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税收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10万亿债基市场遇“刹车” 政策调整正重塑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 2025-11-10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债券基金行业正经历由市场因素和政策调整驱动的深刻变革 表现为总规模萎缩和内部结构显著分化 其中政策调整的影响更为深远[1][3] - 行业变革对公募机构的战略远见提出更高要求 部分机构通过发展混合债基和债券ETF等实现逆势增长 新规也催生了工具型产品扩容等发展机遇[6][7][8] 市场规模与结构变化 - 债券基金总规模高达10万亿元 但在三季度单季度缩水近1700亿元 增长态势明显趋缓[1] - 行业结构分化突出 纯债基金规模大幅缩水7700亿元 而混合债基规模逆势增长约5000亿元[1] - 三季度共有超7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出现下滑 在规模缩水超30亿元的110只基金产品中 债券型基金高达102只[2] - 单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现象显著 例如有百亿元基金单季度体量减少30%即30亿元[2] 政策环境调整的影响 - 政策调整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深刻长远因素 主要包括债券税收调整方案、公募基金销售费用规定修订和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新规[3] - 基金销售费率新规拟对债券基金中短期赎回资金分别征收不低于1.5%、1.0%、0.5%的惩罚性费率 抑制短期交易需求但长期利于规模稳定[3][4] - 税收调整使公募债基利息收入适用3%左右的增值税率 低于银行自营的6% 可能吸引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大委外力度[4] - 业绩基准新规要求基准匹配与跟踪披露 将约束债基风格漂移 推动投资策略更透明[5] 机构的应对与差异化发展 - 部分公募机构债券基金规模实现逆势增长 如景顺长城基金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400亿元 主要得益于混合债基等产品规模增长超700亿元[6] - 富国基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永赢基金等机构三季度混合债基规模增长位居行业前列[6] - 中小公募如中邮创业基金加大混合债基布局 旗下3只混合债基年内规模合计增长近150亿元[6] - 债券ETF成为差异化发展路径 如海富通基金凭借布局先发优势 富国基金与工银瑞信基金在科创债ETF等领域深耕[7] 新规下的发展机遇 - 机遇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债券ETF等豁免赎回费的工具型产品扩容、机构委外需求释放、以及细分领域创新[8] - 债券ETF成为机构流动性管理的优质替代选择 细分品类扩容空间与流动性提升潜力广阔[8] - 公募债基的税收和专业优势精准契合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委外需求 头部机构有望承接更多增量资金[8] - 新规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专业能力比拼 为合规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的机构打开发展空间[8]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对投资大户险资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8-04 19:19
文章核心观点 - 对新增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对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和整体盈利影响有限 [1][3][4] - 债券在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地位不会因税收调整而改变 [1][6] - 新政策采用新老划断机制,仅影响新发行债券,且负面影响可能被新发债券票面利率上升部分对冲 [2][5] 税收政策调整内容 - 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前已发行债券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直至到期 [2] - 普通自营机构投资相关债券的利息收入增值税率从0%上升至6%,资管产品(含公募基金)从0%上升至3% [2] - 保险资金委托下属资管公司管理自有资金适用6%增值税率,购买资管产品或公募基金产品则适用3%增值税率 [2] 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 分析师测算显示,税收调整对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影响约为2至3个基点 [1][3] - 以10年期国债票息收益1.7%、6%增值税率计算,险企相关利率债头寸票息收益或下降9.6个基点 [3] - 考虑到债券资产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50%,其中70%属于国债等利率债,对整体投资端收益率的影响为下降3个基点 [3] - 华泰证券估计税收调整对新增政府债和金融债收益率的影响约为12个基点,每年对整体净投资收益率影响约为2个基点 [3] 对行业盈利的影响 - 中金公司测算,税收变化短期内对各家保险公司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小,或不到1% [4] - 长期来看,随着存量债券到期再配置,负面影响会有一定扩大,但整体影响幅度仍然不会很大 [4] - 过往持有国债比例越多、久期越长的公司受到负面影响越小 [4] 债券市场动态与潜在对冲 - 由于部分券种有续发机制,因此仍有机会继续免征增值税 [5] - 新发债券的票面利率可能会部分包含6%的税收影响,预计票息会高于老券5至10个基点 [5] - 假设新发债券收益率高于老券10个基点,税收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会被对冲大部分 [5] 保险资产配置策略 - 债券投资在近35万亿元保险资金中余额接近17万亿元,占比达48.6%,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 [3][6] - 保险资金由于负债约束,整体投资以绝对收益风格为主,债券充当“配置基本盘”的角色,其“压舱石”定位不变 [1][6] - 在利率下行和非标“资产荒”背景下,增配长债成为拉长资产久期、缩短久期缺口的核心手段 [6] - 信用债、公司债等此前已征税,此次调整缩小了其与国债等券种的税负差距,配置吸引力相对提升 [6] 权益投资与委外投资考量 - 有分析师认为“免税资产+高股息权益”策略下险企权益配置有望提升,但保险公司表示权益资产配置还需考虑偿付能力、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 [7] - 由于资管产品适用3%的征收率,未来银行等机构通过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相应债权投资的意愿可能会提升 [7] - 选择委外方式除增值税因素外,还需考虑所得税、资管机构管理费率及主动管理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