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诊断
搜索文档
天津新增上市公司,首日涨幅超550%,投资价值显著
搜狐财经· 2025-11-06 01:28
天津今天多了家上市公司,首日股价炸裂到最高涨幅超550%,这个消息听起来像电影情节,但确确实实发生在2025年11月3日,下面我把来龙去脉和细节按 时间线说清楚,不啰嗦,只讲具体发生了什么,让你知道这家公司是谁,它怎么来的,它上市当天到底怎么炸开的。 丹娜(天津)生物,全名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年3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的,这家公司主攻侵袭性真菌病等病原微生物的体外快速 诊断产品,研发和生产是主业,他们说自己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这些名字放一边,先说人和路子。 产品线着重在侵袭性真菌病的检剂,比如(1-3)-β-D葡聚糖检剂盒有显色法和酶联免疫法,另外还有新冠IgM抗体检剂盒以及所谓的"5G+真菌病血清学联 合检测方案"和配套仪器,这些产品已经进入全国34个省市的1200多家医疗机构,市场占有率大约30%,对外销售也到了海外市场这一步。 再说数字,2022年到2024年,丹娜生物的营收分别是2.95亿、2.37亿、2.4亿元,净利润则是4462万、7760万、8719万元,这组数据表现起伏但总体有利润, 市场给出的判断是公司在其细分领域已算头部企业。 IPO路并不顺,丹娜生物在2023年1 ...
丹娜生物今日登陆北交所,真菌感染诊断迎来“资本时刻”
36氪· 2025-11-03 10:50
公司上市概况 - 丹娜生物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价17.10元/股,发行约800万股,募资总额约1.37亿元,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及总部生产线建设 [1] 行业背景与技术演进 - 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平均致死率高达27.6%,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病死率最高可达100% [2] - 真菌检测技术从传统形态学向现代分子诊断演进,传统方法检测周期长达3至7天、灵敏度不高,血清学检测可在2小时内获得结果,成为当前主流技术路径 [2][3] -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和宏基因组测序可在数小时内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量检测,但应用受成本、设备门槛和实验室条件限制 [2] - 2021年6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实施《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行业标准,推动诊断体系规范化发展 [4]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占据约30%份额,产品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超1000家,并出口至东南亚、南美和中东市场 [8] - 核心竞争力在于"原料—平台—产品"全链条垂直整合,自建抗原抗体研发体系,形成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化学发光、荧光定量PCR等多技术平台 [8] - "5G+联合检测方案"一次检测可覆盖90%以上的临床真菌种属,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8] - 公司累计获得91项专利,发明专利48项,取得79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02项欧盟CE认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保持在10%以上 [8][9] 财务表现与经营挑战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约8700万元,同比微降0.6%,毛利率高达85.99%,远超国内IVD企业平均水平 [11] - 核心原料鲎血细胞自2021年鲎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无增量获取渠道,库存原料可满足5年以上生产需求,但长期存在供应危机 [13] - 2023年基于免疫诊断方法学的替代产品总收入仅为34.98万元,约占原有鲎血细胞产品收入的0.42% [13] - 2024年公司三类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82%、60.78%和85.85%,现有产能尚未被充分利用 [13] 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5%,全球市场同期预计从7.8亿美元增长至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9% [15] - 中国市场拥有侵袭性真菌病检测注册证的企业约10余家,国际品牌以美国伯乐、IMMY和ACC为代表,产品线相对单一 [16] - 本土企业形成完整梯队,丹娜生物为龙头企业,平台型IVD企业如安图生物将真菌检测纳入整体解决方案参与竞争 [17] - 行业竞争焦点由产品性能比拼转向技术整合、临床验证与学术推广等综合能力 [18] 未来增长战略 - 产品迭代是关键突破口,免疫诊断替代产品处于注册阶段,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两款新一代快速检测产品 [19] - 国际扩张是第二条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境外营业收入482.56万元,同比增长14.84%,重点布局东南亚与中东市场 [19] - 产能释放构成第三条曲线,新总部与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将从300万套提升至800万套 [19]
丹娜生物(920009):深耕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山西证券· 2025-10-29 17:2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但进行了详细的估值分析 [5][14] - 公司发行后总股本为5,539.00万股,发行价对应市值为9.47亿元,对应2024年市盈率为10.86X [5][25] - 可比公司(浩欧博、科美诊断、透景生命、亚辉龙、新产业)2024年PE均值为26.33X(剔除浩欧博、透景生命),公司估值相较可比公司PE均值有较大折价 [5][24][26] 核心观点与公司定位 - 丹娜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27] - 公司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产品涵盖酶动力学、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法五大系列 [2][27] - 公司创始人及实控人ZHOU ZEQI拥有深厚的学术和产业背景,团队汇聚了众多专业人才 [4][53] 行业市场前景 -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致死率高达27.6%,易感人群增加,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3][55] - 血清学检测因耗时短、操作易、结果快、特异性高等优势,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3][55] - 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5% [3][55]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2022-2025H1营业收入分别为2.95亿元、2.37亿元、2.40亿元和1.16亿元,增速分别为26.11%、-19.78%、1.21%、-1.38% [5][41] - 公司2022-2025H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78亿元、0.87亿元和0.50亿元,增速分别为-36.56%、73.90%、12.36%、29.55% [5][41]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2025H1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3.38%、83.76%、85.75%和85.99%,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 [9][16][44][45] 竞争优势与业务亮点 -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拥有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和众多专利及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4][53] - 产品种类丰富,部分产品为独家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且掌握了核心原料自研技术,有助于维持高毛利率 [4][16][45] - 公司学术推广能力突出,销售网络完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4][53] 募集资金运用 -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8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4.44% [57]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额30,200.00万元)和"新产品研发项目"(总投资额15,433.23万元) [57][58]
丹娜生物(920009):新股覆盖研究
华金证券· 2025-10-22 19:2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 报告核心观点:丹娜生物是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的核心供应商,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正通过新产品研发拓展业务至呼吸道、妇科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新领域,具备成长潜力 [3][26][27][28] 公司基本财务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5亿元、2.37亿元、2.40亿元,同比变动依次为26.11%、-19.78%、1.21% [3][9] - 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78亿元、0.87亿元,同比变动依次为-36.56%、73.90%、12.36% [3][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减少1.38%;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长29.55% [9] - 2024年主营收入中,试剂类产品收入2.17亿元,占总营收的90.48%,是核心收入来源 [9] 行业情况 - 全球病原微生物诊断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154.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571.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 [18] - 中国病原微生物诊断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168.2亿元增长至2030年90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 [18] - 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2.4亿元增长至2030年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5% [24] - 侵袭性真菌病对于高风险群体病死率高达39%-100%,早期快速精准诊断是关键 [23][26]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亮点 - 公司是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的核心供应商,2022年市场份额达30% [3][27]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1,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1,000多家 [8][27] - 公司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创始人ZHOU ZEQI为美籍博士、博士后,曾就职于拜耳、惠氏等知名药企 [3][26] - 公司产品具备领先性,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定量检测试剂盒入选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另有两款产品为国内独家注册 [3][27] 业务拓展与募投项目 - 公司正拓展业务至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妇科病原微生物检测、耐药检测等新领域 [3][28] - 公司IPO募投项目包括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新产品研发项目,总投资4.56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37亿元 [30] - 总部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6.78亿元,净利润2.14亿元 [30] - 新产品研发项目重点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呼吸道及妇科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的研发 [30] 同行业对比与估值 - 公司发行市盈率为11.75倍,发行价格17.10元/股 [3][32] - 可比公司(浩欧博、科美诊断等)2024年平均市盈率为28.37倍,平均销售毛利率为68.42% [5][31] - 公司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85.75%,ROE(摊薄)为18.81%,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32] - 公司营收规模(2024年2.40亿元)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15.64亿元) [5][31]
丹娜生物(920009):北交所新股申购策略报告之一百四十六: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小巨人”,技术平台全面-2025102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1 17:08
投资评级 - 申购分析意见:积极参与 [2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的"小巨人",市场地位突出,产品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1,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2][6] - 公司经营自2023年起重回正轨,2024年实现营收2.4亿元,归母净利润8,718.96万元,毛利率高达85.75%,净利率为36.39% [2][8] - 行业层面,政策支持与发病率上升推动市场快速增长,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5% [2][17] - 发行层面,公司首发估值显著低于同业,发行PE(TTM)为9.78倍,远低于可比上市公司PE(TTM)中值41倍,且发行后可流通比例较低(13.00%),老股占比为0 [2][13][14][27]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6] - 公司拥有多项独家及获奖产品,如曲霉半乳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为国内注册独家产品,并推出"5G+真菌病血清学联合检测方案" [2][7] - 财务表现优异,尽管近3年营收CAGR为-9.89%(主要受2022年防疫物资订单高基数影响),但归母净利润近3年CAGR达到+39.79% [2][8] - 2024年主营业务构成中,试剂类产品占比90.52%,仪器类占比6.06%,销售区域以境内为主,占比97.58% [11] 发行方案 - 本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发行价格为17.10元/股,初始发行规模8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4.44%,预计募资1.37亿元 [2][13][14] - 申购日期为2025年10月22日,申购代码"920009",网上顶格申购需冻结资金615.60万元 [2][13][14] - 发行后公司总市值为9.47亿元,战略配售引入2名战投,包括1家投资公司和1支员工参与券商资管计划 [2][13][14] 行业情况 - 政策环境利好行业发展,2019年国家卫健委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2021年及2022年G试验、GM试验等连续被列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2][16] - 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达27.6%,随着侵入性治疗、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检测需求持续增长 [2][17] - 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国内仅有10余家企业拥有相关产品注册证 [2][17] 竞争优势 -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拥有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18] - 产品优势:产品覆盖主要临床检测项目,满足多元化需求,多项产品进入国内外诊疗指南并获得行业奖项 [2][18] - 产业合作优势:公司与上合组织健康产业联盟、GAFFI、辉瑞中国等国内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2][19][20] 募投项目与成长动力 - IPO募资将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及新产品研发项目,旨在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方法学产品应用 [2][12] - 公司未来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产品在存量市场的增项、增次,以及拓展新平台产品和新的细分市场 [2][26]
丹娜生物: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的创新领军者,投资价值多维绽放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1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国1200余家医疗机构,其中900余家为三级医院,并出口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4] - 2022年公司在国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市场的份额约为30%,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4] - 公司已提交北交所IPO注册申请 [2] 技术优势与研发实力 - 公司累计获得90项境内外专利、79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及17项软件著作权 [3]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过1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公司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主导或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及1项团体标准 [3] - 拥有国内独家注册产品,如曲霉半乳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和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填补市场空白 [3] 产品体系与临床价值 - 核心产品为“5G+联合检测方案”,覆盖侵袭性真菌病全病程,该方案被国内外权威指南广泛推荐 [4] - POCT创新产品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匹配全自动检测仪实现一步加样自动化,契合分级诊疗政策 [4] - 明星产品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定量检测试剂盒入选国家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 [3] 产业化布局与财务前景 - 总部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6.78亿元,新增净利润2.14亿元 [5] - 公司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入总部基地建设项目1亿元,投入新产品研发项目3680万元 [6] - 新产品研发项目聚焦侵袭性真菌感染、呼吸道及妇科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领域,通过六大技术平台拓展产品线 [5] 行业机遇与发展动力 - 行业受益于医改深化、医保控费、人口老龄化及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保控费为国产优质诊断产品提供进口替代空间 [7] - 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导致POCT产品需求激增 [7] -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随免疫抑制患者增多而上升,临床诊断需求持续增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