干事精力更集中 [1] - 制度之力在于激浊扬清 刚性约束直指顽瘴痼疾和歪风邪气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首次将村(社区)党组织纳入县级巡察范围 为深挖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提供有力武器 [1] - 过去10多年 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等痼疾在制度利剑下得到有力遏制 [1] 制度对社会风气的引导 - 制度之力在于化风成俗 不仅约束行为更深层引导价值嬗变 一些地方对婚宴规模、菜品、宾客进行严格规定 推动移风易俗 使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渐失市场 [2] - 制度之力在于固本培元 通过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和清晰界定公款公权使用边界 强化公款姓公、公权为民的原则 促使党员干部锤炼党性 [2] 制度实践与长效机制 - 实践是制度生命力的沃土 各地各部门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一体推进学查改 注重举一反三和建章立制 例如建立云表通平台规范基层报表准入 规定村(社区)干部及直系亲属享受惠民政策必须十公开 [2] - 制度的力量源于其刚性和长效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和硬杠杠 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典范 作风建设需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3] -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将作风建设的硬要求转化为落地见效的硬措施 让铁规矩长出震慑常在的铁牙齿 方能不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 [3]
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法治目的理论 - 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 -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需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3] - 提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依法监管资本"等原创性理论 深化对法治功能的认识 [3] 法治道路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理论 [4] - 强调法治体系须扎根中国文化 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误导 [5] - 党章修正案确立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方向 [6] 法治体系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仍存短板 [7] - 提出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等关系 明确"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目标 [8] - 部署深化立法改革、加强涉外法治等任务 完善法律规范等五大体系 [8] 涉外法治理论 - 涉外法治是原创性概念 需统筹国内国际治理以应对风险挑战 [9] - 加强涉外法治是高水平开放的当务之急 需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涉外法治体系 [10] - 建立涉外立法、执法、司法等一体化工作机制 [10] 法治现代化理论 - 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需体现中国特色 [11][12] - 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工作法治化""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目标 [12] - 我国法治现代化是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国法治模式 [12] 依规治党理论 -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一体建设 写入党的十九大党章 [13] - 提出"十个坚持" 深化对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14] 法学研究方法论 - 法学研究需结合中国实际和传统法律文化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15] - "六个必须坚持"和"两个结合"为研究法治规律提供科学方法 [16] - 加强对"法治大国""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等原创理论的研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