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价协议
icon
搜索文档
新款价格不变配置升级 车主质疑深蓝S09保价协议成空谈
北京商报· 2025-10-17 10:17
事件概述 - 深蓝汽车在为首批S09车主提供一年保价协议后,于三个多月后推出续航和功能提升但官方指导价不变的新款车型,被车主质疑为“变相降价” [1][2] - 超过百位车主认为公司行为违反保价协议精神,并质疑公司在销售首批车型时已知悉新款规划但未披露 [4] 产品配置与价格对比 - 新款深蓝S09后驱ultra+版官方指导价与旧款一致,均为27.99万元起 [2] - 新款车型续航里程从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增幅近43%,并增加5C超充功能 [2] - 电池容量从40.18度提升至53.49度,销售人员估算一度电价值约1000元 [2] - 新款长续航版本的移动智能中岛+电动脚踏板需花费1万元选配,而旧款为免费赠送 [3] 保价协议争议 - 保价协议明确保价限同款同配置车型,包括市场指导价、现金促销调整,但不含选装基金等非现金权益 [3] - 法律意见认为,公司推出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显著提升但维持原售价的新版本,客观上使老款车型性价比降低,符合变相降价特征,可能违反《价格法》 [4] - 另一种法律观点指出,尽管官方指导价未变,公司行为有较大嫌疑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属于短视行为 [5] 行业背景与公司策略 - 保价协议是行业常见营销策略,深蓝汽车在2025年5月推出的“一年保价”是行业中期限最长的承诺 [6] - 该策略短期能刺激消费,但需承担老用户预期管理压力,并匹配产品更新节奏 [7] - 行业普遍通过降价或增配提升竞争力,深蓝汽车此次“反向操作”需在创新与承诺间寻求平衡 [7] 专家建议与行业影响 - 建议车企在推行保价政策时,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 [1][7] - 可通过梯度权益补偿等方式维护品牌信誉,这既是提升服务标准的契机,也警示需建立更科学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7] - 若误解无法解开,格式条款需偏向消费者诉求,公司应主动给出解决方案 [6]
新款价格不变配置升级,车主质疑深蓝S09保价协议成空谈
北京商报· 2025-10-17 08:56
事件概述 - 深蓝汽车在首批深蓝S09上市三个多月后推出新款,新款官方指导价未变但续航能力提升近43%并增加5C超充功能,导致旧款车型实际贬值,引发首批车主质疑“变相降价” [1][3] - 车主于2025年5月29日以27.99万元购入后驱ultra+版本,品牌方提供一年保价协议,但车主认为新款车型的推出使协议成为一纸空谈 [3] - 新款深蓝S09超长续航版续航里程从旧款的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电池容量从40.18度提升至53.49度,销售人员称一度电价值约1000元 [3] 保价协议争议 - 保价协议明确保价限同款同配置车型,包括市场指导价、现金促销调整,但不含选装基金等非现金权益 [4] - 品牌方销售人员试图以新款长续航版本需花费1万元选配移动智能中岛+电动脚踏板(旧款免费)来弥补电池升级差价,但车主不认可此说法,认为不符合协议规定 [4] - 法律意见指出,尽管官方指导价未变,车企行为可能从严格合同条款角度“钻了空子”,但从商业诚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质来看,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8] 潜在法律与诚信风险 - 业内人士指出,新款配置升级但价格不变的行为可能违反保价协议精神,构成变相降价 [1][6]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深蓝汽车行为符合“变相降低老款车型实际价值”的特征 [7] - 若品牌方在销售时明知短期内将推出重大升级计划却未披露,还可能涉及缔约过失责任 [7] - 工信部信息显示,品牌方在6月底、7月初已递交新款S09申报材料,意味着研发时间更早,但新款在9月才上市,与首批车型上市仅间隔三个多月 [7]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深蓝汽车在2025年5月推出的“一年保价”协议是行业同类承诺中期限最长的,此前已有理想、零跑、腾势等多个品牌推出“90天保价”政策 [10] - 保价协议作为一种差异化营销策略,短期能刺激消费,但需承担老用户预期管理的压力,其合理性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创新与承诺间找到平衡 [11] - 行业普遍通过降价或增配提升竞争力,深蓝汽车的“反向操作”需注意产品更新节奏与承诺的匹配度 [11] - 建议车企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并通过梯度权益补偿等方式维护品牌信誉 [10][11]
新款增配不加价 车主质疑深蓝S09保价协议成空谈
北京商报· 2025-10-17 00:17
核心事件概述 - 深蓝汽车在首批深蓝S09上市后3个多月推出新款车型 官方指导价保持不变但续航能力提升近43%并增加5C超充功能 导致旧款车型实际贬值 引发首批车主质疑“变相降价” [1][3] - 超过百位车主认为公司可能在销售首批车型时已规划长续航版本但未向消费者披露 工信部信息显示公司在6月底7月初已递交新款车型申报材料 研发时间更早 [6] - 公司销售人员承认旧款车贬值 但指出老款车免费赠送移动智能中岛+电动脚踏板选配 而新款长续航版本需花费1万元选配 试图弥补电池升级差价 [4] 保价协议争议 - 车主持有的保价协议明确保价限同款同配置车型 包括市场指导价和现金促销调整 不含选装基金等非现金权益 车主认为公司以选配价值对比核心部件升级不符合协议规定 [4] - 法律人士指出新款配置升级但价格不变的行为可能构成变相降价 违反保价协议精神 涉嫌利用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 若公司明知短期将推新版本却未披露 可能涉及缔约过失责任 [6] - 从严格合同条款看 因官方指导价未变 公司可能钻空子 但从商业诚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质看 行为有较大嫌疑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属于打擦边球的短视行为 [7] 行业背景与影响 - 保价协议在汽车行业并非首例 2023年已有多个品牌推出90天保价政策 深蓝汽车在2025年5月推出的保价协议是行业同类承诺中期限最长的 达一年 [8] - 一年保价协议可推动行业建立更透明价格体系 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 促使车企更谨慎规划产品迭代 但也会抑制技术快速迭代灵活性 增加风险管理成本 若执行不当易引发信任危机 [8] - 保价协议是车企在高速迭代背景下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短期能刺激消费 但需注意产品更新节奏与承诺匹配度 行业普遍通过降价或增配提升竞争力 公司需承担老用户预期管理压力 [9] 专家建议与解决方案 - 专家建议车企在推行保价政策时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 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 通过梯度权益补偿等方式维护品牌信誉 [9] - 目前新旧款车型在价格和性能方面的对比让消费者存在质疑 若误解无法解开 格式条款需偏向消费者诉求 公司应主动给出解决方案 消弭误解 [8] - 对于行业而言 此次事件既是提升服务标准的契机 也警示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9]
28万买的车3个月贬值!上百车主称遭“背刺”,深蓝汽车被指“变相降价”
北京商报· 2025-10-16 21:45
事件概述 - 深蓝汽车因在推出新款深蓝S09时,在维持官方指导价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核心配置,被超过百位首批车主质疑为“变相降价”,从而引发车主信任危机 [1][2][10] 产品配置变更详情 - 新款深蓝S09后驱ultra+版本官方指导价与旧款一致,均为27.99万元起 [3] - 新款车型续航里程从旧款的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提升幅度近43% [2][5] - 电池容量从40.18度提升至53.49度,据销售人员估算,一度电价值约1000元 [5] - 新款车型增加了5C超充功能 [3] 保价协议与车主争议 - 车主购车时签署的保价协议有效期至2026年6月30日,承诺对同款同配置车型的市场指导价和现金促销进行调整提供保障 [7][9] - 协议明确保价范围不含选装基金等非现金权益 [5] - 车主认为,品牌方通过提升核心配置(如电池、续航)而维持价格不变,实质导致旧款车型贬值,违反了保价协议精神 [2][3][10] - 车主质疑品牌方可能在首批车型销售期间已规划长续航版本但未向消费者披露 [10] 法律与行业专家观点 - 法律专家指出,公司行为可能构成利用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涉嫌违反《价格法》 [10] - 从商业诚信角度看,公司行为有较大嫌疑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属于短视行为 [11] - 业内专家认为,保价协议是差异化营销策略,能短期刺激消费,但需承担老用户预期管理的压力 [16] - 建议车企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并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 [2][17] 行业背景 - 多家车企如理想汽车、零跑汽车、腾势汽车等在2023年已推出“90天保价”政策 [13] - 深蓝汽车在2025年5月推出的保价协议是行业中间期限最长的承诺 [13] - 汽车行业普遍通过降价或增配提升竞争力 [16]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上市 再陷“背刺”老车主的争议漩涡
犀牛财经· 2025-05-19 16:57
理想汽车车主维权事件 -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上市引发老车主不满,维权群已有近百位车主 [2] - 3月29日购车价格比4月贵1万多元,车主难以接受 [2] - 公司以展车名义降价促销,L8pro车型3月售价30.38万,4月展车优惠1.2万后29.18万 [5] 保价协议争议 - 公司规避保价协议,将3月生产的新车作为展车销售并给予额外优惠 [6] - 萧山车主反映销售人员提供"展车资源优惠ultra 13000元" [6] - 保价协议特别提示不包括展车售卖情况,被指钻空子 [7] 产品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副总裁2月称L系列及MEGA没有2025款,5月焕新版将保持现款配置 [8] - 实际5月8日上市车型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底盘等方面均有升级 [8] - 新款标配新一代ATL激光雷达,MAX版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电池续航增加 [8] 销售策略影响 - 公司通过展车形式清库存,实际销售全新车辆 [5][6] - 石家庄网友证实销售人员称展车是全新车 [6] - 3月购车车主认为若知升级信息会选择等待新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