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2.1亿基民盈利数据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15:55
伴随A股市场上行,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也整体回暖,九成基金净值超去年高点。基金"赚钱效应"凸显, 基民收益体感如何?9月19日,蚂蚁基金平台上的数据显示,除去余额宝收益,2.15亿基民累计实现盈 利,覆盖主动权益基金、被动指数基金等产品收益。近日,蚂蚁理财社区内,基民"晒收益"的氛围也持 续升温,不少人自发分享盈利情况与经验心得。 A股上涨、超额回归 超八成权益基民今年盈利 【导读】蚂蚁基金2.1亿基民盈利:八成权益基民年内盈利,定投盈利概率高两成 三大投资行为改善盈利,定投基民盈利概率更高 除市场因素外,基民自身的投资行为也显著影响盈利结果。蚂蚁基金数据显示,三类行为明显帮助基民 提升盈利概率:分散配置、合理持有以及优选产品。 受益于A股市场上涨,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突出,成为推动基民收益回升的重要动力。事实上,今年3月 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已大幅回归。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沪深300指数年内上涨15.2%, 而八成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大盘,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8.03%。其中,"蚂蚁理财金选"偏股基金年内平均收 益率为29.75%,跑赢同类的中证偏股基金指数。 记者进一步向蚂蚁基金了解到,今年平台上超八成投 ...
2.1亿基民盈利!三大行为改善盈利体验:分散配置、合理持有、优选产品
新浪基金· 2025-09-19 10:43
蚂蚁基金平台此前也提醒,主动权益基金兼具高收益、高风险和高波动的特点,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 时,需分散配置、合理持有,以平滑风险和波动。 三大投资行为改善盈利,定投基民盈利概率更高 除市场因素外,基民自身的投资行为也显著影响盈利结果。蚂蚁基金数据显示,三类行为明显帮助基民 提升盈利概率:分散配置、合理持有以及优选产品。 伴随A股市场上行,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也整体回暖,9成基金净值超去年高点。基金"赚钱效应"凸显, 基民收益体感如何?9月19日,蚂蚁基金平台上的数据显示,除去余额宝收益,2.15亿基民累计实现盈 利,覆盖主动权益基金、被动指数基金等产品收益。近日,蚂蚁理财社区内,基民"晒收益"的氛围也持 续升温,不少人自发分享盈利情况与经验心得。 A股上涨、超额回归,超八成权益基民今年盈利 受益于A股市场上涨,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突出,成为推动基民收益回升的重要动力。事实上,今年3月 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已大幅回归。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沪深300年内上涨15.2%,而八 成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大盘,年内平均收益为28.03%。其中,"蚂蚁理财金选"偏股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 29.75%,跑赢同类的中证偏股基金指 ...
投资稳进派 为何偏好固收+?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22:37
低利率如同一把双刃剑,开辟了一片理财新场景。 随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破1%、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到1.75%附近、纯债资产收益中枢下滑、股票市 场回暖……很多偏好稳中求进的投资者在热衷攒"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的基础 上,开始进一步寻求收益"加"法,旺盛的需求令"固收+"基金重回C位。 "最后一笔高息定期存款到期之后,我基本上不买纯固定收益类产品了,现在除了留一部分活期,其他 都转到了债基和固收+产品,未来几年我需要安家置业,投资决策奔着这个目标去。"一位90后投资 者"十二月"表示。 投资稳进派求稳求进,如何"+"才能靠得住?理财新"+"法正在成为新赛道。围绕新环境下的稳进投资求 解之道,嘉实基金近期举办了一场"固收+"投资策略分享会,联动多位基金经理、财经大V、稳进派投 资者展开分享和交流。 01 稳进投资者转身,固收+产品需求激增 他指出,存款利率、纯债资产收益中枢的进一步下行,让2025年成为大众对低利率时代感受强化的一 年。"投资者越来越能理解和接受,适当提高对波动的容忍度、向风险资产要收益的必要性。" 作为稳进投资派的一员,"十二月"在经历市场几轮牛熊后深刻意识到,个人想实现精 ...
[9月17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大涨,估值如何;大盘多少点到3星)
银行螺丝钉· 2025-09-17 21:57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大盘低开高走,截止到收盘,整体上涨,还在4.2星,距离4.1星很近。 大中小盘股都上涨,中小盘股上涨多一些。 成长风格上涨较多。 港股市场整体上涨,比A股涨的还多。 港股科技股领涨,恒生科技上涨超4%。 马上迎来美联储降息窗口。 美元利率下降,对人民币资产有利,对港股也是利好。 例如港股去年9月的大涨,就始于美联储首次降息的时候。 港股科技从去年最底部,也上涨超100%。 不过因为同期港股科技股的盈利也同比大幅增长,估值上没有提升一倍那么多。 目前还在正常估值。 1. 有朋友问,2021年初,上证3700多点,就到了3点几星。 2025年上证指数到了3800多点,为啥还是4.2星呢? 上证指数,顾名思义,主要是上海交易所股票,没有深交所和创业板股票。 只有A股的半壁江山。所以只看上证指数,容易偏差。 例如在2019-2021年,当时上证指数从2440点,上涨到2021年的3731点,上涨52.9%。 同期深证成指,从7011点,上涨到16293点,上涨132%。 创业板指,从1184点,上涨到3576点,上涨202%。 深交所、创业板股票涨幅,比当时上证指数多出一倍 ...
非银存款环比少增加近万亿元,居民入市脚步在放缓?
华夏时报· 2025-09-17 09:38
文/冉学东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这 表明居民和企业存款加速向金融产品转移,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进入股市等资本市场。 但是到了8月份,尽管A股市场仍然火热,但是存款搬家现象似乎开始减速,中国人民银行9月12日公布 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0.55万亿元,但环比少增近万亿元。 也就是说,居民存款搬家进入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现象仍然在继续,但是步伐在放缓,这是否意味 着居民存款搬家的现象会继续放缓呢。 而非银存款6月份环比增加了1.77万亿元,7月增加了2.92万亿元,8月份增加了1.18万亿元。 所以从以上看,如果7月份非银行存款大增是因为行情火热,一些居民存款搬家到了非银存款进行股票 或者基金投资,那么在8月最后四五天,存款搬家脚步放缓,似乎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8月大多数时间里,行情可谓火热,从8月1日3562点上涨到了8月26日的3871,上涨了超过300点, 许多人认为,这其实坐实了A股已经进入牛市的判断,而此前六七两月的上涨也仅仅只能看作是牛市的 起步。在这个情况下,投资者怎么会减 ...
债市周观察:美联储降息或为四季度债市逆风转顺风的支撑性条件之一
长城证券· 2025-09-15 16: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债市波动调整“先跌后稳”,受公募基金费率新规和股市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8% [1][20] - 物价和金融数据偏弱,对债市影响钝化,市场更关注股市、政策预期与机构行为 [2][20] - 债市短期或震荡,中长期有修复基础,突破1.8%非基本面根本转向 [2][21] - 四季度债市有四大催化剂,关注美联储降息情况 [3][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率债上周数据回顾 - 资金利率先升后降,整体小幅回升,DR001、R001、DR007、FR007有相应变化 [8] - 央行逆回购投放1.26万亿元,到期10684亿元,净投放1961亿元 [8] - 中美债利差倒挂幅度收拢,中债期限利差基本不变,美债期限利差缩小 [15] - 中债收益率曲线基本不变,美债收益率曲线两端基本不变、中段微微上移 [16] 房地产高频数据跟踪 - 9月8日当周,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低位震荡,十大城市成交数据回升,30大中城市成交在历史低位徘徊 [23]
基金赎回全攻略:记住3个到账时间、避开4个费用坑、掌握4个技巧
搜狐财经· 2025-09-15 09:02
"急用钱时赎回基金,钱却迟迟不到账?""市场暴跌想割肉,赎回后反而错过反弹?"这类场景让无数投资者懊恼。基金赎回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账时间、 费用成本、时机选择等多重门道。本文将用通俗语言拆解基金赎回的核心规则,助你掌握"资金回笼"与"收益保护"的平衡术。 基金赎回到账时间并非统一标准,而是由基金类型、交易规则和清算流程共同决定。以下三类主流基金的到账规律需牢记: 1. 货币基金:最快实现"秒到账"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赎回时间通常为T+0至T+1。 案例:周三10:00赎回10万元货币基金,若选择普通赎回,资金周四到账;若选择快速赎回,资金可立即用于支付。 2. 股票基金:T+1到T+3的"等待期" 股票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赎回需经历净值计算、清算交收等环节: 深层逻辑:股票基金需在收盘后统计持仓股票市值,再结合现金资产计算净值,清算流程较货币基金复杂。若遇市场大幅波动,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延迟清算 以核对数据,导致到账时间延长。 3. 债券基金:T+0到T+2的"中间地带" 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国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品种,流动性介于货币基金与股票基金之间: 数据对比:以10万元赎回为例, ...
惩罚性赎回费率抑制短期交易 监管新规或重构债基市场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03:4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对各类基金实施统一赎回费率标准 鼓励长期持有[3] - 对持有期少于7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 持有期7-30日收取不低于1% 持有期30日-6个月收取不低于0.5%[4] - 债券ETF、同业存单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不受新规影响[4] 债券基金市场现状 - 全市场约2400只纯债型基金近6个月平均收益为1.05% 其中收益不足0.5%的333只 0.5%-1%的800只 1%-1.5%的887只 超过1.5%的380只[5] - 机构投资者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持有份额占比91.77% 短期纯债型基金占比54.51% 合计持有规模约6.55万亿元[5] - 债券基金总规模约11万亿元 其中债券ETF规模超5700亿元 较去年末大增2.29倍 占比从1.65%提升至5.2%[9] 对机构投资的影响 - 机构定制基金吸引力可能降低 因赎回成本提高将摊薄分红效应和免税优势[6] - 银行季度考核机制与6个月持有期要求存在矛盾 或促使银行压降对利率型中长期债基及场外指数基金的配置需求[7] - 银行理财与短债基金的"共生"机制可能面临中断挑战[7] 长期市场影响 - 短债基金、中长期利率债基和场外指数基金最先受冲击 三类产品在纯债基金中规模占比合计达54.2%[8] - 新规将提升债基规模稳定性 有助于实施拉长久期等投资策略[8] -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资产将提升债基及货币基金收益率 增强对个人投资者吸引力[8] 债券ETF发展机遇 - 债券ETF不受新规影响 将成为银行理财、年金、险资更偏好的流动性管理工具[9] - 新规将极大推动债券ETF作为机构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发展[9] - 未来几年债券ETF规模可能快速增长[9]
债市机构生态之变
华泰证券· 2025-09-14 20:22
报告核心观点 - 债券市场机构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较股票市场更为复杂,交易中存在竞争但业务上多合作,债券型基金是同业合作的关键环节 [1] - 公募基金销售新规、基金免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与保险新规等因素可能重塑债券市场机构生态 [1] - 30年国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品种需求可能弱化,市场"效率损失"可能导致利率中枢小幅上行 [1] - 债券市场短期进入目标价位,赔率改善,融资需求偏弱,央行呵护资金面且购债重启预期升温,叠加长假效应,债市或阶段性"歇歇脚" [1] - 品种策略上建议暂避30年国债和二永债,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利差有所扩大 [1] - 操作策略上建议继续蛰伏中短端并等待超调机会,配置盘尝试布局,交易盘浅尝辄止,长端利率与可转债两头配策略需要了结 [1] 资管新规前机构生态演变 - 2008-2013年第一阶段政策鼓励与通道创新期:四万亿投资+宽货币宽信用政策激活房地产、城投等融资需求,2010-2012年监管收紧信贷额度催生"银信合作"和"银证信合作"等表外创新模式 [2] - 2014-2018年第二阶段同业加杠杆与风险爆发期:流动性环境宽松下中小银行通过同业存单主动负债加杠杆,形成"货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和"同业-理财-委外"套利链条 [17] - 2016年底-2018年金融去杠杆全面推进:"三三四十"检查、资管新规等政策重塑行业生态,机构竞合回归合规,通道业务减少 [17] - 至2018年末同业理财规模较2016年高点下降80%,M2增速降至8%,非标收缩,理财与基金关系从合作转向竞合 [17] 资管新规后机构生态变化 - 资管新规落地后机构竞合走向深度协同,债市生态更趋成熟,债券型基金凭借成熟投研体系和灵活融资工具运用能力与其他机构形成协同 [3] - 理财公司合作模式更趋多元且聚焦功能性:与信托合作追求低波稳健收益,与债基合作凸显功能性,将债基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或借助其投研能力参与"固收+"投资 [24] - 银行、保险与债基合作动机多元:既有免税诉求,也依靠债基专业投研能力和丰富交易经验以提升收益 [26] - 本阶段同业合作基于"专业分工、能力互补"的价值创造,推动债市生态向"规范、高效、协同"方向发展 [27] 近期政策变动影响 - 公募基金销售新规征求意见稿统一债券基金赎回费标准:持有期<7日费率≥1.5%,7-30日≥1%,30日-6个月≥0.5%,仅ETF、存单基金、货基豁免 [29] - 新规可能导致债基性价比弱化,资金回流银行表内,理财相对受益,ETF和货基等豁免产品优势扩大 [30] - 公募免税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2008年鼓励资金入市的分红免所得税优势可能调整,直接影响机构配置决策与债市资金流向 [40] - 银行对同业投资的限制措施增多及保险机构实施I9会计准则也将明显影响市场竞合关系 [42] 未来机构竞合格局 - 银行、保险自营或更多转向自主投资:截至2025年6月公募债基总规模11.1万亿元,机构持仓占比80%;货基总规模14.2万亿元,机构持仓占比30% [43] - 理财、保险资管对公募债基配置需求持续收缩,中小公募首当其冲 [46] - 理财、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等其他资管机构相对受益,竞争力凸显 [47] - 权益和"固收+"等同业合作反而增多 [47] 债基产品发展思路 - "做广"策略:借助"固收+"拓宽能力圈进行多元配置,今年债市震荡+股市上涨使"固收+"产品受到更多青睐 [47] - "做深、做细"策略:挖掘利差压缩、特定品种α等机会,包括新老券换券、信用债ETF成份券埋伏等 [48] - "做新"策略:积极探索固收量化、衍生品等新工具,同时把握出海大潮下的海外投资机遇 [48] - "做工具"策略:拥抱债券ETF等产品机会,截至2025年9月12日债券ETF总规模突破5700亿元,较年初涨幅超210%,较2024年初增长超6倍 [49] 市场表现与操作建议 - 上周资金面先紧后松,10年国债和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较前周分别上行2BP和6BP至1.79%和1.94%,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2.08% [11] - 10年国债1.6%是下限位置,1.8-1.9%是上限水平,配置盘可在1.8-1.9%尝试配置 [50] - 30年国债与10年国债利差已接近30BP,但波动预计仍大,政金债也受到潜在冲击 [51] - 策略上保持5-7年及以下利率债、中短端信用债持仓,等待超调机会,可转债仍有β价值但容错率降低 [51]
第三方平台暂停"特供数据”,债基规模是向下还是稳住?
搜狐财经· 2025-09-13 01:35
债券基金的申购赎回情况,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兴趣。 来自渠道和市场的相关信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知名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周四开始暂停向机构客户发布债券高频 申赎数据。 来自市场的信息,刚过去的周四,位于上海的一家第三方销售机构,突然中断了向机构客户发送其渠道内的债基申赎 数据。 这引发了一些讨论。 近年来,出于服务客户的目的,部分渠道和直销窗口会给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送额外的渠道"特色数据",比如, 合并后部分基金类别的规模申购赎回情况,有些时候申赎数据甚至细化到日。 上述数据,仅仅反应该渠道内基金品种的申赎,并不涉及到整个市场的全貌数据,通常为客户掌握行业动向所用。 | :2 交易日期服張型赫 認合習基 律导団基金(吨效塑基)、2粒期限飲型基本,2混合債券受益品ລະດີຕໍ່ຈັນ | | | | | | | | 自2流合情券型二级。3指数型的身基金被功陷受到使将2增强指数量值费用 | | | 4货币市场基金 | | | QDIIA 6 FOF B类投资基结-香港及英基金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